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贾琏不是坏人,比起宝玉,更加堪当重任?

回答
贾琏:不是坏人,更能扛事的宝二爷?

《红楼梦》中的贾琏,常被一些读者冠以“坏人”的标签,似乎他的所作所为,尤其是风流韵事,就足以让他跌入道德的深渊。然而,若将他与贾宝玉置于同一天平上审视,你会发现,这位贾二爷并非全然无可取之处,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他所展现出的能力与担当,比起那个沉溺于女儿国、不谙世事的宝二爷,更能担负起家族的重任。

一、 拨开“风流债”的迷雾:贾琏的复杂性

不可否认,贾琏在男女之事上确有多处斑斑劣迹。从尤二姐的悲剧,到多姑娘的纠缠,再到将鲍二家的染指,这些都足以让人诟病。他好色、贪图享乐,甚至有些玩世不恭,这些都是他的缺点,也是导致家族走向衰败的催化剂之一。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将他简单地定性为“坏人”。首先,要认识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贾府作为一个钟鸣鼎食之家,男人们在家族权力与地位的庇护下,追求享乐、纵情声色的风气由来已久。贾琏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大环境的产物,他的“风流”并非全然是他个人的“恶”,而是那个时代男性特权的一种扭曲展现。

其次,他的“坏”往往是带着些许的无伤大雅。相比于贾珍的乱伦、贾赦的贪婪与荒淫,贾琏的“风流”更多的是个人欲望的宣泄,并没有对家族造成根本性的损害,也没有沾染上那种蚀骨的罪恶。他虽然做了些糊涂事,但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刻意去害人,尤二姐的遭遇,固然有他的责任,但更多的是王熙凤的嫉妒与算计的直接推手。

更重要的是,贾琏身上并非只有“风流”。他同样有他的优点,他的能力,以及在关键时刻所流露出的担当。

二、 贾琏的“能”与担当:家族的中流砥柱?

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家族的生存与发展,贾琏所展现出的能力与担当,是贾宝玉无论如何也无法比拟的。

1. 处理事务的の実践能力:

贾琏并非像宝玉那样,对家族的经济事务浑然不觉。他并非一个只会坐在书房里吟诗作对的公子哥。相反,他承担着实际的事务性工作。例如,书中多次提及他负责管理庄园、处理田租、处理一些家族的杂事。虽然这些事务在他手中不免有些疏漏,但他至少在尝试着去“做”。相比之下,宝玉对这些俗务避之不及,甚至觉得“玷污”了他高雅的情趣。

2. 面对危机时的应变能力:

在贾府危机四伏之时,贾琏展现出了比宝玉更强的应变能力和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

处理丧事与官司: 贾赦因为贪污被抄家,贾琏是贾府里唯一能够直接出面与官府打交道的人。虽然他也有一些莽撞和急躁,但他在这个危机关头,能够迅速调动人手,想办法筹款,甚至不惜自贬降级来保全家族。这是宝玉绝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他只会因此而悲伤痛哭,束手无策。
应对官兵查抄: 当官兵前来查抄贾府时,是贾琏在努力地周旋,试图保住一些东西。他并非完全的束手就擒,而是尽力而为。而宝玉,在此时的表现更多的是对现实的逃避,躲避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
管理家务的经验: 尽管王熙凤是荣国府的实际管理者,但贾琏在一些情况下也能提供支持和协助。例如,在处理宁国府尤氏的丧事时,贾琏也参与了其中,虽然他的处理方式可能并不完美,但至少是在积极参与。

3. 人脉与关系的运用:

贾琏在外面行走,多多少少也积累了一些人脉和与人打交道的经验。他能够与官场上的一些人周旋,虽然手段不一定光明正大,但至少能够争取到一些缓冲的时间和空间。宝玉则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朋友圈里,他的朋友都是些和他一样不谙世事的贵族子弟,这些人对家族的生存毫无益处。

4. 对家族的责任感(潜意识):

