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成长的时候,经常说:我们当年是赶上好时代了,比爷爷奶奶幸福多了。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也同样经常说:你们啊,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比我们当年舒服多了。
唯独在我当了父母之后,从来没有对子女说过同样的话,我只觉得:你们这学习,怎么就能卷得这么如此厉害呢?我当年的寒暑假,好歹还可以从早玩到晚呢。而且就你这么艰苦的样子,看这排名恐怕还是大概率上不了你爸妈上的985211。
如果这一代人,甚至觉得自己的孩子出生之后不会比自己过得幸福,那么生育率的下降,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难道我们指望生育率很高?
牛马随便生?
一生生3个?
不会吧
自己怎么长大的自己没个B数么,我可不想我孩子跟我一样有这样的童年。
美国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不是很正常吗?当所有的成本都甩到老百姓头上的时候,这个结果就成了必然。再加上所有的阵地都放弃了,再想组织起来还会那么容易?
先说最相关的抚育成本,任何时代抚育孩子的成本都不是一两个人可以承担的。母系社会承担这个责任的是产妇的母族,注意是母族而不是母亲,任何一个母族的亲属都会帮助抚育幼儿。例如舅舅保护族群的安全,阿姨帮助照顾幼儿等等。
在父系封建社会则主要是婆家承担主要责任,娘家承担辅助功能。娘家族主要是照顾产妇身体,婆家则主要是物质和安全。
母系是氏族,封建父系是家族,而现代社会是更小的家庭。计划经济时代,是通过单位来帮助家庭承担抚育成本。80后小时候应该还有一个熟悉的地方—托儿所。通过国家和企事业单位办理照顾幼儿的方式,来让双职工家庭更快的恢复和投入生产工作中,帮助承担了一部分抚育成本。
从事实上来说,当时的托儿所以现在的眼光看有很多问题,但就如同体工队提供的设施和人员一样,全部折算为经济成本是个体无法负担的,这里还不考虑其他成本。
而现在由于抚育成本全部压在了个人头上,势必会造成家庭里至少有一个人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无法工作。这样就使得双职工的成本增加了,很多家庭无法承担。
第二期许没有了。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坚韧,最吃苦耐劳的群体,家庭是他们的图腾,孩子是他们的希望。为了家庭和孩子,中国的男人能自己吃糠咽菜,只为多攒一点钱给自己的父母妻儿。
我不止一次的看到以白开水和馒头为最为自己的午餐和晚餐的工人,他们最得意的是年底有能带多少多少钱给自己的父母妻儿。
也看到过企业白领,几乎全部铺在工作上,只为多挣点钱,要不是岗位还有点体面的需要,只怕他们的着装都不会有一点点讲究。
中国男人可以为了自己的家庭,把自己的一切需求都压缩到维持生存必须的那个程度。毫不夸张的说,只要父母妻儿光鲜亮丽,衣食无忧,他们毫不在意自己衣衫褴褛,食仅果腹。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环境下,他们挣到的钱能满足他们的期许。一旦经济放缓了呢?他们发现自己的后代可能要踏入和自己一样的循环,他们还能心甘情愿的做牛做马?
中国人民当然有其局限性,但不要忘了中国人民是善于学习和进步的,49年以前中国还是封建父权时代,女性不但和男性一样被三座大山压迫,还有夫权的压迫。然而到80年代,全国上下都能认同妇女广泛参与社会生存和政治活动,这是何等飞跃性的成绩?即便是美国也做不到。
而90年代放弃思想领域,05年全盘引进西方女权体系放弃自己的体系,放任谩骂,攻击,侮辱和抹黑。
不教民以战是为弃之,既然放弃了指导,那也不奇怪人民放弃对未来的期许。网女成天说如果降低生活水平为什么要结婚。对啊,没错,谁喜欢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呢?人都只活一次,为什么不把钱都花在自己身上呢?自己都不愿做牛做马,为什么要让后代来做牛做马呢?
