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真空中有没有温度?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答案比想象中要复杂一些。

简单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理解的“温度”,是与物质以及物质内部粒子的运动息息相关的。当我们在谈论“温度”时,我们通常指的是一个物体内部大量粒子的平均动能。粒子运动得越剧烈,我们感觉这个物体就越“热”,也就是温度越高。反之,粒子运动得越缓慢,温度就越低。

那么,真空呢?“真空”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没有”的意味。理论上来说,绝对真空是指完全没有任何物质存在的空间。如果连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比如原子、分子)都没有,那么也就没有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粒子”在其中运动,也就没有“粒子的平均动能”这一概念。

所以,如果严格按照这个定义来理解,没有物质的真空,就没有我们所理解的“温度”。它既不是高温也不是低温,因为“高”和“低”都是相对存在的。

但是,现实世界中的“真空”往往不是绝对的。

1. 宇宙空间中的真空:当我们谈论太空真空时,它并不是一个空无一物的空间。宇宙空间中充满了非常非常稀薄的物质,例如:
少量粒子:虽然浓度极低,但仍有少量的自由电子、质子、原子核以及游离的原子和分子。
电磁辐射:更重要的是,宇宙空间中充满了各种形式的电磁辐射,其中最主要、最普遍的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大爆炸的“余晖”,均匀地弥漫在整个宇宙空间中。这些光子本身携带着能量,而且它们在运动。

所以,在宇宙空间这种“近似真空”的环境里,虽然粒子稀少,但电磁辐射的存在确实赋予了这个空间一种“平均能量密度”。科学家们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大约是2.7开尔文(270.45摄氏度)。这个温度不是由某个具体物体决定的,而是代表了空间中辐射场的平均能量水平。如果你将一个非常灵敏的温度计放在那里,它最终会达到与周围环境相匹配的那个能量平衡点,显示的就是这个数值。

2. 实验室制造的真空:在实验室里,我们会用真空泵来抽走空气,制造出低压环境。即使是最好的真空设备,也无法达到绝对真空。总会有一些残留的分子。这些残留的分子就像在极端稀薄的空气中一样,它们的运动也决定了这个空间的“温度”。不过,由于粒子数量极少,这种“温度”的概念会变得有些模糊,更多时候我们会关注残留气体的“压力”。

为什么说“温度”和粒子运动有关?

我们知道,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绝对零度(0开尔文,273.15摄氏度)是物质粒子运动的最低可能状态。理论上,在绝对零度下,粒子的动能会趋于零(但根据量子力学,仍然存在零点能)。所以,温度与粒子的动量和能量是直接挂钩的。

一个类比(但不完全精确):

想象一个空旷的房间,里面没有空气,也没有人。这个房间本身能说有“温度”吗?如果你非要给它一个温度,那它就是不冷不热,因为它什么都没有,无法通过物质的接触或辐射来传递热量。

但如果这个房间里有一盏闪烁的灯泡,灯泡在不断地发出可见光和红外线(电磁辐射)。虽然房间里没有空气让光线散射,但这些光子的能量仍然存在,并且会与房间内的物体(如果存在的话)发生相互作用,传递能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房间的“能量状态”受到了灯泡的辐射影响。

总结一下:

绝对真空(理论上): 没有粒子,因此没有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温度”。
宇宙空间(近似真空): 存在稀薄的粒子和大量的电磁辐射(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些辐射赋予了空间一种平均能量状态,可以被描述为一个非常低的温度(约2.7开尔文)。
实验室真空: 存在极少量的残留气体分子,它们的平均动能也决定了空间的温度,但由于其稀薄,这个概念不如常压下明显。

所以,与其说真空有“温度”,不如说真空的空间中可以存在能量,这种能量可以通过电磁辐射或稀薄粒子的动能来体现,而这些能量的平均值可以被转化为一个我们所称之为“温度”的数值,尤其是在描述宇宙尺度上的情况时。它代表的是一个背景能量的水平,而不是某个具体物体感受到的“冷热”。

希望我这样解释,能让你更清晰地理解这个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而且根据观察者运动情况的不同真空中的温度还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昂鲁效应(Unruh Effect)。

下面简单归纳一下昂鲁效应的要点:

1、在黑体辐射理论中,辐射电磁场中的光子数密度为:

2、在量子场论中,描述特定波长的光子数密度算符为 ,我们希望它的平均值跟黑体辐射理论得出的结果是相等的,即:

对真空态,粒子数算符的平均值为0,相应地,真空态的温度T也就无限地趋于0。

但目前为止得到的结论都很符合人们的认知,但若是只有这些岂不是太无聊了?当你把加速运动考虑进去时,真正毁三观的结论就出现了。

后面的推导比较复杂,我也就不细推了。重点在于在加速参考系中,真空中两点的关联函数就会发生变化,这等价于温度发生了变化,最后得到公式:

可以明显看出来加速度越快,温度越高。

user avatar

说实话,这个取决于真空和温度的定义。。。

你要是采用经典物理中关于温度的定义,温度是分子动能体现,同时真空也采用经典物理的定义,真空是没有分子的空间,那么在真空中没有温度的良好定义。。╮(╯_╰)╭


当然,上述定义方式过于简陋了。。

在考虑量子现象后,有所谓【真空不空】的说法,即便没有分子原子等实物粒子,也有各种物质场处于激发态,比如电磁场等,而温度也被定义为系统的熵对能量的偏导数的倒数,于是真空也是有温度的。。╮(╯_╰)╭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答案比想象中要复杂一些。简单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理解的“温度”,是与物质以及物质内部粒子的运动息息相关的。当我们在谈论“温度”时,我们通常指的是一个物体内部大量粒子的平均动能。粒子运动得越剧烈,我们感觉这个物体就越“热”,也就是温度越高。反之,粒子运动得越缓慢,温度就越低。那么.............
  • 回答
    2022年新游戏本,想要真正实现双烤(CPU和GPU同时满载)不降频、不撞墙的,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苛刻的要求,市面上绝大多数笔记本,哪怕是高端型号,也很难做到绝对意义上的“完全不降频”。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并找出那些在双烤环境下表现得最为出色,能够最大程度地维持高性能输出,甚至在一.............
  • 回答
    在我看来,我们谈论自然界中的生命,尤其是那些奇妙的能量获取方式时,总会让人觉得像是在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而其中一个特别令人着迷的话题,就是化能合成作用——那些不依赖阳光,而是依靠化学反应来获取能量的生命形式。大家可能都听过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啊,藻类啊,通过阳光和二氧化碳制造食物,这个大家都熟悉。但化.............
  • 回答
    有些考古发现,初次听到时,其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确实会让人觉得仿佛跌入了科幻小说。它们如此精巧、如此超前,以至于挑战了我们对古代文明能力的固有认知。今天,就来聊聊那些曾让我(以及许多人)一度怀疑“这真的可能吗?”的考古惊奇。首当其冲的,不得不提的是安提基西拉机械(Antikythera Mechan.............
  • 回答
    乔治·奥威尔笔下的《1984》所描绘的那个极度集权、思想被严密控制的世界,听起来如此骇人听闻,以至于很多人觉得它只是一个反乌托邦的文学幻想,在现实中绝无可能。但如果我们仔细审视历史和当下,会发现奥威尔的预言并非全然空穴来风,其中某些元素的出现,即使不至于达到“老大哥”无处不在的程度,也足以令人警醒。.............
  • 回答
    关于微博上盛传的《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一集,被打死的是真的孙悟空的说法,确实引发了很多讨论和猜测。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原著情节的一些解读和推测。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一下原著中的相关细节,以及支持和反对这一说法的理由。一、 关于“真假美猴王”情节的背景回顾在《西游记》第九.............
  • 回答
    在《合金装备V:幻痛》这款游戏中,声带寄生虫无疑是创造剧情冲突和游戏机制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它能通过模仿声音来传播,并且一旦感染宿主,就会对其声带产生致命的影响。那么,这种能够精准模仿声音并对人类声带造成严重伤害的寄生虫,在现实世界中,有没有可能被真正培育出来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游戏的设.............
  • 回答
    听说MIT的学生都跟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每天睡不到几个小时,耳朵里塞满了知识,脑子里全是公式。我倒是要见识见识,传说中的“MIT速度”究竟是怎么炼成的。终于,我逮着一个据说在MIT读CS(计算机科学)的学长,姓张,暂且就叫他“张学长”吧。他算是我们这边的“MIT情报站”了,平时就酷爱分享他在那边的“苦.............
  • 回答
