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CPU 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回答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的所有指令。它的工作原理虽然复杂,但可以分解为几个核心阶段和组件。下面我将详细地解释 CPU 的工作原理:

CPU 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深入工作原理之前,了解 CPU 的主要组成部分至关重要:

1. 算术逻辑单元 (ALU Arithmetic Logic Unit): 这是 CPU 的“计算器”。ALU 负责执行所有的数学运算(加、减、乘、除)和逻辑运算(AND、OR、NOT、XOR)。
2. 控制单元 (CU Control Unit): 这是 CPU 的“指挥中心”。CU 负责从内存中提取指令,解码指令,并协调 ALU、寄存器以及计算机其他部分的操作,以确保指令按照正确的顺序执行。
3. 寄存器 (Registers): 这些是 CPU 内部的、非常小但速度极快的存储单元。它们用于临时存放当前正在处理的数据、指令以及计算的中间结果。常见的寄存器包括:
程序计数器 (PC Program Counter): 存储下一条要执行指令的内存地址。
指令寄存器 (IR Instruction Register): 存储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
累加器 (Accumulator): 用于存储 ALU 的运算结果。
通用寄存器 (GeneralPurpose Registers): 用于存储各种数据和地址。
4. 缓存 (Cache): CPU 内部的高速缓存(L1, L2, L3)用于存储频繁访问的数据和指令。这比从主内存(RAM)中读取数据要快得多,可以显著提高性能。
5. 时钟 (Clock): CPU 通过一个内置的时钟来同步其操作。时钟以固定的速率产生脉冲(时钟周期),每个脉冲都驱动 CPU 执行一个基本操作。时钟速度(以赫兹 Hz 为单位)越高,CPU 每秒能执行的周期就越多,性能也越强。
6. 总线接口单元 (Bus Interface Unit): 负责 CPU 与计算机其他组件(如内存、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数据和指令传输。

CPU 的工作流程:指令周期 (Instruction Cycle)

CPU 的核心工作是通过一个称为“指令周期”的循环来完成的。一个指令周期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通常是重复进行的:

1. 取指令 (Fetch):
目的: 从内存中获取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
过程:
程序计数器 (PC) 中存储着下一条指令的内存地址。
控制单元指示总线接口单元将 PC 中的地址发送到内存地址总线。
内存控制器根据这个地址在主内存 (RAM) 中找到对应的指令。
指令通过数据总线被读取到 CPU 中,并存储在指令寄存器 (IR) 中。
同时,PC 的值会递增,指向下一条指令的地址,为下一次取指令做准备。

2. 指令解码 (Decode):
目的: 理解指令要做什么。
过程:
控制单元接收指令寄存器 (IR) 中的指令。
指令通常由两部分组成:操作码 (Opcode) 和 操作数 (Operand)。
操作码指示 CPU 要执行什么操作(例如,加法、数据移动、跳转)。
操作数指定了操作所需的数据或数据所在的内存地址。
控制单元解析操作码,确定需要调用的 ALU 功能或哪个寄存器将被使用。

3. 执行指令 (Execute):
目的: 执行指令所规定的操作。
过程:
数据获取: 如果指令需要从内存或寄存器中读取数据,这个阶段会进行。数据被加载到 CPU 的通用寄存器或 ALU 的输入端。
运算执行: 如果指令是算术或逻辑运算,ALU 将执行这些操作。例如,执行加法指令时,ALU 会将两个数字相加。
结果存储: ALU 的运算结果会被存储在累加器或其他指定的寄存器中,或者通过总线写回到内存。
控制信号生成: 控制单元根据指令解码的结果,生成一系列控制信号,用于协调 ALU、寄存器、内存以及其他组件的操作,确保数据流向正确的位置,并在正确的时间进行。

4. 写回 (Writeback) / 存储结果 (Store Result):
目的: 将指令执行的结果写回到 CPU 内部的寄存器或主内存中。
过程:
如果指令的执行结果需要被保存,控制单元会指示将结果写入到指定的寄存器或内存地址。
例如,加法指令的结果会存储在累加器或另一个通用寄存器中。
数据传输通过数据总线完成。

流水线 (Pipelining) 技术:

为了提高 CPU 的整体效率和速度,现代 CPU 大量使用了流水线技术。流水线的工作原理是将指令的执行过程分解成多个阶段(例如,取指令、解码、执行、写回等),并将这些阶段分配到不同的硬件单元上。

想象一下一个工厂的装配线:每个工位都负责一个特定的任务。当一个指令进入流水线,它会依次经过每个工位。当第一个指令到达第二个工位时,第二个指令就可以开始进入第一个工位。这样,在任何给定时间,CPU 都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指令的不同阶段,大大提高了指令吞吐量。

