万达要还债。
万达本来就是借贷经营的,只不过以前是借国内的钱在国内发展,好歹还是左手倒右手,现在是借国内的钱去国外发展,还借那么多,最严重的是还说了那么几句话,那就让人相当怀疑它是打算去国外发展呢,还是打算转移资产把债务留给国内?
那么一搞,国内没人再借钱给它了,平时流动资金又因为严控房地产得不到补充,银行还有那么多利息,话也没那么好说了,不卖资产还债怎么行。
还完债了,肉身跑到美国骂都可以,没还完就想跑,那是不行地~
这事儿比你想的复杂一些。
万达这种规模的企业,资金链紧张不可能只是单方面因素造成的,它要是没有点腾挪躲闪的本事,它是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所以总有人觉得老王犯愁是因为老王之前犯糊涂,并不是的,这个单一因素并不能解释万达整个资金链都在收缩的现实。
他之前犯了点小糊涂,敲打敲打得了,还能真弄死他?
明白了这一点,这次万达海外清空撤回,目的何在就非常清楚了,释放的信号也非常明确:资本避险本能。一会儿我们再说这是怎么回事,什么叫“资本避险本能”,先来说这是为啥。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骂房价过高,我也骂,我骂的比你还狠。然而有一点必须要注意到:大家都在骂房价过高,其实是一个“信息茧房”。持有房产的人很显然不会骂房价过高,他巴不得房价立马飞上天去,最好是全世界房价都原地不动,就自己家那一套房子的房价飞上天去。这导致了在现在房价要么上涨、要么企稳的现状下,我们能够看到的信息都是在抱怨房价过高。
只有没有房子的、需要买房子的,才会上网去骂房价过高。成天希望房价涨破天的人并不怎么发声,他们偷着乐去了。
那么我们假设一下,房价出现大面积、大幅度下跌,比如下跌30%,会是一副什么场景?
我敢跟你100%保证,上街、上网骂房价下跌的人会比现在骂房价过高的人,多出去好几倍,声浪比现在大得多。至于房价和宏观经济的关系,不是这里讨论的重点,但是同样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情。不管你怎么想,出于社会稳定考虑、宏观经济考虑、未来发展考虑,政府都不可能允许房价大规模大面积大幅度下跌,最多只能允许房价稳定在现有水平,严格限制大幅度上涨。
这个不是以你的愿望为准绳的,你骂街也没用,你骂我更没用,你骂我一头包,房价也不可能跌一毛钱。房价真的大幅度下跌的地方,那些房子你也根本不可能去买,前段时间去鹤岗买房的哥们儿会告诉你为啥。
那么我们说回房地产业的本质:钢筋水泥。钢筋水泥有什么价值呢?除了物料成本、地价和农民工、土木工程师的工资,还有税费,剩下的只有“信心价值”。你相信这个房子值这么多钱,它就会值这么多钱,说到底房子在中国是承担了一定的“金融产品”功能的,实际上全世界完全不承担金融产品功能的房子也不存在,只有朝鲜有一些。
万达、恒大这些大企业不可能一棍子打死的原因就在这里,它是行业标杆企业,一旦一棍子打死,引发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治大国如烹小鲜,随便翻来翻去不是个办法。但是一棍子都不打也不是办法,实在不听话了也得打,打就要讲究方法,既要打疼,又不能打死,这个力度拿捏是很难办的一件事情。你给打死了,信心就会崩塌,甚至出现房子这种金融产品的挤兑;不打疼吧,他蹬鼻子上脸反过来试图绑架你,给自己搞一个“大而不能倒”的免死金牌从而为所欲为。
具体怎么打的,我们小老百姓根据手里有限的信息也讲不出来个啥,因此也只能把这件事情当成一个“黑箱”,看输入输出,去猜里面到底发生了啥。
我们看到的是万达清空海外资产、全面撤回中国这么一个输出“结果”,那么输入端有哪些“输入”呢?
