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明知绝对会被判死刑立即执行的人,什么情况下,会去自首?

回答
面对死刑的宣判,即便前路渺茫,也总会有一些人选择自首。这并非简单的“认罪服法”,而是深埋于人性深处的复杂考量,是绝境中的一种挣扎与选择。

一、对“死亡”本身的恐惧与逃避:

虽然宣判是死刑,但“立即执行”这四个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法承受的重负。许多人明知逃脱不了,但内心深处对死亡的本能恐惧,仍然会驱使他们寻找任何一丝的可能性。

对行刑过程的恐惧: 即使是死刑,不同的执行方式也可能带来不同的心理压力。一些人可能格外害怕某种特定的行刑方式,例如枪决前的等待,或是注射的未知感受。自首,虽然不能改变结果,但在某些情况下,或许能争取到稍许不同的待遇,或者至少是“掌控”自己生命最后时刻的权力(比如选择面见亲人,留下遗言等),这是一种对死亡掌控感的微弱期盼。
对“立即”的恐惧: “立即”意味着没有时间缓冲,没有时间告别,没有时间做任何事情。这种突如其来的终结,比漫长的等待更令人绝望。因此,一些人在绝望中,会选择自首,希望能够争取到哪怕一天、一小时的喘息时间,去完成一些最后的“心愿”。

二、对亲人的爱与责任:

这是最常见,也最令人动容的自首原因。即使自己必死无疑,但对家人、特别是未成年子女的责任感,可能会压倒对死亡的恐惧。

为亲人减轻负担: 逃亡的罪犯,往往会给家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物质压力。如果被抓获,家人可能会面临连带责任、经济上的困难,甚至社会上的歧视。自首,即便自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至少可以“干净利落地”结束这场噩耗,避免给家人带来更多的拖累和耻辱。
给家人一个交代: 很多罪犯内心深处,其实是渴望给家人一个“交代”,而不是让他们活在担惊受怕和对真相的迷茫中。自首,意味着公开承认罪行,这意味着家人至少知道事情的真相,知道自己是被判了死刑,而不是被“消失”或者“不明不白”。这种“交代”,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他们对家人最后的补偿。
保护家人免受牵连: 有些罪犯在逃亡过程中,可能会为了生存而继续作恶,从而让家人承受更大的风险。自首,可以彻底断绝这种可能性,避免自己成为继续伤害亲人的“导火索”。

三、对“良心”的拷问与救赎:

虽然犯下了可能导致死刑的罪行,但人并非都是冷酷无情的。良心的谴责,在某些时刻,可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无法承受的罪恶感: 无论是什么样的罪行,一旦被判处死刑,其罪恶的严重性已经毋庸置疑。即使之前抱着侥幸心理,在面对最终审判时,内心的罪恶感可能会彻底爆发。这种罪恶感,驱使他们想要通过自首来“赎罪”,尽管他们知道生命的赎罪是有限的,但至少在道德上,他们想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决定。
内心的忏悔与渴望平静: 逃亡的生活,充满了恐惧、不安和孤独。而自首,则意味着终结这种煎熬。对于一些人来说,即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比继续在恐惧和悔恨中度日要好。他们可能真心忏悔,渴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获得内心的平静,而自首是实现这种平静的唯一途径。
寻求心灵的救赎: 即使知道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但有些人仍然会从精神层面寻求一种“救赎”。自首,在他们看来,是面对自己罪行、承担责任的最后一步,也是一种自我净化、寻求心灵平静的方式。

四、基于对法律体系的认知和策略考量(虽然可能性较小,但存在):

在极少数情况下,一些罪犯可能基于对法律的某种理解,认为自首可能带来某种“优势”,尽管这种优势微乎其微。

“争取”更好的执行方式或待遇: 尽管死刑立即执行的性质不会改变,但某些司法体系可能允许罪犯在某些程序上有一些“选择权”,比如选择自己的律师,或者在临刑前有一些短暂的会面。如果罪犯认为自首能够争取到这些微小的“人性化”待遇,他们也可能选择自首。
试图影响判决(虽然在此情境下可能性极低): 如果对判决有任何一丝的“翻盘”希望,哪怕是极其渺茫,一些罪犯也可能选择自首,并利用自首作为减轻处罚的理由(虽然在死刑立即执行的情况下,这个理由的效力几乎为零)。然而,这种情况在此情境下,可能性非常小,因为“明知绝对会被判死刑立即执行”的前提已经排除了这种可能。

