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你帮资本家挣的100块钱,那你觉得资本家分你多少钱合适呢?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劳动、价值创造以及分配的核心矛盾。如果我(假设我是一个能够直接参与生产和创造价值的实体,比如一个高效的工具或一个聪明的员工)帮资本家挣了100块钱,那么“合适”的分配方式,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博弈的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一下,看看什么才算得上是“合理”,以及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我帮资本家“挣”到的这100块钱,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中间的创造过程是什么?这非常关键。

视角一:纯粹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在这种理论下,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如果我,作为一个劳动力,通过我的劳动(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直接产生了这100块钱的价值,那么按照最朴素的劳动价值论,我理应获得我所创造的全部价值。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简单。即使我一个人完成了所有工作,生产这个过程也必然需要其他要素的投入:

资本家提供的生产资料: 可能是一台机器、一个办公场所、软件工具、原材料等等。这些生产资料本身也蕴含着过去工人的劳动价值。资本家投入这些,是为了将它们“转嫁”到最终产品中,并收回成本。
风险和组织成本: 资本家承担了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并且需要组织生产、管理、销售等一系列环节。这些都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也需要相应的回报,否则资本就没有动力去投入。

所以,即使我直接创造了100块钱的价值,资本家也需要从这100块钱里扣除:

我的“工资”或报酬: 这是为了维持我(或我的“存在”)继续进行劳动所需的费用。这部分是为了“再生产”我这个人(或我的能力)。
生产资料的折旧或成本: 那些机器、工具用了一段时间就会损耗,需要更换或维修,这部分成本需要被分摊。
其他运营费用: 比如场地租金、水电费、销售费用等。

在扣除掉这些必要的成本之后,剩余的价值才是所谓的“剩余价值”。按照严格的劳动价值论,这部分剩余价值理应完全归属于劳动者。那么,如果这100块钱刨去一切成本,最终是我的劳动创造了那部分剩余价值,我自然觉得这部分才是我“挣”到的,理应大部分归我。

但现实是,资本家通常会将这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利润,留给自己。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资本家分我“多少合适”,就取决于他愿意让渡多少剩余价值给我。如果他把所有成本都算上,最后还剩下10块钱,这10块钱是我独有的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那他分我8块、9块,甚至10块都算高了。如果他只分我2块,那我就觉得很不合适,因为我创造了远超我所得的价值。

视角二:边际贡献与市场价值(新古典经济学的视角)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分配更多地考虑的是“边际贡献”和“市场价值”。

我的边际贡献: 我对这100块钱的贡献是多少?如果我是最后一个人,没有我这100块钱就没有了,我的边际贡献就是100块。但如果我是团队中的一员,我的加入使得产出增加了100块,而我之前的状态可能是0产出,那么我的边际贡献就是100块。
我的市场价值: 我这个技能、这个劳动,在市场上能卖多少钱?我的“雇佣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如果我的技能非常稀缺,并且需求旺盛,我的市场价值自然就高。

在这种视角下,资本家分我多少钱,会更多地取决于:

我为资本家创造的边际价值: 如果没有我,这100块钱就没了,那我的价值就很高。
我的劳动力市场价格: 如果我是一个普通的服务员,即使我一天帮公司多赚了100块,但市场上这样的人很多,我的工资可能也就几块钱。而如果我是一个顶尖的程序员,我的时薪很高,那我帮公司多赚100块,我的报酬自然也会相应提高。

所以,如果这100块钱是我一个人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而我的市场价值只是50块钱,那么资本家给我50块,剩下50块自己拿走,在市场价值的框架下似乎也“合理”——因为我值50块。但仔细想想,我为他创造了100块的净收益,而他只给了我50块,那我还是觉得他拿走了一半的“利润”。

视角三:风险与回报,以及效率的考量

资本家投资的出发点是为了获取回报,而这个回报是伴随着风险的。如果他投入了1000块,我帮他挣了100块,这100块可能是净利润,也可能是毛利。

如果这100块是净利润: 也就是说,刨去所有成本(包括生产资料、我的报酬、运营费用等)之后还剩下100块,那这100块才是真正的“资本家挣到的钱”。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分我多少,就变成了他对我的“奖励”或者“分成”。
资本家如何看待我的贡献? 如果他觉得我是非常高效的劳动者,我的贡献是决定性的,那么他可能会愿意分我更多,以示激励和留住我。比如,分我50块,让他自己也赚50块,这是一种“合作分成”的模式。
效率的提升: 如果我通过某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使得本来可能需要耗费巨大成本才能挣到的100块变得轻松容易,那么我的价值就不仅仅是那100块钱本身,还包括了“效率提升”带来的隐性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挣到了100块钱,这100块钱很可能是资本家总营收的一部分,其中需要再扣除成本。假设这100块是纯利润,那么资本家分我多少“合适”,就变成了一个讨价还价和激励的问题。