女儿刚出生,一路下来是这个流程:
本着优生优育的原则,在怀孕一个月就在本市三甲产科体检。按照医院的标准流程一直到产前,期间医院告诉我我老婆是个废物,我家小孩是个废物。一顿操作下来花了1w多,医保最后报了600。
生产倒是挺顺利的,顺产+无痛+单人间+请了3天陪护。一起1w一点点,医保报了2000多。
生完第三天,黄疸高,住院。一路检查,没查出原因。住了13天新生儿科,花了17000多,医保报了6000多。由于查不出原因,还另外花了1800查基因。
宝宝住院期间由于没有崽子吸奶,导致产后排子宫血块不畅。又去做了清宫手术,住院手术5000多,医保报销2000多。
崽子由于在医院没查出高黄疸原因,医生建议我们回家后去家附近医院照下日间蓝光。回家后第二天去家附近的莆田妇科医院照了一天蓝光,640块/天,效果还行。果断淘宝花200多买了个蓝光毯,在家照了7天左右。崽子总算是在满月前黄疸正常了。
接着满月体检,我崽又废物了一波,一些指标没达标。还说耳廓畸形(我看着还好,只是有点不对称),医院说矫正的费用是6800,行,我果断淘宝买了一套矫正用具,38块。我老婆说要不是穷,她这6800就花了,才不会让我整花活。现在崽子还带着我的38的花活,拆下来更换胶布时耳廓形状比另外一只还好。我老婆在嘀咕另外一只要不要也整下38的花活。
接下来是打疫苗,准备自费一些疫苗,大概要花8000-10000吧。
奶粉喝的爱他美卓翠,300多一罐。现在很怕崽子牛奶蛋白过敏,要喝水解蛋白奶,800多一罐。老婆两闺蜜的崽子就是,慌得一批。(现在国产奶也贵,不过便宜的国产奶谁敢喝?)
这流水账记下来只是想告诉大家,我感觉我崽子从怀孕起,就被资本产业链给劫持了。产业链告诉说我崽是个废物,各种毛病,反正就是要你花钱,花了一堆钱,也没告诉我到底啥原因,过段时间崽子都没问题了。
老婆最近去产后检查,说她子宫脱垂,盆底肌受损严重。这不赶紧买了个5000多的盆底肌修复套餐。
在想想以后,还有幼儿园,中小学,大学。资本们刀刀插你软肋,但凡有点条件的,都会心甘情愿的花这些钱。
要问我生了这个崽子后不后悔,那肯定是后悔的。毕竟我人生已经没了,以后都是为了这个软肋让资本刀下半辈子了。但是看着小崽子每天快乐成长还是非常开心的。
如果在让我选,我选不结婚,不生崽。一个人太爽了。什么,养儿防老?不存在的,老了没钱了,把家当全卖了,总够了吧。
女儿呢,我也会从小暗示别结婚。毕竟我们家培养出来的女儿结婚划不来,一路砸钱培养过来,最后生1-2个崽,大概率事业没了,成家庭主妇了。这不是亏本买卖?好好享受生活,有自己的事业,养个小奶狗不就成了。
(ps:我爸同事,辛辛苦苦培养20年的独生女,香港大学毕业,最后和她同学留在香港,结婚生娃,双方散尽家财在香港买了个小户型,当妈的还被要求过去帮忙带娃,剩个爸爸在老家当孤寡老人,没事就吐槽自己女儿不孝)
人,自私点,努力工作也就是让老板买好车,换大房子,不如躺平奶头乐。为何要给自己制造个软肋,让资本劫持恶心呢。
国家给你了这么个生育环境,咱就应该好好适应这个环境,最好的适应方法就是不生。
我这是已经吃不了后悔药了,有条件的千万别生,你的条件会被育儿资本收割得干干净净。资本家当然可以随便生,穷人也随便生吧,反正就多双筷子,万一中了子宫彩票呢。
因为有良知的人是看不得别人受苦受难的。
去年的人口净增长48万,哪里低下了,还在增长呢,不要担心了,我一个月四千的工资,就不考虑这样的事情,我自己省吃俭用,一年竟然能存两万块钱,对我来说太多了,根本花不完。
我姐夫生孩子,奶粉钱就要两万。
我同事的孩子早产,在育儿箱了待了一周,每天五千。
我以前的朋友,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上本地小学,求爷爷告奶奶,各种送礼,才能勉强入学。
我自己怎么过来的,我自己知道,难道要把孩子带到这个世上,再经历一遍吗,寒门难出贵子,不要跟我讲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我就是老百姓,百家姓的姓,我父母是普通人,我也是普通人,难道普通人就没有活得权力了吗,整天让我们努力工作,然后连基本生活都困难,我们做错了什么,我们挣的钱太干净了。
小时候,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这是写在课本里的。那时候的我,怎么也想不通,4-2-1结构难道不会让家里人越来越少吗?但既然是基本国策,肯定是没错的,我想不通是我的问题。
现在大了,也想通了。既然现在的结果就是当初政策设计想要的,那急什么呢?难道不应该为达到目标而高兴吗?
