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雄隋三十八年,无强汉之西域,无巨唐之漠北,无蒙元之宣政,无皇明之大理。不开仓,不安民,不轻徭,不薄赋。外战不决弃河右,内乱不定转江都。虎踞广陵今胜昔,骁果军刀慨而慷。曲线救国入定襄,二京四都雄风扬。圣人可汗御突厥,九天阊阖开雁门。高丽颂我七德盛,万国衣冠拜京观。恶贼李唐改谥炀,大隋正统是郑王。北狄因我雄隋威,渭水吓得李二降。永济堵塞通南北,五品举荐灭门阀。天下皆是贰臣贼,唯我雄隋得国香。君王死部下,天子向南逃。众皆以弱亡,独隋物流亡。
当年我在中学历史课本上看到: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我还是挺感慨的,毕竟杨广在位时间那么短,就把规模如此宏大的大运河修完了,那是相当不容易,为此败光国家,也算值了。
不知道大家以前上学时学到这段时,有没有和我类似的想法。
然而等我长大了,我发现………自己当年果然太天真了。
因为大运河的起点不是由杨广开始的,而它的终点也不是在杨广一朝。
可能是因为教育方式问题,不少人对历史的认知是这样:三省六部怎么来的?隋朝时期蹦出来的,大运河是怎么出现的?杨广修的。
因为中学课本就那么薄,想全面或者系统介绍一个政治制度或者一个宏伟工程前因后果,那是不可能的。
而这样就导致,让许多人认为许多东西就像从石头蹦出个猴子一样,那些非常伟大的历史成就是不需要基础的,靠一个神通广大的皇帝就可以完成。
相反如果一个伟大工程是在一个皇帝在位时期完成了,那这个皇帝肯定牛逼到爆了。
而杨广,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
说回大运河,我们首先要认知到,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如此庞大的工程,根本不是能靠倾国之力,就能十年(604到614)修建完的工程。
可以说杨广就算不打什么高句骊,不修什么东都和长城,全心全意去修大运河,十年也远远不够让大运河从无到有。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杨广大帝掌握了外星科技?
当然不是,答案是大运河,或者说中华南北水系,早就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
从大禹治水,中华文明就在和大自然进行斗争,水利工程任何时代都不会忽视的事情。从春秋的夫差,战国的李冰,秦朝的嬴政,汉朝的王景,都是在兴修水利工程。
而到了魏晋南北朝,随着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开始难移,进一步加速了南方的水利工程发展。
孙权,桓温,包括后面的宋齐梁,都在开凿、疏通河道。
而在北方,曹操,以及北朝的孝文帝,还有杨广他爹杨坚,也在开凿和疏通北方的水系。
当然,在漫长历史中兴修水利工程的人远远不止上述这几个,而南北河渠的发展更是包含了千百年来万千中华百姓的心血。
在隋朝一统后,北方和南方河渠在上千年的发展,已经到了相当的高度,而且杨坚也主持过水利工程,也就是广通渠。
顺便我们插一个笑话,杨广大帝上位了,因为这个河渠犯了他名讳,于是改名叫“富民渠”。富民之名,杨广也真是好意思说。
换言之杨广大帝要做的工作,其实就是疏通一些河道,让一些河道连通或者改道。这个工程也不能说是不大,但肯定远远不如什么让大运河从无到有的工程量,而且这个工程量以隋朝的国力来说,将其完成也并不困难。可以说只要杨广给每个渠三、五年期限(杨广主要修了四个渠),二十年之内完全可以将其完成,而且也不会过于劳累百姓、损耗国力。
然而千古一帝杨广是怎么做的?
比如杨广在曹操疏通的白沟的基础上,开永济渠。杨广为此征发上百万民夫参与工程,后来男的不够,还强迫妇女服役。
最终永济渠,仅仅几个月就完工了!然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百姓死亡超过半数,也就是六十多万百姓被折磨致死。
与此互相呼应就是杨广开通济渠,也是征发上百万民夫,以死了几十万百姓的代价,通济渠五个月就通航了!
再多说一句,这永济渠后来还因为隋末大乱,导致河道无人维护,从而淤塞了。事实告诉我们,疯狂压榨工人,对提高工程质量帮助不大。
所以大家能明白了吧,杨广大帝就是来残害生灵的。可以说换一个正常人当皇帝,用正常速度修运河,大运河都能修的到达杨广那个标准,甚至还能修的比他还好,而且还不需要那么多百姓丧命。另外在隋朝之后,后面的朝代也在完善大运河,所以杨广也并没有给大运河的修建真正画上个句号。
杨广坐拥中华上千年的水利传承,结果还能把百姓搞得白骨成山,还能把天下搞得分崩离析,只能说,不愧是千古一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