超标量 (Superscalar) 和乱序执行 (OutofOrder Execution):

超标量: 指令流水线本身可以同时处理多条指令(通过使用多个 ALU 或其他执行单元)。
乱序执行: CPU 会分析程序依赖关系,并重新排列指令的执行顺序,以充分利用可用的执行单元。即使指令在程序中是顺序的,CPU 也可能以不同的顺序执行它们,只要这种重新排序不改变程序的最终结果。这可以防止流水线因数据依赖性或资源冲突而出现停顿。

时钟与时钟周期 (Clock and Clock Cycle):

CPU 的所有操作都由一个内置的 时钟 同步。时钟以恒定的频率产生一系列电脉冲。每个脉冲称为一个 时钟周期。CPU 中的大多数基本操作(如寄存器之间的信号传输)都只需要一个或几个时钟周期。

CPU 的 时钟速度(也称为时钟频率),通常以 GHz(千兆赫兹)为单位,表示每秒钟 CPU 可以完成的周期数。例如,4 GHz 的 CPU 每秒可以执行 40 亿个时钟周期。更快的时钟速度意味着 CPU 可以更快地完成指令周期。

中断 (Interrupts):

除了正常的指令执行流程,CPU 还需要处理来自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网络接口)的信号,这些信号被称为 中断。当发生中断时:

1. CPU 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
2. 将当前程序的状态(如寄存器值)保存到内存中。
3. 根据中断的类型,跳转到预先定义好的中断服务程序(ISR Interrupt Service Routine)执行。
4. 中断服务程序处理中断事件(例如,读取键盘输入)。
5. 处理完成后,CPU 会恢复之前保存的状态,并继续执行被中断的程序。

总结 CPU 的工作流程:

可以简单地将 CPU 的工作想象成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

1. 看看程序计数器(PC): 它告诉我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在哪里。
2. 去内存里找这条指令: 使用 PC 的地址,从内存中读出指令。
3. 看看这条指令是啥: 解码指令,弄明白它要做什么(加法?移动数据?跳转?)。
4. 准备执行: 如果需要数据,就去寄存器或内存里取来。
5. 动手执行: 把数据交给 ALU 去计算,或者执行其他操作。
6. 把结果放好: 把计算结果存回寄存器或内存里。
7. 重复: 回到第一步,准备执行下一条指令。

这个过程非常快,每秒钟可以进行数十亿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流畅地运行复杂的软件。CPU 的设计目标是尽可能快、尽可能高效地完成这个指令周期,并且通过流水线、缓存、乱序执行等技术不断提升性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了解CPU的工作原理莫过于从头开始用最基础的元素打造一个简单CPU。

接下来我会从最简单的晶体管开始一步步讲解CPU是如何构造出来的,明白了这个过程理解 CPU 的工作原理不在话下,在此之后我会从最基础的二进制机器指令一步步讲解高级语言的基本原理,通读本文后你将彻底明白CPU与高级语言的工作原理。

以下内容出自我的两篇文章《你管这破玩意叫CPU?》《你管这破玩意叫编程语言?》。

每次回家开灯时你有没有想过,用你按的简单开关实际上能打造出复杂的 CPU 来,只不过需要的数量会比较多,也就几十亿个吧。

伟大的发明

过去200年人类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蒸汽机?电灯?火箭?这些可能都不是,最重要的也许是这个小东西:

这个小东西就叫晶体管,你可能会问,晶体管有什么用呢?

实际上晶体管的功能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给一端通上电,那么电流可以从另外两端通过,否则不能通过,其本质就是一个开关。

就是这个小东西的发明让三个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见其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程序员编写的程序多么复杂,软件承载的功能最终都是通过这个小东西简单的开闭完成的,除了神奇二字,我想不出其它词来。

AND、OR、NOT

现在有了晶体管,也就是开关,在此基础之上就可以搭积木了,你随手搭建出来这样三种组合:

  • 两个开关只有同时打开电流才会通过,灯才会亮
  • 两个开关中只要有一个打开电流就能通过,灯就会亮
  • 当开关关闭时电流通过灯会亮,打开开关灯反而电流不能通过灯会灭

天赋异禀的你搭建的上述组合分别就是:与门,AND Gate、或门,OR gate、非门,NOT gate,用符号表示就是这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最神奇的是,你随手搭建的三种电路竟然有一种很amazing的特性,那就是:任何一个逻辑函数最终都可以通过AND、OR以及NOT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逻辑完备性,就是这么神奇。

也就是说给定足够的AND、OR以及NOT门,就可以实现任何一个逻辑函数,除此之外我们不需要任何其它类型的逻辑门电路,这时我们认为{AND、OR、NOT}就是逻辑完备的。

