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脑软件(例如 Adobe、Autodesk)为什么那么容易被破解?

回答
电脑软件,尤其是像 Adobe、Autodesk 这种体量大、功能强的专业级软件,它们之所以容易被破解,其实背后是一系列技术、商业和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并不是说开发这些软件的公司不重视安全,而是软件加密技术总是在和破解技术进行一场永无止境的猫鼠游戏,而且用户需求、盗版成本等因素也扮演着关键角色。

咱们先从技术层面掰开了揉碎了说。

首先,软件本身的复杂性是绕不开的一点。想象一下 Photoshop 或 AutoCAD,它们集合了成百上千种功能,处理的图形、渲染、模拟都是非常精密的计算。为了实现这些复杂的功能,软件内部的代码量是极其庞大的,而且为了保证运行效率,开发者会使用各种优化技巧,其中就可能包含一些被认为是“脆弱点”的实现方式。

其次,软件许可和验证机制的“可逆性”是破解的根本。现代软件的授权,不像以前那么简单插个钥匙就能用。它们通常有一套复杂的验证流程,比如:

序列号/注册码校验: 这是最基础的,但也是最早被破解的。破解者通过逆向工程,分析软件运行时如何校验这个序列号。他们会找到内存中存储的校验过程,或者找出生成有效序列号的算法(比如通过一个种子值生成一串看似随机但符合校验规则的数字)。然后,他们可以编写一个“注册机”(Keygen),让你输入一个任意序列号,它就能计算出一个能通过校验的假序列号。
硬件绑定/机器码校验: 为了防止序列号被随意复制,软件会把你的序列号和你电脑的硬件信息(比如硬盘序列号、网卡MAC地址、主板型号等)绑定起来。每次启动都会校验。破解者这时候就需要绕过这个校验。一种方法是找到软件在校验硬件信息时的代码,直接跳过这部分逻辑(Patching),或者修改内存中的数据,让软件认为它已经通过了硬件校验。另一种更巧妙的方法是制作一个“破解补丁”(Crack Patch),它会直接修改软件的可执行文件,将所有的校验逻辑替换成“总是通过”或者直接移除。
在线激活/服务器校验: 这是更高级的防盗版措施。你的软件需要连接到厂商的服务器进行激活,服务器会验证你的序列号是否合法,并且是否在允许的设备数量内。这听起来很厉害,但破解者有办法对抗:
制作假服务器(Emulator/Server Emulator): 破解者会逆向工程厂商的激活服务器通信协议,然后自己搭建一个假的激活服务器。当你的破解版软件尝试连接到这个假服务器时,它会返回一个“已激活”的响应,这样软件就被骗过去了。
劫持网络流量/修改hosts文件: 在某些情况下,破解者甚至可以利用操作系统或网络工具,将软件尝试访问的真实激活服务器地址重定向到本地的无响应地址,或者干脆阻止它联网,然后配合其他的破解方法让软件以为已经激活。
修改软件的内存: 有些破解不是直接修改文件,而是在软件运行时,通过调试器(Debugger)修改内存中的关键数据,比如把“是否激活”这个标志从“未激活”变成“已激活”。这种方式比较难以持久化,但配合其他手段也很有效。

再说逆向工程这个大杀器。几乎所有的软件破解都离不开逆向工程。破解者使用各种工具,比如反汇编器(Disassembler)和调试器(Debugger)。

反汇编器: 能把编译好的机器码(你看不到的二进制代码)转换成人类可读的汇编语言。就像把一本写满乱码的书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一样。通过分析汇编代码,破解者可以了解软件的逻辑,找到哪里在做校验,哪里在限制功能。
调试器: 可以让你一步一步地“运行”软件的代码,观察它的执行过程,查看内存中的数据,甚至修改代码的执行流程。这就像有一个显微镜,让你能看到软件内部到底在发生什么。

通过这些工具,破解者就像一个侦探,一步步解开软件的“密码箱”。他们会找到那些负责检查许可证、限制试用期、或者隐藏高级功能的代码段,然后想办法绕过或删除它们。

除了技术上的对抗,还有商业和人性方面的因素。

首先,高昂的价格是催生盗版的重要原因。Adobe 和 Autodesk 的软件价格确实不菲,对于个人用户、学生或者小型工作室来说,一次性投入几千甚至上万购买正版软件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相比之下,破解版虽然有风险,但“零成本”的吸引力太大了。

