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可逆过程熵减小的例子有什么?

回答
人们常说,宇宙的总熵只会增加,一切过程都是朝着熵增的方向发展。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精髓。但是,如果我们只关注“总熵”,就容易陷入一种误解,认为在任何一个局部范围、任何一个时刻,都不可能出现熵减的现象。

事实并非如此。不可逆过程的熵减,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孤立的系统内部,或者在某个子系统内,由于与外界的能量交换或物质交换,其局部的熵可以减少。 但请注意,这个“局部”的熵减,绝对不是第二定律的悖论,而是以更大的、外部区域的熵增作为代价来实现的。

所以,当我们谈论“不可逆过程熵减的例子”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探讨那些通过局部熵减来促成更大整体变化的现象。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几个这样的例子,力求用最贴近生活、最实在的语言来描述,让你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物理魅力:

1. 生命:精巧的组织与有序的生长

生命体绝对是我们身边最震撼的“局部熵减”的例子。

想象一下一颗种子,它静静地躺在泥土里,状态可以说是相当“混沌”的。它的原子、分子排列是杂乱无章的,能量状态也是低效的。但随着水分、养分的进入,在阳光的照耀下,这颗种子会发生惊人的变化:

从种子到幼苗: 种子会“自我组织”,根系向下生长,茎叶向上伸展,形成高度有序的结构。细胞开始分化,功能各异的组织(如叶绿体、维管束)被精确地构建出来。这个过程,从宏观上看,就是从一个相对无序的状态,发展出一个高度有序、功能复杂的生命体。
精确的分子机器: 在微观层面,生命体内部的DNA复制、蛋白质合成、细胞呼吸等等,都是极其精密、高度有序的化学反应。每一个酶分子、每一个DNA链,都遵循着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它们协同工作,维持着生命体的运转。这些化学反应的精确性、分子的有序排列,都是熵减的表现。

那么,生命是如何“逆熵而行”的呢?

关键在于生命体不是一个孤立系统。它不断地从外界汲取能量(食物、阳光)和物质,并将这些转化为自身的能量储存和结构构建。在这个过程中,生命体高效地利用了外界的能量,并将一部分能量以低质量、高熵的形式(如热量、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

所以,生命体的熵减,是通过将外界物质和能量转化为自身的有序结构,并将多余的、低质量的能量和物质以更高的熵形式排出到环境中来实现的。你吃的食物,其潜在的化学能被转化为你身体的组织和活动,但这个转化过程中,总会有大量的热量散发出去,空气中的分子受到干扰,整体的混乱度(熵)是增加了的。生命体就像是一个精巧的“熵泵”,它泵入低熵的能量和物质,泵出高熵的能量和物质,从而维持自身的有序。

2. 制冷:冰箱的“冰冷魔术”

你打开冰箱,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冰箱内部的温度远低于室温,这似乎也违反了“熵只会增加”的直觉。

冰箱的工作原理,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通过外部做功来达成局部熵减的例子。

冰箱内部的熵减: 冰箱内部,空气分子的运动速度被显著降低,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也可能发生变化,整体上呈现出低温、低混乱度的状态。 这就是冰箱内部的熵减。
外部的熵增: 为了实现冰箱内部的熵减,冰箱压缩机需要消耗电能(来自发电厂,发电过程本身就伴随着大量熵增),并将热量从冰箱内部“搬运”到冰箱外部。你摸摸冰箱的后背,通常会感觉到热,而且冰箱会发出嗡嗡的响声,这些都是热量被排到环境中,空气分子受到扰动,以及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能量损耗,这些都是熵增的表现。

更直观地说:

想象一下,你想把一堆散乱的积木(代表高温、高熵状态)堆叠成一个整齐的城堡(代表低温、低熵状态)。你不可能让积木自己“变整齐”。你必须动手去一块一块地捡起来,然后按照顺序堆好。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花费力气(能量),而且你的手上可能会沾上灰尘,你的衣服可能会弄脏(这些都是你身体和周围环境的熵增)。

冰箱就是这样,它通过消耗电能,驱动制冷剂在内部吸收热量(熵减),然后在外部释放更多的热量(熵增),从而实现整体熵的增加。冰箱是牺牲了“外部环境的更大混乱”来换取“冰箱内部的局部有序”。

