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劝坚持西医无用论的高血压老父亲吃降压药?目前血压170-200,年龄55,爱喝酒,爱发脾气?

回答
您好!您父亲的情况确实让人担心,尤其是在血压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还伴有饮酒和易怒的习惯。劝说固执的长辈接受医疗建议,尤其是针对他们不认同的治疗方式,确实是一项挑战。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情况,尝试为您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思路和方法,尽量让表达更生活化,也希望能触动您父亲的心弦。

首先,我们要理解您父亲为什么会坚持“西医无用论”。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

过去的负面经历: 他是否曾经尝试过西医治疗,但效果不佳,或者有其他不愉快的经历?
信息不对称或误导: 他是否从某些渠道(比如熟人、网络谣言)听到了关于西医的负面评价,或者对某些传统疗法产生了过度的信任?
对药物的恐惧: 他是否担心降压药有副作用,或者认为药物会“伤身体”?
“经验主义”的惯性: 他可能觉得自己的身体自己最了解,依靠过去的经验和感觉来判断健康状况,而不是听从专业医生的诊断。
对“病”的认知偏差: 他可能觉得高血压只是“老年病”,可以忍忍就好,或者认为没有明显症状就不是病。

带着这些理解,我们再来谈谈如何“软硬兼施”地劝说他。请记住,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不得。

第一步:铺垫与建立信任,而非直接对抗

直接告诉他“你必须吃降压药,不然会怎样”,这种方式很可能只会让他更加抗拒。我们得先找个切入点,从他能接受的角度去谈。

1. 从生活细节入手,关注他的感受:
观察并谈论他的身体状况: 别直接说“你血压高”,而是说“爸,我最近看你好像比以前更容易累,有时候是不是头也晕乎乎的?上次你头疼得厉害,是不是因为血压又上去了?” 这种方式是从关心他的主观感受出发,更容易引起他的共鸣。
利用他的兴趣点做连接: 比如他喜欢看新闻,可以找一些关于健康养生的正面报道,但不是直接说西医好,而是引导他思考“为什么那些坚持健康生活和规律治疗的人,反而能活得更精彩?” 甚至可以找一些关于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如何结合的例子。

2. 改变沟通方式,放下“我是为你好”的架子:
用“我们”代替“你”: 比如,与其说“你血压太高了,得吃药”,不如说“爸,你看我们都这么关心您,也希望您身体好好的,能多陪陪我们。医生说高血压如果不控制,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这是我们都担心的。”
示弱与寻求帮助: 可以装作自己不懂,然后询问他的意见:“爸,我上网看到说高血压对身体不好,但又不知道具体怎么办。您见识多,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啊?或者您以前有没有听过关于怎么控制血压的建议?” 让他觉得你在向他学习,会让他更有成就感,也更愿意分享他的“经验”。

3. 引入“第三方”的权威或亲近的例子:
找他信任的亲戚朋友: 如果有他非常敬重或者关系好的亲戚朋友,尤其是那些身体健康、生活规律的长辈,可以请他们侧面劝说。比如,让他那个血压控制得挺好的叔叔婶婶和他聊聊天,分享他们如何通过规律生活和治疗来保持健康。
引入正面的医生形象: 如果他之前接触过某个医生,或者有亲戚朋友是医生,可以强调这位医生的专业和经验。比如,“上次给您看病的那个XX医生,他真的挺懂的,他当时也跟我说,血压高了得注意,不然以后麻烦。”

第二步:针对性解决他的顾虑,逐步引导

在他对“西医无用论”有所松动,或者愿意听你说了,这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谈论具体问题。