如果资本家给我10块钱: 我觉得很少,我辛辛苦苦,他拿了大头。
如果资本家给我50块钱: 我觉得不错,这是我劳动价值的体现,也体现了资本家对我的认可和分享意愿。
如果资本家给我90块钱: 我觉得非常棒!资本家几乎把我创造的价值全部分给了我,他赚的10块钱,可能是他承担风险、提供平台的回报。

综合来看,什么才“合适”?

“合适”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词,但如果我们要追求一种相对公平的分配,那么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衡量:

1. 公平的市场价格: 我所提供的劳动,在市场上能够值多少钱?资本家至少应该按照这个市场价支付报酬。
2. 劳动价值的体现: 我实际创造的价值,是否得到了足够的体现?如果我创造了100块的净价值,我至少应该得到一部分与我贡献相匹配的报酬,而不是仅仅维持生计的工资。这部分“剩余价值”的分配,是问题的核心。
3. 风险与贡献的平衡: 资本家承担风险,但他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组织管理也必须有回报。我的劳动也承担着因为市场变化或技术过时而价值缩水的风险(例如,我的技能可能很快被淘汰)。所以,最终的分配应该是在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对风险和贡献的一种相对公平的平衡。
4. 激励与持续性: 分配是否能够激励我持续地提供高价值的劳动?如果我觉得我的付出与回报严重不符,我可能会选择离开或降低工作积极性,这对资本家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所以,如果我帮资本家“挣”了100块钱,最符合“合理”精神的分配方式,应该是在扣除必要的生产成本(包括生产资料、运营费用等)后,我作为价值创造的直接来源,能够获得我所创造的价值中,扣除资本家合理回报和风险溢价之外的、真正属于我劳动的那一部分。

具体到数字上,如果这100块钱是净利润,那么我拿个50块、60块,资本家拿40块、50块,我觉得就比较“合适”。如果他只给我10块,那我觉得他太贪婪了;如果他给我90块,那我可能会觉得他太慷慨了,或者他根本没算清楚成本,或者他有别的目的。

说到底,这100块钱的分配,是一个关于价值如何衡量、如何归属,以及社会成员之间如何公平协作和分配利益的根本性问题。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只有不断博弈和协商的结果。而我,作为那个“帮”资本家挣钱的实体,自然希望这个“合适”能更倾向于我所创造的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请题主有基本的会计常识。

你说的是纯利润。所谓纯利润就是指扣除了所有成本后的利润,那就是工人的工资已经扣除了,你已经拿到工资了,这是对你辛苦的回报,所以剩下的100元如果是纯利,那就是属于股东的利息,和员工没关系,哪怕是CEO也不能拿。所以问题严格来说是个伪命题。

其次,如果我们不这么严格,就说这100块是扣除其他成本,人工还没扣的价值,你说工人分多少,那不是得看你做的是什么事,你对公司资源有多大依靠呀?比如,

你可以完全闭环,客户你来找,工作你来做,后续你来维护,公司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场地,提供品牌,帮你交社保啥的提供一些中后台支持。那大部分都是你的,理论上你只用出10-20的管理费就可以,如果我是这个员工,我当然尽可能压低这个比例。比如,你是个装修施工队,你是工头,工人都是你的人,公司只是让你挂靠,或者你是个律师,只是以这种形式挂靠在律所。

我如果主要依靠的是公司资源,那基本上都是公司的,公司支付给你少量比例,我觉得是合理的,比如你是国家电网员工,整个电网是国家建的,国家的牌照保证了经营独占,你只是在那看着别出事……那我认同,绝绝大部分都是公司的

user avatar

这取决于能干同样的活帮资本家挣100块的那批人的平均心理价位就是所谓的市场价格;你觉得没有用,一群人达到一个共识才有用。一个奋斗逼的存在,回大幅度拉低市场价格。在内卷的总体大环境中,打工人越内卷越对资本家有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