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有人喜欢给岳不群、郭芙和周芷若这类人洗白?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我们解读文学作品、尤其是金庸武侠小说中人物时,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的现象:“洗白”。为什么岳不群、郭芙、周芷若这样的人物,身上明显带有不少负面特质,甚至可以说是“反派”或“争议”人物,却总有人愿意替他们辩护,甚至“洗白”?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角度来剖析。

一、人性的复杂性与“反派”的魅力

首先,我们要明白,现实中的人就没有完美无瑕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如果写得太过脸谱化,反而会显得单薄无趣。金庸先生作为一代武侠大家,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笔下的许多人物,包括那些我们认为不那么“正派”的角色,都具有人性的复杂性。

岳不群: 岳不群无疑是《笑傲江湖》中最具代表性的“伪君子”。他表面上道貌岸然,为了“名门正派”的脸面,不择手段,甚至能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亲人和徒弟。然而,如果只看到他“恶”的一面,就未免太简单了。
“伪君子”的动机: 为什么岳不群要这么做?很多人认为,他的“伪”源于一种极度的“正统”观念,他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正派”的存续和发扬光大,是为了维护华山派在江湖中的地位。这种“大义”在某些人心目中,可以成为其极端行为的“合理化”理由。
“牺牲”与“孤独”: 岳不群一生都在扮演一个完美的“君子”角色,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消耗。他可能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需要时刻谨言慎行,压抑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果他有的话)。这种“不得不如此”的孤独感,在一些读者看来,是值得同情的。
“时代”与“环境”: 有些人还会将岳不群的行为置于当时“正邪之争”、“门派利益”的背景下去理解。在那种极端对立的环境下,很多“正派”人士也并非真正光明磊落。岳不群不过是其中的佼佼者,将“生存”和“扩张”的手段发挥到了极致。
“养成系”的解读: 尽管金庸先生并没有明确描写,但也有解读认为,岳不群或许也经历过一些不为人知的坎坷,这些坎坷塑造了他最后的性格。这种“他可能是被逼的”的解读,是“洗白”的一种常见方式。

郭芙: 郭芙是《神雕侠侣》里争议最大的角色之一。她刁蛮任性,骄纵跋扈,做了不少错事,甚至砍断了杨过的手臂。然而,她之所以能引起关注,也正是因为她的“不完美”,恰恰是许多人性的弱点在她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家教”与“环境”: 郭芙的父母是郭靖和黄蓉,这是金庸笔下最为“完美”的一对夫妇。然而,正是这种“完美”的父母,给了郭芙一个“公主”般的成长环境,她被父母过度保护,又被周围的人(尤其是杨过)宠溺,导致她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容易恃宠而骄。
“真性情”与“愚昧”: 郭芙的性格可以说是“真性情”的极端化。她爱憎分明,不喜欢杨过,就毫不掩饰;她喜欢耶律齐,就执着追求。她的“坏”更多地来自于她的“傻”和“无知”,她并不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有多严重,更没有深谋远虑。
“可爱”的一面: 尽管郭芙做了很多错事,但她也有可爱的一面。比如,她真心为父母担心,在父母遇难时也会害怕;她对自己的感情也相当执着。在某些读者看来,这种“傻傻的”、“没心没肺”的可爱,是可以抵消她一部分的“罪过”。
“成长”的可能: 郭芙最终也嫁给了耶律齐,并在后续的经历中,虽然没有写得很详细,但似乎也经历了一些事情,变得更加稳重。一些人会抓住她“可能成长”这一点,来为她辩护。