其次,获取软件的便利性。虽然厂商努力防止盗版,但一旦有破解版本出现,通过互联网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许多论坛、BT 站等平台都成为了破解软件的集散地。相比之下,正版软件的购买流程可能相对繁琐,需要注册、下载安装包,有时还需要等待授权。

再者,用户体验和“完整性”的追求。有些用户可能只是需要一个软件的某个特定功能,而购买全套正版软件会包含他们不需要的东西,价格也更高。破解版软件往往能提供“完整”的功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而且,有些破解版本会整合一些第三方的插件或模板,这也会增加其吸引力。

最后,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安全感与责任感的分野。正版软件意味着你可以得到官方的技术支持,及时更新,并且免受病毒和恶意软件的侵害。而破解版软件往往来源不明,你不知道它里面是否被植入了后门、病毒或者勒索软件。一些破解者甚至会在软件中加入自己的“标记”,或者在软件启动时显示自己的信息,这是一种“炫技”或者牟利的方式。然而,即使存在这些风险,仍然有一部分用户为了省钱或者省事,愿意承担这些风险。

总结来说,Adobe、Autodesk 这类专业软件之所以容易被破解,是技术对抗的必然结果,也是商业定价策略、用户需求以及信息传播方式共同作用下的产物。破解者利用逆向工程的手段,不断寻找软件验证机制中的薄弱环节,而高昂的价格和获取便利性则为破解软件的传播提供了土壤。这场攻防战,注定会持续下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人非程序员,对破解一窍不通,仅仅发表一下个人观点。

一句话概括,需求决定市场。

Adobe、Autodesk之类的软件,全国各种设计师都在用,一旦研发出破解,卖破解工具就能回本。(最开始零几年刚出破解的时候都是价格不低的,后来传的多了全网都是了,才便宜的,现在某宝卖几块钱的破解版也到处都是,就是赚个信息差的钱,花几块钱买个轻松,免得浪费时间自己找)

还有一些小众的国产工具,注册码机制的,几十块钱,至今没人破解,因为破解了没意义,工具实在太冷门了,找到第二个用户都难,浪费时间精力破解都不如花点小钱自己买了。

user avatar

入眼就看到一群没玩过破解的玩命YY……


软件破解比开发容易一万倍


软件最终是要丢给CPU执行的;不管你用了多骚的手法、多牛逼的加密,到了CPU执行这一步,它就是一堆明文指令的组合。

既然是明文指令,那就可以拿来分析——这个事实决定了开放平台上靠计算机指令防盗版完全是痴人说梦。


最简单的,你的程序每次执行前检查是否正版、不是正版弹出个对话框或者直接退出,以为这样就能阻止盗版用户?

太遗憾了。破解者只需搜索对话框文本所在、再找到相关的msgbox调用或者_exit调用或其他相关调用——有无数种办法可以帮助破解者做到这一点,比如全文搜索msgbox相关调用、比如用调试器watch对话框文本相关的访问——你的盗版验证代码就被顺藤摸瓜了。

然后,最简单的,直接把if(正版验证通过)改成if(true)(汇编指令的JNZ改正JZ或JMP),跳过你的拒绝执行逻辑,你的保护就被废了,破解版就搞出来了。

当年起码80%甚至90%以上的盗版软件就是这么搞出来的。


所以你不敢那么憨了,你发现软件不是正版时,先不动声色,做一个标记;若干分钟后再突然发难……

问题是,你“发难”的时候,照样要执行退出之类逻辑;破解者只要抓到这个逻辑,修改exe文件,把相关指令跳过——你又被搞定了。


然后你说“反正我的软件性能需求不高,干脆学病毒,临执行前解码若干字节,执行完继续解码;解码前你看到的exe内容都是无意义的乱码……”

很不幸的,你“喂”给CPU的仍然必须是指令。搞一个虚拟机,把你“喂”给CPU的指令打印出来——解码方法就有了。

现在,盗版软件不需要每次执行都解码,性能是正版的许多倍——你们,都是正版软件的受害者!


