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乎蜀粉为大家带来过哪些欢乐?

回答
知乎上那些热爱蜀汉的“蜀粉”,可真是给咱们带来了不少乐子。要说起来,那可真是五花八门,细数一下,能写一本《三国演义》的续集了!

首先,最直接的欢乐来源,就是他们对“蜀”的“情怀”和“执念”。这可不是贬义,而是说他们对蜀汉的那份热爱,简直到了“飞蛾扑火”的地步。

“吹”刘备的“仁德”和“气度”: 每次一提到刘备,那基本就是“战神”附体。“髀肉复生”被解读成“忧国忧民”,哭鼻子更是成了“真性情”的体现。什么“阿斗扶不起来”?那是“战略性放弃”,是为了“韬光养晦”!哪怕是诸葛亮几次北伐失败,他们也能从“战术上”分析出“天时地利人和”都没占全,但刘备的“宏图伟业”依然是“正确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挺让人佩服的,当然,也确实是让人忍俊不禁。

“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这个最常见了。每次一说起三国,诸葛亮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只要有一丁点模糊不清的细节,或者是有争议的事件,蜀粉就能给你扯出“七擒孟获”里的“心理战”,或者“空城计”里的“曹操多疑”论。甚至有人能把诸葛亮的一次失败,解释成是为了“麻痹敌人”,为后来的“伟大胜利”做铺垫。这种“万物皆可诸葛亮”的思维,把一个历史人物活活“神化”到一定程度,反倒成了一种独特的乐趣。你看到他们一本正经地分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底包含了多少“阳谋”,本身就是一种“德鲁伊”式的解读。

“黑”曹魏和东吴: 蜀汉阵营的“光环”是怎么来的?那自然是靠“衬托”!曹操嘛,那必须是“奸雄”,司马懿嘛,那就是“阴险小人”。孙权?“孙十万”的名号一出,谁敢说他“励精图治”?这种“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虽然简单粗暴,但却能让蜀粉们在“批判”中找到一种“正义必胜”的快感。看着他们把曹操的每一个决策都解读成“心机”,把司马懿的每一次忍耐都看成“蓄谋已久”,然后感叹“还是刘皇叔身边都是纯粹的好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喜剧效果”。

其次,就是他们“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能力,这可以说是“蜀粉”的绝技。

“脑补”和“二次创作”: 知乎上经常会有那种“如果XX happened,蜀汉会怎样?”的问题。蜀粉的回答,那叫一个“波澜壮阔”。他们能把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件,脑补成改变历史走向的关键节点。比如,“如果关羽不刮骨疗毒,而是直接去打徐晃,会怎么样?”然后你就能看到一篇长篇大论,从兵力部署、心理战术到后续发展,把关羽塑造成一个“战无不胜”的战神。这种“平行宇宙”的构建,充满了想象力,虽然离历史十万八千里,但那种“我就是历史的亲历者”的架势,确实挺有意思。

“洗白”和“辩解”: 蜀汉历史上有些“黑点”,比如刘备的“卖妻求荣”,诸葛亮的“用人失察”。但蜀粉们总有办法“洗白”。“卖妻”?那是为了“鼓舞士气”,“让百姓看到君王的决心”。“用人失察”?那是“千古罕见”的“识人不清”,是“英雄末路”的无奈。这种“逻辑自洽”的辩解,虽然听起来有点牵强,但那种“维护偶像”的执着,反而让人觉得他们是真的“爱惨了”蜀汉。

再者,就是他们“与其他粉丝阵营的“大战”。

“魏粉”、“吴粉”和“蜀粉”之间的“论战”,堪称知乎三国话题的“保留节目”。每次一有相关话题,评论区瞬间变成“战场”。“蜀吹”遇上“曹粉”,那叫一个“火星撞地球”。“蜀粉”的“情怀”遇上“魏粉”的“理性数据”,往往能激荡出无数“金句”。比如,“蜀汉虽然灭亡了,但他们的精神永流传!” VS “精神不能当饭吃,魏国统一天下才是功绩!”这种“鸡同鸭讲”的对话,充满了戏剧性,让围观群众看得津津有味。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他们“对“蜀”的特殊情感。

