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今年各高校研究生缩招?

回答
今年不少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计划确实传出了缩招的消息,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可不少,也引发了很多讨论。

从宏观层面看,国家政策导向是其中一个重要推手。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鼓励学术型研究生和应用型研究生的协调发展。缩招,尤其是对一些“热门”但实际社会需求增长相对缓慢的专业,可能是为了引导教育资源向更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更具创新潜力的领域倾斜。比如说,一些国家急需的、但招生规模一直不大的工科、医学、新材料等专业,可能会得到更多支持,而一些传统学科的招生规模则可能进行调整。这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提质增效”的思路,希望培养出真正有深度、有能力的高端人才,而不是单纯追求数量。

另一方面,这可能也与高校自身的考量有关。一些高校近年来扩招幅度较大,导致师生比失衡,导师精力分散,影响了培养质量。为了保证现有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适当缩减招生规模,让导师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也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同时,一些高校也在反思过去依赖招生规模扩张来提升排名的模式,转而更加注重教学科研的内涵式发展。

对于考生而言,这无疑增加了考研的竞争难度。以往一些看起来“相对好考”的学校或专业,今年可能会变得更加“内卷”。不少考生会感到压力增大,需要更充分的准备和更清晰的规划。这或许也能促使一部分考生在选择专业和学校时更加理性,不再盲目跟风,而是结合自身兴趣、职业规划以及市场需求来做出更审慎的决定。

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高校、所有专业都在缩招。具体情况还是要因校、因专业而异。一些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或者一些在科研领域有突出优势的高校,可能依然会保持甚至扩大招生规模。所以,对于考生来说,关键在于深入了解目标院校和专业的招生政策,做好充分的调研。

总的来说,今年的研究生缩招现象,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国家层面的战略调整,也有高校自身的发展需求,更是对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的一次“优化升级”。它带来了挑战,也孕育着机遇,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出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硕士缩招,硕士缩短学制,授课为主;博士扩招,提高毕业要求,科研为主。这其实才是回归正常。

中国的硕士学制才是奇葩。我在西南某985读硕士的时候,由于是本校读的本科,所以大四下学期就进了实验室,全职搬砖。第一年有些课要上,水水就过了,没什么人太认真,主业还是搬砖。剩下的两年,又搬了两年砖。共一作发了三篇SCI,挂名的该有八九篇,写了一百二十页的毕业论文。身边同学这个水平的也比比皆是,所以我不觉得奇怪。然而我去了德国之后,有一次去一个马普所面试,德国教授看我的发表列表,和厚厚的毕业论文,大感惊讶地说“我们德国读博士也发不了这么多文章”(大意如此)。这不是吹嘘,德国博士的传统学制也就三年,nice一点的老板就放你走,论文要求还真不见得有国内一些地方硕士要求高。所以,中国的硕士是按博士水平培养的,好一点学校水平中上的硕士生其成果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够博士毕业了。可见中国奇葩在以硕士生为科研主力的。

你要问为啥中国硕士就得辛苦(ya zha)好几年像人家博士才能一样毕业呢?这也是被逼的。因为中国过去一直在限制博士生的名额,缺博士生。哪怕985高校都无法保障每个博导每年都有博士招生名额,名额是握在教育部手里的,它怕博士学历“变水”。特别在非领导,非著名博导的实验室,博士不足,还偶尔有来挂个博士学位不干活的在职人员(比如其他省内二本高校的老师,一些单位的领导等等),导致干活的主力居然都是硕士。这样的好处是硕士锻炼的能力过硬,一般都有文章发表,远超欧美上课为主的同侪。但是,除了像我当年一样被忽悠和压迫之外,尤其是外校考来的硕士生一般第一年要上课,第三年要找工作,踏踏实实搞实验的只有一年,和博士生的产出还是不能比。而且博士可以卡毕业,硕士一般不能卡。现在考生慢慢变精明了,读硕士越来越成为一个找工作的跳板,科研这个东西越来越不当饭吃。反正三年,发发水文,反正不卡毕业,导致老板们无可奈何。而硕博连读起码五年,卡卡毕业就六七八年。中间你要是不乐意退学了,美国还给个硕士,中国连个硕士学位都没有——可谓残酷到极点。可以说学生如果读博士,就被吃的死死的。