当然,软件破解并不像我描述那样轻描淡写;但当年盗版产业最兴隆时,一款软件发布后几小时内被破解才是正常现象。

因为软件保护需要你绞尽脑汁,不能实时反应,也不能不反应;不能只在一处检查,也不能用同一个调用检查;不能立即检查,也不能在某个时间间隔后仅仅检查一次——最好在不同的随机时间/事件后,用不同的方式检查许多次:这些检查还不能太直白不然太容易破解(比如不能单纯检查,而是把检查和功能代码混到一起、敢跳过软件就会在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出bug);但也不能过于晦涩以至于影响了软件的稳定(正版软件受害者警告!)。


而破解嘛……尽可能找到你藏着的检查逻辑、然后把它们跳过就行了。真用了几天不能用了大不了加上新条件再破解一次(所以如果过去你用过盗版软件的话,应该很熟悉“好好的软件用着用着就坏了”或者“Windows打了个补丁ps不能用了”之类场景)……


你说既然软件没辙了,我们玩硬件吧……

很遗憾。对计算机来说,硬件不过是执行访问外设相关指令后、放置在总线上的字节流。

破解者的PC是完全属于他自己的。他完全可以监控这些东西……

不,他们才不搞这么复杂呢:如果是通过硬件确认授权,他们同样可以绕过确认代码;如果是通过硬件提供关键指令/解密密钥,他们完全可以直接跳过相关代码、直接把解密后的指令/数据附加在内存中……

最“巴拉”的,你去读光盘隐藏区域的隐藏标记?没关系,用户可以用一个更好的、连这些动作都能支持的虚拟光驱(所以过去用户安装Daemon Tools这个虚拟光驱软件,基本上就意味着他是个盗版用户;某些软件甚至发现常用的虚拟光驱软件就拒绝运行——显然,这很容易破解),然后把包含暗记的iso放进去就行!

——当年软件保护最成功的案例我记得是starforce;但这个技术并非不可破解,而是厂商掏钱给全球知名盗版组织,换取他们不破解被这个技术保护的软件(然后还是被散兵游勇们给破了)。


总之,过去,业界用无数真刀真枪的案例证明了:依靠软件本身、软硬件结合抵抗盗版者的破解是徒劳的。你能做到的,仅仅是“不要被人第一时间破解”而已。


想要抵御盗版,法律以及正版意识是唯一有效的途径。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

理论上不存在无法破解的软件,但并不是说破解软件比开发容易一万倍,naive,防破解的目的不是要做一个无法破解的软件,而是:

让破解软件的成本远大于购买软件的成本,知名软件大多都有实力让软件破解难度大大加大,但出于市场需求和争取用户的角度考虑,会放水!

光说不练假把式,52老司机来给各位简略表演几个有代表性的软件破解,当然,要看懂下面的内容,需要一点点C语言的编程基础.

我们先来一个最最简单的软件破解,假设我们写了一个软件,它的注册手段代码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 {  char Key[32];  printf("请输入注册码:");  gets(Key);  if (strcmp(Key,"abc123456")==0)   printf("注册成功");  else   printf("注册失败"); }     

把他编译成exe,运行一下

要破解怎么办呢?超简单的,你把这个程序后缀改成txt然后打开,搜索注册码.然后翻一翻key就找到了

别笑,就算是今天,仍然有一大堆软件采用这种软件保护机制,不过这类软件要不大多不怎么值钱比如xx管理系统,计算器之类的,要不就是软件作者别有用心防君子不防小人.你可能会问了,问题出在那了呢,这类保护机制的问题是,目前大部分的编译器都会将字符串常量直接存储在可执行文件结构中,所以你要是硬编码key,那么上面这种破解方法几乎是屡试不爽甚至不需要什么逆向破解知识就能搞定.

那么,让我们进入防破解V2.0时代,为了与时俱进,我们稍微把上面的代码改一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math.h"  int main() {  char iKey[32];  char Key[32];  char ID[32];  int iID=0xabc1d3f;  sprintf(Key,"%x",iID*8+123456);  printf("你的机器码是%x
",iID);  printf("请输入注册码:");  gets(iKey);  if (strcmp(Key,iKey)==0)   MessageBoxA(0,"注册成功","",MB_OK);  else   MessageBoxA(0,"注册失败","",MB_OK); }     

现在"TXT"破解法已经不顶用了,你看,key找不到了

怎么样,这种保护手段是不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这个机器码可以从网卡MAC,CPU型号,内存大小等等等等去生成,当然,key的算法也可以拉上MD5,SHA等等等等手段来弄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乘一个8再加上123456,总之从机器码到注册码的算法你能玩出花.