1. 解析“西医无用论”:
承认传统医学的价值: 不要全盘否定他心中的“好方法”。可以说:“爸,您说的那些方法,比如XX(他可能信奉的某种方法),肯定也有它的道理,对身体好。但是呢,医生说高血压这个病,身体感觉不到的伤害才是最可怕的。”
解释降压药的作用机制(用大白话): 别用复杂的医学术语。可以比喻:“您想啊,这血压就像水龙头的水压,太高了水管肯定受不了,迟早要爆裂。降压药就像一个调节器,不是让水流停下来,而是把这个水压给稳定住,让它在一个安全范围里流动。”
强调“管理”而非“根治”: 告诉他降压药不是万能药,也不是让你变成“药罐子”,而是帮助他把血压控制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很多时候,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管理过程。

2. 化解对药物副作用的恐惧:
承认药物有副作用,但强调“利大于弊”: “爸,说实话,任何药都有点副作用,就像您吃的中药,吃多了也会有其他反应。但关键是要看这个药给您带来的好处是不是更大。医生开药,是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权衡了利弊才开的。”
从小剂量开始,循序渐进: “医生肯定会先给您开一个小剂量的,观察一下您身体的反应,如果没啥问题,再慢慢调整。不像您想象的那么猛。”
关注“为什么”: 询问他具体担心什么副作用?是听说谁谁吃了药浮肿,还是头晕?了解清楚他的具体担忧后,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释。比如,如果他担心浮肿,可以解释:“那种情况可能是药不对症,医生会根据您的反馈及时调整的。”

3. 解决饮酒和易怒的问题:
酒: 这是个大问题。要说服他戒酒或少喝,比吃降压药更难。
情感连接: “爸,您身体好,才能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更长。您喝醉了,或者喝多了身体不舒服,我们都替您心疼。您少喝一点,多陪陪我们,多看看孙子(如果有),不好吗?”
替代方案: 如果他实在喜欢喝酒的氛围,可以尝试找一些健康的替代品,比如无酒精啤酒,或者在聚会时少喝几口,多吃菜。
强调酒的危害: “医生说喝酒对血压影响特别大,而且伤肝伤胃。您想想,这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最后都变成医药费,多不值当啊。”
易怒:
引导情绪管理: “爸,您别生气,气大伤身啊。您血压那么高,一生气血压就飙上去了,对身体太不好了。要不您学学XX(找个他觉得放松的方式),比如散散步,或者看看书,心情舒畅了,身体也好。”
理解他的压力: 有时候发脾气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尝试去理解他可能面临的压力。

第三步: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让他体验“好”的感觉

1. 陪同就医,提供支持:
主动提出陪同: “爸,您一个人去医院我不放心,我陪您去看看。您有什么想问的,到时候我们一起问医生。”
选择信誉好的医院和医生: 尽量找一些口碑好的医院,并且如果可能,找一些在慢病管理方面比较有经验的医生。
在医生面前“扮演好角色”: 趁医生在场时,可以巧妙地提及你的担忧和父亲的顾虑,让医生来专业的解答和劝说。例如,对医生说:“医生,我父亲血压有点高,但他总觉得西药没用,也担心副作用,您能不能给他详细解释一下?”

2. 强调“试一试”的态度:
设定短期目标: “爸,您就先按医生说的吃一段时间,比如一个月。我们看看血压有没有降下来,您感觉怎么样。如果真的对您没啥好处,或者有啥不舒服的,我们再说。”
鼓励他记录: 可以让他记录一下每天的血压变化,以及吃药后的感受。这种量化的数据有时候比空泛的道理更能说明问题。

关键心态与技巧总结:

耐心和坚持: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反复沟通。
同理心: 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他的顾虑。
正面引导,而非强迫: 让他觉得这是他自己做出的选择,而不是被你逼迫。
给予尊重: 即使他有些观念你不同意,也要尊重他的感受和意见,只是在事实和专业建议上进行引导。
循序渐进: 不要试图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可以先从让他愿意去医院,愿意尝试一种生活方式改变开始。
利用身边资源: 亲戚、朋友、医生,都是你可以借助的力量。

