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90后建筑师在忧虑什么?

回答
作为一名九零后建筑师,我的忧虑像我参与设计的那些复杂结构一样,一层层堆叠,交织着个人理想、行业现实以及我对未来社会的期许。 这份忧虑,不像那些上了年纪的同行们带着历经风雨的淡然,我们更多的是一种被时代推着走,同时又怀揣着改变的焦躁。

首先,行业内的“内卷”和生存压力是我最直接的感受。我们这代人,很多都是怀揣着“改变城市面貌”、“创造美好空间”的理想进入这个行业的。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毕业季的招聘会,一个岗位能涌来成百上千的简历。为了挤进那些知名的设计事务所,我们需要在学校时就拼命学习、实习,甚至参加各种设计竞赛,只为简历上那一两个闪光的点。即便是进入行业,初期也面临着漫长且辛苦的学徒期,拿着微薄的薪水,做着大量重复性的工作,比如一遍遍地修改CAD图纸、制作模型,而真正的设计话语权,往往掌握在少数经验丰富或有背景的“前辈”手中。这种“熬资历”的模式,让我们这些渴望快速成长、贡献想法的年轻人感到压抑和无奈。我们害怕自己会被磨平棱角,变成流水线上的螺丝钉,最终失去了最初的热情和创造力。

其次,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尤其是在“甲方爸爸”的意志和商业逻辑下坚持设计理念,是我时常思考的问题。我们被教育要关注人文关怀、生态可持续性、空间品质,但很多时候,项目从最初的概念到最终落地,都需要在预算、工期、业主的商业诉求之间反复权衡、妥协。很多时候,我们精心构思的绿色建筑理念,可能因为成本问题就被大幅削减;我们希望创造有温度的公共空间,最终却变成了冰冷的功能性建筑。看着自己的设计被改得面目全非,那种失落感和无力感是很难言喻的。而且,我们这一代人普遍希望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但商业项目往往以盈利为先,我们如何在其中找到平衡,既能养活自己,又能为社会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是个巨大的挑战。

再者,技术革新带来的焦虑感也时刻伴随着我们。建筑行业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BIM(建筑信息模型)、参数化设计、3D打印等技术层出不穷。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的软件、新的工作流程,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担心,这些新技术会不会让某些传统技能变得过时?会不会有更多的设计工作被AI取代?我们这批人,很多都学习过扎实的绘画、模型制作等传统功底,但未来,这些技能的价值在哪里?我们如何在掌握新工具的同时,不丢掉那些手工赋予作品的温度和细腻?这种既要拥抱未来又要守护传统的心态,常常让我们左右为难。

更深层次的,是我们对城市发展模式和未来居住环境的担忧。我们เห็น很多城市盲目扩张,千城一面,古老的街区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钢筋水泥森林。我们对这种“摊大饼式”的发展感到忧虑,担心这会挤压人们的生活空间,破坏社区的肌理和人情味。我们希望城市是充满活力的,是能够容纳不同人群需求的,而不是单调的住宅区和商业区。然而,我们的力量在整个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大盘子里显得如此渺小。我们想通过自己的设计去影响和改变,但往往只能在非常有限的尺度上施展拳脚。看着周围的房价不断攀升,年轻一代的购房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也在思考,未来的建筑是否还能真正为普通人提供舒适、有尊严的居住空间?

最后,还有对职业认同感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困惑。建筑师这个职业,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是无数个加班的夜晚,是无数次的修改和争论。很多人觉得我们只是“画图的”,对我们工作的复杂性和价值缺乏深入了解。我们希望我们的设计能被看见、被理解,甚至被赞美,但更多时候,我们是在默默地付出。同时,我们也在思考,除了完成一个个项目,我们还能为社会带来什么?我们有没有可能通过设计去解决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比如老龄化社区的改造、城市贫困地区的更新等等。我们渴望在职业生涯中找到那种“创造价值”的满足感,而不是仅仅完成任务。