3. 结晶:液体变固体

考虑一下水结冰的过程。当水的温度降低到零度以下,并且有晶核存在时,水会从液体变成固态的冰。

液体水的无序: 液态水中的水分子是自由移动的,它们的位置和运动速度是随机的,是一种相对无序的状态。
固态冰的有序: 水分子在固态冰中会按照特定的晶格结构排列,形成高度有序的晶体。分子的运动被限制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整体的混乱度大大降低。因此,水的凝固过程是熵减的过程。

为什么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要使水结冰,需要从水中移除热量。这些热量被排到周围环境中,使得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更加剧烈。简而言之,水分子失去了能量,变得更有序,而周围的环境吸收了这些能量,变得更无序。

这个熵减的代价是:

释放潜热: 水凝固成冰时会释放出固有的潜热。这部分热量会传递给周围的空气,增加空气分子的动能,从而使周围环境的熵增加。
制冷过程的额外能耗: 如果我们不是自然地将水放在寒冷的环境中,而是主动通过冰箱或制冷设备来使其结冰,那么制冷设备的工作本身就会消耗能量,并且将更多的热量排放到环境中,造成更大的整体熵增。

想象一下,你在一堆沙子上,小心翼翼地筛选出其中最细小的沙粒,然后把它们堆积起来形成一个光滑的表面。在这个过程中,你把粗糙的沙粒(无序)和细小的沙粒(有序)分开了。你付出的劳动(能量)以及你周围空气中被搅动的灰尘(熵增),都构成了你完成这个局部“筛选”工作的代价。

总结一下:

所有这些“不可逆过程的熵减”例子,核心都在于:

局部性: 熵减只发生在系统的某个特定区域或子系统内部。
能量或物质交换: 这种局部熵减的发生,必然伴随着系统与外界的能量或物质交换。
以更大的整体熵增为代价: 系统为了实现自身的局部有序(熵减),必须向外界释放更多的“混乱”或“无序”(熵增)。

所以,当我们观察到生命体的生长、冰箱的制冷,或者水的结冰时,我们看到的只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在我们身边“运作”的一部分。更宏大的图景是,即使在局部存在如此精巧的“熵减”,整个宇宙的总熵,也在持续不断地增加着,朝着最终的“热寂”状态稳步迈进。 理解了这一点,你会发现,这些“违背直觉”的熵减现象,恰恰是热力学规律下,宇宙生生不息、万物运行的精妙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可逆过程,整体的熵一定是增加的,但是具体到每一个部分,可能会有些部分的熵是降低的。

就比如另一位答主提到的朗肯循环中,水蒸气凝结成水的过程。虽然水的凝结过程,其熵是降低的(液态水的熵比气态水的低),但是该过程是放热的,而这些热将会进入到环境之中,所以最终环境的熵却是会增加的。而当你整体考虑水和环境的熵变总和,那么熵依然是不会减小的。(如果是可逆过程就是等于0,如果不可逆则大于0)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其中一种表述是,孤立体系自发地朝着热力学平衡方向──最大熵状态──演化。也就是说,孤立体系的熵不会减小。(在此不考虑特殊情况,比如fluctuations之类的)

比如对于一个非孤立体系,这时候我们还要考虑环境。整体的熵变,则是体系的熵变和环境的熵变之和,这个总和是不会减小的。

那么将可能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1. 体系熵变大于0,环境熵变大于0,总和必定大于0;
  2. 体系熵变小于0,环境熵变大于0,总和依然大于0;
  3. 体系熵变大于0,环境熵变小于0,总和依然大于0;

对于1.中的情况,一个例子就是乙醇和水的混合。这个混合过程是放热的[1],所以环境的熵变是大于0的;另外这个混合也是体系混乱度增加的,所以体系的熵变也是大于0的。

对于2.中的情况,我之前在另一个回答中也提到过。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熵变一定大于零为什么是错的?