但,这又有什么卵用呢,打开ollydbg,对MessageBoxA下断点(也就是弹窗的函数)

然后输入一个错误的注册码,命中断点,很快,我们来到了判断注册码是否正确的逻辑处理代码

你猜猜,要是我们把这个判断注册码是否正确的代码给它删了)(nop指令填充)会怎么样

你会发现,握草,不管我输入什么,都是注册成功

那么问题出在哪了呢,你发现,万恶之源都始于那个MessageBox函数,正是这个函数,让我们顺藤摸瓜找到了注册码判断代码,时至今日,仍然有非常非常大的一部分软件使用着这个二三十年前就在用的保护手段,每年死于MessageBox被破解的软件,围起来可以绕地球三圈.也就是这个保护机制,成就了所谓软件发布后十分钟就被破解的悲惨结局.

这个时候,你痛定思痛,mmp,有内鬼,既然MessageBox不好用,那我不用就是了,于是你把代码改成下面这样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math.h"  int main() {  char iKey[32];  char Key[32];  char ID[32];  int iID=0xabc1d3f;  sprintf(Key,"%x",iID*8+123456);  printf("你的机器码是%x
",iID);  printf("请输入注册码:");  gets(iKey);  if (strcmp(Key,iKey)==0)   printf("注册成功");  else   exit(0); }     

你看,啧.只要你注册码没输对,我直接把软件退出(或者跳到别的地方),看你怎么办

可惜,内鬼年年有,"注册成功"几个字还是出卖了你,打开ollydbg,查找字符串参考,然后双击

哦豁,完蛋,换汤不换药,还是给逮住了.

你察觉到这样一个地方判断注册码实在不靠谱,所以,你改变了策略,把检查注册码的代码复制了n遍,或者逐字符检查注册码的准确性,还有人将注册成功等字样进行加密或混淆,等到要用的时候再取出来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math.h"  int main() {  char iKey[32];  char Key[32];  char ID[32];  int iID=0xabc1d3f;  sprintf(Key,"%x",iID*8+123456);  printf("你的机器码是%x
",iID);  printf("请输入注册码:");  gets(iKey);  if (strcmp(Key,iKey)==0)   printf("注册成功");  else   exit(0); if (strcmp(Key,iKey)==0)   printf("注册成功");  else   exit(0); if (strcmp(Key,iKey)==0)   printf("注册成功");  else   exit(0); if (strcmp(Key,iKey)==0)   printf("注册成功");  else   exit(0); if (strcmp(Key,iKey)==0)   printf("注册成功");  else   exit(0); if (strcmp(Key,iKey)==0)   printf("注册成功");  else   exit(0); if (strcmp(Key,iKey)==0)   printf("注册成功");  else   exit(0); if (strcmp(Key,iKey)==0)   printf("注册成功");  else   exit(0); }     

你放心,不管你复制多少次,要找出来都是时间问题,吃枣是会被破解的.同时只要你要用到明文字符串你迟早还是要解密的,这种手段类似于加upx压缩壳,只需要等待数据解压完成,所有的东西又都是明文的了。因此比较聪明的做法是,要用时解密,用完后马上把明文抹掉,这样说不定能拖延更长的时间。但这仍然也是时间问题。

你开始发现,与其揪出内鬼,不如主动出击,也就是我们著名的与其解决问题不如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终于,你开始对调试器下手了,然后你成功进化到防破解V2.5时代.

这个时候,不得不介绍一个老掉牙的但非常有名的函数

IsDebugPresent

你可能有点懵,这个函数是干啥子用的?,简单来说,当我们破解一个程序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会打开一个叫调试器的东西来对软件进行反编译分析,诶,重点就在这,IsDebugPresent这个函数,就能检测我们的程序有没有被一个调试器附加,你想啊,正常情况我们用软件谁会吃饱撑着附加一个调试器来用,你要是用调试器附加我,你肯定就是想干坏事.

