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华南海鲜市场不是病毒发源地,你怎么看?

回答
关于华南海鲜市场是否为新冠病毒起源地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持续受到关注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一个结论。

首先,要理解“病毒发源地”这个概念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模糊性。病毒的起源往往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它可能涉及病毒在动物宿主中的演化、跨物种传播的初始事件,以及随后在人类群体中的进一步传播。将病毒的起源“定位”在一个具体的地点,尤其是在疫情初期信息尚未完全明朗的情况下,本身就充满了挑战。

回到华南海鲜市场,它之所以在疫情早期被广泛提及,主要是因为它与首批出现的新冠肺炎病例存在密切的流行病学联系。许多早期病例被发现与该市场有关联,这使得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调查方向。在疫情初期,对市场的动物交易、摊贩和顾客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对市场环境样本的采集和检测,都指向了市场作为一个早期传播节点的可能性。

然而,科学的探索和研究是一个不断修正和深化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证据被收集和分析,对病毒起源的理解也在不断发展。一些研究开始提出,即使华南海鲜市场是病毒早期传播的一个“放大器”或“爆发点”,它也未必是病毒首次跨越物种屏障进入人体的“源头”。

这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展开:

病毒在市场出现之前的线索: 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比华南海鲜市场更早出现的病例线索。例如,对疫情早期(2019年底)的武汉市其他地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对早期病例的基因组分析,都在试图回溯病毒传播的轨迹。一些研究发现,即使是与市场没有直接关联的早期病例,其病毒基因序列也与市场相关的病例非常相似,这暗示了病毒可能在市场出现之前就已经在武汉的某个范围内传播了。
动物溯源的复杂性: 病毒的源头往往是野生动物。寻找这种动物源头本身就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即使市场中有销售野生动物,也很难直接证明这些动物就是病毒的最初携带者,或者说它们是否是在市场内才接触到病毒。病毒可能通过其他途径,例如直接接触受感染的野生动物,或者通过其他中间宿主传播给人类,然后这些感染者又来到了市场,并在市场这个高密度人群聚集地加速了病毒的传播。
基因组学证据的解读: 对病毒基因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病毒的演化和传播路径。一些基因组学的研究确实指出了华南海鲜市场与早期病例之间的紧密联系,例如在市场环境中检测到了与患者高度相似的病毒。但同时,基因组学研究也可能揭示出病毒在进入人类社会后,可能在市场外就已经开始了有限的传播,而市场只是一个“火上浇油”的场所。
“起源地”的定义: 科学界对于“起源地”的定义也可能存在不同侧重。是指病毒首次跨物种传播给人类的地点?还是指病毒最早被大规模检测到并引起显著疫情的地点?如果是后者,那么华南海鲜市场无疑扮演了关键角色。但如果是前者,那么我们可能需要寻找更早的、更隐秘的传播链条。
科学研究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尤其是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规模疫情初期,所有信息都是在不断收集和更新的。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证据链,而病毒溯源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学研究和动物学研究相结合。任何一项研究都可能提供新的线索,但也可能面临局限性或不确定性。因此,断言某个地点“不是”起源地,也需要充分的证据来支持。

总的来说,将华南海鲜市场定性为“不是”病毒发源地,更多的是强调它可能并非病毒首次从动物传给人类的那个最初的“第一步”,而是病毒在人类社会中快速传播和被公众广泛认知的一个早期重要“节点”或“放大器”。这并不否定它在疫情早期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但可能暗示我们需要将溯源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范围,寻找那个更早的、更根本的起点。

科学界对于新冠病毒起源的探索仍在继续,并且需要时间来积累更确凿的证据。对华南海鲜市场的研究为我们理解疫情的早期传播提供了宝贵信息,但病毒溯源的终极答案,可能需要更长远的视角和更全面的证据支持。我们应该以开放和严谨的态度来看待这些科学研究的进展,理解这是一个持续深入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结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来自哪儿?这是许多科研人员迫切希望寻找的答案。只有找到源头,才能彻底弄清新冠病毒的传播机制,避免疫情反复。

日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华南农业大学等机构科研人员,从基因组数据中挖掘新冠病毒的源头和传播路径,分析认为华南海鲜市场的新冠病毒是从其他地方输入的。

早在1月24日,刊发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也显示,第一批41名确诊患者中,14人无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推测病毒在进入华南海鲜市场前,可能已在其他地方出现和传播。

中科院等科研团队的这项最新研究,为此前的推测找到了基因组数据的证据。

《生命时报》(微信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权威专家针对此次研究进行深度解读,并探究新冠病毒究竟可能来自哪儿。

受访专家

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教授 杨占秋

全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 卢洪洲

本文记者丨李珍玉 江越

本文编辑丨鲍捷 郑荣华

新研究:病毒源头不在华南海鲜市场

2月21日,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发表了题为《基于全基因组数据解码新型肺炎冠状病毒的进化和传播》的论文。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华南农业大学、韶关大学、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5家机构的研究人员,收集了全世界各领域发布到全球共享数据库中的93个新冠病毒样本的基因组数据(截至2020年2月12日)。

