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弟弟继承哥哥的皇位,天然就比明朝大部分皇帝以及历史上的很多皇帝少了一个东宫集团,并且名正言顺当皇帝的他也没有机会像嘉靖一样通过大礼之议来迅速选择一批真正“属于自己”的辅臣。帝师对于明代的皇帝来说太重要了。在没有东宫集团的前提下,崇祯大部分举动,是基于其已有的信息量 作出的判断,“冲主”,有其“冲”的原因。
知乎er明史专区有很多知名的答主,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个自娱自乐的小圈子,各自在阅读常见史料时有了自己喜欢的人物,并以自己喜欢的人物作为名字,无限理解包容自己喜欢的人的难处。
但凡明末的问题,一顿分析过后,好答主不可能让自己喜欢的人受一点点伤,所以无非就是崇祯、杨嗣昌、温体仁把锅背上。由于这些人是没有什么党争背景的,自己喜欢营造出或者客观来看的“孤臣”、“寡人”形象,这些答主们让他们背锅最为保险、“理性”。又因为历史上的温体仁实在是不怎么爱表态,且还有知名答主温长卿在,所以形成了晚明问题,九年前怪崇祯,九年后怪杨嗣昌的最高标准。实际上这群自娱自乐的小圈子里的人,和Capo、 泰寶根本就不是一个段位的答主。每次泛泛而谈、装模作样列一些“史料”过后就匆忙下一堆结论和推论,还有的先有结论后来论证。其中甚至有人还是顾诚的粉丝,如果看过顾诚的《李岩质疑》,也应该培养出一点“质疑精神”吧?你言之凿凿的事实,也有可能是谣传,微博票圈时代都是这样,笔记时代还能好到哪里去。顾诚最为强调史料本身的屁股问题和一手资料,摆所谓晚明史料前,应当明确屁股和几手。
如Capo所说,明末的很多事情一考就出问题,在缺乏基本事实的前提下做那么多推论有什么意义呢? 崇祯眼前的世界和身边的处境至少目前还没人能够完整的描述,简而言之现代人根本就还不清楚崇祯到底做了哪些事,这些事的起因经过以及后续该如何“定性”。所以“xxx替代崇祯”明朝也不会亡国这种话,真没啥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