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评三国,大致有一种观点,那就是魏得天时,吴得地利,而蜀占人和。
所谓天时者,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拥百万之众。
所谓地利者,隔天堑据江东。
这当然是在乱世中称霸一方的资本,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与他们没关系。这正如某个富二代创业成功,表明他是有能力的(毕竟就算是王思聪,也把摊子搞砸了),但普通人看看就好。
蜀国所占的东西,叫做人和。说的再直接一点,就是对人的尊重。
刘备虚伪吗?有人说是的,有人说不是,对此我不做评价。但有一点,读过《三国》的人应该是承认的,那就是刘备对手下人以及对老百姓的态度,是三国之中最好的。
不用说关羽、张飞、诸葛亮这种重臣,就算是其他的普通将领和臣僚,刘备有虐待、冤杀过他们吗?对于普通百姓,刘备有虐民、屠城之事吗?
哦,对了,魏国可是最早实行九品中正制的地方。对于寒门子弟来说,魏国的发展天花板其实是很低的。而吴国又被江东世家把持。相比起来,或许蜀国还是个好的去处。
即便是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治蜀期间,也是令人满意的:
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三国志》以魏国皇帝为“纪”,蜀国、吴国的君主只有“传”,立场是很明显的。但纵然如此,也依然对诸葛亮治蜀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熟悉中国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就算没有军事功绩,仅上面这一段治国的成绩,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而如果从创业历程来说,三国群雄中刘备的出身最低、资源最少,创业路程也最为艰难。到了四十多岁,刘备几乎还是未有尺寸之地。然而,刘备在三国群雄之中仍然能脱颖而出,靠的就是手下的人的支持。而刘备手下的人愿意跟随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刘备给予他们的不只有官爵,还有尊重。
人呐,过了三四十岁再读《三国》,感觉是会变的。
如果用今天大家熟知的企业来打比方的话,魏国就是阿里、华为,创始人的能力是一流的,而且给员工的待遇非常好,但背后也有996,35岁还可能被优化;吴国是中石油、国家电网这样的国企,依靠着政策性的垄断同样可以给员工非常好的待遇,只不过没有背景的人升迁的速度会很慢。而蜀国大概类似海底捞、顺丰,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里能抓住消费者,靠的就是服务,而海底捞、顺丰的员工之所以能提供这样的服务,则来自海底捞和顺丰对员工的优待。
如果说你是天纵奇才、名校毕业,进阿里、华为自然有大展拳脚的空间,恭喜;而如果你有背景、有家世,在垄断性国企里也可以如鱼得水,恭喜;但如果你只是个资质庸常的普通人,海底捞和顺丰难道算不上是一个好的去处吗?(当然,它们也并不完美)
在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普通人。
如果说蜀国有黑点的话,那么蜀国的黑点主要也是集中在高层斗争之间,但这种斗争并没有影响到普通人。几百年后,李世民也是这样的人。你可以说李世民是被逼无奈动手的,也可以说李世民为玄武门事变谋划了好几年。可是,这又怎么样呢?就算李世民有黑点,行军打仗、治国理政每一样都是好手。选贤任能、宁静边陲,百姓生活安定、四方再无大战,贞观之治名垂青史。这样的日子,对普通人来说还不够吗?
更不用说刘备与张飞、关羽等人从起兵开始就一路扶持,时间长达三四十年。三四十年,那是接近两代人的时间。我相信任何一个有过创业经历的人,都会明白这种生死相随的兄弟情到底有多么难得与珍贵。
其实,推崇蜀国并不是知乎的风气。在中国文化的评判体系中,前期的蜀国可以说是“君贤臣明”的理想国家的典范。中国历代的文人,也都十分推崇蜀国的君臣。这其实是十分怪异的——因为推崇一个失败的国家,似乎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然而,他们并不是不想建功立业,多读了几年书的他们只不过知道,只有在刘备的麾下,自己才能活得像个正常人。
最后,用《出师表》中的一句话结尾吧: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也许每个普通人,都在期待那一份“殊遇”吧。
得了吧。
稍微回答个关于武圣,武侯,昭烈的回答。
马上诸如刘五万,风什么否,这些魔怔人就开小号过来评论刷屏了。
还特么蜀粉大本营,大本营会天天给我推送一堆这些魔怔人提的魔怔问题?
