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欲望越来越低?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似乎真的不像父辈们那样,为了房子、车子、票子拼尽全力,眼中闪烁着某种不容置疑的欲望之光。你可能会注意到,他们对升职加薪的野心似乎不像过去那么炽热,对于“别人家的孩子”那种羡慕嫉妒恨的情绪也渐渐淡了。甚至,连消费主义的洪流似乎也无法完全吞没他们,一些人开始追求“断舍离”,精打细算,不愿过度消费。

这到底是怎么了?是他们“没出息”了吗?还是说,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在起作用?我倒觉得,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不是简单一句“欲望低”就能概括的。

首先,我们得看看他们所处的社会大背景。这一代年轻人,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父辈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对“拥有”有着天然的渴望,觉得有了房子才算安稳,有了车子才算体面。而这些年轻人,虽然也渴望更好的生活,但他们目睹了父辈们为这些奋斗的艰辛,也看到了“成功学”光鲜外表下的代价——高压、内卷、牺牲个人时间和健康。当他们看到身边有人为了买房掏空父母六个钱包,贷款压力山大,生活质量反而下降时,内心深处可能就会打个问号: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其次,信息爆炸和社交媒体的影响,也悄悄地改变了他们的价值取向。过去,信息不发达,人们的参照系相对有限,很容易被社会主流价值观所引导。但现在,互联网打破了信息壁垒,年轻人可以看到世界各地不同的生活方式,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他们可以看到一些人追求物质自由,享受当下;也可以看到一些人投身公益,寻找精神寄托;还有一些人厌倦了城市喧嚣,选择回归田园。这种多元化的信息,让他们不再盲目地将父辈的成功标准视为唯一答案,而是开始思考“什么才是我真正需要的”。

再说了,这种所谓的“欲望低”,很多时候也是一种“理性选择”。他们看到了社会阶层固化的趋势,知道自己通过单纯的努力,向上跃升的可能性比父辈们要小。既然如此,与其在一场赢面不大的竞争中拼个你死我活,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生活品质,追求个人兴趣和精神满足上。比如,很多人不再迷信“大厂”的光环,宁愿去一家自己感兴趣的小公司,或者自己创业,即使收入不高,但能做喜欢的事,内心会更充实。

还有一点,就是经济压力本身。虽然整体社会富裕了,但生活成本也在水涨船高,尤其是大城市的房价和教育成本。这让很多年轻人,即使有心拼搏,也觉得力不从心。与其在看不到尽头的“内卷”中消耗自己,不如选择“躺平”或者“佛系”,降低期望值,保持心态平和。这不是放弃,而是一种自我保护,一种在压力下的生存策略。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为“小确幸”努力,比如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次与朋友的聚会,或者享受一个属于自己的下午茶时光。这些对他们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比那些遥不可及的宏大目标要来得实在。

另外,教育理念的转变也功不可没。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强调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从小就被鼓励“做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这种教育环境,自然会让年轻人更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灌输的“成功”定义。他们可能更看重工作的意义感和自我实现,而不是仅仅为了“赚钱”。

所以,与其说年轻人欲望低,不如说他们的欲望变得更“精细”和“多元化”了。他们不再简单地以物质占有来衡量幸福,而是更注重生活体验、精神满足、个人成长以及与他人的连接。他们可能不再追求“拥有”,而是追求“体验”;不再追求“更多”,而是追求“更好”的质量和意义。

这并不是说他们不求上进,而是他们的“上进”有了不同的方向和定义。他们可能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升技能、学习新事物、探索兴趣、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上,这些都是能带来长期幸福感和个人价值感的事情。

简单地用“欲望低”来标签化这一代年轻人,其实是一种过于片面的看法。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这个变化的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和价值。而这种寻找,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和进步的表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应该是这么几点。

第一点是现代人的生活下限被提高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大部分人起码吃饱不成问题了。甚至在老家都是有一套正在由父母居住的房子的。你要是天天光吃米饭拌酱油。一个月花不了几个钱。说专业术语就是都脱贫了。