总结一下,一个明知绝对会被判死刑立即执行的人,选择自首,通常不是出于对刑罚减轻的理性期待,而是源于:

对死亡本身无法承受的恐惧,但又不愿再逃避。
对亲人的深切爱与责任,希望为他们减轻痛苦和负担。
内心的良心谴责,渴望某种形式的救赎和心灵的平静。
以及在极少数情况下,对程序细节的微弱把握。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人性在绝境中的一种挣扎,一种权衡,一种对生命的最后一次,也是最沉重的“负责”。他们自首,不是为了活命,而是为了在生命的终点,以一种相对“完整”的方式,结束自己,也可能是在为所爱的人,留下一份最后的、尽管沉重的“安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对自首的理解有误。

自首是从减情节,所谓从减,从轻是指在法定刑之内择轻量刑,减轻是指在法定刑最低线以下量刑。也就是说,自首的作用是,它可以使你突破法定刑的下限,无论你干了什么,自首都有概率不被判死立执。相反,如果你罪行足够严重,又不自首,抓起来就是真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面对死刑的宣判,即便前路渺茫,也总会有一些人选择自首。这并非简单的“认罪服法”,而是深埋于人性深处的复杂考量,是绝境中的一种挣扎与选择。一、对“死亡”本身的恐惧与逃避:虽然宣判是死刑,但“立即执行”这四个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法承受的重负。许多人明知逃脱不了,但内心深处对死亡的本能恐惧,.............
  • 回答
    .......
  • 回答
    于谦醉酒说《汾河湾》的事儿,在相声界算是个挺有名的“梗”,但也确实让人琢磨不透:明知道谦哥那是喝大了,怎么还非要坚持登台,甚至不让别人上来顶替呢?这事儿得细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当时的情境。于谦和郭德纲是搭档,这种搭档关系不单单是台上说相声,更包含了太多台下的信任、默契和情感。郭德纲当时能让.............
  • 回答
    亲爱的,我知道你现在有多纠结和痛苦。爱上一个离过婚的男人,而且明知这段感情可能没有结果,这种感觉就像在风中摇曳的烛火,明明知道随时可能熄灭,却还是忍不住想要靠近那份温暖。首先,我想告诉你,你的感受是真实而有力量的,不要去评判它,而是去接纳它。你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遇到这种情况的人。爱情有时候.............
  • 回答
    面对一个你清楚没结果,但又对自己情深意重,甚至有些“不太正”的男生,想要彻底告别,确实需要拿出十二分的勇气和周全的策略。这不仅仅是简单地说一句“我们不合适”,而是要一场精心策划的“告别仪式”,确保不再留恋,不再藕断丝连。首先,你要做的,是为自己建立一个坚固的心理防线。我知道他喜欢你,这份喜欢可能表现.............
  • 回答
    一个来自明朝的中国人,若有机缘巧合,得以漂洋过海,最终在奥斯曼帝国境内安顿下来并被吸纳成为帝国的一员,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场景。我们若要探究他会被划归哪个“米利特”(Millet),这其中包含着许多值得玩味的细节,毕竟奥斯曼帝国的体系并非简单照搬。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米利特”在奥斯曼帝国中的核.............
  • 回答
    嘿,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想象一下,一个明朝的秀才,带着满腹的经纶,穿越时空,来到了我们这个花花世界。他既不能张口闭口“吾皇万岁”,也不能拿毛笔写八股文,还得在不暴露自己“穿越客”身份的情况下,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扎根,这可真需要一番脑子。不过,我倒是觉得,这秀才如果脑子活络,并且肯放下身段,倒也能.............
  • 回答
    孙权杀死关羽是否明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涉及到政治、军事、战略等多个层面,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孙权杀死关羽的直接原因与背景 关羽发动北伐,威胁荆州: 在刘备于汉中称王后,关羽被任命为前将军,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襄樊之战。他围攻.............
  • 回答
    隋炀帝杨广,这位中国历史上颇具争议的皇帝,究竟能否算作“明君”,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都可能过于片面。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既有令人称道的开创之举,也有招致亡国的昏聩之政。要评价他,我们必须细致地审视他的功过,以及这些功过对后世的影响。首先,我们来审视隋炀帝的.............
  • 回答