一些话说了很多遍了,蜀汉是理想,曹魏是现实,孙吴代表的就是内心里面的那些龌龊。
人呐,抛弃理想,回归现实,忠于内心的那点龌龊并不奇怪。
就好比我在打三国游戏的时候,对盟友一样是两面三刀,随时准备背刺的。
但是推崇这种行为,还要为此辩护的人,我觉得无论是网络还是现实,还是尽早拉黑比较好。
虽然薯粉里面魔怔人也不少,可我确实没见过比吴芬下限更低的。
物以类聚确实有他的道理。
魏粉只是慕强,现实一些,不那么理想化。
知乎上这些魔怔吴芬就真的是不知道从哪找出来的一堆。
三个泾渭分明的圈子,讨论的问题是非常有特点的。
魏粉讨论得多是,曹操在扩张过程中的失误与成就,讨论如果规避了失误,他达成统一之后能铸造什么样的政权。
讨论如果郭嘉不死,曹爽不蠢,历史会怎么样发展。
一般会小心翼翼地规避一些屠城,人肉军粮的问题,承认但是忽视。
薯粉讨论的多是,如果刘备起点高一些,关羽不被背刺,武侯活的久点,能不能反刚了曹魏等等。
没什么刻意规避的问题,比如取益州,昭烈自己都说了德行有亏,没什么过度美化的必要。
到了吴芬这里???我就开始怀疑人生了,提的都是什么问题?为啥不杀诸葛亮?为啥刘备失败那么多次历史不给他外号?荆州之战的正义性与必要性?大魏吴王称臣纳贡的高瞻远瞩?刘备是不是伪君子?诸葛亮是不是伪君子权臣?
颇有那种巴萨贴吧不讨论巴萨,全力输出c罗的情况。
这???
PS:更新一下。
不止一个人在这下面跟我刷什么,天下乌鸦一般黑,刘备就没做过错事? 都是封建政权,别用什么理想美化了,诸如此类。
我不理解这群人的逻辑结构。
按照他们的说法, 都是封建政权争权夺势,那么我们民族自古以来所推崇的美好品质就可以全都概括为“为了维护上层统治者利益”。
所以,祖逖的闻鸡起舞是为了东晋封建统治者的邪恶扩张。
所以,岳武穆的北伐是为了破坏北方百姓在金国统治下的安稳生活。
所以,所以,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PS:真的是逐字逐句被举报啊,连被举报的是哪一句都不知道
尽量保证这个回答还活着吧。
看到有人说蜀粉会摆事实讲历史,所以蜀粉人数多,而且蜀粉们的回答都是有理有据的答复,感觉一阵无语。蜀粉只在知乎上才多,这也是一众蜀粉们搞饭圈搞出来的好吧!
我们就来谈一下蜀粉掌握之外的历史好了。
1、“南攻颍阳,屠之”。“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屠之。”——《高祖本纪》暨《秦始皇本纪》
2、从攻项籍,屠煮枣。 屠胡陵。——《樊郦滕灌列传》
3、击陈豨,屠马邑。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得绾大将抵、丞相偃、守陉、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浑都。——《绛侯周勃世家》
4、柴将军屠参合,斩韩王信。——《韩信卢绾列传》
5、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项羽本纪》
6、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迎黥布,并行屠城父,随刘贾皆会。——《资治通鉴汉纪》
以上是刘邦和他的臣子们的屠城记录
1、“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 ”——《后汉书》
2、“辛巳,吴汉屠成都,夷述宗族及延岑等”——《后汉书光武帝纪第一》
3、“宫连屠大城,兵马旌旗甚盛”——《后汉书臧宫传》
这是刘秀和他臣子们的屠城记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屠城三百的耿弇和连屠大城的藏宫被刘秀加官进爵,在成都仅婴儿和母亲就杀了过万人,还把刘秀出生地南阳屠了一遍的吴汉,被刘秀口头警告一番了事。
1、时北中郎将卢植及东中郎将董卓讨张角,并无功而还,乃诏嵩进兵讨之。嵩与角弟梁战于广宗。梁众精勇,嵩不能克。明日,乃闭营休士,以观其变。知贼意稍懈,乃潜夜勒兵,鸡鸣驰赴其阵,战至晡时,大破之,斩梁,获首三万级,赴河死者五万许人,焚烧车重三万余两,悉虏其妇子,系获甚众。角先已病死,乃剖棺戮尸,传首京师。嵩复与钜鹿太守冯翊郭典攻角弟宝于下曲阳,又斩之。首获十余万人,筑京观于城南。——《后汉书皇莆嵩传》
2、......屠三十六方,夷黄巾之师,除邪害之患,或封户刻石,南向以报德,威震本朝,风驰海外——《三国志贾诩传》
屠三十六方,喜欢用数十万人筑京观的皇埔嵩被赞为"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蜀粉们或者只是一腔热血、被带着节奏忽悠的历史盲,根本不知道刘邦、刘秀的屠城事迹,或者是知道但有意避而不谈这些历史事实。总之就是西汉建国时期的屠城和东汉建国时期的屠城都不是事,皇莆嵩为了维护东汉末年统治的屠城也不是事,底层的人命值得个什么?有我们大汉朝的建立重要吗!!蜀粉们当然不会去谈及这一切。因为如果提到刘邦刘秀皇莆嵩的屠城,还怎么指责曹操?还怎么显得刘备仁义?还怎么给刘备的汉室正统身份加光环?没有汉室正统的身份光环,一个被打的狼奔豕突、背刺亲戚、劫掠成都、直百五铢掠夺民财,还很神奇的能靠吃人吃出优越感的割据军阀,算个球!