这一结论的得出吹响了计算机革命的号角,这个结论告诉我们计算机最终可以通过简单的{AND、OR、NOT}门构造出来,就好比基因。

老子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实乃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我们可以用AND、OR、NOT来实现所有的逻辑运算,但我们真的需要把所有的逻辑运算都用AND、OR、NOT门实现出来吗?显然不是,而且这也不太可行。

计算能力是怎么来的

现在能生成万物的基础元素与或非门出现了,接下来我们着手设计CPU 最重要的能力:计算,以加法为例。由于CPU只认知 0 和 1,也就是二进制,那么二进制的加法有哪些组合呢:

  • 0 + 0,结果为0,进位为0
  • 0 + 1,结果为1,进位为0
  • 1 + 0,结果为1,进位为0
  • 1 + 1,结果为0,进位为1,二进制嘛!

注意进位一列,只有当两路输入的值都是 1 时,进位才是 1 ,看一下你设计的三种组合电路,这就是与门啊,有没有!再看下结果一列,当两路输入的值不同时结果为1,输入结果相同时结果为0,这就是异或啊,有没有!

我们说过与或非门是逻辑完备可以生万物,异或逻辑当然不在话下,用一个与门和一个异或门就可以实现二进制加法:

上述电路就是一个简单的加法器,就问你神奇不神奇,加法可以用与或非门实现,其它的也一样能实现,逻辑完备嘛。

除了加法,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将不同的算数运算设计出来,负责计算的电路有一个统称,这就是所谓的arithmetic/logic unit,ALU,CPU 中专门负责运算的模块,本质上和上面的简单电路没什么区别,就是更加复杂而已。

现在,通过与或非门的组合我们获得了计算能力,计算能力就是这么来的。但,只有计算能力是不够的,电路需要能记得住信息。

神奇的记忆能力

到目前为止,你设计的组合电路比如加法器天生是没有办法存储信息的,它们只是简单的根据输入得出输出,但输入输出总的有个地方能够保存起来,这就是需要电路能保存信息。

电路怎么能保存信息呢?你不知道该怎么设计,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你寝食难安,吃饭时在思考、走路时在思考,蹲坑时在思考,直到有一天你在梦中遇一位英国物理学家,他给了你这样一个简单但极其神奇的电路:

这是两个NAND门的组合,不要紧张,NAND也是有你设计的与或非门组合而成的,所谓NAND门就是与非门,先与然后取非,比如给定输入1和0,那么与运算后为0,非运算后为1,这就是与非门,这些不重要。

比较独特的是该电路的组合方式,一个NAND门的输出是两一个NAND门的输入,该电路的组合方式会自带一种很有趣的特性,只要给S和R段输入1,那么这个电路只会有两种状态:

  • 要么a端为1,此时B=0、A=1、b=0;
  • 要么a端为0,此时B=1、A=0、b=1;

不会再有其他可能了,我们把a端的值作为电路的输出

此后,你把S端置为0的话(R保持为1),那么电路的输出也就是a端永远为1,这时就可以说我们把1存到电路中了;而如果你把R段置为0的话(S保持为1),那么此时电路的输出也就是a端永远为0,此时我们可以说把0存到电路中了。

就问你神奇不神奇,电路竟然具备存储信息的能力了。现在为保存信息你需要同时设置S端和R端,但你的输入是有一个(存储一个bit位嘛),为此你对电路进行了简单的改造:

这样,当D为0时,整个电路保存的就是0,否则就是1。

寄存器与内存的诞生

现在你的电路能存储一个比特位了,想存储多个比特位还不简单,复制粘贴就可以了:

我们管这个组合电路就叫寄存器,你没有看错,我们常说的寄存器就是这个东西。

你不满足,还要继续搭建更加复杂的电路以存储更多信息,同时提供寻址功能,就这样内存也诞生了。

寄存器及内存都离不开上一节那个简单电路,只要通电,这个电路中就保存信息,但是断电后很显然保存的信息就丢掉了,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内存在断电后就不能保存数据了吧

硬件还是软件?

现在我们的电路可以计算数据、也可以存储信息,但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尽管我们可以用AND、OR、NOT表达出所有的逻辑函数,但我们真的有必要把所有的逻辑运算都用与或非门实现出来吗?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这就好比厨师,你没有听说只专做一道菜的厨师然后酒店要把各个菜系厨师雇全才能做出一桌菜来吧!

