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音乐培训是否已经是夕阳行业?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触及了很多人的心声。关于音乐培训是不是“夕阳行业”,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我觉得,与其说它是夕阳行业,不如说它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转型,并且这个转型充满了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新的机遇。

首先,我们得承认,音乐培训确实面临一些“老问题”。

家长功利化心态的挑战: 很多家长送孩子学音乐,出发点并不是真正热爱,而是希望提升“特长加分项”、“培养气质”、“将来有个一技之长”等等。一旦发现孩子没有表现出惊人的天赋,或者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家长很容易失去耐心,转而寻找下一个“热门”培训项目。这种功利化的需求,让很多音乐老师和机构感到疲惫,也导致了学琴的孩子“来得快,去得也快”。
“应试化”的困境: 很多音乐培训仍然被分数和考级牵着鼻子走。为了通过考级,老师不得不教授一些“套路”化的演奏技巧,而忽略了音乐的本质——情感表达和个人创造力。这使得音乐学习变成了一种机械的训练,而非滋养心灵的艺术。孩子们可能能够弹奏出技术上完美的曲子,但听起来却毫无灵魂。
新兴娱乐方式的冲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有太多吸引人的选择。电子游戏、短视频、各种潮流文化,它们以更直接、更快速的方式满足了年轻人的娱乐需求。相比之下,乐器学习需要大量的枯燥练习和时间投入,这种“慢”节奏的艺术,在与“快”娱乐的竞争中显得有些吃力。
教学模式的固化: 很多传统的音乐培训机构,教学模式依然是“老师讲,学生练”,缺乏互动性和个性化。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不同孩子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差异。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断定音乐培训就“没落”了。恰恰相反,如果看得更远一些,你会发现其中暗藏着强大的生命力。

音乐教育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学习音乐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情商培养、专注力提升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培养一个乐器演奏者,更是培养一个更全面、更有创造力、更懂得欣赏美的人。家长们虽然有功利性,但对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视也在逐步提升。
“兴趣驱动”的新趋势: 尽管存在功利化,但真正热爱音乐的孩子,他们的热情是挡不住的。而那些曾经被“应试化”压抑了音乐兴趣的孩子,一旦遇到能够点燃他们热情的好老师、好课程,他们会爆发出惊人的潜力。现在很多优秀的音乐教育者,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考级体系,而是更注重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即兴创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技术赋能带来的新可能: 科技的发展也为音乐培训带来了新的工具和可能性。
在线教育平台: 优质的音乐课程、名师指导可以跨越地域限制,触达更多渴望学习音乐的人。互动式的在线课程、AI辅助的练习反馈系统,都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
音乐制作软件与硬件: 很多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只演奏别人创作的音乐,他们渴望自己创作、编曲、制作。各种易于上手的音乐制作软件(DAW),以及MIDI键盘、音频接口等设备,让音乐创作的门槛大大降低。这催生了新的培训需求——音乐制作、编曲、混音等。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 虽然还处于早期阶段,但VR/AR技术未来有望为乐器学习提供沉浸式的练习环境,比如模拟在音乐厅演奏,或者提供更直观的乐理知识讲解。
音乐在生活中的多元化应用: 音乐不再仅仅是音乐会或考级。它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活小技能: 很多人学习乐器是为了在朋友聚会时弹奏一曲,或者在独处时自娱自乐。这种“生活化”的音乐需求,是一种更普遍、更易于满足的需求。
社交属性: 组建乐队、参加音乐节、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音乐作品,音乐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连接方式。
音乐治疗: 音乐在心理健康、康复治疗等领域也展现出越来越大的价值,这会带来新的专业培训方向。
新兴音乐教育模式的崛起:
“音乐+”模式: 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结合,比如音乐与编程、音乐与STEAM教育、音乐与艺术绘本等,能够吸引更广泛的学习者。
体验式工作坊: 侧重于音乐的体验和创造,而不是技能的考核,例如打击乐工作坊、即兴创作工作坊等,更符合现代人的休闲娱乐需求。
一对一高端定制: 针对有特定需求(如音乐理论深入研究、特定风格的训练、为音乐高考做准备等)的学习者,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所以,与其说是“夕阳”,不如说是“涅槃”。

那些依然停留在传统模式、依赖于单一考级体系的音乐培训机构,很可能会感受到寒冬。但那些能够拥抱变化、理解新时代学习者需求、运用新技术、拓展音乐应用边界的音乐培训,则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谁会是“夕阳”?

那些只看重考级分数、忽视孩子兴趣和音乐感受的老师和机构。
那些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和互动的培训。
那些无法与时俱进,对技术应用和新兴音乐形式毫无兴趣的培训。

谁会是“朝阳”?