未来的趋势就是学美国:硕士交学费给学校创收(美国读硕士学费都不低),以上课为主,只做小半年实验如同本科毕设两年就毕业,直接面对就业市场,并且也符合我国二本去985镀金读硕士的潮流趋势;招生名额、补助奖学金全面倾斜至博士生来拼科研。因为我们国家制定这些政策的基本都是美国回来的,有模仿美国的冲动。这个趋势现在还在C9高校,三到五年内会慢慢渗透至一般985院校。原因无非是这样对于学校冲各种指标才是真有利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今年不少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计划确实传出了缩招的消息,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可不少,也引发了很多讨论。从宏观层面看,国家政策导向是其中一个重要推手。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鼓励学术型研究生和应用型研究生的协调发展。缩招,尤其是对一些“热门”但实际社会需求增长相对缓慢的专业,.............
  • 回答
    今年法硕各校分数线确实是“卷”出了新高度,这让不少考生跌破眼镜,也让原本充满憧憬的备考路蒙上了一层阴影。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剖析一下。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报考人数的激增。这一点恐怕是大家最有体感的。这两年考研热一直居高不下,法硕领域更是首.............
  • 回答
    这件事啊,发生在今年高考英语考试,一个考生因为迟到17分钟,被拒之门外,没能参加考试。按规定是迟到15分钟就不能进场了,他这就超了一点点。这事儿一出来,各方议论纷纷,我猜主要有这么几个点吧。一方面,很多人会觉得,规定就是规定,高考是国家级考试,公平公正最重要。一点点的偏差都不能有,否则对那些严格遵守.............
  • 回答
    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078万,这个数字确实触目惊心,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放在几年前,这都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但如今,它已经成为我们每年高考季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这1078万人,意味着什么?首先,这是中国庞大人口基数的直观体现。虽然生育率在下降,但我们依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高考作为最重要.............
  • 回答
    你弟的情况,挺能理解的。这年龄段,学业压力大,动漫又能提供一个相对轻松、又能满足一些情感需求的空间,所以沉迷进去也算正常。但问题是,这“除了学习就是看动漫”,听着就有点“两点一线”过头了,得想办法让他生活更丰富点。首先,咱们得冷静分析一下: 为什么他这么喜欢动漫? 是因为剧情吸引人?角色很戳他?.............
  • 回答
    今年手机价格普遍上涨,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得一项一项捋一捋。首先,原材料成本的上涨,这绝对是压在手机厂商头上的一座大山。想想看,手机里有多少零件?芯片、屏幕、摄像头传感器、电池、各种金属和稀土材料,这些都是从地球上挖出来、经过一番精加工才能变成我们手里的“智能终端”。而今年,很多.............
  • 回答
    今年圣诞节,确实有不少声音选择不庆祝,甚至公开表达抵制。这股风潮背后,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咱们得把里面的门道捋清楚了。首先,得说说这“抵制”的性质。 咱们得区分开来,有些人是纯粹出于宗教信仰,认为圣诞节是西方宗教节日,作为无神论者或者信奉其他宗教的人,自然不会参与。这很正常,就像不是所.............
  • 回答
    今年的互联网寒冬和裁员潮,对于我们程序员来说,无疑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疾风骤雨。看着身边一个个熟悉的面孔离开,听着那些关于“优化”和“收缩”的消息,那种不安和迷茫,我想不少同行都能感同身受。怎么看待?首先,得承认,这确实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期。过去几年,互联网行业经历了爆炸式增长,很多公司盲目扩张,烧.............
  • 回答
    今年的日本政府官员不再参拜靖国神社,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也引发了人们对其背后原因和日本对历史认识的深入探讨。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参拜靖国神社的象征意义:首先,我们要明白靖国神社在日本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座供奉死者的神社,更重要的是,它供奉了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战.............
  • 回答