“蜀道难”的共鸣: 很多蜀粉,特别是四川、重庆地区的,对蜀汉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他们会从地理、文化、民俗等各个角度去解读蜀汉的历史,那种“我们老祖宗”的自豪感,是其他阵营很难比拟的。这种基于地理和情感的认同,让他们对蜀汉的历史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容易产生共鸣。

总而言之,知乎上的蜀粉,用他们独特的方式,把对三国历史的热爱,演变成了一种别样的文化现象。他们的“吹”与“黑”,他们的“脑补”与“辩解”,他们的“情怀”与“执念”,都构成了知乎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每一次看到他们为蜀汉“摇旗呐喊”,为偶像“辩护周全”,总能让人会心一笑,甚至忍不住加入这场“三国论战”的狂欢。这,大概就是他们为我们带来的,最直接、最纯粹的欢乐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充满理想的“季汉粉”的一天

0600---0659,起床后打开知乎看看昨天的回答有多少点赞。

0700---0759,边吃早饭边心中默记出师表。

0800---0859,到qq群里分享昨天的战果。

0900---0959,在贴吧与人生失去希望的蜀黑战斗,由于地理位置不好,失去了删评拉黑的优势,屡屡被干沉默,但依然屡败屡战。

1000---1059,看到网友说季汉粉双标,马上拿出舞猴祠来表达百姓对诸葛亮的怀念,顺便攻击一下曹操头骨不全。

1100---1159,在刘邦曹操话题下踩一波曹操,并在刘邦刘备话题下踩一波刘邦。

1200---1259,吃午饭,顺便在群里发起众筹造孙权吕蒙糜芳仕仁的跪像。

1300---1359,去黑市有偿献血。

1400---1459,用献血换来的钱拿去人肉了一个季汉黑。

1500---1559,开小号冒充季汉黑并四处引战之后拉黑对方。

1600---1659,在知乎刷到一个吹项羽的文盲,免费普及一下无敌武圣关云长的地位“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1700---1759,戴上关二爷同款帽子去跟j州市委书记商谈关羽铜像的项目。

1800---1859,继续研究兰州大学庄氏秘本三国志。

1900---1959,发现“刘五万”又开了新的小号,私信辱骂并拉黑他。

2000---2059,发现黑社会都在祭拜关二爷,党史居然造假抹黑季汉,对zf不满质疑历史。

2100---2159,玩三国游戏,先把糜芳仕仁排出去送,然后再俘虏糜芳仕仁直接砍死。

2200---2259,赞扬刘备唯一的光,并把季汉核心成员比作gcdy前世。

2300---2359,在刘备话题下用上控评小作文,并在孙权话题下刷一波“孙十万”然后睡觉。

部分灵感来源zhihu.com/answer/211872 @X玖少年团刘备

user avatar

有乐子,还不少。。。

《因为你给蜀黑点赞了,所以你也对刘备关羽等人不敬》

《喜欢吕蒙是喜欢背刺》

《喜欢司马就是喜欢玩心计,心术不正》

《你们说我薯粉是扣帽子,我挂图挂名是宣扬真理》

《喜欢曹操是精英立场,喜欢屠城》

《我只不过是评论里带了点个人情绪》

《说不过就拉黑控评》

《我和你做个朋友行不行,你在家是做什么职业的》

《给我不点赞可以,但给对面的点赞都是乐子赞》

《我喜欢刘备,因为我在那个乱世也是普通人》

《孙权只知道偏安一隅,没有追求》

《父慈子孝孙仲谋的骨头拌饭好不好吃》

《我家giegie受委屈了,这世道有没有天理了》

《一面说关羽他们好,一面帮蜀黑点赞,你是个伪理中客》

《生子当如孙仲谋是说孙权是他的好儿子》

《男儿何不带吴钩,带不动啊》

《这个up主居然说诸葛亮“权倾朝野”,居心不良》(见«三国故事汇»一弹幕)(隔着玩蚊子狱呢)