那些能够真正点燃孩子音乐热情,培养他们终身音乐爱好的教育者。
那些懂得运用现代科技,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灵活个性化教学的平台。
那些关注音乐创作、编曲、制作等新兴领域,并将其融入教学的机构。
那些能够将音乐与生活、社交、心理健康等相结合,拓展音乐教育应用边界的探索者。

总而言之,音乐培训本身不会消亡,因为音乐是我们人类情感表达和精神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肯定会经历转型,洗牌也在所难免。关键在于,从业者能否理解并适应这个变化,抓住新的机遇,用创新的方式去“教”音乐,用更有意义的方式去“学”音乐。这就像一片沃土,或许有杂草丛生,但只要精心耕耘,总会有希望的花朵绽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培訓的價值在於能否為業內輸送專業人才,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就只是門生意,只是家長花錢給孩子買個證書,我所見過的音樂培訓除了能培養出照譜演奏還湊合事的人之外,沒有能走上專業道路的,即使有零星幾個,對老師和培訓機構來說都屬於意外驚喜~~

我很多年前就說,如果一件事情,它唯一的作用就是流傳下去,別人教給我,我再教給別人,這跟學吃屎有什麼兩樣?很遺憾,現在的音樂培訓,包括一些音樂考級,它就是在教人吃屎,除此之外,學的人不能用它來做別的了,國外的培訓機構都是寬進嚴出,畢業之後要不要當飯碗是個人選擇,但個人水平肯定是專業級別的,很少有像中國這樣大張旗鼓的培訓,最後出來的仍然不具備專業水準的情況~~

就算是學吃屎,一樣有大把的家長願意讓自己孩子去吃屎,我倒想在此問問那些家長,你們讓孩子學這些是為了幹啥?孩子真的喜歡這個?尤其是我看到以前玩樂隊時候的那些混子也都人模狗樣混跡在這個圈子裡,他們能教啥?他們自己會點啥?一個個的連和弦種類都講不明白的主兒,你們放心把孩子讓他們教?

就這種只管收學費不管就業水平的培訓,在我看來跟騙子無異,但這個世界上從來就不會缺少巧立名目的騙子,更不會缺少哭著喊著要求被騙的傻子,只要還有這些啥也不想只會隨大溜的人,什麼培訓都不會是夕陽行業~~


