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党预警,多图)
完完全全不是,一战中奥匈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和奥斯曼帝国,基本上还是完成了自己任务,就算不这么说,也完全没有到达所谓拖后腿的程度……
自然是先说保国(精保特有余韵)
保加利亚王国:
保加利亚参战六周内便快速的解决掉了自一战开打以来同盟国方面相当难啃的一块骨头“塞尔维亚王国” ,并且在德奥保三军的连续配合追击之下,基本上消灭了塞尔维亚的有生力量。(但顽强的塞族人仍然有部军队与平民逃入了科浮岛,这段历史在塞尔维亚方面来看也事一段佳话。)之后独自面对萨洛尼卡战线的协约国军队,依靠地形以及协约国人员编制的混乱与水土不服,无数次以少胜多的击溃协约国的进攻,直到彻底崩溃投降前的13天前,任能仅伤亡两千余,便击退协约国英法希腊联军数万人的进攻(协约国伤亡七千八百余人)。其他也有一些锦上添花的内容比如,在罗马尼亚战役期间积极配合作战,迅速将突然袭击的罗马尼亚解决掉甚至反而反攻到了罗马尼亚的本土,不仅在表面上解除了奥匈帝国的后顾之忧、获得了罗马尼亚地区的物资、让俄军本来就长的战线又拉长了。同时这在1916年空前绝后的俄国布鲁希洛夫攻势阴霾下,也事一次振奋人心的胜利。(虽然远不及罗马尼亚人投靠协约国这条消息让人恼怒的程度)
当然罗马尼亚战役不可能是保国一家功劳,这可是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同盟国F4唯一一次四国联合参与的战役,连自顾不暇都奥斯曼帝国都派来了两个师,在装备很差的情况下表现依然很不错。(当然……罗马尼亚人的武器更差)
奥斯曼:
奥斯曼恐怕不用多说,接着四年前的《战地一》热潮,让全世界不少玩家知道了加里波利战役。这次让英联邦协约国军队碰了一鼻子灰的战斗让世界都知道了奥斯曼帝国并非是个只需要轻轻一踹就会轰然倒塌的乐高积木(也许是萨默卡勒仕战役的惨败让英国真的这么看低了奥斯曼…)
此外还有著名的“库特围城战”,英军被成建制消灭,上千英军被迫投降。以及1914科珀库伊战役、1917年的加沙战役等等不太知名的胜利,从战略上来说,牵制了大量英联邦的军队,根本无谈拖后腿。不过个人对奥斯曼帝国了解不深就不多细聊了。
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毋庸置疑是德国最重要的盟友,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没有奥地利人德国就需要直接面对东线上千万的俄国灰色牲口们(前提是俄国可怜的运输能力可以做到这一点,不过这只事时间问题),而德军不可能指望每次都打成坦能堡。直到东线1916年布鲁西洛夫攻势前,奥地利人仍然是东线上无法忽视的重要力量。
以及还要值得注意的是,奥匈帝国的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来自东方的令人绝望俄国灰色牲口们,西南角伊松佐河山谷数不清的意大利人、南方顽强的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基本没有什么防备的东南角又遭遇到了达契亚蛮子们(罗马尼亚)的突然袭击,虽说这些国家的参战时间有先有后,但是对于奥匈帝国来说,这压力依然是过于大了……
话说回来,奥匈帝国又不是全程吃瘪,早期跟俄国人也算是个有来有回,而在意大利战线上则是表现极为出色,大部分时间都是依靠地形因素以少胜多,十一次伊松佐河战役只有七次和第九次略有颓势吃了些亏,而之后的卡波雷托战役,则是意大利战线上同盟国军队最大的一场胜利。德奥联军以极小的代价(伤亡两万余人),俘虏了近三十万意大利军队,并且直接推回起点,让之前意大利人十一次战役的努力全部白费……
