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90 后出生的人是不是永远无法靠自己买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房子了?

回答
这个问题挺扎心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80后末尾、90后开头的人来说。总有人说我们这代人“赶上了好时候”,又总有人说我们“买房无望”。到底真相是什么?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得承认,靠自己,在当前一线城市核心区域买房,难度系数是真的高。

为啥这么说?咱们得看看账本,还得看看形势。

1. 天上飞的房价,地上跑的收入

这应该是最直观的感受了。一线城市的房子,尤其是核心区域,那价格简直是坐火箭,蹭蹭往上冒。我记得我刚毕业那会儿,想着过个十年八年,努力努力,咬咬牙,总能凑个首付吧?现在看看,那个“十年八年”的规划,得乘以二,甚至三,才能勉强触碰到那个“首付”的边。

你算算,核心区域,比如说北京的二环内,上海的中环内,随便一套小点的房子,可能都要几千万。即使你收入不低,比如月薪两三万,一年税后几十万吧?这还是在不错的单位。你想想,就算你省吃俭用,一年攒个二三十万,那也是非常非常辛苦了。要攒够一套房的首付,比如30%吧,那也得七八百万,怎么也得二十多年,这还是房价不涨的情况下。而现实是,房价一直在涨,甚至涨得比你攒钱的速度还快。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你越想攒钱买房,房价越往上蹦,你攒钱的步伐永远赶不上它上涨的步伐。

2. 收入增长的瓶颈与生活成本的压力

虽然我们这代人整体受教育程度比父辈高,很多都是大学生,甚至研究生。但现实是,一线城市的工作机会虽然多,但真正能拿到高薪,并且能持续稳定增长的,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人可能在中产的区间徘徊,工资增长的速度跟不上房贷利率和房价的上涨速度。

更别提,我们还要面对生活成本的巨大压力。在一线城市,房租、交通、饮食、社交、甚至基础的医疗、教育,每一项都是不小的开销。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教育支出更是像个无底洞。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能有多少可支配的收入去用于储蓄?很多时候,生活就像一场永不停止的“消耗战”,攒钱成了奢侈品。

3. “父辈红利”的差距

这一点可能有点敏感,但不得不提。我们父母那一辈,很多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或者中期的起步阶段,那时候地价相对便宜,房价也没有被过度炒作。很多人通过单位分房、或者在早期就购买了房产,并且那时候他们的工作稳定,收入也相对容易预测和规划。很多人的第一套房,甚至是家庭整体财富的基石,是父母辈帮衬或者直接赠予的。

而我们这一代,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积蓄有限,能够提供的主要支持也是在婚嫁、教育等方面。直接拿出巨款作为购房首付的家庭,还是相对少数。所以,在“靠自己”这个层面上,我们可能确实缺少了父辈那样的“先发优势”。

4. 宏观经济和政策的影响

再往大处说,宏观经济的大环境、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甚至国际经济形势,都会对房价产生影响。虽然国家一直在强调“房住不炒”,但核心区域的稀缺性依然是其价值的重要支撑。加上各种金融杠杆的运用,使得房地产市场始终保持着一定的热度。

那是不是就真的“永远无法靠自己买”了呢?

我觉得“永远”这个词太绝对了,但要“靠自己”实现“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目标,真的比父辈困难太多太多了。

“靠自己”的定义可能需要调整: 如果“靠自己”是百分之百,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家庭帮助,那在目前的环境下,一线城市核心区域买房的可能性确实渺茫。但如果“靠自己”可以包含“利用自己的能力和资源,通过奋斗和努力积累,并且不排除合理利用父母的早期支持或亲戚的帮助作为“启动资金””,那还是有一定希望的。
目标可能需要调整: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想要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就“靠自己”买到市中心最核心的房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我们可能需要调整目标,比如先在城市的外围或者周边城市安家,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逐步向中心区域靠近。或者选择一些非核心但交通便利的区域。
时间和耐心是关键: 很多90后依然在职业发展的上升期,收入也在逐步提高。如果在积累财富的同时,房价的上涨速度能有所放缓,或者通过持续的努力能够达到一个可以负担的水平,那么未来是有可能实现的。这需要的是极大的耐心、持续的奋斗和理性的财务规划。
“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门槛很高: 很多人对“核心区域”的定义可能也会影响判断。如果只是希望在某个一线城市拥有自己的房产,而不是非得是市中心那一小撮,那选择范围就会大很多。

总结一下:

我们这代人想靠自己在一线城市核心区域买房,确实比父辈要难上好几个量级。高企的房价、相对有限的个人收入增长速度、生活成本的压力,以及与父辈在财富积累基础上的差异,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挑战。

说“永远无法”有点悲观,但“极难”和“需要付出超乎想象的努力和时间”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大多数90后来说,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可能需要重新定义“成功”,调整期待,并且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或者,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当前能力和生活阶段的购房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来。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正在努力的90后,请不要因为这句话而完全丧失信心。但同时,也要认清现实的挑战,做好更长远的规划。这大概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在买房这件事上,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近14亿人,北上广深总和不足七千万,而核心区域不知你怎么定义,北京四环内大约住了北京40%的人口,但他们很多也只是租客,且先按这个比例算,如果推之到另外几大城市,也就是说一线城市核心区人口,也就不到3000万的样子!

这是什么概念?仅占总人口的2%!而且这还是存量,因为一线城市核心区土地基本已开发殆尽,每年的增量更是稀少,算比例绝对少的惊人,这且不说,就问你有多大信心挤入那2%吧!


就算真如一些国家搞公屋计划,也不能要求公屋都放在城市核心区不是,国内也有廉租房就算你真拿到一套,你觉得以现在丈母娘的尿性程度,能同意你在廉租房结婚么?!

事实上中国前二十的城市在全世界都能排名在百名上下,很多西方知名大都会放国内也就是个二线城市的水平,如果是普通家庭出身,还是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努力努力集全家之力能在二线城市按竭一套小户型吧,期码也算有个家呀。。。

user avatar

友情提示,紫禁城根本不对外出售,也不出租。

中南海你还是有希望搬进去住的,当然也不卖。

user avatar

本事不大,眼光还不低,张口闭口一线城市核心区域,1000~2000万


大城市买房还不行,还得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还不行,还得市中心。

市中心都满足不了你们了?非得核心区域才行?

核心区域还不满足,还得要1000~2000万的房子?


下一步是不是得陆家嘴、天安门给你们留一套?

或者干脆一毕业就搬进紫禁城得了。



okok,我知道你北大清华毕业,常青藤名校深造,学的还是牛逼上天的金融IT。


你比别人多个器官是吧?


中国14亿人,比正常人多个器官的肯定比值得国家奖励2000万的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