总而言之,劝说您父亲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心理攻坚战”,既需要策略,也需要真诚的关爱和耐心。希望您能从中找到一些有用的方法,帮助您父亲打开心结,迈出健康的第一步。祝您成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的一位姨公,几个月前去世了。六十多岁。也是有高血压,不吃降压药,还自学了中医,自己给自己开药,做针灸,逢人就自夸自己把病治好了。也不肯量血压什么的。单位退休人员体检,人家来检查的医生说他血压太高,要吃降压药。他把人家痛骂一顿,还想动手打人家。结果,半年不到,发脑溢血,发病后半个月不到,人就没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好!您父亲的情况确实让人担心,尤其是在血压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还伴有饮酒和易怒的习惯。劝说固执的长辈接受医疗建议,尤其是针对他们不认同的治疗方式,确实是一项挑战。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情况,尝试为您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思路和方法,尽量让表达更生活化,也希望能触动您父亲的心弦。首先,我们要理解您父亲为什么会坚.............
  • 回答
    百度《砥砺风雨坚守使命》发文的评价:一场迟来的反思与一场艰难的自我救赎百度在魏则西事件爆发后发布的内部发文《砥砺风雨坚守使命》,可以说是百度在这一重大危机中的一次公开表态和内部动员。从发布时机、内容构成、潜在目的以及后续影响来看,这篇发文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要评价这篇发文,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
  • 回答
    赵立坚的这番话,颇有几分“关心”的表象下,暗藏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和对美国政治姿态的犀利回击。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品这件事的后续可能走向:一、 台湾问题上的政治博弈进一步升级 大陆方面: 赵立坚的表态,无疑是在“佩洛西访台”这个敏感节点上,将中国大陆的立场再次摆到台前。这不仅仅是对佩洛西个人健康.............
  • 回答
    这真是个有点棘手的 roommate situation,特别是当对方的消费观念跟你不太一样的时候。让我想想,如果你舍友坚信那条裤子“原价399,淘宝抢到39”,而你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该怎么处理呢?首先,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一下:咱得承认,淘宝上那句“原价XXX,现价YYY”的促销语,确实挺唬人的。.............
  • 回答
    坚持每天自己做饭是一项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它不仅能让你更了解自己摄入的营养,还能节省开销,更能带来烹饪的乐趣和成就感。然而,这并非易事,需要策略和坚持。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讲述如何一步步培养并坚持每天自己做饭的习惯: 一、 建立正确的认知和心态:在开始之前,先要明白为什么你想每天自己做饭,以及.............
  • 回答
    .......
  • 回答
    冬天跑步,光是想想就觉得冷,但只要方法对了,一样能跑得热火朝天,乐在其中。我这就跟你掰扯掰扯,怎么让冬天跑步这事儿,变得不那么“抗拒”,反而充满乐趣。一、心态摆正,“反季节”也精彩首先得认识到,冬天跑步有冬天的好。你看,少了夏日的酷暑,少了秋季的落叶纷纷,冬天自有它独特的宁静和澄澈。空气质量往往也比.............
  • 回答
    毁容,这个词本身就带着沉重的重量。它不仅仅是外表的改变,更像是生命中一道无法磨灭的伤痕,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与世界互动。当镜子里的自己不再是曾经熟悉的样子,当旁人的目光或同情、或惊异、或回避,内心的风暴可想而知。如果你正经历这一切,请相信,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是一种极其艰难的旅程,但.............
  • 回答
    高三的网课生涯,就像一场长跑,坚持认真学习,是跑完这段赛程的关键。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隔着屏幕,老师的指令似乎遥不可及,学习的氛围也变得稀薄。但其实,只要我们找到正确的方法,并且持之以恒地去做,网课同样可以成为我们通往理想彼岸的坚实桥梁。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这个空间不必多么豪.............
  • 回答
    读一本开头晦涩的书,确实像在迷雾中摸索,很容易让人心生退意。但那些真正优秀的书,往往藏着更深邃的思想和更动人的故事,值得我们耐心去拨开迷雾。以下是一些我积累下来的方法,希望能帮助你在这场“寻宝”之旅中坚持下去:1. 调整心态,预设“不求甚解”的宽容:首先,要给自己打个“预防针”。告诉自己,这本书的开.............