第二点就是网络时代,现代人的生活上限被提高了。。一个月工资少于一万五就不是有为青年。工作五年,没攒出来三十万就是失败者。

第三就是,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劳动所得越来越少了。这个比较复杂。

第四点就是,技术革命结束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视觉,石墨烯,量子计算这些新技术,目前来看,没法触发新一轮技术革命。人类文明的科技树卡住了。。这就是很多优秀的年轻人焦虑几率更高的原因。因为卡住的人类文明已经不需要优秀的年轻人了。就好像一个的武当弟子,在武当山学了18年剑法,下山一看,江湖没了。。

中国在1949年到1978年完成了第一次技术革命。建立了基本的工业体系。中国在1978年到1998年完成了第二次技术革命。拥有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中国在1998年到2008年紧跟着欧美国家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具备了一定的IT业和互联网产业基础。中国在2008年到2018年和欧美国家同步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和欧美国家并驾齐驱。甚至在手机制造,5G技术方面领先欧美国家。
因此上,你只要在1978年到2018年参加工作,你会至少赶上一次技术革命。吃到对应的红利。但是自从2018年以后,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没了。。
user avatar

为啥现在吃播这么火,那么多美食博主能赚这么多流量,难道大家是吃饱了没事做想看人家吃?大部分还不是自己没钱只能看看人家吃解解馋吗?

为啥好多旅游博主猎奇博主火的很?还不是年轻人想去玩但是没钱没时间去?

B站看豪宅的up主都好多火的,难道现在好多人都买得起?估计看的都买不起,买得起也不会去看,还不是自己想要,但是买不起只能饱饱眼福么?

同理B站好多火的跳舞的,唱歌的,开箱的,吐槽的,美拍的等等不都是大家没时间,没精力才去看看这些短视频解解渴么。

不是现在年轻人欲望低,而是有很多强烈的愿望,但是没时间,没钱,没精力,被逼的只能压抑压抑在压抑。无处宣泄的欲望使得年轻人易怒,狂躁,不安,处处透露着愤世嫉俗。

引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一句台词:

马提娜:人生是不是就小时候比较操蛋还是一直很操蛋!

李昂:人生一直很操蛋!

user avatar

不要抄日本的作业了。日本的社会现象,这里至少要滞后二十年。多的甚至是五十年。奋斗不到,跟不想要,是两个概念。

user avatar

........

