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相当多的中药本身就是食品(调味品),为何还不断有人质疑它的安全性?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一方面,我们确实能看到很多中药材在厨房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枸杞、红枣、生姜、大枣、山药、茯苓、陈皮等等,它们不仅是烹饪的佐料,更是滋补养生的佳品。但另一方面,一提到“中药”,总会有人站出来,或者出于关心,或者出于对科学的严谨要求,对它的安全性提出质疑。这其中的原因,说起来可就复杂多了,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

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熟悉又陌生”的矛盾感。

1. 概念的模糊与混淆:中药的“双重身份”

首先要说清楚的是,“中药”这个词本身就承载了太多东西。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中药就是那些苦哈哈的汤药、奇奇怪怪的药材,是专门用来治病的。但另一方面,它又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成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这种混淆,其实源于“药食同源”的理念。在中医理论中,很多食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用来调养身体,预防疾病。比如,生姜辛温,能发汗解表,也能温中散寒,止呕。煮粥放点姜末,既能提味,又能暖胃。红枣甘温,能补气养血,煲汤放几颗,既增添甜味,又能安神健脾。

然而,正是这种“药食同源”的特性,也为质疑者提供了一个切入点。他们会问:“既然是药,那有没有剂量问题?有没有副作用?有没有禁忌?” 对于那些日常食用的量,我们确实不用太担心。但如果把这些食材当成“药”来服用,比如大量地、长期地服用某种被认为是“药食同源”的食材,情况就可能不一样了。

比如枸杞,日常少量食用是很好的滋补品,但如果一次性吃几百克,可能就会出现身体上火、眼干等不适。这就说明,即使是“药食同源”的食材,也存在一个“度”的问题。这种对“量变引起质变”的担忧,是质疑者很自然的反应。

2. 传统观念与现代科学的张力

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确实博大精深,但很多关于中药的理论和实践,是建立在几千年前的经验积累和哲学思想上的,比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等。这些理论,虽然指导了无数人的健康,但与现代科学强调的“物质成分”、“分子结构”、“药理作用”、“临床试验”等概念,在表达方式和研究方法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现代科学的严谨性要求对每一种药物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包括毒理学、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谱等等,这些评估通常需要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严格的临床试验来支撑。而对于很多传统中药材,尤其是那些被视为“食品”的,可能就没有经历过如此详尽的现代化科学验证。

所以,当有人质疑“这东西真的安全吗?有没有经过科学的检测?”时,很多人也说不出一个完全符合现代科学标准、让所有人都信服的答案。他们可能会说“这是几千年来大家都在用的”、“我爷爷奶奶吃了没事”。但这些对于质疑者来说,并不足够。他们更希望听到的是基于现代科学证据的解释,比如具体的毒性物质是什么,人体如何代谢,长期使用的潜在风险又在哪里。

3. 剂量、炮制、配伍的复杂性

即便是我们熟悉的“食品级”中药材,也并非“万能万好”。

剂量: 之前也提到了,量非常关键。食用的量和药用的量,往往有天壤之别。许多中药材,尤其是那些非“药食同源”的,如果剂量不当,很可能产生毒副作用。即使是“药食同源”的,过量服用也可能出现问题。
炮制: 中药的炮制,是中药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一味药材,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如炒、煮、蒸、炙、煨等),其药性、药效、甚至安全性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生姜辛辣发散,但经过炮制变成干姜,就变成温中燥湿了。如果把用于“药用”炮制的药材,直接拿来当“食品”吃,可能口感和安全性都会有问题。反过来,一些我们吃的“食品”级别的药材,如果按照药用标准进行炮制,其性质也可能被改变。这种区分和理解,对普通人来说是很困难的。
配伍: 中药的精髓在于配伍。中医讲究“君臣佐使”,讲究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很多时候,单味药材可能是安全的,但与某些药物配伍后,可能会产生毒性或不良反应。反之,一些有毒性的药材,通过巧妙的配伍,毒性可以大大降低,甚至成为治疗疑难杂症的良方。

对于那些日常食用的中药材,我们通常是单独使用,或者与一些常见的食材一起搭配。但一旦涉及到“药”的范畴,这些复杂的配伍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质疑者可能会担心,那些被用于“药用”的配方中,是否包含了我们不熟悉或者认为有害的成分,而我们又无法分辨。