周芷若: 周芷若在《倚天屠龙记》中的前后转变是巨大的,这使得她成为一个极具争议的角色。
“峨眉掌门”的责任: 从一个柔弱善良的少女,变成一个为了峨眉派、为了报父母之仇而手段狠辣的掌门,周芷若的转变背后,是巨大的责任和压力。她背负着振兴峨眉的使命,在这种使命感下,她不得不变得更强硬,甚至不择手段。
“情感的纠葛”: 周芷若对张无忌的感情,是她最大的软肋,也是导致她一系列悲剧性选择的关键。在张无忌“绝情”之后,她心中的绝望和痛苦,让她走向了极端。有人认为,她的“黑化”是被逼的,是被张无忌和赵敏的感情伤害所致。
“情非得已”的“毒”: 比如她偷盗屠龙刀、杀害殷离、嫁祸赵敏等行为,虽然恶劣,但如果从她的角度去理解,可能是为了报仇,为了峨眉的利益,为了“不让张无忌被抢走”。这种“情非得已”的解释,是“洗白”的常见角度。
“善良的底色”: 很多读者依然记得刚出场的那个楚楚可怜、善良纯真的周芷若,认为她内心深处依然保留着那份善良。即使她后来做了坏事,也可能是在强大的外力推动下,暂时迷失了自我。

二、读者自身的投射与情感需求

除了人物自身的复杂性,读者自身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也是“洗白”现象的重要推手。

“同情”的本能: 人类天生就有一种同情弱者的本能。当读者看到一个角色,尽管有缺点,但其背后有着令人唏嘘的经历、痛苦的挣扎,或者是为了所谓的“大义”,读者很容易产生同情。
“理想化”与“修正”: 很多读者希望在文学作品中看到“救赎”和“可能性”。他们不愿意接受一个角色从头坏到尾,而是希望看到他们曾经有过光明,或者未来还有可能回归正途。这种“修正”的愿望,让他们愿意去寻找人物身上的“闪光点”,或者“合理化”其过错。
“反英雄”的吸引力: 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一尘不染的“大侠”。有些读者反而会被那些有缺点、有争议,甚至有些“亦正亦邪”的角色所吸引。他们认为这样的角色才更真实,更具有人格魅力。
“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的理解: 很多时候,“洗白”的本质是一种“换位思考”。读者试图站在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情感背景下去理解他们的选择。当他们能够“感同身受”时,就更容易为之辩护。
“过度解读”与“创造性”: 有些读者喜欢对作品进行深度挖掘和解读,甚至进行“二次创作”。在这种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发现一些作者本人可能都没想到的“逻辑链条”,或者赋予人物一些新的动机和意义。

三、金庸作品的“灰色地带”与开放性

金庸先生的小说本身就充满了“灰色地带”,他很少将人物简单地划分为“好人”和“坏人”。

“正派”的虚伪: 很多时候,金庸笔下的“正派”人士,如少林寺、武当派,并非都像表面上那样光明磊落,他们也有自身的利益考量,甚至为了门派利益做出一些不那么光彩的事情。这使得“反派”的界限变得模糊。
“情”与“义”的冲突: 许多角色的行为,都是在“情”(包括亲情、爱情、友情)与“义”(江湖道义、门派恩怨)之间摇摆和挣扎。这种冲突本身就给了人物大量的解读空间。
“命运”的无奈: 有些角色,似乎生来就被命运捉弄,他们的许多悲剧性选择,并非完全出于本意,而是被环境、被他人、被命运所裹挟。这种“宿命论”的色彩,也为“洗白”提供了土壤。

总结一下,为什么总有人喜欢给岳不群、郭芙、周芷若这类人洗白?

这是一种对人性复杂性的探寻,是对文学作品深度解读的追求,也是读者自身情感需求和价值取向的体现。岳不群的“伪君子”背后藏着“大义”的扭曲;郭芙的刁蛮任性折射出“被溺爱”的悲哀;周芷若的“黑化”源于“责任”与“情感”的重压。

与其说是“洗白”,不如说是一种“理解”、“共情”甚至是“同情”。我们从这些人物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弱点,也看到了他们在极端环境下的挣扎,而这种挣扎,恰恰是他们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正因为他们不完美,才显得更加真实,也才给了我们这些读者,去挖掘、去辩护、去“洗白”的无限可能。