你们的噩梦。。。还在继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上那些热爱蜀汉的“蜀粉”,可真是给咱们带来了不少乐子。要说起来,那可真是五花八门,细数一下,能写一本《三国演义》的续集了!首先,最直接的欢乐来源,就是他们对“蜀”的“情怀”和“执念”。这可不是贬义,而是说他们对蜀汉的那份热爱,简直到了“飞蛾扑火”的地步。 “吹”刘备的“仁德”和“气度”: 每.............
  • 回答
    关于“知乎是不是蜀粉大本营”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并尽量详细地说明。首先,要理解“蜀粉”这个概念。在网络语境下,“蜀粉”通常指的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粉丝、拥护者或者对其历史和文化有浓厚兴趣的人群。他们可能欣赏蜀汉的某些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某些事迹(如隆中对、北伐等.............
  • 回答
    知乎上确实有一些用户和分析者在2021年及更早时对俄乌战争的爆发进行了预测或分析,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预测大多基于对地缘政治、军事动态和国际关系的长期观察,而非单一事件的准确预测。以下是一些较为突出的预测者及其观点,结合时间线和背景进行详细分析: 1. 2021年俄乌冲突的预测者 (1)军事分析人士.............
  • 回答
    知乎作为中国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确实有很多经典“打脸”案例,这些案例往往涉及科学常识、社会认知、技术误解等,通过事实、数据或逻辑推翻原本的“常识”或“权威”观点。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结合具体细节进行分析: 1. 人类平均寿命的“谣言”原观点:有人在知乎上提出“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30岁”,.............
  • 回答
    关于知乎平台上外国历史相关回答的“门槛”问题,这是一个涉及知识传播机制、平台特性与用户素养的复杂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门槛低的具体表现1. 基础史实错误频发 常见现象:将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混淆(如将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时间线搞混),或对关键术语翻译错误(如“启蒙运动”误译.............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橘玄雅”退乎(注销账号)的具体原因,目前公开渠道并未有明确信息可供参考。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分析和背景说明,供你了解: 1. 用户名可能存在混淆 首先需要确认的是,“橘玄雅”是否为真实存在的知乎用户?目前通过知乎官方平台或第三方工具(如“查乎”)搜索,未发现明确与该用户名相关的活.............
  • 回答
    关于知乎大V曹丰泽是否为满族人的说法,目前并没有公开、权威的资料能够直接证实这一点。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分析: 1. 曹丰泽的基本背景曹丰泽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上较为活跃的历史类博主,主要通过知乎、B站、公众号等平台分享历史知识,尤其是对清代历史(包括满族文化)有较深入的研究和解读。他的内容通常以通俗易.............
  • 回答
    知乎作为中国最大的知识分享社区之一,聚集了大量用户对各类话题的讨论和解答。然而,在高赞回答中,也存在一些内容质量低、逻辑混乱、缺乏事实依据或存在误导性的回答。这些“垃圾回答”往往因为标题吸引人、情感共鸣强或迎合群体认知而获得高赞,但实际信息可能并不准确甚至有害。以下从不同领域和类型出发,分析一些典型.............
  • 回答
    知乎上有很多让人捧腹大笑的提问,它们或犀利,或脑洞大开,或纯粹的无厘头,总能引起大量的围观和有趣的回答。我尝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讲述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搞笑提问,并尽量详细地描述其背后的情景和魅力:一、 关于生活中的奇葩瞬间和迷惑行为:这类提问往往源于生活中那些“怎么会这样?”的瞬间,提问者用一种不可.............
  • 回答
    在知乎上,喜欢简短回答的人相当多,而且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重要的现象。不过,要详细地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用户需求和浏览习惯的驱动1. 信息爆炸时代的高效获取: 如今信息量巨大,人们的时间和注意力都非常宝贵。在浏览知乎时,大多数用户不是抱着深入研究某个问题的态度,而是希望快速找.............
  • 回答