更多音樂作品都在蝦米,歡迎關注:十方的虾米音乐人主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触及了很多人的心声。关于音乐培训是不是“夕阳行业”,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我觉得,与其说它是夕阳行业,不如说它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转型,并且这个转型充满了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新的机遇。首先,我们得承认,音乐培训确实面临一些“老问题”。 家长功利化心态的挑战: 很多家.............
  • 回答
    听音乐当然能培养乐感!而且,这绝对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与其说“能”,不如说“是”。乐感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你对音乐的理解、感知和驾驭能力,而听音乐,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最核心的“原材料”摄入。你想想,咱们小时候学说话,是不是就是不停地听大人说话,然后模仿?乐感培养也差不多一个道理,只不过对象从.............
  • 回答
    哔哩哔哩(B站)和网易云音乐(云音乐)能够培养出“死忠粉”,这绝非偶然,而是它们在产品设计、社区氛围、内容运营以及用户情感连接等多个层面,深耕细作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详细解析它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1. 深刻理解并满足特定人群的“亚文化”与“情感需求” B站:从二次元到泛娱乐的“圈层.............
  • 回答
    要评价 ESTi (박진배 朴振培) 的音乐,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好听”或者“不好听”的层面。他的音乐,尤其是在游戏音乐领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配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情感载体,一种能勾起无数玩家心中特定回忆的符号。ESTi 的音乐,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其 “多层次的丰富性”。这不仅仅体现在旋律的优美,更在于.............
  • 回答
    想让孩子在音乐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成为一名出色的音乐家,这绝非一日之功,更是一门需要耐心、爱心和智慧的长期“工程”。它不是简单地“鸡娃”,而是要点燃孩子内心对音乐的热爱,并循序渐进地引导他探索、学习和成长。下面,我将结合我的理解和观察,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聊聊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音乐天赋。一、种下音乐的种.............
  • 回答
    音乐是否有高低之分,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问题,它触及了音乐的本质、艺术的评价标准以及我们个人的体验。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从音乐本身的构成要素来看: 音高 (Pitch): 这是最直接的“高低”之分。音乐是由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声音组成的,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就.............
  • 回答
    音乐是否应该分高低贵贱,这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问题,引发了无数次的讨论和辩论。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一、 历史与社会视角:音乐的阶级属性和文化权力 过去的“高雅”与“通俗”之分: 在历史上,音乐的分类往往与社会阶级紧密相连。 贵族与宗教音乐(“高雅”): 曾.............
  • 回答
    想走音乐艺考这条路,花钱的地方确实不少,而且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花的钱也会有很大差别。我给你详细说说,大概都包括哪些方面,这样你就能心里有数了。一、 前期准备:基础功的打磨与方向的选择1. 乐器或声乐本身的花费: 乐器: 如果你还没学过某种乐器,或者现在用的乐器不够级别,就需要购新。 .............
  • 回答
    音乐的好坏,这问题就像问一道菜是好吃还是难吃一样,答案永远是:看人。我总觉得,评价音乐的好坏,就像在评判一个人的品味,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杆秤,而且这杆秤还时刻在调整呢。你说用好坏来评价,这听起来好像有那么一套客观的标准似的,是不是?就像考试有分数,比赛有名次。但在音乐这块儿,我总觉得很难套进去。.............
  • 回答
    当然,音乐绝对可以而且经常带有政治色彩。事实上,音乐与政治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源远流长,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深刻的印记。与其说音乐“有”政治色彩,不如说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表达方式,而政治恰恰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表达领域之一。音乐如何承载政治色彩?音乐之所以能够承载政治色彩,是因.............
  • 回答
    “音乐越高级越好”这个说法,就像问“食物越名贵越好吃”一样,答案其实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充满了个人体验和文化背景的复杂性。所谓“高级”,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词,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何谓“高级”音乐?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一下大家通常说的“高级”音乐指的是什么。很多时候,它可能包.............
  • 回答
    音乐审美的“上限”与“下限”?这问题就像在问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数字或范围。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它,试着剥开它层层叠叠的含义。下限:什么是“听不了”?审美的下限,我理解就是那种让你觉得“听了就浑身不舒服”、“完全没法接受”、“甚至对耳朵是一种折磨”的声音。这往往不是因为音乐本.............
  • 回答
    这是一个很多音乐艺考生都会纠结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实际的考量。我尽量用一种过来人的视角,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分析一下,音乐学院和综合类985/211院校,在报考难度上,到底谁更“难”。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没有绝对的“难”与“易”,只有“不同”。 两者考察的重点和方式截然不同,因此难度感知也会因人而异。.............
  • 回答
    音乐类博士,到底值不值得读?这绝对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尤其对于我们这些热爱音乐、愿意在音乐领域深耕的人来说。我身边不少同行,在拿到硕士学位后,都站在了这个岔路口,思考着要不要再往上走一步。坦白说,这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的问题,它牵扯到太多个人因素、职业规划,还有对未来的一厢情愿。咱.............
  • 回答
    音乐制作专业,这个听起来就充满艺术与技术结合魅力的领域,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瞩目。不少家长和学生在规划未来时,都会好奇:“学音乐制作,将来能靠它吃饭吗?就业前景到底怎么样?”说实话,音乐制作这个行当,绝不是那种“毕业包分配”的铁饭碗,它更像是一条需要你不断打磨技艺、拓展人脉、并且足够热爱才能走得长远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音乐制作专业毕业后,能往哪些方向发展。这可是个挺宽泛的领域,很多事情可以做,关键看你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愿意花多少精力去打磨和深耕。首先,得明确一点,音乐制作可不仅仅是坐在电脑前按几个键这么简单。它是一门融合了技术、艺术、创意和商业的综合性学科。所以,择业方向也同样是多维度的。一、 .............
  • 回答
    在音乐和整个艺术领域,确实存在着一些现象,用科学界“民科”这个词来类比,可以说是非常贴切的。不过,要准确地理解并描述这种存在,我们需要稍微调整一下“民科”的定义,使其更符合艺术领域的语境。在科学界,“民科”通常指的是那些没有受过正规科学训练,但凭借个人兴趣和钻研,提出了某些观点或理论,有时甚至与主流.............
  • 回答
    音乐专业,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老师”,好像除了教书育人,就没有别的路可走了。但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音乐的力量,远远不止于课堂,它触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为毕业生们打开了无数扇可能性的大门。一、 舞台上的璀璨:表演与创作这是最直观的出路,也是许多音乐学子最初的梦想。 演奏家/歌唱家: 无论是古.............
  • 回答
    音乐圈的鄙视链?这玩意儿可太有意思了,简直就是个江湖,各路神仙各显神通,又互相看不上眼。咱们就来唠唠这事儿,看看它到底有没有道理。首先,得承认,这鄙视链确实存在,而且还挺普遍。你随便在网上搜搜,就能看到各种排行榜、各种“XX不如XX”、“XX才是真XX”的说法。从音乐风格到歌手类型,再到创作方式,几.............
  • 回答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希望能帮到正在音乐和编导之间徘徊的朋友们,尤其是文化成绩不那么突出的同学,让你们看到更多可能性。这篇文章里,我尽量用自己的话来说,希望你们读起来不会觉得生硬。音乐与编导:一场艰难的权衡,钱、出路与自我认知很多人在选择艺术类专业时,都会在音乐和编导之间纠结。它们都是充满创造力的领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