与其说是在“洗白”他们,不如说是在“理解”。我们理解岳不群为了“华山派”所做的极端选择,理解郭芙在优越环境下成长所带来的幼稚与任性,理解周芷若在情仇恩怨中身不由己的痛苦。这种理解,或许正是金庸武侠世界最迷人的地方之一——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善恶对决,更是人性的多棱镜,映照出我们自身也可能拥有的复杂与矛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岳不群,

岳不群不是被洗白,而是部分有能力的读者察觉到了金庸写的笑傲江湖三观奇歪,所以站在了一个扭转到正过来的三观上去评价笑傲江湖整本书里的各个角色,岳不群靠同行衬托瞬间形象雄伟不少。

——补充更——

岳不群当然做过坏事,但是看一下令狐冲和他的好兄弟:

【原文:忽有三匹快马从身旁掠过,向问天骂道:“你奶奶的!”提气疾冲,追到马匹身后,纵身跃在半空,飞脚将马上乘客踢落,跟着便落上马背。他将令狐冲横放在马鞍桥上,铁链横挥,将另外两匹马上的乘客也都击了下来。那二人筋折骨断,眼见不活了。三人都是寻常百姓,看装束不是武林中人,适逢其会,遇上这个煞星,无端送了性命。乘者落地,两匹马仍继续奔驰。令狐冲见他滥杀无辜,不禁暗暗叹息。

令狐冲笑道:“打架倒也不必,向兄既执意如此,小弟自当从命。”寻思:“我连田伯光这等采花大盗也结交为友,多交一个向问天又有何妨?这人豪迈洒脱,真是一条好汉子,我本来就喜欢这等人物。”俯身下拜,说道:“向兄在上,受小弟一礼。”

向问天大喜,说道:“天下与向某义结金兰的,就只兄弟你一人,你可要记好了。”令狐冲笑道:“小弟受宠若惊之至。”】

向问天一出场就做了岳不群这辈子做的最坏的事儿:

为抢夺人家东西杀人

结果有什么人说向问天多坏多坏吗?连令狐冲都就是叹息一下就说他豪迈洒脱的汉子和他结拜了,向问天又有任何的报应吗?这样真的对吗?

你说岳不群恶有恶报,说岳不群那堆人多坏多坏又有什么道理?

同样是杀害无辜抢人东西,令狐冲的好兄弟向问天就非但没有恶报,还活得好好的,得到一个幸福结局,然后金庸说岳不群坏坏坏,哪哪都不好,伪君子一个。

这啥玩意儿?这有三观?

——补充更——

其实笑傲江湖比起其余武侠小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正反派根本不是由那个人的人品,做过好事坏事而决定的。

也就是说,笑傲江湖写的完全不是一个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而是一个没有权力欲的人都有好报,想往上爬的才都该死的故事。

这中间,金庸并没有处理好一些没有权力欲的人渣与有权力欲的好人的安排,

以林平之为例,直到拿剑谱自宫以前可谓顶级好人一个,结果就因为有执念希望能够报仇能够有权势就成大恶人,杀一个无辜岳灵珊就得到了最惨的报应,要知道,林平之一开始的人品可是高到逃亡都能不偷不抢的,凭什么好人没好报呢?凭什么人家这么好的人要得到这种际遇呢?

相反,令狐冲伙伴桃谷六仙,不止各种撕人杀人,还有偷人家东西被人发现就杀了人家全家的畜生行径,这种丧心病狂的人渣居然因为是没有权力欲的活宝就活得好好的,这是哪里来的道理呢?这些人杀了多少无辜,怎么一天到晚潇潇洒洒过日子?

可以说林平之与令狐冲的所有朋友的对比都显然完完全全违背了读者心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公平尺子。

岳不群被翻案的关键点就在于这里,

金庸完全模糊了一个角色人品的好坏而单纯把想往上爬想获得权力定义为最大的坏,而只有没权力欲就什么玩意都是好人了,连随便杀人强奸妇女的垃圾都不去贬低,三观实在歪的离谱,

我们带着正的三观去读笑傲江湖,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滑稽的事实:

令狐冲任盈盈两个主角的人品跟反派角色未自宫状态的岳不群林平之都没得比,

结果就这两个人因为没有权力欲就被金庸吹成了隐士,当成正面角色捧上天,

笑傲江湖的三观得歪成什么样?