因为组建家庭,一家三口的生活成本实在太高太高了。以我为例,我说说婚前婚后的巨大生活变化,以供参考。
五线城市,我婚前有100万存款,每年固定理财收益4.5%,一个月有3750元收益,工作清闲一个月2700--3000元,早9晚4点半,节假日休息。我一个月总收入3750+2800=6500元左右。租了本地一个比较高档小区60平一室一厅1500元,偶尔做做饭,大部分时间下
馆子,叫外卖,开一台飞度。
房租1500,养车1000,剩下4000元,我下班基本就是出去吃吃饭、洗洗澡、打台球、和朋友开黑、打羽毛球、这些活动在我们小城市,人均100元足够了,大部分活动是花不上100元的。周末出去看个电影,约个妹子,反正每个月都够花。也就是说在我工作很清闲的情况下,只要肯月光,每个月活的还是挺逍遥自在的,收入能够覆盖我的支出。
说说现在的情况,因为结婚,买了100平的房子65万,装修家具家电10万(女方出的),办婚礼花的钱和收礼金几乎持平。也就是婚后还剩35万。注意这时候我的每个月理财收益每个月就剩1000元了。我老婆是护士,一个月收入4000左右,我们两个生活的也逍遥自在,晚上出去吃吃喝喝的少了,每个月能攒点钱,我们就出去旅旅游什么的,反正只要肯月光,还是很舒服的。但是想攒钱,也很难。
婚后第二年,孩子出生,生孩子前各种采买,大概花了5 6000,然后就是月嫂雇了一个月8000。这时老人手里还有点钱,这个钱我们没出。总本金没动,还是35万,但是每个月都是月光,而且已经从来不出去看电影,不出去吃吃喝喝,省下的钱刚刚够孩子的奶粉,尿不湿,吃喝拉撒吧。然后就是早教1万,从35万里拿了1万。剩下34万。
孩子出生到孩子两岁半,每个月就这么维持着,我媳妇4000元,我3000元,理财存了30万,利息每月1000,余额宝剩4万以备急用,一直省吃俭用,几乎下班就回家,周末带孩上早教,然后去游乐场,公园等出去玩一玩。买点玩具,买点衣服,吃喝拉撒反正一直月光也勉强够了。注意,这是家里有老人能帮忙带孩子的情况下。
孩子2岁半,幼儿园加饭钱每个月2000元,每年多了2.4万的支出,我们的收入已经无法覆盖了,我甚至想去找兼职,但是晚上又想多陪陪孩子,就没去,而且这时孩子姥姥身体不是很好,就偶尔要我和我老婆看孩子,老婆倒班,所以兼职也不现实,就花的老本,幼儿园交费都是花的老本。目前理财存款就剩30万了。余额宝的4万还剩1万了。
现在孩子4岁,不敢学英语,不敢学画画,不敢舞蹈,什么都不敢学,每天过的特别压抑,感觉对不起孩子,压力巨大,感觉快抑郁症了。老婆倒班,工作也特别辛苦,下班几乎不怎么出去消费了,但是这是一个死题,是一个没有解的题,能怎么解决,有人说工作轻松应该做点买卖,我们这小城市的生意极其冷清,全市无数家饭店,火的就是那些老字号,剩下的一两年换一次牌匾都算慢的了。有人说我不懂理财,理财收益低,其实我身边炒比特币负债累累的,炒股深套的人好几个,没有一个靠这些赚钱的。
我现在就是正常生活,我们两个人的收入7000元,加上1000理财收益,已经无法覆盖必要的开销了。每个月有2000元的幼儿园费用一直要用本金?这个本金是越花越少的。孩子教育方面,什么都不让她学,我真的不忍心,她一直说想学画画,我准备过完年就让她去学了,我也知道这个年纪学不了什么,让她去玩一玩吧。走一步看一步吧,不行就把房子卖了,换个老破小吧。我要抑郁的不行了。不说了。