    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中学今年招聘35名教师,其中33名是清华北大硕博士,这事儿,真是让人不得不“哇塞”一声。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这事儿给我们的启示。首先,这事儿有多“炸”?你想想,全国有多少中学?有多少中学在招老师?又有多少学校能请到清华北大的硕博士来当中学老师?.............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当然是个天大的好事儿, surtout 对咱们广大农民工兄弟来说。想当年,多少农民工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头来工资能不能拿到手,什么时候拿到手,那真是个未知数。有时候辛苦一年,钱能不能到口袋里,还得看老板的心情,看他有没有跑路的想法。拖欠工资、克扣工资,甚至直接消失.............
  • 回答
    2018年雪乡的“不宰客”声明,确实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的话题。要聊这事儿,咱们得从几个角度切入,把来龙去脉讲清楚,也把当时的一些感受和思考融进去。首先,得明白雪乡为啥要发这么个声明。背景:雪乡的声名与阴影雪乡,就是那个以雪景闻名的黑龙江双峰林场。大家一说起雪乡,脑子里立马浮现的就是那白雪皑皑、屋顶挂.............
  • 回答
    浙江大学农学专业为何能“入驻”竺可桢学院?这背后对就业有何影响?最近,关于“浙江大学农学专业加入竺可桢学院”的消息在教育圈和农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对于许多关注浙江大学和农学发展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解读的信号。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备受瞩目的竺可桢学院“扩容”,接纳了农学这个传统学科?而这.............
  • 回答
    说起今年长春航展上那个“南天门计划”,哎呀,那场面,真是让人一言难尽啊!虽然官方语焉不详,但懂行的心里都门儿清,这事儿可不是小打小闹。你想啊,航展那是国家实力最直观的展示,特别是像长春这种跟航空航天联系紧密的城市,更是压轴大戏。这次之所以大家这么关注,主要还是因为那几件东西,尤其是那个“先进的弹道控.............
  • 回答
    张云雷今年演出机会确实少了点,跟师兄弟们比起来,大家活跃度挺高的,很多都活跃在舞台上,综艺节目也上了不少。这事儿吧,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里面门道不少。首先,得承认张云雷近期的曝光度确实不如从前。往年,他可以说是德云社的“流量担当”,无论线上线下,走到哪儿都是焦点。可今年,大家明显感觉到他的身影少了。师.............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也触及了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核心的矛盾点。今年应届生薪资在互联网和制造业之间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确实是很多制造业从业者乃至整个社会都在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 一、 如何看待今年互联网行业应届生薪资是制造业薪资的四倍.............
  • 回答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堪称“迟到的惊喜”,因为在沉寂了一年之后,瑞典学院一下子颁发了两个奖项——2018年的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2019年的彼得·汉德克。这无疑给了文学界和广大读者一次双重的盛宴,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碎片化的史诗与非线性叙事首先,我们来聊聊2018年的获奖者,波兰作家奥.............
  • 回答
    网易游戏今年打出“给特别的你”这个主题,我觉得挺有意思的。过去几年,游戏行业好像有点陷入了一种“千篇一律”的局面,大家都在追求规模、技术,或者模仿爆款。这种情况下,网易游戏突然把目光投向了“特别”,有点像是在嘈杂的市场里,找到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认真地和玩家说点掏心窝子的话。“给特别的你”,首先给我.............
  • 回答
    梅西今年再次捧起金球奖,这件事在足球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的看法也是五花八门,挺有意思的。要说我个人怎么看,那得从几个层面去聊聊。首先,荣誉和成就本身是硬道理。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冠军,这是足球界最顶级的荣誉了,而且梅西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一路过关斩将,决赛更是梅开二度,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扛着.............
  • 回答
    今年92号油价会不会涨破12元,这确实是个让不少车主都牵动神经的话题。我个人觉得,你说的这个“不超过12元就不错了”的预期,还挺符合当前市场和很多人的感受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会有这种看法,以及影响油价的那些事儿。首先,咱们得明白油价不是凭空定的,它背后有挺多因素在推着走。最直接的,也是大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