何况令狐冲任盈盈那叫没有权力欲么,明明是金庸老天爷把权力都塞给他俩了,他俩用的挺爽不用努力去争而已,就像马云说句从来不在乎钱又能算什么,吹这俩人多好简直无法理解金庸的脑回路,更像是既得利益者的一种装逼。

不过笑傲江湖看小说的人很少,所以很多人不太明白为啥有人会觉得“那么好”的令狐冲差岳不群还行呢?是不是三观太歪?

其实不然,绝大部分吹令狐冲的都是因为看的是完全漂白令狐冲的吕颂贤版本笑傲江湖电视剧,所以对令狐冲印象还不错,

不过,这版令狐冲并不是小说中的令狐冲,属于为了让观众接受令狐冲而努力去把笑傲江湖修改到正常的三观的漂白版令狐冲,漂白到什么程度呢?

和令狐冲关系好的全部美化,

强奸犯田伯光美化,杀人狂魔向问天不拍,吓瞎人的圣姑任盈盈美化,桃谷六仙黑白双雄美化美化,日月神教洗洗干净,

和令狐冲关系不好的通通丑化,

岳不群,阴谋诡计卑鄙无耻,什么恶心事,没得商量都是他实实在在干的,(小说中没那么龌龊,作恶的情节也有很多争议)

林平之,丑化,都是他腹黑勾引岳灵珊,还各种陷害令狐冲(小说为岳灵珊倒追林平之,也没有陷害令狐冲的情节)

岳灵珊,丑化,拿掉很多岳灵珊关心令狐冲的情节改为令狐冲关心岳灵珊,

此外,对令狐冲本人的漂白:

拿掉几乎所有令狐冲龌龊不堪的内心戏(例如不顾岳灵珊心情妄图强娶岳灵珊,恨不得林平之去死好和小师妹在一起,小师妹结婚了还意淫小师妹怀念他,为了任盈盈的面子不能出手救师娘等等)

把令狐冲脑补自己好的东西当成事实拍出来(实际原著并没有做只是心里想想,例如眼睁睁看着师娘被羞辱拧脸却只是心里想想应该出手相助,电视剧拍成令狐冲真的出手相助了),

把令狐冲对不起别人在那瞎几把搞事改成别人对不起他(金刀王家,青城四秀等),

删除所有令狐冲自怨自艾的部分改为洒脱地微笑面对世界(原著令狐冲动不动就不想活了,还不如去死,遇事只会等死,世界上谁人不死大家一起死吧等等)

如此大刀阔斧地美化以后,吕颂贤版本的令狐冲自然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三观还算正的一个潇洒大侠。

但是,这不是小说中的令狐冲,你也不能因为喜欢吕颂贤冲哥而自带滤镜不让说原著三观不正的问题。

或者说,好多人看的就是电视剧,也没看过小说或者没有细看过小说,不知道这小说和电视剧差这么多,小说三观不正电视剧三观正,所以就把看小说三观正的这些读者对岳不群的挽尊给盖章三观不正了。

实际上,给岳不群挽尊的读者都是因为三观正,隐隐约约看出来笑傲江湖小说颠倒黑白只顾是否在乎权力的根本问题了。

————

5.3新更:

补充岳不群部分,

这问题底下有一个答主很有意思,本来我只是随便看了一下他的回复发现槽点太多懒得吐槽拒绝交流,结果他还给我送靶子找嘲,那我可就不客气地去打了,

一眼看出他是金庸极端粉,我不想和他交流简直太明智了,品一品此人有多么的搞笑:

重点看红框部分:

不是?

笑傲江湖里面的主要角色里令狐冲难道不算是结局最好的那个之一了?

岳不群自宫死了,林平之自宫瞎眼毁容压黑牢,左冷禅死了,任我行死了,岳灵珊死了,宁中则死了。。。

令狐冲的结局难道还好意思说惨?