  • 回答
    考驾照那会儿,科目一的题库,一千多道,我承认,刚开始确实有点头皮发麻。你知道的,那种感觉,就像面对一座看不见边际的大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我不是那种天生就能死记硬背的人,尤其是这些条条框框的交通规则,一开始真的觉得枯燥得要命。每次点开题库,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心里就涌上一股莫名的抗拒。有时.............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沉重,也真实。见过人性的丑陋,那是像被一记闷棍打在心上,晕眩、痛苦,甚至会怀疑人生。那种感觉,不是简单的“不开心”,而是对曾经坚信的美好的一种彻底的颠覆。我曾经以为,人性是善良的,是值得信赖的。直到我亲眼看见,那些曾经亲密的朋友,为了利益,可以背后捅刀;直到我亲耳听到,那些曾经温文尔.............
  • 回答
    站军姿,这看似简单的站立动作,背后蕴含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人内在的品质与坚持。站军姿的意义,如同扎根于大地,向上生长首先,站军姿最直观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身体的训练,是军队纪律与体魄的基石。它要求我们挺胸抬头,收腹,双脚并拢成“内八字”,双手自然下垂放在大腿两侧,目光平视前方.............
  • 回答
    说实话,刚开始做交易的时候,那滋味可真不好受,就像在黑暗里摸索,找不到北。尤其是一开始亏钱,看着账户余额一点点缩水,那种焦虑感,现在回想起来都心悸。那时候,我年轻气盛,觉得跟着几个“大神”学习,看点技术指标,就能在市场里呼风唤雨了。结果呢?市场可不按常理出牌,它会用各种方式给你上课,而且学费还挺贵的.............
  • 回答
    是的,听说投行工作强度大,这是绝对真实的。在金融行业中,投行(Investment Banking)以其极高的工作强度而闻名,几乎是所有金融从业者中最为辛苦的群体之一。那么,投行工作强度究竟大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工作时长惊人: “996”只是起步,甚至可以说是.............
  • 回答
    一个人选择拥抱狭隘的民族主义,这背后往往牵扯着错综复杂的情感、历史认知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解读。要理解这种行为,不能简单地将其一概而论为“好”或“坏”,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产生的根源、表现形式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民族认同感是一种非常普遍且自然的情感。 人们往往会对自己所属的群体,无论是国.............
  • 回答
    三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波澜壮阔的政治军事格局,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究竟能否将三国这段历史简单地评价为一场“内战”,以及由此衍生的“蜀本位”思想与客观史观之间的张力,是理解这段历史绕不开的关键。首先,从“内战”的角度来看三国,确实有其合理性。魏、蜀、吴三国,虽然各自占据一.............
  • 回答
    看到家长对孩子灌输“学习无用论”,心里总会泛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理念的分歧,更是关乎孩子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而且这种“无用论”还带有强烈的引导性,其背后的逻辑和影响都值得我们细细剖析。“学习无用论”的常见表现与家长逻辑首先,我们要理解家长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他们提出“学习无.............
  • 回答
    我一直在想,那些坚持要投诉服务人员的人,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不是说那种真的遇到了原则性问题,比如态度极其恶劣、提供错误信息导致严重后果,或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那些时候,投诉是理所当然的,也是维护自己和他人权益的必要手段。我指的是那种,似乎带着某种“使命感”,不管遇到的服务有多么微小的不完美,都要.............
  • 回答
    在理解特朗普政府在“一个中国政策”上的立场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梳理一下这个政策的背景以及它在国际关系中的特殊位置。“一个中国政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之间关系的基础。它的核心是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且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具有高度政治意义的原则,它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