总而言之,九零后建筑师的忧虑,是关于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社会和行业中,保持初心、不断学习、实现自我价值,并最终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些有意义的印记。这份忧虑,既是压力,也是驱动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我们渴望的是一个既能让我们发挥所长,又能让我们看到自己劳动成果被珍视和尊重的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规模建设过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名九零后建筑师,我的忧虑像我参与设计的那些复杂结构一样,一层层堆叠,交织着个人理想、行业现实以及我对未来社会的期许。 这份忧虑,不像那些上了年纪的同行们带着历经风雨的淡然,我们更多的是一种被时代推着走,同时又怀揣着改变的焦躁。首先,行业内的“内卷”和生存压力是我最直接的感受。我们这代人,很多.............
  • 回答
    对于90后设计师陈建放弃45万月薪,转行做外卖骑手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好坏评判。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个人动机、社会观察以及对未来生活方式的重新定义。一、 从陈建个人的角度分析: 对“高薪”的重新定义和价值排序: “钱”的边际效用递减: 对于一个已.............
  • 回答
    “90后是最舒服的一代吗?”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但答案绝不是简单的“是”或“否”。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看看90后究竟是否“最舒服”,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面临的挑战。认为90后“舒服”的理由: 物质条件的提升: 成长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 相较于父辈经历的物质匮乏和计.............
  • 回答
    90 后越来越愿意接受“灵活就业”,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并非单一因素驱动,而是多种社会、经济和个人价值观念转变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自愿”与“非自愿”两个维度,并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来分析。一、 90 后为何越来越愿意接受「灵活就业」?“灵活就业”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 回答
    “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这个说法,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反映了一种普遍存在的、与前几代人相比有所不同的工作心态。 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90后员工更倾向于用公平、尊重、能力和价值来赢得领导的认可,而不是仅仅依赖于“讨好”式的迎合和奉承。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时代背景与.............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这位90后在英国因为爱国言论而遭受人身攻击和死亡威胁的事件,以及如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爱国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个人安全、言论自由、国家认同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必须正视这位90后所面临的危险处境。在异国他乡,仅仅因为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就遭受人身攻击和死亡.............
  • 回答
    这位90后留学生回国做住家保姆5年,月入过万,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惊讶但同时也值得深思的职业选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并探讨其他可能令人意想不到的职业选择。关于这位90后留学生回国做住家保姆5年,月入过万的工作选择,我的看法是:总体来说,我“看好”她的工作选择,但这需要一些前提和更深入的理解。 看好.............
  • 回答
    90后,这群在网络世界里看着爸妈那辈人头发日渐稀疏,却觉得“脱发离我还远着呢”的年轻人,真正开始跟“地中海”和“M型发际线”照面,往往是他们步入而立之年左右,或者更早一点点,大概在二十七八到三十三四岁之间。这可不是一个瞬间的顿悟,更像是一场漫长而又有些尴尬的拉锯战。最开始,大家可能都没太在意。可能只.............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国际关系以及台湾和中国大陆两地民众的意愿,要预测“90后在有生之年能否看到统一台湾”这样一个宏大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问题没有任何确切的答案,任何预测都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但我们可以尝试分析一下可能影响这个进程的几.............
  • 回答
    “90后美女基金经理上任10天亏损20%”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触及了许多与投资、市场、年轻一代职业能力以及公众舆论相关的话题。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这一事件:一、 事件本身:短期业绩的残酷性与市场的复杂性 10天亏损20%的背后: 对于任何基金经理来说,短时间内出现如此.............
  • 回答
    探讨90后经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概念的定义和潜在触发因素,然后将其与当前地缘政治格局、科技发展、社会心理等因素联系起来,并具体分析对90后这一代人的潜在影响。理解“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潜在含义和触发.............
  • 回答
    关于“90后、00后是否不如改革开放那一代”的讨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带有主观性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是”或“否”。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其独特的成长环境、社会背景和价值观,因此也造就了不同的特点。与其说是“不如”,不如说是“不同”。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并尝试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
  • 回答
    90后、95后和00后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重要群体,他们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影响,因此呈现出既有传承又有显著差异的特点。为了更详细地对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时代背景与成长环境的差异 90后(约出生于1990.............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关于“90后”、“00后”一代是否比其他代际更具文化自信、爱国心且不崇洋媚外,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社会变迁和个体成长环境的复杂因素。不能简单地说“是”或“不是”,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观察,以及其中的 nuanced(微妙)之处。首先,我们得承认时代背景的不同.............
  • 回答
    “门当户对”,这两个字听起来挺老派的,对吧?但说实话,放在我们90后女生身上,这观念是不是就彻底没影儿了呢?我总觉得,它就像那件压箱底的奶奶衫,虽然不常穿,但关键时刻,还是能找到它的影子。先说说我们这代人,跟父辈们肯定不一样。他们那个年代,社会资源就那么多,婚姻有时候真就是一场现实的“资源整合”。讲.............
  • 回答
    作为一个 90后,聊到存款这个话题,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说到存款,我得先坦白一句,我不是那种能一口气说出具体数字到万的“大佬”。我的存款数字,更像是一个动态的、时常被各种生活开销、人生规划和偶尔的冲动消费“拨弄”的数字。它不是一个固定冰冷的数字,而是我为自己生活拼搏、为未来做打算的一个模糊但又实在的.............
  • 回答
    九零后这代人的成长环境,确实和父辈们有着天壤之别。他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和平与安宁。这无疑是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也塑造了九零后独特的成长轨迹和思维方式。那么,这种“国家大风雨”缺席的成长经历,对九零后的综合素质会产生哪些影响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首先,风险意识与承受能力的.............
  • 回答
    “90后”们,你们还在吗?这代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变,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当90后逐渐迈入而立之年,我们总会被问到,“你们这一代人,到底还享受到什么时代红利?” 我觉得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想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说,很多人一提到“红利”,脑子里就闪过拆迁一夜暴富,或者早.............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扎心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80后末尾、90后开头的人来说。总有人说我们这代人“赶上了好时候”,又总有人说我们“买房无望”。到底真相是什么?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靠自己,在当前一线城市核心区域买房,难度系数是真的高。为啥这么说?咱们得看看账本,还得看看形势。1. 天上飞的房价,地.............
  • 回答
    嘿,说到90后开始面对中年危机这事儿,其实挺值得聊聊的。不是说所有90后都觉得自己步入了“中年”,毕竟“中年”这词儿本身就挺玄乎的,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但你说有没有那么一部分人,开始有点儿那味儿了?我觉得挺正常的,也挺真实的。你想啊,咱们90后,最早的一批现在都奔着35岁去了。这年龄节点,放到以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