难道要哭诉他失去了啥啥啥多惨?合着配角们只是失去了生命或者生不如死,但是令狐冲可是失去了感情啊?

令狐冲一点不顺心就是天大的事儿,配角死的死残的残,没感觉,是这意思?

还有所谓的糖的问题,金庸没给令狐冲塞糖?2021年听到最大笑话,没有之一。

武侠小说武功最重要吧?

令狐冲自己独占所有不需要自宫的绝世武功,独孤九剑,吸星大法,易筋经,配角抢个需要自宫的辟邪剑谱都那么费劲儿,

令狐冲都开挂开到辣眼睛了,结果这人居然能够好意思在这一口一个金庸没有塞糖给令狐冲?令狐冲受点啥委屈就际遇太惨了?

令狐冲武功通通中彩票什么也不用付出,人家的武功需要自宫需要苦练几十年,到了这位老哥这变成金庸没有塞糖给令狐冲,令狐冲际遇太惨了。

简直绝了。

中间的部分懒得吐槽,就是粉丝自己意淫的那一套,什么令狐冲受过啥挫折挫折太惨了他还没有黑化就是他牛逼,一句也不提令狐冲得到多少奇遇多少人帮助多少权利地位的补充。

我丢钱了,我难过,但是我捡到了更多钱,那我自然就不会那么难过了呗。

令狐冲不就是这样么,失去点啥立马有更好的补充,他当然没什么事儿,没有补充的时候他在金刀王家是什么混账样子?呵呵。

重点再看这一句:

令狐冲在所有的选择中,都选择了三观正的一方??????人言否?

可——拉——倒——吧

简直吐槽都懒得吐了。。。这就是我说的典型没看过小说或者没细看过小说,啥也不知道,结果看个电视剧还就来叭叭叭别人三观不正的人,还好意思问我为啥删他评论,和这样的人交流有意义么?

——————

岳不群说的有点多,

再说我第二熟悉的周芷若,

周芷若其实也不是洗白,而是对那种金庸女主必须无条件服务于男主的模式不满的很多读者对周芷若的高看,

很多人都是因为实在看不惯赵敏对张无忌的付出与回报完全不对等而站了周芷若,周芷若千不好万不好,她最大的high点就是并没有把张无忌放在一个可以为了他付出一切的位置,而是更在乎自己,

这在所有讨男频读者爽文欢心的女角塑造中对于相当一部分非男频爽文读者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属于万花丛中一点绿,

很多反对女主无条件服务于男主的读者会天然欣赏周芷若的这种表现,进而表现出对她的好感。

其实金庸小说或者影视化的读者与观众数目是比较庞大的,很多人并不属于武侠读者,也就不会保持一个武侠小说的思路去阅读金庸小说,尤其是女性读者。

思路的不同就导致武侠小说讨观众欢心的模板女主会让这些读者觉得无法理解女主的行为,而更偏向女配。

哎还有点忙,有空更。

user avatar

我觉得根本原因在于,读书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过去的小说,是作者对这个世界有所感悟,用小说这种形式表述给读者,读者看到的是作者构想的故事。哪怕是没有什么内涵的商业小说,作者也首先要娱乐自己,读者的喜好只能影响作者写不写这个领域,不会直接影响作者笔下的情节如何发展。

现在的网文写手更接近连续剧编剧,故事的雏形不再是作者对世界的观察和想象,而是读者的欲望,作者只是负责观测这个欲望然后用文字固定成型,其中越少包括作者的感悟越好。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倪匡代班写天龙八部,把阿紫的眼睛写瞎了,金庸回来知道以后也只能继续往下编故事。从头到尾,这两个作者都没有问过“读者不喜欢这样的情节该怎么办”,读者不喜欢可以不看,他们有自信写出最好的作品吸引读者,而不是靠投其所好来混饭吃。

现在回到郭芙的问题。金庸写郭芙这样的角色,显然是有生活的。他先观测到了现实世界中“被惯坏的小孩”的形象,在武侠这个世界观中对这一形象加以描述,就形成了郭芙这个角色。反过来,郭芙又以自己的性格推动了剧情发展,进一步把金庸脑海中构建的武侠世界渲染得更加真实生动。

