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以合法拖欠一个月工资,还能怎么评价?
最该纾困的群体继续喝西北风,最该出来托底的组织继续装死,还能怎么评价?
老家又上新闻了,又不是什么好事
房租,房贷,伙食费能不能延期支付?
这地方房价那么贵,你说延期就延期,能不能银行先延期?
真要是银行同时延期房贷,这规定绝对上热搜被捧
要比政府在市民中的口碑,徐州市政府绝对是数得着的拉胯
从我记事起市政府就被市民骂,各种段子,顺口溜一套一套的
谁要没几个骂他们的亲戚朋友,只能说你是新来的
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为什么这地方官员老这么拉胯呢?
希望这些企业员工的房贷车贷也能顺延。
减租减息你不行,拖欠工资第一名。
付不起房贷的人可不可以延迟一个月?
付不起房租的人可不可以延迟一个月?
去饭店吃饭可不可以延迟一个月付款?
去市场买菜可不可以延迟一个月付款?
个人所得税可不可以延迟一个月付款?
电费水费等可不可以延迟一个月付款?
手术的费用可不可以延迟一个月付款?
无锡市给部分因物流原因停工的企业免了一个月房租。
我家还申请到了一万分给了几个因封锁不能上班的员工,钱虽不多但是政府却是暖心。
我估计加起来不会超过200万的成本。
疫情下
延迟发工资(✔)
延迟还贷款(✘)
谢邀。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明明是一则疫情期间规范性文件,怎么变成了政府保障资本家,放弃老百姓的规定了?!这种断章取义的标题党话题,我真不想回答。但是这样黑我老家,作为徐州人不能忍。不用多麻烦,我们就把规定全部内容放上去,大家看看。
把完整规定看完有这么难吗?!
一是企业停工停业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应当视同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并按劳动合同的规定支付其工资。
明确规定,一个支付周期内,停工不能停员工工资!说白了就是不准以任何理由拖欠应该发的工作,因为大家的工资都是这个月领上一个月的,防止资本家以疫情理由为由卡职工工资!
二是企业停止线下活动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企业安排劳动者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可以根据其提供的劳动支付相应的工资报酬,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若企业没有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发放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80%的生活费。
规范了最低保障相关的细节。即使下一个工资周期没有给职工安排任何工作,职工不工作了、公司停摆了,公司也必须给职工一定生活费。只要在黑心工厂待过,都知道这条规定是保护谁的。
三是如企业安排劳动者在政府采取紧急措施期间使用带薪年休假或企业自设福利假等各类假的,企业应按假期规定支付工资。
疫情期间既然不能足额发工资,那么职工可以选择在疫情期间休福利假,这样企业和职工利益互相不影响,完全按照正常规定发足额工资。鼓励疫情期间大家休年假。
四是企业因政府采取停工停业等紧急措施导致经营困难暂无工资支付能力的,经与工会或职工协商同意后,可暂时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时间不超过30天。
企业也有企业的难,有的行业有的企业现金流实在紧张,很多企业生产就是资金“驴打滚”,受疫情影响一个月真的是影响很大。经过“双方协商”可以延迟一下。换句话说这条规定不是单方决定的,都有自由裁量权,协商不成就当这条是废纸就是。企业敢安抚不到位强制执行,可以劳动仲裁。其实就是一条正常规定。怎么被有些标题党直接解释成这样了?
需要说明的是,因医疗机构或者政府依法对新冠肺炎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等实施隔离措施,导致劳动者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应按正常劳动支付劳动者在隔离期间的工资。隔离期结束后,对仍需要停止工作进行治疗的劳动者,企业按照职工患病的医疗期有关规定支付工资。
这条有利于哪一方的,大家一看就明白。
到底是哪些人带节奏?疫情来了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大家应该上下一心,精诚团结,共克时艰,早日把疫情控制下来,让生活回到过去的轨道,而不是随便一条规定,断章取义,吸引眼球,博取流量。
IT+银行业狂喜,这个月各种白条产品和信用卡指标那可不蹭蹭的往上涨啊?程序员和金融人又可以继续涨工资了,好耶(泥垢 )
所有贷款,房租,电话费,水电气费,小孩教育费用,住院医疗费用,日常生活支出都打个白条,好不好。
气不过,再加几句。
你慷他人之慨,以为谁都跟你们一样,钱是官官相护,是你们徐州那些沆瀣一气挣来的。你们自己不知道?当年扫你们黑最凶。是扫老百姓?扫的是你们官场勾结,自己几个官怎么下掉的不知道?