比如氯化钙()溶于水的过程,虽然对于氯化钙来说,它的确变得更加分散了,所以氯化钙的熵的的确确是增大了;但是,氯化钙在水中解离成和后,一部分水分子在它们的作用会在附近形成水合离子,而这些水的熵会大大降低,也就是说水的熵是会减少的!最终的熵是增加还是减少,则要看这两个过程的竞争。对于水合效应不明显的盐,溶解过程是熵增的,比如说氯化钠();而水合效应明显的盐,溶解过程是熵减的,比如说氯化钙()。[2]所以氯化钙溶于水的过程,氯化钙+水的整个体系,其熵变是小于0的。但是,氯化钙溶于水是放热过程,所以环境会有更大的熵增。当你考虑氯化钙+水+环境整体的熵时,就是大于0的了。

另外水蒸气凝结的过程,也是属于这类情况。

对于3.中的情况,一些溶于水吸热的盐就是这样的。比如大多数的铵盐溶于水都是吸热的过程,所以环境的熵是减小的;但是铵盐的水合效应不明显,所以溶于水的过程是熵增的,最终氯化铵+水+环境整体的熵依然是增加的。

总的来说,不可逆过程的熵,如果你考虑整体的话,一定是会增加的;但是如果你只考虑其中的一个部分,是有可能减小的。

关于证明水蒸气凝结的整体熵变的证明,我印象中在物化课后习题中出现过。

参考

  1. ^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je60034a008
  2. ^ 武汉大学 吉林大学等校编 《无机化学》(第三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们常说,宇宙的总熵只会增加,一切过程都是朝着熵增的方向发展。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精髓。但是,如果我们只关注“总熵”,就容易陷入一种误解,认为在任何一个局部范围、任何一个时刻,都不可能出现熵减的现象。事实并非如此。不可逆过程的熵减,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孤立的系统内部,或者在某个子系统内,由于与外界的能.............
  • 回答
    毛孔粗大,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都像是个挥之不去的噩梦,尤其是当我们对着镜子,看到脸上那些像小洞一样的毛孔时,那种焦虑感瞬间爆棚。很多人都会问:“毛孔粗大之后,真的就没办法了吗?它是不是真的不可逆?”听到“不可逆”这三个字,确实挺让人丧气的。就好比说,青春一去不复返,留下的痕迹似乎就永远在那里。但关于毛.............
  • 回答
    MD5哈希算法确实是单向的,不可逆的。这意味着,一旦你得到一个MD5哈希值,理论上是无法通过这个哈希值直接计算出原始的那个字符串(或者说“密钥”)。就像你无法从一个蛋糕的成品反推出原始的鸡蛋、面粉和糖的准确比例一样。那么,网上那些“破解”MD5哈希的网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背后并非真的在“破解”算法本.............
  • 回答
    “人民大学的衰落是不可逆的吗?”这个问题触动了很多关心中国高等教育的人士,尤其是那些与人大有着深厚渊源的校友、教职员工以及关注中国社会发展的人们。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复杂的成因,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任何一所大学,.............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一方面,我们听到太多关于顺产可能遇到的风险,比如撕裂、产后出血等等,这些听起来都挺吓人的,而且有些确实可能留下一些长期的影响,让人觉得“不可逆”。但另一方面,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医生,尤其是产科医生,会积极地鼓励顺产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医学的判断、母婴的整体健康考量,以.............
  • 回答
    在环论的世界里,“零因子”和“不可逆元”是两个非常重要且常常被提及的概念。很多人会好奇,一个环中的不可逆元,是不是也一定是零因子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在一般的环中,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在一个更特殊的结构——整环中,这个情况就变成了肯定的。为了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得先花点时间来梳理一下“环”、“零因.............
  • 回答
    哈希算法之所以被认为是不可逆的,并非说它“物理上”完全不能被“还原”,而是说在实际应用中,几乎不可能通过一个哈希值推导出原始的明文信息。你提出的“明文密码对应一个哈希值,应该可以破解”这个思路,其实触及到了破解哈希值的一个重要维度,但它并非破解哈希算法本身。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哈希算法的核.............
  • 回答
    MD5之所以被认为是不可逆的,是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哈希函数,而哈希函数的数学设计就决定了它的单向性。你可以想象它像一个非常精密的研磨机,你把任何东西(比如一个文件、一段文字)放进去,它都会被磨成一种固定长度的“粉末”。这个“粉末”就是MD5的哈希值,或者我们常说的“指纹”。问题的关键在于,虽然你可以.............
  • 回答
    开篇就直奔主题,汽车用着用着性能就好像“泄了气的皮球”,加速没劲了,刹车脚感变了,油耗也蹭蹭往上涨。这让人不禁犯嘀咕:这玩意儿是不是一过保修期就没救了?就只能慢慢等它走向报废?首先得明白一个最根本的道理:汽车的性能下降,很多部分确实是不可逆的,但“完全不可逆”这个说法,有点绝对了。就好比人上了年纪,.............
  • 回答