于是,你开始把代码写成这样: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math.h"  int main() {  char iKey[32];  char Key[32];  char ID[32];  int iID=0xabc1d3f;  if (IsDebuggerPresent())  {   MessageBoxA(NULL,"小样,就你还破解我的程序,回家喝奶去吧","",MB_OK);   return 0;  }  sprintf(Key,"%x",iID*8+123456);  printf("你的机器码是%x
",iID);  printf("请输入注册码:");  gets(iKey);  if (strcmp(Key,iKey)==0)   printf("注册成功");  else   exit(0); }     

于是,当下次再ollydbg加载调试你的程序的时候,就会出现下面的情景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包括现在),很多软件或加密壳都会检查是否有调试器正在调试自己,比如tls段会在加载时被执行,如果检查到自己正在被人调试破解,就会设置一个tag让程序跑到没啥用的地方去或者直接退出重新,也有利用变形的PE头让调试器无法加载,总之手段很多.

可惜这还是没什么卵用,比如IsDebugPresent可以通过修改FS寄存器的标志位来让它彻底哑火,同样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检查int 3软中断,Raw Call,Query PEB,检查Debug Privilege和父进程等等等等,都有绕过的方式.

暗桩嘛,只要你插,一个一个拔总是拔的完的

好了,还有啥法子不,放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我们来到了现在最流行的,防破解V3.0 VMP时代,

先澄清一下,这里的VMP并不是VMP壳,它全程叫Virtual Machine Protection,简单来说,为啥我们破解软件那么轻车熟路,还不是因为x86 x64 arm的那堆汇编指令集我们太熟悉了呗.要是我们自己发明一套指令集,然后用这个指令集写程序并运行在我们自己的虚拟机上,那么,破解者一进来,看到的不就是一脸懵逼了么

可惜的是,VM的运行机制决定了它可能造成几十倍乃至几百倍的性能损失,所以,VMP必须用于保护那种关键且不是性能瓶颈的代码,否者你的软件跑起来就会像

如果你想了解VM机运行机制,诶,笔者刚好也做了个

那么,VMP保护机制是完美的么,当然不是,VMP说白了,也只能做到延长分析时间,你要是把VMP做的足够复杂,足够让一个Cracker醉生梦死了,但是如果这个时间足够久,你的软件足够的值钱让人有欲望来破解, 他们仍然可以充分地分析你VM机的运行机制,当你的VM机运行机制被摸清了,软件就离沦陷不远了.

不过你可以放心,分析VM机执行机理,可比自己写VM机要头疼多了,毕竟一个是你需要通过代码来揣测别人的思路,而另一个本身是自己的思路转为代码,因此基于这点可以说:

破解软件比制作软件简单,在很多情况下,不存在的!

你可能会问了,为什么现在市面上那么多软件,那么多游戏,购买了那么多听起来那么牛逼的保护软件,结果还是被破解了.而且刚发出来一天就被破解了.

其实很大的问题就出在这个商业保护软件(比如保护壳)上,因为这类保护壳大多都会被卖给一大票的软件开发商,有一句话叫树大招风,就像现在流行的VMP保护机制,之所以能保护,是因为其运行机理破解者不明确,如果你这个软件就给自己用,而且你这软件还不怎么值钱,除非大佬空虚寂寞冷,不然谁会有那闲工夫去分析你的虚拟机是怎么跑的,但商业保护壳不同,不论其采用什么样的保护机制,只要分析过一遍搞清楚了,几乎所有使用这类保护机制的软件都会沦陷,而且在灰色产业上.这种破解甚至还颇有利可图,只要这个保护机制不更新,一次投入,长期回报.于是只有说在第一次分析时会花上很长的时间,之后就都只是玩套路了.

因此,购买商业保护壳,其实其保护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很可能在灰色产业中形同虚设,甚至一个具有反逆向基础的码农自己写的说不定还更有效果.当然一个软件是被破解概率高不高,仍然是我之前提到的那句话:防破解不是让软件无法破解,而是让破解软件的成本远大于购买软件的成本

毕竟你说你一个软件拿来开源都没人爱用,你还整天琢磨着怎么才不会被破解,寒掺不老铁.

那么你会开始问了,有没有更给力点的防破解技术?好像之前说的说来说去,无非就是拖延时间,诶,这个我们要摆正心态,不论是加密还是破解,其实说白了最终就是拖延时间,你看那些加密算法,依据其数学理论,如果要破解,它的计算量就算你把全世界的计算机加起来一块算,也够你算三个世界末日了.