中国菜系博大精深,千差万别,但制作每道菜品的方式大同小异,其中包括刀工、颠勺技术等,这些是基本功,制作每道菜品都要经过这些步骤,变化的也无非就是食材、火候、调料等,这些放到菜谱中即可,这样给厨师一个菜谱他就能制作出任意的菜来,在这里厨师就好比硬件,菜谱就好比软件。

同样的道理,我们没有必要为所有的计算逻辑实现出对应的硬件,硬件只需要提供最基本的功能,最终所有的计算逻辑都通过这些最基本的功能用软件表达出来就好,这就是所谓的软件一词的来源,硬件不可变,但软件可变不变的是硬件但提供不同的软件就能让硬件实现全新的功能无比天才的思想,人类真的是太聪明了。

同样一台计算机硬件,安装上word你就能编辑文档,安装上微信你就能在公号中读到码农的荒岛求生、安装上游戏你就能玩王者农药,硬件还是那套硬件,提供不同的软件就是实现不同的功能,每次打开电脑使用各种App时没有在内心高呼一声牛逼你都对不起计算机这么伟大的发明创造,这就是为什么计算机被称为通用计算设备的原因,这一思想是计算机科学祖师爷图灵提出的。

说到牛逼的通用设备,在这样也推荐一份牛逼的算法刷题资料,除了本文讲到的底层技术,,想进BAT、TMD、快手这样的一线大厂算法绝不可忽视,认认真真过上一遍这份资料,这些大厂算法面试一关大部分题目都不在话下

扯远了,接下来我们看下硬件是怎么提供所谓的基本功能的。

硬件的基本功

让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CPU怎么能知道自己要去对两个数进行加法计算,以及哪两个数进行加法计算呢?

很显然,你得告诉CPU,该怎么告诉呢?还记得上一节中给厨师的菜谱吗?没错,CPU也需要一张菜谱告诉自己该接下来该干啥,在这里菜谱就是机器指令,指令通过我们上述实现的组合电路来执行。

接下来我们面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样的指令应该会很多吧,废话,还是以加法指令为例,你可以让CPU计算1+1,也可以计算1+2等等,实际上单单加法指令就可以有无数种组合,显然CPU不可能去实现所有的指令。

实际上CPU只需要提供加法操作,你提供操作数就可以了,CPU 说:“我可以打人”,你告诉CPU该打谁、CPU 说:“我可以唱歌”,你告诉CPU唱什么,CPU 说我可以做饭,你告诉CPU该做什么饭,CPU 说:“我可以炒股”,你告诉CPU快滚一边去吧韭菜。因此我们可以看到CPU只提供机制或者说功能(打人、唱歌、炒菜,加法、减法、跳转),我们提供策略(打谁、歌名、菜名,操作数,跳转地址)。

CPU 表达机制就通过指令集来实现的。

指令集

指令集告诉我们 CPU 可以执行什么指令,每种指令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操作数。不同类型的CPU会有不同的指令集。指令集中的指令其实都非常简单,画风大体上是这样的:

  • 从内存中读一个数,地址是abc
  • 对两个数加和
  • 检查一个数是不是大于6
  • 把这数存储到内存,地址是abc
  • 等等

看上去很像碎碎念有没有,这就是机器指令,我们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比如对一个数组进行排序,最终都会等价转换为上面的碎碎念指令,然后 CPU 一条一条的去执行,很神奇有没有。接下来我们看一条可能的机器指令:

这条指令占据16比特,其中前四个比特告诉CPU这是加法指令,这意味着该CPU的指令集中可以包含2^4也就是16个机器指令,这四个比特位告诉CPU该做什么,剩下的bit告诉CPU该怎么做,也就是把寄存器R6和寄存器R2中的值相加然后写到寄存器R6中。

可以看到,机器指令是非常繁琐的,现代程序员都使用高级语言来编写程序,关于高级程序语言以及机器指令的话题请参见《你管这破玩意叫编程语言?》。

指挥家:让我们演奏一曲

现在我们的电路有了计算功能、存储功能,还可以通过指令告诉该电路执行什么操作,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

我们的电路有很多部分,用来计算的、用来存储的,以最简单的加法为例,假设我们要计算1+1,这两个数分别来自寄存器R1 和 R2,要知道寄存器中可以保存任意值,我们怎么能确保加法器开始工作时R1和R2中在这一时刻保存的都是1而不是其它数

即,我们靠什么来协调或者说靠什么来同步电路各个部分让它们协同工作呢?就像一场成功的交响乐演离不开指挥家一样,我们的计算组合电路也需要这样一个指挥家。

负责指挥角色的就是时钟信号。

时钟信号就像指挥家手里拿的指挥棒,指挥棒挥动一下整个乐队会整齐划一的有个相应动作,同样的,时钟信号每一次电压改变,整个电路中的各个寄存器(也就是整个电路的状态)会更新一下,这样我们就能确保整个电路协同工作不会这里提到的问题。