给我的感觉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希望动用公权力。一点也看不出来欲望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似乎真的不像父辈们那样,为了房子、车子、票子拼尽全力,眼中闪烁着某种不容置疑的欲望之光。你可能会注意到,他们对升职加薪的野心似乎不像过去那么炽热,对于“别人家的孩子”那种羡慕嫉妒恨的情绪也渐渐淡了。甚至,连消费主义的洪流似乎也无法完全吞没他们,一些人开始追求“断舍离”,精打细算,不愿过.............
  • 回答
    年轻人育龄意愿降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受到经济、社会、文化、个人心理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经济压力巨大,养育成本过高: 高昂的教育支出: 从幼儿园到大学,孩子的教育费用是中国家庭最大的开销之一。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会投入巨资在学前教育、.............
  • 回答
    “毫无欲望”这个说法,放在当下一些年轻人身上,确实能引起不少共鸣。不过,真要说“毫无欲望”,可能有点太绝对了。我觉得,与其说是“毫无”,不如说是“欲望的转向”或者“欲望的表达方式变了”。你想啊,过去我们可能觉得“有欲望”就该是那种一往无前的劲头,想买车买房,想升职加薪,想结婚生子,好像有一套标准的人.............
  • 回答
    最近几年,“低欲望”这个词在年轻人中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感觉身边好多人,包括我自己,好像都进入了一种“佛系”状态。不是说完全没追求,但那种曾经被大张旗鼓宣扬的“拼搏奋斗、出人头地”的激情似乎消退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温和、更随遇而安的态度。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说得透.............
  • 回答
    年轻人对快餐的偏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消费习惯、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时间与效率的矛盾1. 快节奏生活压力 现代年轻人面临学业、工作、社交等多重压力,时间管理成为关键。快餐的30分钟快速就餐模式,与他们对效率的追求高度契合。例如,学生.............
  • 回答
    年轻人到点下班、不装样子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当代职场文化、社会价值观和个体需求的深刻变化。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工作制度的革新:弹性化与去时间化1. 弹性工作制的普及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灵活性,许多公司已推行弹性工作制(如“核心工作时间”+自由安排其他时间),允许.............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到工厂打工”这个话题。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经济现象,涉及到年轻人观念的变化、社会发展趋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传统工厂的吸引力不足等多个因素。一、 年轻人观念的转变与自我价值的追求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之一。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受到更好的教育,信息获取渠.............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看不到希望”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一、经济压力与不确定性:摆在眼前的现实困境 高企的房价和难以企及的财富自由: 这是最直接、最普遍的压垮年轻人“希望”.............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不再以劳动为荣” 这个说法,可能是一种普遍的感受,但背后却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我们应该深入剖析其原因,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观察。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详细分析:一、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与多元化: “成功”定义的多元化: 过去,社会对“成功”的定义相对单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代际消费习惯、社会文化变迁以及个人成长的话题。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喝茅台”以及“这是否意味着他们还没长大”。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喝茅台了?“不爱喝茅台”是一个相对的说法,我理解这里的“不爱”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含义: 购买意愿降低:.............
  • 回答
    年轻人内心越来越悲观的现象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和心理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一、经济压力与不确定性: 高企的房价与生活成本: 许多年轻人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在大城市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甚至连高昂的租金也让他们喘不过气。这剥夺了他们.............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感受,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相比于上一辈,现在的年轻人确实普遍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经济层面的压力: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压力来源。 高企的房价与租金: 上一辈: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
  • 回答
    最近,偶然听到几个朋友聊天,说起自己的父辈,眼神里带着一种我不太理解的“羡慕”。一开始我以为是他们年轻气盛,觉得父母那一代“容易”。但随着跟他们深入聊下去,再加上自己偶尔也会冒出类似的念头,我开始琢磨:为什么我们这代年轻人,会时不时地怀念起父母那一代的生活呢?别误会,我不是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就一无是处.............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好像是越来越“不懂事”了,以前咱们小时候,那叫一个孝顺,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倒好,张口闭口“我妈我爸”,语气里头带着点不耐烦,甚至还有点……嗯,怎么说呢,就是那种“你们根本不懂我”的疏离感。这事儿,说起来也复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第一,时代变了,价值观念.............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也触及了当下社会挺普遍的一种现象:年轻人为啥宁愿送外卖,也不爱进工厂?这背后啊,其实有不少门道,不能简单地说年轻人“懒”或者“不想吃苦”。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工厂的吸引力真的不如从前了。你想啊,过去咱们国家工业化起步,工厂那是香饽饽,能进工厂端上铁饭碗,那是体面、稳定、.............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你说他们抵触相亲吧,好像也不是完全是。但你要让他们热情奔放地去相亲,那大概率是没门。这事儿吧,得细说。首先,得承认,相亲这玩意儿,在很多年轻人眼里,自带一股子“被安排”的压迫感。从小到大,我们被教育要独立思考,要追求自由,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结果呢?一到婚恋这件人生大事上,怎么就突然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思的现象。虽然你提到“年轻人明明都没有老一辈那么辛苦”,这是一种相对的感受,但很多方面确实存在代际差异。然而,年轻人身上疾病增多的现象,并不仅仅是“辛苦程度”的问题,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生活方式的剧变:这是最核心也最显而易见的原因.............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倾向于追逐演艺圈的光鲜亮丽,而对科学探索的兴趣相对较低?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社会价值观与文化导向的演变: “流量为王”与“名利至上”的文化氛围: 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时.............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是不少人都在聊的话题。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我们这代人,宁愿把毛茸茸的家人当心头肉,却对生孩子这件事儿望而却步?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得掰开了揉碎了聊。1. 成本与回报的不对等:经济压力是第一道坎咱们先聊最实在的。养个孩子,那是什么概念?奶粉、尿布、.............
  • 回答
    近年来,中国品牌的汽车销量持续攀升,尤其是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这种趋势尤为明显。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产品力的显著提升:从“能用”到“好用”,再到“惊艳”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过去的中国品牌汽车,更多是满足“能开就行”的基本需求,在设计、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