生育前和生育后的巨大差距,如果重新选一次,我也躺平,但是已经生了,真的没什么办法,我们小城市3000的工资已经不低了,想过辞职干别的工作,但是这样一来保险一年1万多又得自己交。出去累死累活,也就多赚个1 2000,但是周末不是双休,早晚不能接送孩子,也是不方便,哎,过一天算一天吧。
这就是小城市大部分人的生活现状,甚至我结婚前有100万存款已经好过很多人了,大部分人可能比我还苦,年轻人,自己考虑,生不生孩子吧。
感谢各位点赞,说出来的都是事实,只想让年轻人有个参考。从一个算是“财富自由”的精神小伙,到现在的抑郁大叔,可能就是一个孩子造成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别的家长都那么有钱,好几个已经买了学区房,最近又开始愁了。
另外我对评论区说的一些问题说一下,首先问的最多的就是100万哪来的,有一部分是以前开游戏工作室(梦幻西游)赚的,攒了一部分,剩下的就是父母给的买房结婚的,然后之前没买成,就一直放我这了。
还有说理财收益多少多少的,我不喜欢冒险,而且身边也有很多冒险失败的例子,成功的我还没见过一个,也正是因为我的性格,我父母才把之前买房子的钱一直放我这。
还有我工资太低,确实一个男人一个月3000块钱工资太低了,但是我要每天接孩子,送孩子,所以真的没有能赚更多的工资,可以接送孩子的。而且周末两天都可以看孩子。我们属于双方老人都指望不上的那种,偶尔我丈母娘能帮帮忙,也是偶尔。
还有说护士有没有绩效什么的,怎么才开4000多块钱,我跟你们说,大城市的人你们真的不懂,东北小城市的人一定懂,我老婆是合同的,连公积金都没有,别说绩效了,她这种都是花了好几万“买”的工作,是我们市最好的3所医院之一,如果在外面的私立医院,一个月就2000多的工资,而且一周休息一天。我老婆每年过年都要给护理部主任红包,不然就调你去工资少,工作特别累的科室,人情社会特别严重,就像我每天3点40就从单位走了去接孩子,过年了,也要给领导表示表示,不然别人4点半下班,你为什么早走一个小时呢,还好同事相处的比较好,没有人跟我攀比这个事,不然领导也难办。这也是大部分东北人想逃离东北的一个重要原因。
别的地方小城市我不知道,东北就是这样,人情社会,从出生就要给接生的医生红包,上幼儿园给幼儿园老师红包,上学给老师红包,毕业后回来的工作大部分也是找关系上班,除非你是名牌大学自己应聘的,大部分都是专科回来找关系上班的。
说出来可能没人信,公益岗位,一个月开1000多块钱都要托关系才能上。哎,越说越负能量,不想再说了。小城市的人,你们应该懂我说的。
这些都不是月薪3000的人该考虑的问题!!!
-----2022年1月23日分割线------
生育率低会造成以下影响:
1、工作更加好找,基础待遇提升。各个企业、单位为了劳动力会保证充足的薪酬以及五险一金。
2、考试难度降低,高考、考研、考公内卷程度下降。
3、大量二手房无人接盘,只能降价出售,如果不嫌弃老房子可以低价买房。
4、社会压力减小,拥有更多私人空间,生育率有所回升。
5、公民权力得到重视,领导再也说不出来“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人口红利观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