政治觉悟屁都没有,关爱民生毛都没有,江苏搞GDP也不会,山东做人也不会。就会溜须拍马。你问问那个形成的,谁把幼女带过去的。
百姓间,哥来哥去亲切,官商玩的啥啊。
徐州,一言难尽,瘸腿当瞎子老大。
我们来看下主要国家和地区因为疫情影响员工工资的处理方式
1.新加坡
受到疫情影响的企业给员工发薪水,政府补贴不超过一共4600新元(差不多RMB2万多元)中75%,相当于企业承担25%,政府承担75%。
2.美国
美国最简单,直接给低收入的家庭发钱(年收入7.6万刀都是低收入),成人1200刀,儿童500刀;
关于美国具体可以看 @RoseofVersailles 有总结
关于美国恶意发钱的情况 @杨沐梓 总结的更全面
3.英国
英国和新家坡一样是补贴雇主,补贴其工资的80%,最多不超过2500英镑。
4.德国
德国是补贴个体户和小微企业,也不管你怎么用,就是每个补贴1.5万欧元。
5.法国
法国是按天算,每人每天32欧元的补贴
6.加拿大
对于被隔离的直接补贴573加元/周(折合人民币接近3000元)
7.韩国
韩国比较穷,每户只有30-50万韩币的补贴。(约1700-2800元人民币)
8.日本
受到疫情影响的发补助,补贴标准是每人每天最高8330日元(约500元人民币)
9.中国香港
每人直接发一万港币,和美国一样简单直接粗暴。
10.中国大陆
延迟1个月发工资
相对来说我还是觉得中国的做好,毕竟按照老胡的说法都发钱基本上等于都不发钱嘛。
为啥不是政府“垫付”,再让企业还,而是直接让企业拖欠?
企业困难,普通老百姓就不困难?
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动作,很刺激。
传统认知上,咱们国家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老百姓过日子,那叫一个会存钱也能存钱。
在这种认知下,拖一个月工资而已嘛,又不是说不给,小事情。
但是情况已经起变化了。
咱们也不用江湖上乱七八糟的数据了,看央行去年给的,中国居民杠杆率达72%,负债超60万亿元。
这感受不明显的话,那可以看年轻人存款嘛,根据尼尔森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只有13.4%的90后零负债。
意思就是,我们以前总说美国人那是每个月工资来了立马就付账单了,其实这个现象在咱们国家也出现了。
在不断强调内需重要性,放纵消费主义和房贷扩张的情况下,一部分人群缺的,就是这一个月的工资。
当然你可以说这比例很小,也可以说还可以继续掏父母的钱包,但是咱们国家大啊,一小部分比例对应的也是很大的绝对数。
这就给造成连锁反应提供了基础。
再者说,咱们国家做事情定政策,都有一个试点的惯用操作,有些试点是明白的说出来,有的试点是地方硬着头皮做了以后看到效果了被追认的。
不论怎么说,咱们国家各地不是松散的邦联制度,各州有各州的法律,自己玩儿自己的,所以怕的是其他地方看到徐州做了,上面没什么反应,有点默许的样子,各地就都开始跟进。
根据政治学上的泥石流理论landslide effect,很快就会有地方常识突破一个工资支付周期,试试40天,再试试60天……
这就给造成连锁反应提供了基本盘扩大空间。
那这有什么深远影响呢?