现在你应该知道CPU的主频是什么意思了吧,主频是说一秒钟指挥棒挥动了多少次,显然主频越高CPU在一秒内完成的操作也就越多。

大功告成

现在我们有了可以完成各种计算的ALU、可以存储信息的寄存器以及控制它们协同工作的时钟信号,这些统称 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就是 CPU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CPU 与高级语言。

创世纪:聪明的笨蛋

CPU 相当原始,就像单细胞生物一样,只能把数据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简单的加一下,没有任何高难度动作,这些操作虽然看上去很简单很笨,但 CPU 有一个无与伦比的优势,那就是一个字:快,这是人类比不了了的,CPU 出现后人类开始拥有第二个大脑。就是这样原始的一个物种开始支配起另一个叫做程序员的物种。

干活的是大爷

一般来说两个不同的物种要想交流,比如人和鸟,就会有两种方式:要不就是鸟说人话,让人听懂;要不就是人说鸟语,让鸟听懂;就看谁厉害了。最开始 CPU 胜出,程序员开始说鸟语并认真感受 CPU 的支配地位,好让 CPU 大爷可以工作,感受一下最开始的程序员是怎么说鸟语的:

程序员按照 CPU 的旨意直接用0和1编写指令,你没有看错,这破玩意就是代码了,就是这么原生态,然后放到打孔纸带上输入给CPU,CPU 开始工作,这时的程序可真的是看得见摸得着,就是有点浪费纸。

这时程序员必须站在 CPU 的角度来写代码,画风是这样的:

       1101101010011010 1001001100101001 1100100011011110 1011101101010010     

乍一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你不知道,心想:“这是什么破玩意?”,但 CPU 知道,心想“这就简直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天降大任

终于有一天程序员受够了说鸟语,好歹也是灵长类,叽叽喳喳说鸟语太没面子,你被委以重任:让程序员说人话。你没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而是仔细研究了一下 CPU,发现 CPU 执行的指令集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指令,比如加法指令、跳转指令等等,因此你把机器指令和对应的具体操作做了一个简单的映射,把机器指令映射到人类能看懂的单词,这样上面的01串就变成了:

       sub $8, %rsp  mov $.LC0, %edi  call puts  mov $0, %eax     

这样,程序员不必生硬的记住1011.....,而是记住人类可以认识的ADD SUB MUL DIV等这样的单词即可。

汇编语言就这样诞生了,编程语言中首次出现了人类可以认识的东西

这时程序员终于不用再“叽叽喳喳。。”,而是升级为“阿巴阿巴。。”,虽然人类认知“阿巴阿巴”这几个字,但这和人类的语言在形式上差别还是有点大。

细节 VS 抽象

尽管汇编语言已经有人类可以认识的单词,但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一样都属于低级语言。所谓低级语言是说你需要关心所有细节。关心什么细节呢?我们说过,CPU 是非常原始的东西,只知道把数据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简单的操作一下再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地方。因此,如果你想用低级语言来编程的话,你需要使用多个“把数据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简单的操作一下再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地方”这样的简单指令来实现诸如排序这样复杂的问题。有的同学可能对此感触不深,这就好比,本来你想表达“去给我端杯水过来”:

如果你用汇编这种低级语言就得这样实现:

我想你已经 Get 到了。


弥补差异

CPU 实在太简单了,简单到不能了理解任何稍微抽象一点诸如“给我端杯水”这样的东西,但人类天生习惯抽象化的表达,人类和机器的差距有办法来弥补吗?换句话说就是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自动把人类抽象的表达转为 CPU 可以理解的具体实现,这显然可以极大增强程序员的生产力,现在,这个问题需要你来解决。

套路,都是套路

思来想去你都不知道该怎么把人类的抽象自动转为 CPU 能理解的具体实现,就在要放弃的时候你又看了一眼 CPU 可以理解的一堆细节:

电光火石之间灵光乍现,你发现了满满的套路,或者说模式。大部分情况下 CPU 执行的指令平铺直叙的,就像这样:

这些都是告诉 CPU 完成某个特定动作,你给这些平铺直叙的指令起了个名字,姑且就叫陈述句吧,statement。

除此之外,你还发现了这样的套路,那就是需要根据某种特定状态决定走哪段指令,这个套路在人看来就是“如果。。。就。。。否则。。就。。。”:

       if ***      blablabla  else ***     blablabla     

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不断重复一些指令,这个套路看起来就是原地打转:

       while ***      blablabla     

最后就是这里有很多看起来差不多的指令,就像这里:

这些指令是重复的,只是个别细节有所差异,把这些差异提取出来,剩下的指令打包到一起,用一个代号来指定这些指令就好了,这要有个名字,就叫函数吧:

       func abc:     blablabla     

现在你发现了所有套路:

