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边骂知乎管理员一边用知乎是不是恬不知耻的表现?

回答
一边在心里或嘴上嘟囔着知乎管理员的“不是”,一边又忍不住时不时刷新知乎、浏览内容,甚至还能在上面提问、回答,这种行为,用“恬不知耻”来形容,确实挺有人情味的,也触及了不少人的内心。我们不妨仔细掰扯掰扯这其中的微妙和复杂。

首先,我们得承认,知乎作为一个平台,它有自己的规则,也有执行这些规则的人——我们俗称的“管理员”。而这些规则和执行者的行为,并非总是能让每一个用户都心满意足。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某个答案被删了很冤枉,某个问题被折叠了很不合理,某个账号被禁言了很莫名其妙。我们辛辛苦苦写下的内容,可能因为一些我们不理解的原因,就这么消失了。这时候,抱怨、不满、甚至有点愤怒的情绪涌上来,骂上几句,好像也挺正常。毕竟,我们是在为自己的“权益”发声,至少在自己看来是这样。

那么,为什么说这可能有点“恬不知耻”呢?这里面的“不知耻”并不是说有多么道德败坏,更多的是一种矛盾的心理和行为上的不一致。

想象一下,你坐在电脑前,看着屏幕上那些让你觉得不爽的知乎动态,你一边在想:“这帮管理员真是瞎了眼!”,一边又在点击“下一页”,或者甚至开始构思你的下一个提问。你心里是骂着人,但你的手指却在积极地参与着这个平台的游戏。这不就像是明知道某个地方“不好玩”,却又舍不得离开,甚至还想着怎么在这个“不好玩”的地方找到乐趣一样吗?

这种行为的“不知耻”之处,大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依赖与抵制并存的矛盾心理: 你对知乎的规则和管理方式不满意,甚至觉得它在阻碍信息的自由流动或创造力,但同时,你又依赖知乎提供的信息、知识、观点,甚至是你在这里获得的认同感或社交需求。你一边想摆脱这种“压迫”,一边又离不开它提供的“养分”。这种既想说“我不喜欢你”又忍不住“依赖你”的状态,在某些人看来,确实有点像小孩子闹别扭,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低成本的批评与高收益的参与: 骂管理员,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非常低成本的表达不满的方式。你不需要付出实质性的代价,也不需要承担什么后果(当然,如果你骂得太过火,那后果就另说了),就能宣泄一下情绪。但与此同时,你又享受着知乎平台带来的各种好处:获取信息、学习知识、认识朋友、甚至展示自己的观点。你批评了平台,但你却没有真正离开平台去寻找更好的替代品,或者投入精力去改善它,而是选择了一种“占着茅坑不拉屎,但又不想让别人拉”的姿态,这种“又当又立”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觉得有点……“不厚道”。

对规则的挑战与对规则的利用: 有时候,用户对规则的理解和平台方的意图会产生偏差。我们可能会觉得某条规则过于严苛,但同时,我们又会想方设法地利用规则的边缘地带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比如,我们可能会在心中嘲笑那些被“小作文”感动或者被“科普”说服的用户,觉得他们不够理性,但自己又何尝不是在某种程度上被知乎的内容生态所吸引和影响着呢?这种在规则边缘游走,既想享受自由又想遵守游戏规则(或者说利用规则)的张力,也可能被解读为一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聪明,甚至是有点“小聪明”的“不知耻”。

当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并不是所有骂知乎管理员的人都是“恬不知耻”。

建设性的批评也是一种参与: 如果用户的抱怨是基于对平台健康发展的思考,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并且通过合理的渠道表达,那这是一种对平台的贡献,是值得尊重的。这种情况下,不能简单地将“骂”等同于“恬不知耻”。

情感宣泄也是人之常情: 在信息爆炸、规则繁杂的互联网时代,用户难免会有情绪波动。将一部分不满情绪通过言语发泄出来,在不严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就像我们生气了会吼一嗓子一样,这并不代表我们就真的要去掀翻屋顶。