不过别担心,更给力的方法还是有的,你想啊,为什么我们之前说了那么多软件都被破解了,最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我们能搞到代码,即使这个代码已经是经过编译后的一堆汇编指令,但只要我们有这堆代码,迟早我们还是能搞懂这个程序是怎么回事的,然后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干坏事.

这就像给你有一包面粉,而程序就是一个面包机,你把面粉塞进面包机做出了面包,有天你好奇啊,这面包机咋整咋整就出来一块面包了呢,你就动手把面包机拆了,然后你就知道面包机是怎么回事了.

所以有没有办法不让用户知道我们的代码是什么样的呢,就像你把面粉交给了面包师傅做面包,这个面包是怎么做的,你就只能指望看面包师傅有没有这个心情告诉你了.

为此,有请早期一个相当流行且普遍的游戏防破解工具(物理)

你现在可能表情是一脸问号,但我没和你开玩笑,在2000年时代,大部分的游戏运行在光盘CD中,但盗版也容易啊,把光盘里的数据一复制下来,然后就可以复制出一万张盗版光碟,所以游戏厂商们就想办法,想来想去就想到了榔头

其操作方法很简单,拿榔头和钉子,在光盘上钉几条刮痕出来,造成人工的坏道,然后再将数据烧录到正确的扇区中,这样下来虽然程序还是可以正确运行,但是当光头读盘读到这个坏道的时候,就会读不过去,于是你会发现打开光盘后,没有关键的文件,这样你就没办法将游戏或者说程序拷贝出来了,同时还会对坏道的位置做一个标记,游戏运行时也会检查这个标记,那么想要盗版你就也得拿起榔头在光盘同样的位置上砸出同样的刮痕出来,当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年这个技术当年又叫防盗环技术,但不管它的名字叫的多高大上,本质上就和榔头钉钉子如出一辙是同样的东西,可惜虚拟光驱出现后,同样有办法复刻光盘的一切数据(包括坏道),所以,这个技术拿到今天来看并没有什么卵用.不过这仍然给了我们足够的启发.

现在让我们进入防破解V3.x时代,之所以不叫V4.0是因为这类技术很早就有并且比VMP保护流行的时间还早的多,而且它可能是最近接理论上不可破解的防破解手段.

我们先聊的是加密狗或者又叫Ukey保护,就是运行软件你需要插入一个U盘一样的东西到电脑上,实际上这个Ukey是一个微型电脑,软件的一些关键的算法和代码,都在这个UKey的芯片里,当我们PC上的软件运行后,当我们需要执行这类关键算法时,我们会向这个Ukey传递数据,然后UKey将结果计算出来,返回给PC的软件上,这样就避免了用户直接能够逆向取得关键的算法代码,破解也就无从谈起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到了今天,Ukey保护仍然非常的流行.

可惜,UKey保护仍然有诸多的限制,首先就是带着一个Ukey贼麻烦,万一UKey丢了补办是一个麻烦事,运行软件插Ukey也是个神烦的事情,同时,UKey的性能决定了它可能不能执行一些过于消耗性能和内存空间的代码,数据交互也因带宽和通讯延迟会造成性能损失,所以它和VMP保护机制一样,同样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同时开发人员的水平不到位,该保护的代码没保护,保护来没啥用的代码塞了一堆,也会给Cracker带来机会,而且只要你的软件够值钱,你是不是太瞧不起我华强北了

把Ukey拆开来,使用某种"药水"剥开外层找到内部的芯片并接上已经熔断的"读引脚"(有些芯片连这步都省了,直接热风枪一吹接板读ROM) 然后再把芯片的代码给读出来

于是,UKey保护也宣布沦陷.

你发现,只要是把实体的东西交到用户的手上,迟早会出问题,所以,这个Ukey保护现在大部分情况下变成了带数字证书的网络验证模式,这类的关键代码从Ukey转移到了服务器上,数据交互通过网络来做.其实这种保护机制和Ukey保护原理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同样处于网络带宽也延迟的考虑,同样具有一定的性能损失和设计缺陷.