看合订版就是「受疫情影响,多地市民网上求助延缓房贷还款期限」。
说白了主要居民负债,那都不是买包包吃东西搞出来的,而是放在了房子上。
工资晚发,那有些人可能就会面临断贷问题,尤其是那些极限操作的人,或者本身就因为疫情经历过裁员缩编的人。
长远来说,其实就是一个购房欲望的问题,以前大家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工作,有进有出房贷总是能还的上的,哪怕有些行业不景气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现在变成了有工作也不一定能拿到钱,这对购房信心还是有影响的。
而购房信心对国家经济意味着什么,可以看看最近各地想方设法变着花样放松购房限制,降低购房门槛上就可以看出。
退一万步说,咱们不说买房这种大事情,至少对于消费是个影响吧。
这波疫情对中国经济到底有多大影响咱们不好说,但是根据我的观察至少形成了一种民间普遍存在的「高筑墙、广积粮、缓消费」的心态。
现在爆出来的任何影响收入的新闻,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区性问题,打击面是很广的。
又帮着老百姓紧了紧裤腰带。
都快勒出马甲线了……
抱怨什么?你们家没有西北风吗?
看到有的答案 @思考的水 总结说“美国最简单,直接给低收入的家庭发钱(年收入7.6万刀都是低收入),成人1200刀,儿童500刀”。
大体意思没有错,但是和真实的救助规模比起来少说了太多。
疫情期间,美国政府通过了”The Coronavirus Aid, Relief, and Economic Security Act“,总计释放了2.2万亿美元的救助,下图总结了救助金的分发对象:
鉴于很多人懒,不想看,我勉强总结一下:
其中第4条很关键。联邦提供低息贷款,意味着小企业主可以避免现金流断裂,因此不会出现无法支付员工工资的情况。本质上是政府补助了小企业员工。
反之,如果是”企业因停工停业发不起工资可延期 30 天支付“,则意味着是员工在自掏腰包去补助小企业,小企业和员工之间形成”内循环“。本质上是政府把责任推给了企业和员工,让其“内卷”,自生自灭。因此,很多答案把矛头指向企业主,恕我不能苟同。
错误的做法:企业发不起工资,租客交不起房租,政府就把税收用来补贴。
正确的做法:企业交税后可不发工资,街上的小饭店不能经营,但个人仍需还贷款。
脸都不要了。
企业可以拖欠一月工资。
银行没有正式发文说可以拖欠一月贷款。
税务部门也没发文说可以一月免税。
店铺也没说可以一月免房租。
衣食住行所有的花费并没有停止。
坚子哥说世界经济困难。
(1 条消息) 如何看待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世界经济已经很艰难了,有关制裁对各方都不利? - 知乎 (zhihu.com)
去年说因为疫情影响,美帝经济衰退。
现在2国每天感染人数要持平。那么。。。。此时此刻恰如。。。
美帝疫情期间懂王一月每人发1000刀,以度过难关。(至于说不能发钱的,我给科普下“全民发钱等于全民没发”是谎言吗?)
以前遇到天灾要开仓放粮,减免1-3年税赋。
再不济有和珅掺沙子的粮食。
现在嘛,咱们疫情企业可以不发钱,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至于我们,估计唯一可以参照的就是齐大柱,去体制内,去参军。
魔都疫情为内地之最,超过武汉疫情。武汉全面封城2月。
魔都是第一大港口,前三工业城市,金融中心。是无数跨国企业的中国区办公中心。
魔都最近5年上车的人,每月背负2-3w房贷。
所以魔都不能全面封锁。至少影响全国的不能封,比如港口,比如上交所,比如各种金融。。。
至于徐州们,就再苦一苦吧。。。
你说这事都能坏企业?怪资本家?
这就错啦。
都毁堤淹田了,怎么还要推改稻为桑?怎么南直隶不给胡宗宪粮食?