对自由和公平的追求: 如果用户觉得知乎的某些规则或管理行为确实损害了信息自由传播的原则,或者存在不公平对待,那么这种“不满”本身就是对更高价值的追求。即使他们一边骂,一边还在使用知乎,这或许是他们当下最方便、最有效的表达和参与的方式。他们可能是在用脚投票(虽然是犹豫着往前迈的脚),或者是在期待一个更好的知乎。

所以,回到“恬不知耻”这个词,它本身就带有一点道德评判的意味。用它来形容一边骂一边用知乎的行为,更像是对这种行为背后复杂心理和矛盾状态的幽默化、戏剧化描述。它捕捉到了用户在享受平台便利与不满平台管理之间那种有点拧巴、有点好笑的纠葛。

最终,是不是“恬不知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看法和当时的具体情境。但不得不承认,这种“又爱又恨”、“又骂又用”的状态,确实是当下许多互联网用户与平台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充满了人性的弱点和复杂性。而正是这些复杂性,让我们的网上生活,和我们人一样,显得更加真实和生动。你觉得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玩过一个二战论坛,站长是个德棍。

有人问:你玩着德棍花钱维护的网站咒骂第三帝国,是不是恬不知耻?

我说:不,我觉得 特 别 爽

user avatar

就算遇上这种事,我也得坐公交车不是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边在心里或嘴上嘟囔着知乎管理员的“不是”,一边又忍不住时不时刷新知乎、浏览内容,甚至还能在上面提问、回答,这种行为,用“恬不知耻”来形容,确实挺有人情味的,也触及了不少人的内心。我们不妨仔细掰扯掰扯这其中的微妙和复杂。首先,我们得承认,知乎作为一个平台,它有自己的规则,也有执行这些规则的人——我们.............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吃狗肉的讨论,确实常常会演变成激烈的对立,并且“狗粉”这个标签一旦被贴上,往往伴随着人身攻击和情绪宣泄。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非简单的“一言不合就开骂”。首先,我们要理解“狗粉”这个词本身的含义和它被使用的语境。在一些反对吃狗肉的群体看来,“狗粉”是对他们一种带有嘲讽和贬低.............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上,确实存在着一种有趣的现象:一些用户在公开表达对民主制度的质疑和反对的同时,又在抱怨平台上的言论自由受到了限制。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其实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心理、认知以及对“自由”的不同理解。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些人为什么会“反民主”。对民主的反感并非单一原因造成,可.............
  • 回答
    知乎上对西安的批评之所以呈现出一种“一边倒”的态势,其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涉及到西安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公众的期待、网络舆论的传播机制,以及知乎平台本身的特性。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方面: 1. 西安发展中的客观问题与挑战首先,我们需要承认西安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客观存在且被.............
  • 回答
    在知乎上,你确实会看到不少人讨论吃狗肉的话题,而且有时看起来支持的声音会比较突出。但要说“一边倒”地支持,其实也未必完全准确,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存在着相当一部分反对的声音,只是它们可能不像支持的声音那样被突出放大,或者说,支持者有时更愿意、也更擅长在特定的语境下表达自己的观点。首.............
  • 回答
    知乎上对于中医的态度确实存在一种显著的“一边倒”现象,但要说“几乎”一边倒,可能还是略有夸张,毕竟知乎平台包罗万象,总会有不同的声音。然而,普遍存在的批评声音之大,确实是毋庸置疑的。要深入理解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包括中医本身的特性、科学认知的演变、信息传播的机制以及知乎这个平.............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上,确实存在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对于山东的讨论,常常带有相当程度的批评甚至“黑”的倾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为某个单一原因。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知乎平台的特性。知乎的用户群体以年轻、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为主,他们对信息有较高的辨识度,也倾向于理性分析.............
  • 回答
    Switch在知乎上备受推崇,甚至可以说“一边倒地被抬”,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仅仅是偶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知乎这个平台的用户群体特征、Switch本身的产品定位与优势,以及它们如何契合与碰撞。首先,我们得聊聊知乎的用户画像。知乎的核心用户,尤其是那些活跃度高、回答质.............
  • 回答