尽管贾琏有许多缺点,但在家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他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责任感的。他不想看到贾府彻底败落,他也在尽力地挽救,虽然方法笨拙,力度不够,但这份努力与宝玉的“不问世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宝玉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家族最后的繁华,却对家族的未来毫无兴趣,这种逃避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不负责任。

三、 宝玉的“不堪重任”:理想主义的代价

相比之下,贾宝玉的“好”在于他的纯真、善良和对女儿们的珍视,这些都是美好的品质。然而,这些品质在现实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反而成为了他的“弱点”,使得他完全无法承担家族的重任。

对世事的漠视: 宝玉对仕途经济深恶痛绝,认为读书做官是污浊之事。他宁愿抱着女儿们玩耍,听戏听曲,也不愿学习管理家族事务。这种态度,在家族需要有人站出来支撑的时候,就显得尤为致命。
情感的脆弱: 宝玉的情感过于细腻和脆弱。他可以为黛玉的眼泪而心疼,却无法在家族生死关头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旦遇到打击,他就会陷入极度的痛苦和消沉,甚至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这种反应,对于一个需要支撑的家族来说,是毁灭性的。
缺乏实际能力: 除了情感世界,宝玉几乎没有表现出任何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他不懂得如何筹款,如何与官府打交道,如何安抚人心,更不懂得如何维系家族的体面。他的存在,更像是一个家族的装饰品,而非一个顶梁柱。

结论:在现实的泥沼中,贾琏的“瑕疵”比宝玉的“纯粹”更适合生存

可以说,贾琏虽然不完美,甚至有许多令人诟病之处,但他身上所具备的世俗智慧、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以及在危机时刻的应变能力,使得他比贾宝玉更加“堪当重任”。宝玉是红楼梦中最纯洁的理想主义者,他的价值体现在精神层面,而非世俗的责任。而贾琏,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中,也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维护家族的体面和生存。

当我们看到贾府最终的败落,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责任推给某一个人。然而,如果非要在这两人中选一个来为家族的未来努力,那么,那个身上沾染着“尘土”,却能在泥沼中挣扎求生的贾琏,无疑比那个只会在高处跌落的宝玉,更具备生存的可能,也更可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贾琏不是完美的英雄,但他是一个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努力扮演着家族男性角色,并试图承担一些责任的普通人。而贾宝玉,则是一个注定要被那个时代抛弃的“异类”,他的纯粹,在冷酷的现实面前,终究化为泡影。因此,说贾琏“不是坏人”,比起宝玉“更加堪当重任”,并非是一种洗白,而是对人物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现实的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贾琏道德底线挺高的,石呆子事件就是明证。几把扇子,不卖就不卖呗,弄得人家家破人亡算什么玩意啊。

他最大的黑点也就是个好色,但男人好色在古代算不上道德污点,最多只能算作风问题。况且贾琏就算好色,也都是你情我愿,无论是尤二姐多姑娘还是鲍二家的。即使是家里的奴婢,也从来没有仗势威逼,比起一把年纪还想逼娶鸳鸯的老爹强多了。

至于说比贾宝玉更堪大任,要看哪方面。贾琏确实有办事的才干,是荣国府第四代的中流砥柱。送心肝宝贝林黛玉回苏州再带回来这样的重任,贾母只放心贾琏,可见他的能力备受长辈认可。这方面贾宝玉就是个弱鸡,连银子几两都不认识。