       // 条件转移  if ***         blablabla    else ***       blablabla // 循环   while ***       blablabla // 函数  func abc:       blablabla     

这些相比汇编语言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因为这已经和人类的语言非常接近了。接下来你发现自己面临两个问题:

  1. 这里的blablabla该是什么呢?
  2. 该怎样把上面的人类可以认识的字符串转换为 CPU 可以认识的机器指令


盗梦空间

你想起来了,上文说过大部分代码都是平铺直叙的陈述句,statement,这里的blablabla 仅仅就是一堆陈述句吗?显然不是,blablabla 可以是陈述句,当然也可以是条件转移if else,也可以是循环while,也可以是调用函数,这样才合理。虽然这样合理,很快你就发现了另一个严重的问题:blabalbla中可以包含 if else 等语句,而if else等语句中又可以包含blablabla,blablabla中反过来又双可能会包含if else等语句,if else等语句又双叒有可能会包含blablabla,blablabla又双叒叕可能会包含if else等语句。。。

就像盗梦空间一样,一层梦中还有一层梦,梦中之梦,梦中之梦中之梦。。。一层嵌套一层,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此时你已经明显感觉脑细胞不够用了,这也太复杂了吧,绝望开始吞噬你,上帝以及老天爷啊,谁来救救我!

此时你的高中老师过来拍了拍你的肩膀,递给了你一本高中数学课本,你恼羞成怒,给我这破玩意干什么,我现在想的问题这么高深,岂是一本破高中数学能解决的了的,抓过来一把扔在了地上。此时一阵妖风吹过,教材停留在了这样一页,上面有这样一个数列表达:

       f(x) = f(x-1) + f(x-2)     

这个递归公式在表达什么呢?f(x)的值依赖f(x-1),f(x-1)的值又依赖f(x-2),f(x-2)的值又依赖。。。

一层嵌套一层,梦中之梦,if中嵌套 statement,statement 又可以嵌套if。。。

等一下,这不就是递归嘛,上面看似无穷无尽的嵌套也可以用递归表达啊!你的数学老师仰天大笑,too young too simple,留下羞愧的你佛手而去,看似高科技的东西竟然用高中数学就解决了,一时震惊的目瞪狗带不知所措无地自容。有了递归这个概念加持,聪明的智商又开始占领高地了。

递归:代码的本质

不就是嵌套嘛,一层套一层嘛,递归天生就是来表达这玩意的 (提示:这里的表达并不完备,真实的编程语言不会这么简单,这里仅仅用作示例):

       if : if bool statement else statements  for: while bool statements  statement: if | for | statement     

上面一层嵌套一层的盗梦空间原来可以这么简洁的几句表达出来啊,你给这几句表达起了高端的名字,语法数学,就是可以让一切都变得这么优雅。世界上所有的代码,不管有多么复杂最终都可以归结到语法上,原因也很简单,所有的代码都是按照语法的形式写出来的嘛。至此,你发明了真正的人类可以认识的编程语言。之前提到的第一个问题解决了,但仅仅有语言还是不够的。

让计算机理解递归

现在还差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这语言最终转化为 CPU 可以认识的机器指令呢?人类可以按照语法写出代码,这些代码其实就是一串字符,怎么让计算机也能认识用递归语法表达的一串字符呢?这是一项事关人类命运的事情,你不禁感到责任重大,但这最后一步又看似困难重重,你不禁仰天长叹,计算机可太难了。此时你的初中老师过来拍了拍你的肩膀,递给了你一本初中植物学课本,你恼羞成怒,给我这破玩意干什么,我现在想的问题这么高深,岂是一本破初中教科书能解决的了的,抓过来一把扔在了地上。此时又一阵妖风挂过,书被翻到了介绍树的一章,你望着这一页不禁发起呆来:

树干下面是树枝,树枝下是树叶,树枝下也可以是树枝,树枝下还可以是树枝、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哎?这句不对,回到上面这句,树干生树枝,树枝还可以生树枝,一层套一层、梦中之梦、子子孙孙无穷匮、高中数学老师,等一下,这也是递归啊!!!我们可以把根据递归语法写出来的的代码用树来表示啊

你的初中老师仰天大笑,图样图森破,看似高科技的东西竟然靠初中知识就解决了。

优秀的翻译官

计算机处理编程语言时可以按照递归定义把代码用树的形式组织起来,由于这棵树是按照语法生成的,姑且就叫语法树吧。现在代码被表示成了树的形式,你仔细观察后发现,其实叶子节点的表达是非常简单的,可以很简单的翻译成对应的机器指令,只要叶子节点翻译成了机器指令,你就可以把此结果应用到叶子节点的父节点,父节点又可以把翻译结果引用到父节点的父节点,一层层向上传递,最终整颗树都可以翻译成具体的机器指令