1、金融监管力度加强;
2、中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一个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3、全球疫情就中国控制得最好;
4、一场世界性大规模经济危机风雨如晦;
5、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大搞QE,美国更是史无前例的搞出来个无限量QE。
把这些输入联合起来看,发生了什么就非常明确了:
1、中国也在QE,只不过精确控制了流向,确保资金只能流入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严格控制资金空转,特别是流向金融市场和房地产;
2、中国在力保消费,从而力保经济运行不出大问题;
3、在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断崖式下跌的大背景下,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力求自保、独善其身,只不过因为疫情的原因,一方面让情况更复杂,一方面让大众没怎么注意这个事情。只有中国,凭借全民抗疫胜利的成果,成为未来几年内全球经济的“发动机”和资本的“避风港”,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方式与别的国家完全不同。
我看到别人打了一个比方,非常有意思,这里借来用一下:一个经济体内部的资金流动,是一个“香槟塔”。
最顶上一层是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市场里面完全脱离了实物商品的金融产品,第二层是像房地产这种有一定实物商品存在的金融产品,第三层是高端服务业像咨询、法律、外贸这些行业,第四层是低端服务业像物流、餐饮、娱乐这些行业。第五层才轮得到实业。
第六层才轮到广义的“消费”,包括全民日常性消费。
作为消费者,必须要有人发工资才能有消费,这是最基本的概念。你一个打工人,没人给你发工资,你拿什么消费呢?
那么要刺激消费,确保资金进入到最底层的消费里面去,只有两个办法:开源、节流。
美国搞的是“开源”。他干脆就不用香槟酒瓶倒酒了,他直接给你接个消防水龙头,水龙头拧开有多少放多少。我说过,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嗝儿屁之后,美国从一个实业公司变成了一个金融公司。美国的最顶层两层是十分庞大的,金融和高端服务业占据了美国总GDP的70%以上,这是美国的立国之本。你想让美国政府去把最顶层两层的酒杯弄小一点,那是痴心妄想,那是典型的“儿子打老子”,美国政府自己就是最顶层两层酒杯自己家开的。所以你让美国“节流”,让资金顺畅的流入最底层的消费领域那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开源,接消防水龙头。
中国搞的是“节流”。中国最顶层两层杯子是可控的,让你大你就大,让你小你就小,所以有“节流”的可能性,不用去接消防水龙头。还是倒香槟,一样能流进最底层消费里面去。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万达、恒大们的日子不好过了,但是又不至于暴毙街头。同样日子不好过的恒大,前段时间在吵吵要造车,我那时候就说你这是要造个寂寞,果然现在没有后续了,真寂寞了。
现在全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南辕北辙、各奔东西,一人一个套路,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怎么站队非常重要,事关他们自己的生死问题。
像万达、恒大这种房地产起家的本土企业,则根本没有站队的选择机会,你还能站哪儿?你老王不管自己内心里怎么想,你都只能站中国,海外资产只要存在就是负资产,除了资产自己缩水以外,还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一方面国外商业地产现在那个鸟样,真的就是个鸟样,“门可罗雀”可不是什么夸张,是真的门前都能跑鸟。
另一方面,未来几年之内看不到这些商业地产解套的可能性。
保留这些资产意味着极大的风险,明面上的风险当然是一个大企业手头持有大量不良资产带来的金融风险,暗地里的风险就不便明言了。
总之,早抛出去早好。
现在还看不出来风向的企业已经很少了,尤其是大企业。
未来3-5年内中国将成为全世界资本的避风港,外资都在削尖脑袋往中国跑,能跑多少算多少,尤其是注重短期收益率的资本。你一个中国本土企业,处于资金链极度紧张的房地产业,短期收益率稍微少一点都濒临仆街的现实状况,你还不赶紧跑回来,你想干嘛?
这就是释放的信号:
1、未来中国将会涌入大量注重短期收益率的资本,这也是中国敢于不大规模QE的底气所在;
2、消费、内循环和RCEP组织内部外贸,以及因此带来的制造业增长,将是这次全球经济危机的唯一希望所在;
3、美国急了,但是也只是急了,下一步还会拼了,但是拼了也没啥用;
4、明年之内,三足鼎立,5年之后,平分秋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