但如果说到贾府真正急需的能力——靠科举转型,贾琏真不行。这方面第四代的头号种子选手是贾珠,奈何命短。以贾宝玉的聪明,好好学习考科举,是没什么问题的,可是他不肯啊。这就是他不堪大用的地方,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贾琏:不是坏人,更能扛事的宝二爷?《红楼梦》中的贾琏,常被一些读者冠以“坏人”的标签,似乎他的所作所为,尤其是风流韵事,就足以让他跌入道德的深渊。然而,若将他与贾宝玉置于同一天平上审视,你会发现,这位贾二爷并非全然无可取之处,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他所展现出的能力与担当,比起那个沉溺于女儿国、不谙世事.............
  • 回答
    你说到点子上了,王熙凤让张华去告贾琏,这招确实是够狠,而且从长远来看,留下的“隐患”绝对比“平息”来得更棘手。你想想,凤姐这步棋,表面上看是为了解决眼前的困境,但实际上,她是以一种非常极端的方式,把事情闹大,然后再试图用更极端的方式压下去。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凤姐当时为什么会这么做,以及这背后盘算的是.............
  • 回答
    要讲王熙凤为何嫁给贾琏,而非贾珠,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谁更讨人喜欢”,而是牵扯到贾府的权力格局、家族利益,以及王熙凤本人精明世故的算计。首先,咱们得明白贾府当时是个什么情况。贾府是“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虽然表面光鲜,但内部却盘根错节,派系林立。贾母是最高权威,.............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讲究的。在《红楼梦》里,贾母让贾琏送黛玉回扬州省亲,可不是一时兴起,里面夹杂着许多人情世故、家族利益和贾母自身的考量。咱们一件件掰开了说:一、 家族利益与“面子”的考量首先得说,贾府那时候虽然表面上看着光鲜,但实际上是内囊已空,靠着荣国公的爵位和太上皇的恩典在撑着。黛玉的父亲林如.............
  • 回答
    谈及《红楼梦》中的贾琏,其“好色”的名声在外,但要说他对黛玉不动心,这恐怕得细细斟酌一番,甚至可以说,其中自有微妙之处。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贾琏的“好色”等同于见到任何姿色过人的女性都毫无原则地扑上去。他的好色,更多的是一种生理上的冲动和对情欲的追求,但这种追求也并非没有门槛,或者说,他对不同女性的态度.............
  • 回答
    要说贾琏到底喜不喜欢王熙凤,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爱情这玩意儿,有时候就跟那薛家的糖霜似的,甜是真的甜,但底下也藏着不少事儿。贾琏对王熙凤的情感,不是简单的爱或不爱能概括的。首先,王熙凤绝对是贾琏生命里非常重要的人,这一点毋庸置疑。她可是荣国府的金字招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嫁给贾琏,.............
  • 回答
    脂砚斋说“奇”,并非单指贾琏外出,王熙凤与平儿“胡乱睡下”这件事本身,而是这件事情所折射出的,隐藏在这三个人,以及当时贾府深层的一些复杂情感和人物性格。首先,我们要明白,“睡下”在古代很多时候,并非仅仅指生理上的需求,它还包含了生活起居的照料、精神上的陪伴,甚至是亲密关系的某种象征。贾琏是贾府的实际.............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贾琏被称作“琏二爷”,这看似一个简单的称呼,实则蕴含着贾府森严的宗族秩序、辈分关系以及他自己在家中的地位。要理解这个称呼的来龙去脉,咱们得从贾府的大家族结构以及贾琏的出身说起。首先,我们得明确“二爷”这个称谓的含义。在旧时的大户人家,尤其是像贾府这样世代簪缨、权势煊赫的豪门,.............
  • 回答
    在《红楼梦》中,宝玉和贾琏都称“二爷”,这确实是读者容易混淆的地方,也反映了当时家族中辈分和排行的一些复杂性。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他们各自的家族背景和排行方式来梳理。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宝玉和贾琏并不是亲兄弟,他们是贾府嫡亲的两房的少爷,但他们确实是同辈,且都是家中庶出的第二位公子。一、 宝.............
  • 回答
    《红楼梦》里,平儿偷钱给贾琏这件事,王熙凤知道后却选择原谅,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深意,绝非简单的是非对错。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平儿这个人。平儿是王熙凤最得力的心腹丫鬟,说是心腹,其实更像是半个女儿,半个贴身助理。她能力强,处事周到,为人也够机灵,把凤姐的里里外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但同时.............