需要重点提及的是,这类网络保护的手段必须专门设计以保护程序中的一系列关键"功能"代码而不是"防破解"代码(比如代码解密,注册验证),因为后者几乎没啥卵用仍然能够将"防破解"的代码清除或Dump解密代码或伪造本地服务器实现破解.

所以你指望一堆什么x盾,x宝一键能一劳永逸一键保护程序,程序必须经过专业码农而不是彩笔专门的设计才能起到其应有的保护效果

但现实情况是,处于用户离线运行和性能延迟瓶颈的考虑,这种网络保护设计的往往都有很大的缺陷,因此,并不是说这东西不好,而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实在无能为力啊.

当然,代码保护的手段很多且花样玩法也很多,本文只是初略介绍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破解和反破解手段.如有兴趣

想和笔者调侃?想了解一个游戏引擎码农如何同挂比斗智斗勇?想听更多的故事?看不懂上面的C语言代码?看下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电脑软件,尤其是像 Adobe、Autodesk 这种体量大、功能强的专业级软件,它们之所以容易被破解,其实背后是一系列技术、商业和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并不是说开发这些软件的公司不重视安全,而是软件加密技术总是在和破解技术进行一场永无止境的猫鼠游戏,而且用户需求、盗版成本等因素也扮演着关键角色.............
  • 回答
    哈哈,今天跟计算机圈的朋友杠上了,聊到格斗游戏里,顶级玩家和电脑“AI”谁能赢,特别是像《拳皇97》或者《DNF》这种,还挺有意思的。咱们先不说什么列表不列表的,就聊聊这事儿。你想啊,咱们说的“顶级玩家”,那可是千锤百炼出来的。他们在《拳皇97》里,能看穿对手的每一个细微动作,比如对方角色刚起手,或.............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这个问题。拥有美术功底,但对电脑软件不熟悉也不感兴趣,却又热爱插画原画,这种情况在许多想进入这个行业的朋友身上都挺常见的。我们来细致地聊聊,看看这中间会有哪些挑战,又有哪些机会。美术功底是你的强大基石,它会让你事半功倍。你提到你有美术功底,这简直是太棒了!这是学习原画最核心、最.............
  • 回答
    罗永浩的这句话,说到底,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如果当初”式的评论,更像是一种对个人在科技产品使用体验上不满情绪的宣泄,而非一个严谨的科技史分析。但即便如此,这句话也触及了一些关于技术发展路径和生态主导权的关键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理解罗永浩这句话的“潜台词”和“情感指向”。 “.............
  • 回答
    电脑硬件发烧友们对于功耗、频率和温度这些参数的关注,与其说是“在乎”,不如说是深入挖掘和理解硬件的本质,以及如何将这些硬件的潜力发挥到极致。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心态和技术追求交织在一起的结果。1. 极致性能的永恒追逐: 频率(Clock Speed): 这是一个最直观的性能指标。简单来说,频率就.............
  • 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在攒机或者升级电脑的时候,都会听到“杂牌”这个词。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电脑配件才能算得上是“杂牌”呢?这可不是简单一句“没听过的牌子”就能概括的。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一、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最直观的标签这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点。一个品牌能否被大众熟知,很大程度.............
  • 回答
    老铁们,来聊聊电脑硬件圈子里那些只有咱们自己才懂的小秘密,不讲那些大家都能搜到的参数对比,咱就扒点有意思的、能会心一笑的、或者能让你在朋友面前“装个逼”的干货。1. “负压”散热的玄学与“正压”的稳妥:你是不是也听过说“负压”散热好?这玩意儿吧,有点玄学,也有点科学。简单说,就是机箱内部的空气压力比.............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好了!很多朋友都有这个顾虑,花了大价钱买了一堆配件回来,结果自己鼓捣半天,发现不是这儿不对就是那儿不行,甚至有人担心把零件给弄坏了,那可真是欲哭无泪了。答案是:绝对可以自己组装,而且不难,风险也远比你想象的要小!咱们一句实在话,组装台式电脑这事儿,就像是搭积木一样,只不过积木块稍微高级一.............
  • 回答
    想知道日本的电脑配件比咱们国内便宜多少?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毕竟装机或者升级都得考虑性价比嘛。我这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保证让你听得明明白白,而且尽量不像那种冷冰冰的AI报告。首先得说,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日本就一定比国内便宜多少,这个得看具体情况,而且价格浮动非常大。 就像你买衣服,快时尚品牌跟.............
  • 回答