4. 行业乱象与信息不对称

不得不承认,在传统中医药领域,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给整个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也给了质疑者更多的口实。

夸大宣传: 有些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会将一些普通的中药材夸大其功效,甚至将其神化,承诺一些不切实际的疗效,这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警惕和反感。
劣质药材与假冒伪劣: 市场上的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有些甚至可能混入有害物质或被非法添加化学成分。虽然这个问题更多地出现在“药用”领域,但这种不信任感也会蔓延到所有与“中药”相关的讨论中。
信息不对称: 大部分普通民众对于中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口耳相传、网络信息或者一些不专业的宣传。而真正的中医药知识,需要经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普通人在面对质疑时,往往难以给出有力的回应,也容易被片面的信息误导。

5. 对“未知”的恐惧

归根结底,很多质疑,是对“未知”的恐惧。我们对现代合成药物的安全性有明确的评估体系(虽然也不完美),有明确的副作用说明,有明确的监管机制。但对于许多古老的中药,尤其是那些我们觉得“熟悉”的食品级中药材,一旦被赋予“药”的属性,我们对它潜在的“未知”风险就会变得更加敏感。

当有人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关于中药导致肝损伤、肾损伤甚至更严重后果的案例时,即使这些案例可能涉及不当使用、剂量过大或掺假等原因,但负面信息往往更容易传播和深入人心。这种负面情绪和对风险的担忧,会自然而然地投射到所有与中药相关的事物上,包括那些我们日常食用的“药食同源”的食材。

总结一下,为什么会有人质疑“相当多的中药本身就是食品”的安全性?

概念混淆: “药食同源”的边界模糊,大家对“食品”和“药品”的界定存在差异。
科学证据要求: 现代人习惯于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安全性,而传统中药在这方面的公开透明度可能不足。
复杂性: 中药的剂量、炮制、配伍等因素非常复杂,普通人难以掌握,增加了对其安全性的担忧。
行业问题: 过去和现在存在的行业乱象,如夸大宣传、假冒伪劣等,降低了公众对中药的信任度。
信息不对称与恐惧: 公众缺乏系统的中医药知识,易受片面信息影响,对“未知”的风险感到不安。

所以,大家之所以会质疑,与其说是质疑那些本身就是食物的“中药”的“食物”属性,不如说是在担忧它们一旦被赋予“药”的属性时,其潜在的“药用”风险,以及我们对这些风险认知上的不足和信息上的缺失。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理解和解决的问题,既需要中医药行业更加公开透明地展示其科学性和安全性,也需要公众能够以更理性、更全面的视角去认识和学习传统中医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医,中医粉就是喜欢用模模糊糊,不准确的文字游戏来骗人。

相当多是多少? 是哪些? 为什么不列一个列表?

哦,有一些是安全的,就代表全部都是安全的???



就算有人用了,把人害死了,中医就会推脱——这是伪中医,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医。然而,人家可是真的根据中医理论在使用的呢。

禁止有毒药物则是更奇怪的事情了。中医说了,治病就是用偏性,有些病需要以毒攻毒,为啥要禁止?难道不是应该让真正的中医来使用这些药物吗?还是说,真正的中医根本不存在,就是一个忽悠人的谎言?


中医敢把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说成是中药,一旦西药发现了有效成分,中医就厚颜无耻地出来说是自己地功劳——却忘记了,自己刚刚给人下毒药的时候,才说过中医是整体思维,整体性味归经,不能看单独的有毒元素。 中医整体思维性味归经和西医找到的有效成分完全无法联系起来。


谋财就谋财,起码别害命行不行?

user avatar

美国禁含汞、铅、朱砂、马兜铃酸、龙脑、黄连、蜈蚣、麻仁等成分中药,禁售以下常用中药:安宫牛黄丸、牛黄解毒丸、复方丹参片、猴枣散、保婴丹、黄连素 片、人参再造丸、六神丸、大活络丸、小活络丹、利肝片、龙胆泄肝汤、安神补脑丸、附子理中丸、牛黄清心丸、定心丸、龟龄集、救心丹等等

黄连被禁用的原因是发现小檗碱(黄连素)孕妇服用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症,儿童服用可引起急性溶血、严重黄疸。