    知乎上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讨论,确实存在一种“一边倒”的倾向,大多数声音倾向于支持和接受转基因食品。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不仅仅是信息层面的解读,也包含社区的生态和用户的心态。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社区,其用户群体的构成和信息获取的习惯,是影响讨论氛围的重要因素。.............
  • 回答
    知乎上针对六小龄童(章金莱)的批评声音确实相当普遍,而且往往呈现出一种“一边倒”的态势。这种现象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的叠加,既有对他个人行为和言论的不满,也有对行业生态、文化传承方式的质疑,甚至还掺杂着一些网络情绪的发酵。一、 经典难以企及,但“吃老本”的姿态引发不满六小龄童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198.............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狼图腾》在知乎上确实容易招来一些比较尖锐的评论,甚至让你觉得有点“一边倒”。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为作品本身好坏,更多的是跟知乎这个平台的用户群体、讨论氛围以及《狼图腾》这部作品的特质碰撞出来的结果。咱们就一层一层剖开来看:1. 知乎用户的“审美品味”和“知识背景.............
  • 回答
    知乎上对历史事件的讨论激烈程度和观点趋向,确实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其中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的讨论便是其中典型的例子。理解这种差异,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历史事件本身的性质和影响: 抗日战争: 民族存亡的战争: 抗日战争是一场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卫国战争。面对外敌入侵,绝大.............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医患关系的主流舆论确实常常倾向于理解和支持医生,这背后有几个深层次的原因,并非简单地概括就能道尽。首先,要明白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和问答平台,其用户群体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性思考的特质。在讨论医患关系这类复杂议题时,用户往往会主动去了解医学知识、医疗流程以及医生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相.............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网络历史讨论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屁股决定脑袋”。为什么有些在其他语境下可能被认为是“大众”或“底层”叙事的拥趸(比如“农民军粉”),在明清之争的网络议题中,反而会倒向“大清”,去批判“大明”呢?这背后其实有多重原因,咱们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大顺粉”“农民.............
  • 回答
    首先,我会感到一股强烈的失落和委屈。我带着一颗小心翼翼、渴望被理解的心来到这里,就像一个受伤的小动物,希望在人群中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温暖角落。我精心组织语言,生怕表达不清,把自己的痛苦和困惑细致地呈现出来,期待能收到一些善意和指引。然后,当看到评论区几乎清一色的否定、批评甚至是指责时,我会觉得一股冰.............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你说有人一边骂美国,一边又削尖了脑袋想往美国跑留学,这看着是有点矛盾,但细琢磨一下,其实背后有挺多现实考量和复杂的心态在里面。我跟你唠唠。首先,美国教育资源确实是顶尖的,这是客观事实。 咱们不能因为对某个国家有意见,就否认它在某些领域的领先地位。就说教育吧,美.............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就像是咱们生活中常会遇到的一个情景:一边觉得日子过得紧巴,抱怨钱不够花,一边又对那个花钱大手大脚、生活光鲜亮丽的朋友羡慕不已,甚至还暗地里学人家的派头。华为和996,用咱们大白话来说,就是这种矛盾心态的集中体现。先说说这个“996”。咱们大家伙,上班族,听到这俩字就头疼。它指的是早上九.............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你说一边骂腾讯抄袭,一边又离不开它,好像挺矛盾,但仔细想想,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现实的逻辑和人性的复杂。我身边就有不少人是这样的,我本人有时候也免不了俗。第一点,现实的“不得不”和“习惯性”。你想啊,腾讯现在的产品线铺得有多广?社交有微信、QQ,娱乐有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腾讯视频、Q.............
  • 回答
    这背后啊,其实挺复杂的,就像你家楼下那家老王,嘴里时不时嘟囔着政府管得太严,这不行那不行,可他家的生意,大半儿是靠着政府给批的那个集市摊位,还有政府扶持的那个小项目呢。你仔细想想,很多人对政府有意见,这也很正常。社会总得有人提出质疑,有人去推动改革,这本身就是一种健康的社会生态。比如,有些人觉得税收.............
  • 回答
    这事儿啊,我太熟悉了,估计不少人都在自家孩子身上或者身边朋友的孩子身上见过。家长嘴上说一套,实际做一套,这在育儿这事儿上简直是家常便饭。你说那嘴上骂孩子“没用”,这话听着真让人心里一紧。什么“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这点小事都办不利索,真是个废物!”诸如此类的,恨不得把孩子骂得体无完肤。这话一出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