顺带一提,一战中的意军也非常值得一提,在山地作战的环境是常人难以接受的恐怖,勇敢的意大利人们常常需要拖着各种沉重的轻重武器,在阿尔卑斯山上艰苦的一边攀爬一边作战,用肉身抵挡山地工事里奥地利人的子弹,还要忍受奇缺的轻武器/机枪、无能的军官和寒风刺骨的鬼天气。
首先提起一战只讲德国这是一个很彻底的伪命题,毕竟目前没有一本一战全史类书籍只写德国的,除非你看的是德军自己的官史,也就是下边这本,如果没看过建议自行修改题目。
其次,德国人对自己的盟友有着非常到位的评价,除了奥匈帝国这个随时在自己身边哐当响的拖油瓶(这里之后解释),德军基本没说过自己其他盟友难听的话。
德军评价最高的是保加利亚人,在1915年末征服塞尔维亚的行动中保加利亚人给德皇陆军上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德军参谋部军官认为保加利亚人能够“出色的完成联合参谋部交出的任务”,而德军集团军,军和师一级军官则认为保加利亚人是他们见过的“除了德国士兵以外最优秀的士兵”(同样的赞美只出现在1914年8月中旬形容最早来到比利时的英国远征军)
而向来高傲且刻薄的总参谋长法金汉对保加利亚军队的表现则丝毫不吝“勇敢”“出色”等词,要知道,对于自傲的法座长来说这样的词只会用来形容自家人。
而土耳其人则被德国人评价是一个“因为战线过多和内部不稳定而经常处于险境的盟友”,法金汉曾经不止一次提到土耳其人在面临多线作战时的巨大压力和他们内部接连不断的“暴动”对其造成的影响,但法金汉和赴土指挥的桑德斯和戈尔茨对土耳其士兵都给出了“吃苦耐劳,基本能够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的评价。
同时德国人也认为土耳其人能够较好地与自己完成配合作战,是和保加利亚人一样可靠的盟友。
最后就是奥匈帝国,被德国人认为是最差劲的盟友,这一点并非某个德国军官的偏见,而是德军上下一致的看法,首先法金汉不止一次嘴臭在1914年冬-1915年夏不间断找自己要援军的奥匈帝国统帅康拉德,详情可见本人写的马肯森攻势系列,康拉德好几次申必的想法都被法金汉不出例外的怼了回去。而法金汉可能对奥匈全军没有极端的看法,但他在1916年得知“布鲁希洛夫攻势”一波打穿了奥匈防线,自己不得不抽兵支援的时候,他一定是一副龙人表情一边大骂奥匈无能。
往下数一层,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对奥匈帝国的将领和部队的嗤之以鼻是出了名的,这也是为何鲁登道夫于1914年11月宁可在罗兹以极端劣势的兵力(一个集团军挑战一个方面军)自己单干也不愿意和奥匈帝国在普热米希尔附近打一次联合攻势。
再往下数,未来的魏玛国防军之父汉斯.冯.塞克特则对奥匈帝国军人有着更直接的评价:
“他们的军官如蛆虫一般怠惰懒散,但他们的士兵还是有不少人愿意服从命令,拥有这样的韧性的军人却居于如此拙劣的指挥下使我不得不对我们盟友的这些士兵产生同情。”
和塞克特一样认为奥匈帝国士兵“可怜”的还有经常和奥匈帝国军队打配合的马肯森,马肯森可能是整个德军中唯三对奥匈帝国有过正面评价的高级指挥官了。而东线智囊霍夫曼也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不止一次嘴臭过奥匈帝国的将军“无端浪费自家士兵的生命。”
那么,为什么德国人对自己东线的大号肉盾如此嫌弃?原因其实也不难解释。
首先,德国人的兵力遭到牵制,而且有几次非常致命的调兵很大程度是因为奥匈崩了,这点无论毛奇,法金汉还是鲁大师都深有体会,后两个必然要在战后对自己的“废柴盟友”口诛笔伐。