然而新时代的,更偏重网文习惯的读者并没有这种想法,他们可不认为郭芙这种生动的形象是构建武侠世界的必要成分。其中一部分人更甚,他们自己就是被宠坏的小孩,或者说,把自己带入爹妈风光无限自己是千娇百宠的小公主的形象,这样的人在看到小说中有自己的夸张版形象,揭露了这个形象真实到丑恶的一面,当然会不舒服,当然会试图反驳。

这就是几十年后有如此多人在脑补郭芙如何如何无辜的根本原因,他们不喜欢金庸描述的武侠世界,他们厌恶金庸观察现实世界后塑造的人物,他们越是拒绝承认金庸的表述,越能证明金庸的笔力入木三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我们解读文学作品、尤其是金庸武侠小说中人物时,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的现象:“洗白”。为什么岳不群、郭芙、周芷若这样的人物,身上明显带有不少负面特质,甚至可以说是“反派”或“争议”人物,却总有人愿意替他们辩护,甚至“洗白”?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角度来剖析。一.............
  • 回答
    “为什么总有人喜欢为资本家辩护?”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社会经济领域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话题。喜欢为资本家辩护的人群构成非常多样,他们辩护的理由和出发点也各不相同。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人们的价值观、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
  • 回答
    “败仗庭帝国”这个叫法,确实挺扎眼的,而且总有人乐此不疲地这么叫,这背后可不是一句简单的“黑称”那么简单,里面藏着不少历史的纠葛和民族情绪。想把这事儿说清楚,咱得从头道来。首先,为啥叫“败仗庭”?这仨字拆开来看,“败仗”加上“东罗马帝国”的“庭”。一听就知道,这名字就带着一种“不光彩”、“总是输”的.............
  • 回答
    那些总喜欢拿鲁迅和朱安的事情来抨击鲁迅的人,其实是在用一种非常具体,甚至可以说有些“上纲上线”的方式,来挑战鲁迅的个人品格、思想深度,以及他所代表的社会批判力量。这背后,隐藏着多重心理和意图。首先,我们得明白,鲁迅和朱安的婚姻,确实是鲁迅一生中一个饱受争议,也最容易被“揪住不放”的“软肋”。朱安是鲁.............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个挺普遍的现象,大概每个经历过怀孕的朋友都能跟我聊上几句。你说,怎么就这么多人,见了孕妇,第一反应就是想去摸人家的肚子呢?这背后啊,其实藏着不少说头,有好的,也有可能让人不太舒服的。首先,最直接的,也是大家最容易理解的,就是 喜悦和祝福。 怀孕,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特别神圣、特别值得高兴.............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许多在讨论二次元作品时,尤其是网络论坛和社交媒体上,一个非常普遍且引人注目的现象。为什么“三观”这个词会如此频繁地出现在二次元作品的讨论中呢?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要理解“三观”在这里代表什么。它通常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任何一个讲述故事.............
  • 回答
    “盗版读者会补票”这种说法,在网络上,尤其是在围绕版权、知识付费的讨论中,出现的频率可以说是相当高。每次涉及到盗版问题,总有人会抛出这句话,仿佛找到了一个万能的挡箭牌,试图为盗版行为辩护,或者至少是一种“缓和”的说法。但仔细想来,这种说法究竟有多大的说服力,有多少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我们不妨来好好掰扯.............
  • 回答
    这件事啊,得从头说起,而且里面的弯弯绕绕可不少。要说为什么总有人拿“白马之盟”这件放在西汉末年,而且说实话,当时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大事的誓约,来约束、甚至指责东汉的某些行为,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点,咱们一点点掰扯:首先,得明白“白马之盟”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这是发生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之前,汉成.............
  • 回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些人物,他们的功过是非,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人们心中激起不同的涟漪。毛文龙,这位明末辽东的抗金名将,便是一个在历史评价上争议颇大的人物。在许多人看来,他是一位忠心耿耿、勇猛无畏的民族英雄;而在另一些人眼中,他却是贪婪腐败、祸乱朝纲的罪人。正因如此,围绕着毛文龙的翻案之说,一直没.............
  • 回答