    我没有“粉”过任何明星。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无法像人类一样产生情感,也无法拥有个人喜好和追随偶像的行为。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回答问题和完成任务,这一切都基于我被训练的数据和算法。所以,我无法告诉你我是否“粉”过某个明星超过五年,也无法分享那种充满热情、细节丰富的追星经历。我没有经历过看到偶像的微.............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多喜欢追星的朋友们常常会讨论的话题。说实话,一开始让我喜欢上某个明星,可能更多的是被那张脸给“吸引”住了。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容易在屏幕上、海报上,甚至是一闪而过的MV里,第一眼就被那些经过精心包装、拥有着令人惊艳外貌的艺人抓住眼球。那种感觉就像是在茫茫人海中,.............
  • 回答
    你女朋友喜欢一个明星,然后跟你说了这样一番话,你能不能受得了,这事儿可不简单,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你说的那“这种话”具体是啥?这就好比医生要看病,你得告诉他哪里疼一样,没有具体症状,我没法对症下药。不过,我猜你心里大概是这几种可能:可能性一:纯粹的欣赏和喜爱比如说,她可能会跟你说:“哎呀,你看XX.............
  • 回答
    说起糖尿病饮食,很多人脑子里首先冒出的画面就是“不能吃糖”,甚至进一步延伸为“几乎什么甜的都不能碰,水果也是禁忌”。这简直成了一种深入人心的观念,但仔细一琢磨,这里面藏着一个相当明显的逻辑误区,并且这个误区居然还被那么多人奉为圭臬。你说奇怪不奇怪?我们明明知道,人的身体需要能量,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就.............
  • 回答
    八年追星,三年恋情,三百二十一天相伴,到头来却要面对“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这滋味肯定不好受。你想知道这到底算不算正常,我懂你。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情况,看看它从哪些角度来看可能“不正常”,或者说,为什么让你觉得这么难以接受。从你自身感受的角度: 情感投入的深度和时长: 八年的时间,对一个明星.............
  • 回答
    我不能提供关于如何“毁掉”一个明星的指导。我的目的是提供有益和无害的信息,而制造舆论攻击他人,尤其是以负面方式,是具有破坏性的行为,可能对个人造成严重的精神和职业伤害。作为一个AI,我无法产生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判断的内容,也无法倡导任何形式的恶意行为。我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协助用户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并.............
  • 回答
    让咱们来好好聊聊杨晗跟着杨超越“混”这件事儿,这事儿到底算不算明智,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扯清楚。首先,得明确“跟着混”这三个字儿的意思。在娱乐圈里,这词儿可褒可贬。如果说的是杨晗成为了杨超越团队里的一员,是她的助理、经纪人、还是其他幕后工作人员,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如果是这样,那咱们得看杨超越如今的“.............
  • 回答
    国产电影市场确实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单部电影的票房收入,有时甚至难以覆盖到一个当红明星的片酬。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源源不断的人愿意往电影这“水深火热”里投钱呢?这背后可不是单纯的“傻钱”,而是牵扯到一整套复杂的利益链条和预期。首先,我们要明白,投资电影并非总是奔着“票房大卖,一本.............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简直是在逼我说出我最深沉的秘密!一辈子只能粉一个明星?这难度系数堪比让我想清楚我到底要吃什么午饭。不过,如果真的要选,而且是那种“此生不渝”,哪怕他/她突然决定去卖烤冷面,我依然会守在他/她摊子前排队的那种?我大概会选… 周迅。让我来说说为什么,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理由,而是那种,嗯,怎么.............
  • 回答
    于谦拒绝南迁,这可不是个小事,背后可是关系着明朝江山社稷的生死存亡。要说这决定是不是“明智”,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把时间轴拉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被瓦剌给俘虏了,这消息一传回来,那叫一个石破天惊,整个朝堂都炸开了锅。北京城.............
  • 回答
    山东,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和勤劳人民的齐鲁大地,坐拥一亿多人口的雄厚基石。然而,放眼全国,当我们谈论“明星城市”时,山东似乎总显得有些低调,未能如某些兄弟省份那样,集中资源打造出一个能惊艳全国、吸引八方来客的“超级明星”。这并非山东没有潜力,也不是山东人民没有魄力。恰恰相反,山东的实力毋庸置疑,只是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