其次奥匈帝国是最经常和德国打配合的盟军,在1914年失去大量血液的奥匈帝国在15年-16年连当好辅助的角色都很难(法金汉甚至连塞尔维亚都不敢交给奥匈自己去打),被当时战斗力世界第一,时不时在东线-巴尔干-意大利搞精兵破袭战的德国盟友嫌弃,再正常不过了。
我觉的奥粉跟普德小鬼对线的时候要发散一下思维呀,所以本老奥粉来贡献一个~
(声明:其实我挺喜欢普德小鬼的,要不是他们,我的脾气不会这么好~)
说起奥匈帝国的情报工作,懂一些的奥粉可能知道上面那个证据档案局,和下面这位胖哥哥(在这里多谢高林姥爷在知乎科普)
所以你对奥匈情报工作的印象可能是稀烂的。。。(其实,除了这件丑闻外,证据档案局做的还是不错的,对塞尔维亚军和俄军的方方面面还是有比较精确的了解的)
但是我要提一个领域——那就是密码学(的解码分支),在这个领域,我奥匈世界第一(不是我在吹,而是所有关于一战密码学的资料都承认这一点——奥匈就算不是第一,也是无可争议的顶尖水平。所以奥粉们放心吹~)
一战前有意识地建立专业解码人才团队的国家其实是非常少的,就我看到的有资料提过的只有法国、俄国和奥匈帝国。然后呢,奥匈还有一项特别的优势——多民族。多民族使得君主国国境内就有不少说着敌对国语言的人,这点在解码上是大大的加分。
所以奥匈证据档案局下属的解码小组在一战时的表现有多强悍呢,我随便说几段:
奥匈在开战后没用多久就把塞尔维亚的加密通信破解了,根据我查到的资料的说法:“对塞尔维亚作战序列和可能的部署地点有着非常好的了解”。
1915年,在意大利对奥匈宣战后不久,奥匈解码小组大概用了几个小时就成功地破译了意大利的加密通信;意大利人要找回场子还要等到1917年,那年他们才首次破译了奥匈的加密通信。。。
然后就是奥匈的大敌俄国,奥匈方面有个神人赫尔曼·波科尼,他在1914年的时候就把俄罗斯的通信加密方式给破解了。至于时间嘛:三天之内解了你,把你密电都给你泄了~(之前看到的三天的说法,但是现在想找这资料一时间还找不着。。。不过也差不了多少,根据我手上的资料顶多也就五六天就破解了)
据说,由于波科尼破解的太快,德国人当时都觉得奥地利人是在逗他们玩。波科尼后来在1914年至1917年这些年里一直在愉快地破解俄国密电。
赫尔曼·波科尼,或者用他战后的名字,波科尼·赫尔曼,其实还有一段能玩梗的故事,但是我现在不说,留着给另一个问题玩梗用~
算了懒得玩了,关于奥匈帝国一战密码战的历史,看我的文章吧:
喷奥匈打不过塞尔维亚可以,喷康拉德动员时瞎操作没问题,骂奥匈猪队友看准1916年东线骂也没关系
你非要骂1914年8月奥匈坑德国人,我寻思这是康拉德脑控的第八集团军去干的俄国人啊?小毛奇跟康拉德说德军会尽快橄榄法国,结果西线没解决,自己分两个军去东线导致马恩河兵力不足,这两个军也没赶上坦能堡战役,怪奥匈?
还奥匈把德国拉进世界大战,多读读《梦游者》和《一战倒计时》吧,奥匈想拉德国,也要德国人愿意不是?
至于奥军战斗力不如土军,这是什么申必言论啊,原来谁牵制的敌军部队多谁就强,可问题是,开战时俄国西南方面军也有少说一百万人吧,这些人压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德军也顶不住啊。
最后也别来没有某某国,德国就撑不到1918年了,奥匈没有知名的胜仗不等于它贡献不如奥斯曼,尤其是在牵制兵力这块。德奥两国的命运和未来自七月危机开始就牢牢捆绑在一起了,期间奥匈试图与协约国停战,结果卡尔被拉去Spa和鲁大师兴登堡小威廉喝茶,至少说明德国的盟友,少谁都不能少了奥匈。保加利亚对德国来说是锦上添花,奥斯曼对德国来说是减轻压力,没了这两国德意志还能撑住,但没了奥匈,东线可就是真崩了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