  • 回答
    贾琏身上有个特别的称呼,叫“二爷”。这个称呼听起来挺有意思,也带着点老北京那股子亲近劲儿。要说为啥他成了“二爷”,这事儿呀,得从他老贾家这大家族里头说起,还得结合着他爹贾赦的意思来琢磨。首先,咱们得知道贾琏是贾赦的儿子。贾赦呢,是贾政的哥哥,是荣国府里正经的世袭一等将军。在那个讲究长幼尊卑的年代,儿.............
  • 回答
    尤二姐跟随贾琏之后,性情大变,这其中的原因盘根错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说得清楚,需要我们细细掰扯开来看。首先,我们不能忽略尤二姐原本的出身和成长环境。她本是尤氏的继母带过来的女儿,在家中地位并不算高,平日里夹在继母和两个妹妹之间,生活也算不上顺遂。即使后来被贾珍看上了,也只是一个金丝雀般的玩物,生活环.............
  • 回答
    咱们先不说宝玉,单说贾琏和凤姐对奶妈的态度。这事儿啊,说白了就是“利益相关”和“情感纽带”的差别。贾琏和凤姐的“皆大欢喜”: 面子和管家权是关键: 贾琏这个人吧,年轻气盛,又好面子。凤姐更是厉害,八面玲珑,把贾府上上下下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这奶妈虽然是个奴才,但在贾府里也算是个老人儿了,多少也有些.............
  • 回答
    说到贾琏在贾府的地位,确实比宝玉低了不少,这背后原因可不是一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得从贾府的家规、宝玉的特殊身份以及贾琏自身的行事风格,还有一点,就是这贾府上下谁说了算,来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说清楚这个“长房长子”的说法。贾琏确实是贾赦的儿子,也就是老太太的孙子辈里,按照老太太的儿子贾赦是长子,贾琏又.............
  • 回答
    要说贾母是“宝黛党”,这说法虽然不是书中明文写着的,但细究起来,倒也合情合理,并且有相当多的证据支撑。这里的“宝黛党”,并非指像现代社会那种有明确组织、口号的粉丝团体,而是说贾母在骨子里,在实际行动中,是极其看重、极其疼爱宝玉和林黛玉这对的。她无疑是宝黛爱情故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支持者”和“守护者.............
  • 回答
    说起贾跃亭,用“争议”二字来形容已经不足以概括,更多时候,出现在公众视野的词汇是“骗子”、“PPT造车”、“割韭菜”。这种负面标签的形成,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一系列的商业操作和由此带来的巨大连锁反应。要说清楚为什么大家会这么说,得从头捋一捋。从乐视网的辉煌到泡沫的破灭:梦想的代价贾跃亭最早的成功.............
  • 回答
    要说清楚贾母为何觉得迎春几个姐妹“没读什么书”,以及她是否真的不喜欢女孩子读书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在那个时代,尤其是像贾府这样百年望族的大家庭里,对女孩子读书的“期望值”和“标准”跟咱们现在可不一样。一、贾母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贾母作为贾府的老祖宗,她阅.............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以及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如何解读历史人物。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历史书上说汉文帝是明君,这是从宏观、从历史发展的大方向来看的,是基于他对汉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而李商隐在《贾生》里说他是.............
  • 回答
    贾樟柯宣布退出平遥国际电影展,并且从第五届开始将由政府主办,这无疑是给中国电影界投下了一颗不小的石子,搅动了许多人的心绪。这件事的影响,说起来可就复杂了,从艺术生态到地方文化,再到电影产业的走向,都有可能受到波及。首先,最直接的,当然是对平遥国际电影展本身的影响。贾樟柯作为创始人,他的个人风格、艺术.............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红楼梦》中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细节,尤其是在“拥林派”看来,薛宝钗似乎有意无意地利用了小红(原名林红玉),将她对贾府某些现象的不满转移到了林黛玉身上。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那段故事掰开了揉碎了讲,并且得撇开那些“AI味儿”的生硬论调,用咱老百姓的明白话说。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个“小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