你问我应该怎么做,我有回答过。
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根本的解决办法,保障劳动者权利,提高劳动者待遇。加强二次分配,让钱到需要花钱人的手里。改善经济结构,别炒房别玩金融,真正的做到制造业兴国。----大家都知道肯定做不到。
中策:最直接的办法,多印钱多发钱,财政收了这么多年,补贴1-2月工资没太大问题吧?实在不行多发消费券,多减税,解决流动性枯竭问题。---狗说了“都发钱等于没发钱”。
下策:以工代赈(层层XX),提前消费/放贷(透支未来)。继续玩房地产(直接占GDP已经15%,上下游算上快1/4)。再苦一苦XX
很明显只能再XXXXX了。
当别人攻击你是1450,50w的时候,你最好是。
我希望是,但是我真不是。
同样,当全国嘲讽魔都的时候,最好你在的城市真的是魔都,而不是徐州。
看到 @思考的水 和 @RoseofVersailles 的回答,我想说关于美国给人民发钱这事儿,你们讲的还远不全面。
其实美国联邦政府给符合条件的居民(没错,不需要是美国公民)先后发了三次钱(叫Economic Impact Payments, EIP):
第一次个人发1200美金,每个儿童(低于17岁)再发500美金,于2020年四月开始发放。
第二次个人发600美金,每个儿童(低于17岁)再发600美金,于2020年十二月到2021年一月开始发放。
第三次个人发1400美金,每个受养人(dependent,这次不止儿童了,成年受养人也包括在内)再发1400美金,于2021年三月开始发放。
三次发放的要求都是个人AGI(Adjusted Gross Income, 即调整后总收入)低于75000美金,如果夫妻共同(Married Filing Jointly)报税的话则是150000美金。
所以其实发放范围远不止低收入家庭,还包括了相当数量的中产阶级和个体户。
仅通过这个EIP:
即使是没有儿童和/或受养人的个人纳税人(Single Filer),三次累计也可收到3200美金,按照2021年4月汇率,约合20800人民币(6.54汇率)。
而如果一个美国传统四口之家(夫妻+儿女二人),则三次累计可收到11400美金,按照2021年4月汇率,约合75450人民币(6.54汇率)。
个人认为,这在大灾面前,属于应该学习的先进经验。
虽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通胀,但对很多美国人来说,也确实解决了燃眉之急,起到了纾困效果。
但某编比我中肯,“都发钱等于都不发钱”,呵呵。
公平起见,房租是不是可以延期,信用卡是不是可以延期,房贷是不是可以延期?
银行也困难,但银行可以破产,老百姓是不是要跳楼?资本家玩砸了可以拍屁股走人,老百姓玩砸了就得血溅当场。
公平吗?
企业端:提供商品和服务,换来营业收入,向政府纳税,向社会提供岗位。
个人端:向企业出租劳动,换来收入,向政府纳税,向企业输出消费。
了解这个关系以后,我们看大环境,在疫情之前,我们经济体几乎年年被搬出来的一个词:扩大内需,消费不足一直存在,疫情只是加速了居民钱包枯竭的速度,真正的原因来源于过去十几年信贷扩张和对居民储蓄和负债的挖掘,老生常谈了,这里就不详细解释这个过程了。
消费不足,或者说居民的储蓄和负债流向单一行业,那么其他行业获得的收入就要受到挤压,商品和货币流转中,企业的盈利能力一定不会太好,这是必然结果。而企业又是以盈利为目的创建的,没有消费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无法承担税收和向社会提供岗位的能力,大家不要急着骂,民营小实体经济首先玩不过国企央企、其次玩不过大企业挤压、更玩不过退税补贴的外贸企业、最后连旁氏信贷的企业你都玩不过,但却贡献了最大的就业岗位,即便信贷扩张,你能分多少利益呢?前几年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句话:开厂办企业,不如买套房。假设预期收益都是100万,厂子可能容纳几十个就业,但房地产投资只是后来者用负债置换了前面人的收益,一个是做蛋糕,一个是分蛋糕。
普通人,相比于企业,更是最没有选择的群体,很多人加杠杆上车都成为了伪中产阶层,坐拥百万的房子却一刻都不敢休息,不敢生病,停薪?一两个月可能都扛不住,家里都可能没米下锅的,这几天的数据显示超过1万可支配收入就已经超过了99%的人,不要以为大家的平均薪资能有多高,抗风险能力都像网上发声的那么强,停薪的影响可想而知。
总结起来,消费不足下,即便没有疫情的冲击,这种内部循环中商品和货币的流转阻塞,长期都会积累问题,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让很多问题都提前暴露了出来。而能改善内循环的有两条路可以走:1)凯恩斯主义改良的日本模式,即政府部门负债置换居民和企业负债或者压力,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居民部门的债务压力,这样就能维持一定的消费能力,维持内部循环不衰退。2)更根本的,也是更难的是分配改革,我国高速发展几十年,按道理积累了大量的发展红利,但最终却是企业没利润,居民没消费,甚至抗风险能力都在消失,只有一个解释是发展红利分配的不均衡,改善方法自然是分配改革,让居民分享到更多的发展红利,建立内部消费的良性经济循环系统。当然更稳妥的办法是两条腿走路,短期通过增加政府负债的方式缓解企业和居民的压力,长期通过分配改革实现经济内循环。
苦一苦百姓
问题来了。
打工人的饭可以延期30天吗?