小柴胡冲剂的主要成分是柴胡和黄岑,二者都有肝毒性。日本在90年代有很多人因为吃小柴胡汤导致间质性肝炎,有的因此死亡。此后日本仍有因为服用小柴胡汤而导致肺水肿的报道。

复方甘草片能镇咳,是因为含有阿片粉,阿片也就是著名的毒品鸦片,能够成瘾。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有和激素醛固酮相似的作用,因此长期或大剂量服用甘草可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甘草还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

蜜炼川贝枇杷膏含款冬花,含有具有肝脏毒性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动物实验表明款冬花能致肝癌,被欧洲禁用。

藿香正气水如果用的是较便宜的藿香,主要成分为爱草脑,是一种致癌物,可诱发肝癌。另外,藿香正气水中的厚朴有肾毒性,被欧洲禁用;生半夏也有肾毒性,而且有非常明显的生殖毒性。

牛黄解毒丸(片)含高含量雄黄,能导致慢性砷中毒;含大黄,有肾毒性、肝毒性。含有雄黄(硫化砷)、朱砂(硫化汞)的中药绝对不要吃,吃了当时不觉得异常,但砷、汞等重金属会在体内积蓄


这只是一小部分而已,不是一直在吃就代表安全,不是所谓药食同源就代表无毒(补充一点 上面说的禁售是指当药品禁售 有一部分比如黄连当膳食添加剂或者其他门类 可以买得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一方面,我们确实能看到很多中药材在厨房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枸杞、红枣、生姜、大枣、山药、茯苓、陈皮等等,它们不仅是烹饪的佐料,更是滋补养生的佳品。但另一方面,一提到“中药”,总会有人站出来,或者出于关心,或者出于对科学的严谨要求,对它的安全性提出质.............
  • 回答
    我仔细想了想,为什么在中国网上,会有一部分网友对“半岛上曾经有过皇帝”这件事“不愿相信”,而不是“不相信”。这背后确实有一些挺有意思的心理和认知因素在作祟。首先,得明确一下“半岛”具体指的哪个半岛。在中国人的普遍认知里,“半岛”这个词,特别是当它和“皇帝”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是朝鲜半.............
  • 回答
    在中国,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尤其是普通男子足球,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那么,为什么国家会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去支持这项运动呢?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足球在中国早已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它更承载着国民的期待和民族情感。自上世纪以来,.............
  • 回答
    联邦调查局(FBI)在美国社会确实享有相当高的地位。它不仅是美国司法部下属最重要的执法机构之一,更是美国国家安全和国内情报工作的核心部门。FBI的社会地位体现在几个方面: 执法权威性: FBI在美国联邦法律框架内拥有广泛的调查权,其职责涵盖恐怖主义、反间谍、网络犯罪、有组织犯罪、白领犯罪、民权侵.............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感觉詹姆斯在美国和中国受到的评价,有时候挺不一样,甚至有点泾渭分明。要说原因,我觉得得从几个大的方面掰开了聊。首先,文化语境和价值观的差异是根本。在美国,詹姆斯成长在一个强调个人主义、英雄主义、以及“言论自由”的文化里。他敢于发声,敢于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政治和社会观点,这在.............
  • 回答
    说起为什么这么多人信中医,这事儿说起来可就话长了。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从咱们老祖宗那儿说起,一直讲到现在的社会生活。首先,得说中医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根基。你想啊,中医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那是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总结、发展过来的。从《黄帝内经》那会儿,咱们中国人就开始观察身体、研究疾病、探索养生之.............
  • 回答
    在 Java 中,接口的多继承(准确说是接口的“继承”)之所以会对拥有相同方法签名(方法名、返回类型、参数列表)但不同返回类型的方法产生报警,甚至阻止编译,根本原因在于 Java 语言设计上对多继承的一种“妥协”和对类型的明确性要求。想象一下,如果你有两个接口,A 和 B,它们都声明了一个名为 `g.............
  • 回答
    中国的科技发展,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差距依然存在,但同时又在以惊人的速度缩短,在一些领域甚至已经走在了前列。理解这种差距,需要我们剥开“科技”这个词的表面,深入到各个具体领域去审视。基础研究的“根”与“魂”:谈到科技差距,我们首先要触及的是基础研究。这.............
  • 回答
    工作中遇到心眼多的同事,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挑战,但也并非无解。关键在于你怎么去应对,才能在保护自己的同时,还能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我这人也经历过不少,总结了点经验,希望能给你点启发。首先得明白,“心眼多”这三个字背后到底是什么意思。通常来说,这类人可能更善于观察,心思更缜密,也可能更会算计,考虑问题.............