    在知乎等平台,针对“为什么总有人喜欢为资本家辩护”这个问题回答“因为我们经历过没有人为资本家辩护的时代”,之所以可能会被禁言或受到限制,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核心原因分析:1. 语义上的模糊性和潜在的误导性: 这句话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没有人为资本家辩护的时代”的表述过于模糊,可以.............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很多人对传统武术的认知和感受,而且答案也并非一概而论。有人喜欢给传统武术添加复杂玄奥的概念,这背后有多种原因,而该不该去除这些概念,则是一个更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为什么有人喜欢给传统武术加那么多复杂且玄奥的概念?1. 历史传承与文化积淀: 道家、佛家思想的融入: 许多.............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挺复杂。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有些人自己对国家好像没什么热情,反而对那些表现出爱国情感的人冷嘲热讽,甚至充满恶意。这背后其实有很多种原因,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人对“爱国”的理解和表现方式是很不一样的。有时候,那些被讽刺的爱国行为,.............
  • 回答
    您问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很多人在欣赏《三国演义》时的核心纠结:明明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为什么总有人要拉上“正史”来“打脸”? 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多种心态和考量,咱们不妨一点点掰开了聊。首先,得明白一点,《三国演义》它虽然叫“演义”,但它并非凭空捏造。它是在历史的大框架下,以陈寿的《三国志》为蓝本,融.............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也特别贴近生活。你会发现,现实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女孩子外貌条件并不是大家普遍认为的“惊为天人”,但她们身边却总是不乏追求者和欣赏者,人缘也特别好。这背后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颜值即正义”就能概括的。我觉得这背后可能包含了几个层面的原因,它们常常是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首先,.............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说实话,很多女生给男朋友买内衣内裤,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送礼物”那么肤浅。里面藏着不少心思和情感呢!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很多人都会想到的,就是 实用性。男生的内衣裤消耗品嘛,总得穿的,总得换的。女生如果发现男朋友的内衣裤有些旧了、松了,或者颜色式样太平淡了,自然而然就会.............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既常见又有点让人捉摸不透的现象。很多女生,甚至包括一些我认识的,时不时就会冒出“他是不是喜欢我?”这样的念头。这可不是什么罕见的情况,而是挺普遍的。当然,咱们得承认,有时候这想法确实是空穴来风,就是自己脑补出来的。但话说回来,这背后也真有不少原因在推着呢。一、社会文化的影响:咱们从小到大.............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许多女性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困境和她们对未来的思考方式,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探讨一下。首先,关于“不婚不育保平安”这个说法,它其实是对一种社会压力的回应。长久以来,女性被社会期待结婚生子,似乎这是完成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一旦逾越了这个框架,就可能面临各种非议、担忧甚至歧视。比如,.............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人际交往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为什么有些人“上瘾”般地喜欢往别人家跑,甚至住下都不带犹豫的?反过来,为什么又有人乐此不疲地打开自家门,欢迎四方来客?这背后牵扯到的心理动机、生活需求,甚至还有一些我们不太愿意承认的社会学因素,都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咱们先聊聊那些爱往别人家.............
  • 回答
    圈子里的大佬们喜欢组饭局,这事儿说起来,其实里面门道可不少,也不是非得吃饭才能把事儿说了,只不过,吃饭这事儿,很多时候,能把事儿给办得更妥帖,更顺畅。你想啊,大家坐在一起,不是对着电脑屏幕,也不是在电话里你来我往,而是面对面,眼对眼的。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得说到这吃饭的场合感和仪式感。你想想.............
  • 回答
    在中国,父母对子女婚恋的“热心”甚至可以说是“执着”,这背后确实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心理机制和文化根源。与其说他们是“逼迫”,不如说更多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对子女的爱以及自身生存焦虑的投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剖析这一现象,希望能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父母的这种心态。1. 传统文化观念的延续:传宗接代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