打工人的房租可以延期30天吗?
打工人的信用卡花呗可以延期30天吗?
打工人的房贷车贷可以延期30天吗?
合着就企业因为疫情受影响了,群众就不受影响吗。
企业的困难群众承担,群众的困难自己承担?
白左
“白左”一词蕴含着某些西方价值观的嘲讽,对其虚伪性的揭露,里面蕴含了对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旧秩序的批判,而这是身处第一世界的左/右派很难体会的感受。
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看了徐州这四条规定,前三条让企业自己抗,最后一条看似给企业松了点绑,但代价其实是让员工自己抗,而且政府明目张胆鼓励企业主违反劳动法。
好嘛,原来自己啥担当都没有,就在这让别人努力自己摇旗呐喊呢,出这种自己不需要任何付出不需要担当的规定,只能徒增别人烦恼,损耗自己人品,还违反了法律。
PART 1
这个可能说明一个情况(包括胡主编的全民发钱等于不发钱),大陆的经济可能就是表面光鲜。类似于贾宝玉时代的贾府,一有点风吹草动就不行了。类似于自行车,如果想正常行驶,必须保持一定速度;否则的话,你以为要么慢点骑,要么就停着立那里?那是不可能的,直接就倒地上了;骑车人自求多福吧。
严格来说,所谓的经济繁荣前提是吃光以前的底子,透支将来几十年,还要有太平年景;透支将来的前提是经济一直高发展,这样将来才有信心来透支它的将来,现在很明显是不可能的了。就像一个中产贷钱卖了一个大房子,看起来很光鲜;如果这个中产能工作一直到顺利退休,可以还得起每月五万元银行贷款;这个贷款是值得的,而且还能提前享用大房子,这个方案不错;但是现在这个中产失业了,找不到原来等级的工作,那么他的结局就是睡大街上去。不知道在桥洞里,能不能梦见当年大房子里的美好生活?
有个知友说了一个思路,就是大陆和其它资源依赖国家一样,也在资源陷井里。只不过这个资源是人口资源,大陆的发展很大程度就靠性价比很高的人口;如果大规模的发福利,那么这种“便宜,爱干活,受过教育”资源就无法发挥作用:这个对国家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牛马要么拉车,要么死去;想在草地上开心的吃起草来,那是一定不可以发生的;
PART2
稳中向好这个成语分析一下。
稳:就是稳定,变化不大,至于是在low level,还是high level,大家心里有数。
好:这个大家都知道。
向好:这个是将来时态,意思是以后会好的,另一方面意思就是现在不好。
所以这个词看明白了就是:现在环境很不好,但是没有继续急剧恶化(是不是真的,大家心里有数 ),当然了,环境以后会好的,只不过不是现在。
part3
1蒙古有一个武打明星李小龙,在美国拍武打片,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通过一身武艺,一身肌肉,时不时在电影里几声声怪叫成为了蒙古国的英雄。电影结束的时候,他都会大叫一声“我的蒙古国好富强!!”然后呢,李小龙突然死了。什么原因呢?原来他的一身肌肉,不是正常来的,是靠吃一些药品,电击来维持的。但是呢,出来混还是要还的。医学规律并没有因为李小龙是蒙古国的大英雄而失灵。
2 老家那里有一个矿务局医院,反正到我这时候效益很差;有一次回老家路过,看到原地有一个很气派的现代化医院大楼,一打听原来就是矿务局医院。哥们当时还心说现在真不能小看人任何人呢。然后呢,老家都说这个医务几个月都没有开资了,有点能力的人都走了,据说病床单都有补丁。至于新大楼的钱嘛,自然是从银行借的了。你说院长,银行是不是缺心眼?如果你要这么想,缺心眼的就是你了。
那工人呢?怎么活过这30天?
善意灵活支付工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