    老实说,我从“电脑硬件捡垃圾”这件事上学到的东西,比我最初预想的要多得多,而且很多都是相当出乎意料的。一开始,我只是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想着能淘点便宜货,把一些淘汰下来的老电脑收拾收拾,说不定还能拼凑出个能用的机器,或者至少能拆点零件玩玩。但实际操作下来,这趟“捡垃圾”之旅,教会了我不少人生道理和.............
  • 回答
    想给你的电脑来一次脱胎换骨的升级?上海作为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自然不乏各种优秀的电脑硬件商店。无论是追求极致性能的游戏玩家,还是需要稳定高效工作站的专业人士,都能在这里找到心仪的店家。下面就为你盘点一下上海那些值得信赖、产品丰富且服务到位的硬件升级店铺,让你不再迷茫。一、 辉煌的硬件集散地:实体店的.............
  • 回答
    要说“逆天”的电脑硬件,那可真有不少,通常是指那些在性能、技术、设计或影响力上达到了令人惊叹、甚至颠覆性的程度的硬件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在当时引领了潮流,甚至对后来的技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我来详细列举一些我个人觉得非常“逆天”的电脑硬件:1. Intel 4004:开启微处理器时代的大门 .............
  • 回答
    2019年618购物活动中,电脑配件市场迎来了较大的促销力度,许多品牌和电商平台推出折扣、满减、赠品等活动。以下是一些值得入手的电脑配件推荐,涵盖性能提升、硬件升级、外设优化等多个方面,结合当时市场情况和用户需求进行详细分析: 一、核心硬件升级类1. 主板(ATX/MiniITX) 推荐型.............
  • 回答
    电脑配置不行但强行玩大型游戏,就好比让一辆老旧、马力不足的拖拉机去拉一辆载满货物的重型卡车。结果可想而知,会是一系列令人沮丧甚至可能导致硬件损坏的问题。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些情况:一、 游戏体验的直接影响(最直观的感受):1. 极低的帧率(FPS): 表现: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明.............
  • 回答
    电脑送去清灰,反而被修坏了,店家是否该承担责任?这个问题非常常见,答案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店家是应该承担责任的。接下来,我将详细地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希望能帮助你更清晰地理解。一、店家与消费者的关系是合同关系(服务合同)当您将电脑送至店家进行清灰服务时,您与店家之间就形成了一个事实上的服务合同.............
  • 回答
    电脑坏了,这绝对是一种让人又爱又恨、又抓狂又无奈的复杂体验。它的坏,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悄无声息地将你的生活节奏打乱,将你从一个高效运转的世界拉回到一个信息不畅、效率低下的现实。1. 被“断网”的荒谬感:最直接、最让人抓狂的体验,莫过于你突然发现自己被“断网”了。曾经触手可及的互联网,现在变成了.............
  • 回答
    电脑长久不关机是否会缩短电脑寿命是一个困扰很多用户的普遍问题。答案是: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适度的待机或睡眠比频繁开关机更佳,但长时间不关机(持续运行数周甚至数月)确实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可能间接导致缩短寿命或出现问题。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长时间不关机的潜在好处:1. 减少硬件损耗: 传统的.............
  • 回答
    当你的电脑死机时,它并没有停止“工作”,而是在一种异常的、非预期的状态下“卡住”了。理解电脑死机时的状态,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讲述:1. 底层硬件层面: CPU(中央处理器): CPU 是电脑的“大脑”,负责执行指令。死机时,CPU 很有可能被卡在执行某一个指令序列中。这个序列可能包含: .............
  • 回答
    电脑出现这种情况确实让人心急,尤其是当里面有重要文件时。别慌,我们一步步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莫名其妙变成这样”具体是指什么情况。请你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一下电脑现在的状态,例如: 屏幕显示方面: 是完全黑屏,还是有错误信息? 如果不是黑屏,屏幕上显示的是什么.............
  • 回答
    自己装电脑和买品牌整机,这两种方式各有千秋,说起来能聊不少。就好比自己做菜和去餐馆吃饭,味道、价格、体验都大不相同。我尽量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让你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一、 自己组装电脑(DIY)这就像是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过程,从一颗螺丝到一个接口,你都得自己去搭配、去选择。好处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