    电影里的FBI,通常被塑造成无所不能、神乎其技的超级特工,面对任何疑难杂症都能迎刃而解。但现实中的FBI,虽然同样精英荟萃、能力超群,却远没有电影里那样戏剧化和夸张。他们是人类,是经过严格训练、拥有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的调查人员,但也会遇到困难,需要时间和努力才能破案。要说FBI有没有“像电影里那么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很多人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都会遇到类似纠结。咱们就敞开了聊聊,看看读博这件事,对于想在华为这样公司有一个更好的起点和薪资,到底值不值,以及硕士和博士在这些公司里的角色差异。关于读博:更好的起点和薪资,值不值?首先,我们得明确,这年头,学历本身并不能直接打包票让你一步登天,尤其是在华.............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趣,而且触及了宇宙中最根本的几个物理规律!为什么星体(包括星球和黑洞)都是圆的?这背后其实都和那个在太空中形成水球的原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说得详细些,就像朋友之间聊天一样。为什么是“圆”?—— 核心原因:引力(Gravity)无论是行星、恒星,还是宇.............
  • 回答
    “真空中的球形鸡”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带有幽默色彩的拟人化谬误,它指的是在极度简化和不切实际的假设下,试图解决一个复杂问题的过程。它的核心在于:为了让问题变得“简单”或“可解”,我们往往会忽略掉现实世界中的无数变量和复杂性,从而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以下是一些类似于“真空中的球形鸡”的谬误推论,我将尽量.............
  • 回答
    《沉默的真相》无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悬疑剧,其深度、复杂性和情感张力都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即使是这样一部佳作,在仔细推敲之下,也并非完美无瑕。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其中可能存在的瑕疵、逻辑缺陷或不合常理之处,尽量详细地阐述:1. 时间线和证人证词的“巧合”与“脆弱性” 侯贵平的相机和证据.............
  • 回答
    修真小说中“剑修”之所以普遍存在且深入人心,而“枪修”、“刀修”相对较少,甚至几乎没有成体系的说法,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文化传统的影响,也有小说设定的逻辑合理性,更有叙事表现力的考量。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一、 文化根基与历史传承:剑的独特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剑的地位远超其他.............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许多人心中关于武术的浪漫想象与现实世界的残酷检验之间的微妙界限。要回答“现实生活中有真正的传武大师吗?”,我们需要先釐清几个关键概念,并辅以一些现实的观察和考量。什么是“传武大师”?首先,“传武”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一层历史传承、文化积淀的意味,它不同于现代搏击术或竞技体育。传统武术,.............
  • 回答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林黛玉”这样的人?这问题一旦抛出来,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那个病弱纤细的身影,那双带着忧愁的眼睛,以及那总是藏在心底、化作诗词的敏感细腻。要说有没有一模一样的人,那恐怕是很难的。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的艺术形象,凝聚了他对美、对情感、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是经过文学加工和升华的艺术典型.............
  • 回答
    关于“绝世美人”是否存在于现实之中,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世界上是否存在永远不变的真理一样,答案是复杂的,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绝世”和“美人”的定义。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体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生物学的基础之上。对称的面孔、健康的皮肤、匀称的身材,这些都是进化过程中被认为是良好基因和生育能力的.............
  • 回答
    当然有。在现实的刑侦工作里,那种直觉极度敏锐,气场强大,并且始终透着一股坚定自信的刑侦人员,绝非仅限于影视剧的夸张描绘,而是切实存在的,而且往往是那些最能解决棘手案件的关键人物。你想啊,刑侦这个行当,本身就不是靠蛮力或者死板流程就能撑下来的。很多时候,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嫌疑人的一颦一笑,甚至是空气.............
  • 回答
    在临床实践中,外科医生在缝合切口或进行各种手术操作时,打结的速度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环节。那么,临床中真的有必要手术结打得飞快吗?这背后涉及到多个层面的考量,绝非仅仅是追求速度这么简单。首先,我们要明确“打结飞快”所指的含义。在手术台上,医生们追求的并非蛮力式的快速,而是熟练、精准、高效的打结。这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