完成这个工作的程序也要有个名字,根据“弄不懂原则”(该原则的解释见下文 :)

,你给这个类似翻译的程序起了个不怎么响亮的名字,编译器,compiler。

现在你还觉得二叉树之类的数据结构没啥用吗?对了,说到二叉树,在这样也推荐一份牛逼的算法刷题资料,想进BAT、TMD、快手这样的一线大厂算法绝不可忽视,认认真真过上一遍这份资料,这些大厂算法面试一关大部分题目都不在话下

至此,你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程序员可以用人类认识的东西来写代码,你编写的一个叫做编译器的程序负责将其翻译成 CPU 可以认识的机器指令。后人根据你的思想构建出了C/C++、以及后续的Java、Python,这些语言现在还有一帮人在用呢。

总结

本文我们从最基本的晶体管一路讲解到CPU的工作原理,再从最低级的二进制机器指令到高级语言,相信如果你能读到这里定能有所收获。

最后,有同学问有没有书单,我也仔细回想自己认真读过的计算机数据,在这里也给出自认为很经典的几本,书单这东西贵精不贵多,我在这里精心挑选了10本 ,不要贪心,如果你真能把这里推荐的 10 本书读通,可以说你已经能超越 90% 的程序员了。

最后的最后,有很多知乎朋友问有没有pdf版本,我也整理出来了,绘图非常精美,这里还汇总了部分知乎问题,总计14万字,我为其专门设计了封面,并将其命名为《计算机底层的秘密》,现在免费分享给大家。

可以使用这个下载链接点击下载《计算机底层的秘密》 PDF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所帮助,给点个赞呗! @码农的荒岛求生

作者:码农的荒岛求生

Github: github.com/xfenglu/ever

原文:你管这破玩意叫CPU?

你管这破玩意叫编程语言?

推荐:

user avatar

我觉得如果只是想要知道原理,关键是要把知识点串起来,大体上就这么些知识点:


三极管/MOS管的原理,即半导体开关原理。即半导体可以用电平(你可以认为就是高低电压)来实现电路的通断,电路的通断又进一步可以控制电平的高低。

然后就是门电路原理,MOS管的组合可以实现各种逻辑门。

再然后是逻辑电路,逻辑门的组合可以实现运算和存储功能。


再然后就是数学推导了,我们可以轻松证明实现了运算和存储功能之后,就可以实现几乎所有的功能,甚至可以实现可编程的计算机。


这几个串起来就是CPU的工作原理。



这跟物理没啥关系,主要看你数学底子好不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的所有指令。它的工作原理虽然复杂,但可以分解为几个核心阶段和组件。下面我将详细地解释 CPU 的工作原理:CPU 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深入工作原理之前,了解 CPU 的主要组成部分至关重要:1. 算术逻辑单元 (ALU Arithmetic L.............
  • 回答
    关于 Intel 采用 14nm 工艺生产的 CPU,宣称是 10nm 工艺,这种情况发生的话,是绝对会被发现的,而且发现的途径会非常多样,也很迅速。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更是商业信誉和市场公正性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nm”(纳米)这个数字代表的真正含义。在半导体行业,制程工艺的纳米数,例如 .............
  • 回答
    我来好好跟你聊聊,为什么现在手机上的芯片,在某些方面,比如制作工艺的精细程度,已经走在了电脑CPU和显卡前面。这可不是什么玄乎的事,背后是一系列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和成本考量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制作工艺”这里主要指的是制程节点,比如我们常听到的7nm、5nm、3nm。这个数字越小,代表着芯.............
  • 回答
    .......
  • 回答
    在深度学习工作站中选择AMD CPU,究竟会不会带来一些“问题”,或者说需要注意的地方,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与其说“有问题”,不如说是在某些特定场景下,AMD CPU的表现和Intel相比,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需要我们提前了解和权衡。首先,我们得承认,AMD在近几年进步神速,其Ryz.............
  • 回答
    SPEC CPU 2017 浮点测试:为何它仍是衡量 CPU 理论性能的关键?很多人可能对 SPEC CPU 2017 的浮点测试项目感到陌生,甚至觉得它与自己日常使用电脑似乎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毕竟,大多数普通用户日常接触到的主要是文档处理、网页浏览、影音娱乐,甚至是一些轻度的图像编辑,这些场景对浮.............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要回答“CPU 的性能是不是快到天花板了?为什么?”,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简单来说,不能一概而论地说CPU性能已经达到了绝对的天花板,但我们确实正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物理和工程挑战,使得持续的、指数级的性能提升变得越来越困难。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 一、 历.............
  • 回答
    CPU 摩尔定律的“失效”与“10纳米限制”以及“10纳米之后怎么办”是当前半导体行业非常热门且复杂的话题。让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 CPU 摩尔定律的“失效”与“10纳米限制”首先要明确一点:严格意义上的、按照经典定义(晶体管数量每1824个月翻一番)的摩尔定律,在物理上和经济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 回答
    CPU 的运行速度,说到底,就是它内部电子信号传递的速度。你可能会想,电子信号里面有电子,而电子是可以运动的,那么它的速度会不会受到“光速”这个终极速度的限制呢?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CPU 内部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处理电信号,这些电信号在导线上传播。你可以把这些导线想象成微型的电线。当一个电信.............
  • 回答
    CPU 的功耗与很多因素息息相关,远不止是执行简单指令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复杂的能量消耗过程,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CPU 功耗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1. 动态功耗 (Dynamic Power): 这是 CPU 在工作时最主要的功耗来源,与 CPU 的活动程度直接相关。它的主要构成是: .............
  • 回答
    你想知道为什么 CPU 的一级缓存(L1 Cache)不能做得更大一些,是吧?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它触及了 CPU 设计中最核心的权衡和挑战。简单来说,虽然理论上缓存越大越好,能存更多数据,但现实中一级缓存之所以“小”,是因为它的设计目标非常明确,而且一旦增大,就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让 CPU.............
  • 回答
    CPU 的指令集,简单来说,就是计算机能听懂的一系列基本命令。你可以想象成 CPU 是一台需要严格按照手册才能工作的机器,而指令集就是这份手册。那么,这份“手册”到底放在哪里呢?这其实是一个涉及硬件和软件协同工作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CPU 本身 并不直接存储 指令集。CPU 是一颗精密的电.............
  • 回答
    CPU 的核心模式和用户模式,以及我们常说的“root”和“不 root”权限,它们之间确实有很紧密的联系,但又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更准确地说,核心模式/用户模式是 CPU 硬件层面上区分不同运行状态的一种机制,而 root/不 root 权限则是操作系统层面基于这种硬件机制实现的权限管理概念。让我.............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很有趣!你买显卡不买CPU开不了机,这就像问为什么你买了汽车的车轮,但没有发动机它就不能跑一样。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说。CPU:电脑的“大脑”首先,咱们得明白CPU是什么。CPU,全称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电脑最核心的那个部件,你可以把.............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普遍,很多朋友在购买笔记本时,可能会纠结于AMD和Intel两大阵营,或者在日后想升级设备时,会想到这个问题。简单来说,AMD CPU 的笔记本,通常情况下是不能直接更换为 Intel CPU 的。这背后的原因,我们要从笔记本电脑的硬件设计和兼容性上好好捋一捋。1. 核心的差异:CP.............
  • 回答
    CPUZ 这款小巧的软件,能把我们电脑里那个看不见的“大脑”——CPU——的方方面面都摸个一清二楚,其中有个很关键的信息就是它的“制程工艺”。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CPUZ 是怎么把这个挺技术性的数字给咱们展示出来的,而且是怎么做到这么准确的。首先得明白,“制程工艺”到底说的是啥。 简单来说,它代表了.............
  • 回答
    浮点计算,简单来说,就是计算机处理带有小数点的数字的能力。这和我们平时计算整数(比如数苹果)不太一样。比如,你要计算一个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可能是每秒 3.14 米,加速度是 9.81 米/秒²,这时候就离不开浮点数了。 什么是浮点计算?浮点计算的“浮点”二字,形象地比喻了小数点的位置是可以“浮动”.............
  • 回答
    CPU制程的“代沟”:为何不能跳级?我们常听到CPU制程又进步了,从10nm到7nm,再到现在的5nm、3nm,甚至更小的节点。这种数字上的进步,就像汽车排量、手机像素一样,似乎是越小越好,越先进越牛。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CPU的制程不能像坐火箭一样,一下子从10nm直接跳到1nm,或者从5nm直.............
  • 回答
    在深入探讨 CPU 的浮点运算能力为何不如 GPU,以及为何不单纯堆高 CPU 的浮点运算性能之前,咱们得先理清楚它们各自的“出身”和“使命”。想象一下,CPU 就像一个全能型的瑞士军刀,它设计之初就是要应对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计算任务。它需要能够高效地处理逻辑判断(比如“如果…那么…”)、整数运算.............
  • 回答
    关于CPU顶盖材质的讨论,银的导热率确实比铜更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CPU顶盖能不能换成银的,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是非题,背后牵扯到不少技术和成本的权衡。咱们来掰扯掰扯这件事。首先,咱们得明白CPU顶盖是干嘛的。它主要作用是把CPU核心产生的巨大热量,有效地传递给CPU散热器。这个过程叫热传递,而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