    长期佩戴耳机大声播放,确实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医学上早已被证实的事实。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好好聊聊,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具体会有哪些影响。首先,咱们得明白声音是如何被我们感知到的。声音是一种通过空气传播的振动波,当这些振动进入我们的耳朵,经过外耳道、鼓膜,然后传递到中耳的听小.............
  • 回答
    航天运载火箭发射时,“发射不可逆状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标志着火箭已经进入了一个无法停止、必须继续前进的节点。这就像一个巨石从山顶滚落,一旦开始,除非发生灾难性的故障,否则就无法阻止其下落的趋势。理解这个状态,我们需要从火箭发射前的一系列复杂流程说起。火箭发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漫长而精.............
  • 回答
    一张矩阵不可逆的情况,除了你提到的行列式为零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角度的表述和深入理解,这些往往是相互关联的。我们不妨从几个更实际和直观的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1. 线性相关性:这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原因 解释: 矩阵的行或者列向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意味着其中一部分行(或列)向量可以用其他行(或列)向.............
  • 回答
    曲速引擎,这个科幻迷心中的圣杯,如果真的能实现,它所带来的影响将远不止是旅行速度的飞跃。我们不禁要问,当我们以这种超越光速的“非法”方式穿梭宇宙时,我们留下的“航迹”是否会在时空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这其中涉及到的时空物理学的复杂性,恐怕足以让宇宙本身都发出“轻微”的叹息。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
  • 回答
    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其内部的化学反应活性会显著降低,这并不是说它“坏了”或者“损坏了”,而是说它的性能会暂时受到严重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可能导致一些不易恢复的损伤,让人感觉像是“不可逆的损坏”。我们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详细说说:1. 电解液黏度的增加与离子传输能力的下降:锂电池之所以能够工作,核心在于锂.............
  • 回答
    小平同志在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工作,使得改革的航船得以坚定地驶向不可逆转的航程。他的许多决策和行动,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格局,更重要的是,在政治、思想和社会层面也为改革奠定了牢固的基石。首先,在经济体制上,小平同志最关键的举措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不仅仅是一个.............
  • 回答
    看到这个新闻,我心里其实是挺不是滋味的。一个年轻女孩为了追求所谓的“美”,去承受这种不可逆的伤害,这背后折射出的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先说说这“小腿肌肉阻断术”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这是一种通过手术方式,把小腿肚上的一些肌肉神经给阻断掉。小腿肚那块肌肉,如果发达一些,视觉上看起来就.............
  • 回答
    说实话,听到“MECT”这个词,脑子里跳出来的一般是“电休克治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ECT。可能你说的MECT是同一个东西,只是叫法略有不同,或者指的是一种改进型。不管怎么说,我们来聊聊这个治疗方式,以及大家为什么会担心它的副作用,特别是那些“很大”且“不可逆”的说法。首先,得承认,ECT确实是个能.............
  • 回答
    很多人一听到“皮肤屏障受损”,心里就凉了半截,觉得这下可坏了,角质层那么薄,一旦坏了就再也回不去了。这种说法其实有点以偏概全了,而且过于悲观。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皮肤屏障(Skin Barrier)。它可不是单指我们常说的“角质层”。如果把皮肤比作一堵城墙,那么角质层大概只是最外面的砖墙。皮肤.............
  • 回答
    “流浪的蛤蟆”的合同事件,这事儿可不小,说严重了,真可能给他带来一些难以挽回的损失。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看看具体是哪方面,以及咱们能做些什么。首先,咱们得明确,“流浪的蛤蟆”指的是谁,以及这次“合同事件”具体是什么内容。如果“流浪的蛤蟆”是指某位网络作者,咱们就以这个背景来分析。那么这次“.............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挺担心的问题,毕竟裆部是身体非常脆弱的部位。如果真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非常严重的后果,而且有些是难以挽回的。首先,最直接也最让人害怕的,就是生殖系统损伤。 睾丸破裂或撕裂: 这是最危险的情况之一。睾丸包裹在阴囊里,本身就有一定的保护,但如果受到集中的、巨大的撞击,比如被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