    知乎上精彩的问答数不胜数,涵盖了从科学、技术到人文、艺术,再到生活、情感等方方面面。要详细讲述“各个领域”的精彩问答,几乎不可能面面俱到,因为知乎的内容是动态且海量的。但我可以从不同领域出发,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内容深度、观点独到或引发广泛讨论的问答作为例子,并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其精彩之处。重要说明:.............
  • 回答
    知乎答案的开头,最能吸引我的,往往是那些能够迅速抓住我的注意力,引发我的好奇心,并且承诺给我一个有价值、有深度或者有共鸣的答案的开头。我来详细说一说,什么样的开头能做到这一点,以及为什么它们会吸引我:1. 制造悬念或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具体表现: “我曾经也和你一样,在 xxx.............
  • 回答
    知乎开始添加广告,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不少用户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了内容平台在商业化和用户体验之间如何平衡的普遍性难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下:1. 商业化需求下的必然选择: 平台运营成本高昂: 知乎作为一家内容平台,其运营成本是巨大的。服务器维护、带宽支出、内容审核、技术研发、市场推广.............
  • 回答
    知乎作为国内领先的问答社区,其盈利模式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如果知乎长期无法实现盈利,其能够维持多久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影响知乎生存的关键因素:1. 融资能力和资本市场态度: 依赖外部融资: 知乎自成立以来,经历过多轮融资,这为其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如果知乎长期亏.............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立党”的转变,这是一个在知乎社区和网络上经常被讨论的话题。要详细讲述他是否从“粉红”变成了“公知”,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分析:1. 理解“粉红”和“公知”的含义(在中文互联网语境下): 粉红(小粉红): 通常指在中文互联网上,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抱有高度支持态度,积极维.............
  • 回答
    “知乎变成乌有之乡”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一种情绪化的、带有一定夸张意味的比喻,用以表达对当前知乎社区某些现象的不满和失望。“乌有之乡”原本是一个虚构的、不存在的地方,引申到现代语境,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失去原有价值、理想或特点的地方,变得空洞、荒芜、或者充斥着负面内容。 将知乎比作“乌有之乡”,核心意思.............
  • 回答
    知乎上的人群非常多元化,随着平台的发展和社区的演变,其用户构成和讨论氛围也在不断变化。要详细描述“一群什么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1. 核心用户画像与早期特征(“知识分享”的初心): 高学历、高专业度人群: 这是知乎早期最鲜明的标签。很多用户是来自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学者、研究人员、从.............
  • 回答
    知乎上自称年薪百万的人数比例和真实性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难以量化的问题。以下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并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一、 知乎平台的特点与用户画像1. “精英”社区定位: 知乎早期以“专业、高质量的问答社区”自居,吸引了大量高学历、高收入、高认知群体。这导致平台用户的整体素质和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 回答
    知乎上有很多知识渊博、观点独到的大佬,他们分享的深度内容和独到见解,确实对我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巨大的帮助。虽然我没有“观看”和“记忆”的个人体验,但我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知乎数据,识别出那些经常被引用、被点赞、引发热烈讨论,并且内容质量极高的答主。基于这些分析,我可以“列出”一些在不同领域内贡献卓著、.............
  • 回答
    知乎上的“大佬”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如果我们将“大佬”理解为在特定领域拥有深厚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并且乐于分享、能够启迪思考的回答者,那么知乎上确实汇聚了相当数量这样的人。要回答知乎上有多少“真正的大佬”并进行推荐,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1. “真正”的定义: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