  • 回答
    在印度形形色色的方言邦里,不会印地语的年轻人是否仍占多数?这个问题颇有意思,而且答案也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变迁而显得更加复杂。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回到印度刚建国时,看看当时的情况,再对比现在,就能更清晰地看到其中的演变。建国初期:印地语的推广与抗拒印度独立之初,中央政府就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构建.............
  • 回答
    《轻音少女》描绘的那种悠闲自在、充满音乐梦想的生活,确实让人心生向往。与剧中的四位少女相比,我们的现实生活,或许少了些“纯粹的放空”,多了些“不得不的奔波”。我们少了什么?首先,最显而易见的,是我们少了那种被高度理想化的校园时光。 极致的自由支配时间: 唯美、平泽唯她们可以因为一个灵感而耽误课程.............
  • 回答
    在中国,我们常常听到一种说法,感觉自己身边的传统文化风俗不如日本、韩国那样“原汁原味”,甚至有些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已经很难找到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因素,不仅仅是简单的“丢弃”或“保留”,更像是一个不断被塑造、被选择、被遗忘又被重新发现的过程。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
  • 回答
    越南的平均工资水平,这个问题挺实在的,也是很多人想了解的。跟咱们中国比,那得分开看,因为中国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区差异也挺大的。先说说越南的平均工资大概是个什么水平:总体来说,越南的平均工资水平还是偏低的。根据一些公开数据和报道(比如越南统计总局、世界银行等),越南的月平均工资大概在 200300 美.............
  • 回答
    关于生物界中是否存在类似“强奸”的行为,以及这与人类相比有多普遍,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我们需要在科学观察和伦理认知之间找到平衡。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我们如何定义动物的“强奸”。如果将其理解为一种违背个体意愿、使用武力或强制手段进行交配的行为,那么在动物界,确实存在着大量观察到的案例。许多物种.............
  • 回答
    妈妈,“māma”,这个词语,在世界各地的语言里,听起来是不是有种奇妙的熟悉感?无论是英语里的“mama”,法语里的“maman”,西班牙语里的“mamá”,还是中文里的“妈妈”,甚至到非洲、亚洲、美洲的许多语言,都能找到发音类似的对应词。这可不是什么巧合,背后其实藏着人类语言发展最早期、最本能的奥.............
  • 回答
    关于为什么许多中国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非粤语使用者群体)对“粤语是中古时期官方语言”的说法持怀疑态度,这背后其实涉及了历史认知、语言学知识普及度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澄清的是,从严格的学术和历史角度来看,粤语(及其早期形态)从未在中国历史上成为过全国性的“官方语言”。不过,在某些特定.............
  • 回答
    说起糖尿病饮食,很多人脑子里首先冒出的画面就是“不能吃糖”,甚至进一步延伸为“几乎什么甜的都不能碰,水果也是禁忌”。这简直成了一种深入人心的观念,但仔细一琢磨,这里面藏着一个相当明显的逻辑误区,并且这个误区居然还被那么多人奉为圭臬。你说奇怪不奇怪?我们明明知道,人的身体需要能量,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就.............
  • 回答
    晋国三家分晋,这是春秋战国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曾经的晋国,那也是堂堂的中原霸主,雄踞一方,威风八面。可到了三国时代,韩、赵、魏这三个由晋国卿大夫发展起来的国家,实力却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尤其是韩,跟赵、魏比起来,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为什么会这样?说到底,这跟他们各自的建国基础、地理位置、统治者.............
  • 回答
    假如埃隆·马斯克出生在中国,他能走多远?这绝对是个引人入胜的“如果”设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深入剖析一下马斯克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看看这些因素在中国当前的商业土壤中,能否生根发芽,又会结出怎样的果实。首先,咱们得捋一捋马斯克的“天赋技能包”。 惊人的想象力与对未来的洞察力: 这是最核心的,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好奇心。确实,这些年我们看到跨国婚姻的例子越来越多,尤其是中国男性和外国女性的组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外国女性选择中国男性呢?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基于非常个人化的考量,而且情况非常复杂,受到文化、经济、社会观念以及个人情感等多种因素的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