但是到了曹操这里,人命突然开始变得值钱了,屠城就变成了天大的事儿,谁特么让你曹操和我们追捧的蜀汉刘备作对的!哪怕搞饭圈式的排除异己,道德高地也必须要被我等蜀粉占领,然后借此搞死你们非蜀粉,不然我们怎么恰流量!!
上面这张图,就是蜀乎的现状。
PS:
下面已经开始出现蜀粉经典论调了,有用的时候刘备就是刘家血脉,皇室正统,没用的时候刘邦、刘秀就和刘备没任何关系,季汉只能便宜占尽,至于恶名当然退散,与我无关。
蜀粉式双标嘛,早就说过,我习惯了。
还有让人恶心的拉偏架理中客又来了,蜀粉搞饭圈他不来,蜀粉搞人身攻击他不来,蜀粉搞无脑吹他不来。但你一旦指出蜀粉的问题,不管是指责他们搞双标还是搞饭圈,亦或者是其它方面的,他马上就出现了。兜着圈子、绕着弯子,用着不知所谓(经典蜀粉论调)的指责,告诉你都是你的错!
先来个段子,后面想起来再补
0(补充)
如何与蜀粉交流
摆事实讲道理
但是他们不听呀
那就"对对对",网上犯不着争
他们说你无法反驳的样子很搞笑
(哈哈哈,欢迎多评论,我好再写几个)
1
"曹魏和孙吴那边尽是奸邪小人"
"为什么这么说"
"他们应该主动起义灭了曹孙再向刘备投降归附"
2
刘备:汉贼不两立
赵云:懂了,这就北伐
刘备:不,我先报仇东征
3
曹操是怎么拿下兖州的
靠他爹的钱和关系
曹操是怎么拿下徐州的
靠他爹的死提供开战借口
曹操是怎么拿下河北的
靠他爹的遗产
曹操怎么拿不下江南
把他爹的钱花完了
4
一个有理想的团体通常会上下一心,团结协作
如魏延杨怡,关羽刘封糜芳士仁故事?
5
刘备:赤壁之战是我指挥的
6
一州打九州,面对史上最悬殊的实力对比依然打出逆天战绩
安禄山:没错,就是我
7
魏晋南北朝还是蜀晋南北朝?
当然是蜀晋南北朝,刘备才是正统
大胆,敢说季汉是蜀
8
怎么形容孙权十万人打不下合肥还被张辽突突
孙十万
怎么形容刘备五万人在夷陵全军覆没送完最后的精兵强将
陆逊不懂三国格局战略,不知进退,把大汉打这么惨活该没人替他抗曹魏
9
要有一样多的资源,诸葛亮早把魏国按着打了
(要有一样大的体型,昆虫天下无敌)
10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比之韩白如何?
结局差不多
(陈寿自己威震华夏的写法就至少3次,这个真的没有太多好吹的)
11
诸葛亮武庙十哲的含金量如何?
按武庙算,三国最能打的是东吴
12
因为刘备君臣,三国家喻户晓
那是罗贯中牛逼
13(评论区有感)
什么人不粉蜀
权粉和不读书的人
14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说谁的
当然是诸葛亮啦
15
季汉是不是华夏之光
当然,季汉是华夏文明之源。孔子的仁来自刘备,孟子的义来自关羽,诸葛亮手把手交商鞅怎么变法,孙武怎么打仗,道家思想也很有可能来自刘禅,初代墨家巨子应该是张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