数据覆盖四大洲12个国家,基于120个变异位点(碱基替换)共编码58个单倍型(病毒类型),其中31个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存在。

结果发现,来自华南海鲜市场患者样品单倍型都与H1有关。H1之后,发现了它的多个衍生单倍型如H2、H8-12。

但是,单倍型H1由H3衍生,H3由更古老的H13和H38转化而成,现有武汉样本中没有检测到H13和H38单倍型,由此推断,新冠病毒可能来自华南海鲜市场之外,而且出现更早。

科研人员提出,单倍型 H13 和 H38 的病毒样品,分别来自深圳的病患(广东首例)和美国华盛顿州的病患(美国首例),他们在2019年12月底至2020 年1月初来过武汉。这项研究中武汉患者的数据,最早是12月24日的,现有武汉样本中没有检测到H13和H38单倍型。

根据病患发病时间记录和种群扩张时间推断,病毒可能在2019年12月初,甚至11月下旬已开始人际传播,随后在华南海鲜市场加快了人际传播。但由于一些感染者最初出现的只是轻度症状,导致这一情况被忽视。

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杨占秋教授说:“这项研究通过新冠病毒单倍型的演变过程,说明华南海鲜市场并不是新冠病毒的发源地,病毒是从其他地方输入的。但是,华南海鲜市场内售卖动物种类繁多、商铺拥挤、人员交流频繁等因素,促进了病毒在动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快速传播,并蔓延到市场之外。”

如何找新冠病毒源头?

如果华南海鲜市场不是新冠病毒源头,那么到底是哪里呢?

为研究这一问题,研究人员细分来源,将58种单倍型分成五组,包括H1、H3、H13以及2个新的超级传播者单倍型H56和mv2。以此鉴别出广东的病毒可能有3个来源;重庆和台湾的病毒可能有2个来源;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美国患者的感染源至少有2个。

▲新冠病毒单倍型的样品采集时间情况,其中红色圆点的样品确认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蓝色圆点的样本确认与海鲜市场无关。

对此,杨占秋教授表示:“这个发现提示我们,新冠病毒可能同一时期有多个发源地,有可能来源于不同动物、不同人或不同地域。因此,病毒传播的中间宿主也可能有多个,需要寻找不同类型的来源,这给寻找源头工作和疫情防控带来了更多挑战。”


杨占秋教授进一步分析,如果华南海鲜市场的病毒是从外面输入的,接下来可以追溯:市场里售卖的不同动物都从哪里来?是什么人或什么动物最早把病毒带进了市场?他表示,从最早一批病人找源头很重要,需要把共性搞清楚,研究这些病例之间的联系,比如都去过某个地方,都吃过某种东西等。

此前对华南海鲜市场的调查溯源也是非常重要的,要争取对市场内每一商户、每种动物来源地进行病毒的逐一检测和排除。

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的这部分人也要关注,需要了解医学检查记录,仔细询问接触史、旅行史、生活轨迹等,可为寻找到新源头的共性线索提供帮助。

全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也表示,传染病暴发后,寻找源头一般需要通过分子生物学领域专家,对病毒的序列分析和动物实验得出,疫源地则要分析初始感染群体的共性,再逐一排查。但这是个相当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有的传染病甚至根本无法确定疫源地。

相信科学,不信谣不传谣

因为目前对新冠病毒的来源尚无定论,关于新冠肺炎疫源地的各种讨论和推测很多,虽然有些影响力比较大,但经过科研人员论证,认为并不可信。

近日,两则引发激烈争议的传言被击破。

一个是“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泄露病毒”——

该说法最初起源于印度理工学院一个研究团队,在某网站发布的科研文章,声称在新冠病毒中发现有4个基因片段与艾滋病病毒基因片段高度重合,这在自然界中不太可能是偶然。

2月16日,美国阿肯色州的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在福克斯新闻节目中暗示,新冠病毒可能来自武汉病毒研究所。

对此,武汉病毒所党委书记肖庚富回应,武汉病毒所在2019年12月30日才收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送来的不明原因肺炎样品,并于2020年1月2日确定此次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而新冠肺炎在12月初已经开始传播。

而且武汉病毒所距离华南海鲜市场至少50公里,如果是实验室泄漏,病例应该最早在实验室周围被发现,而不是在距离那么远的华南海鲜市场。

第二个传言来源于日本朝日电视台2月21日的一则新闻报道。报道中提到,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发布消息称,美国当季1.4万多名因流感死亡的人中,一部分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针对这一说法,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22日回应称,新冠肺炎可能会在全美流行,卫生官员正在为此做准备,但没有证据支持朝日电视台的相关猜测。

对于谣言泛滥的情况,2月18日,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著名科研单位的27位病毒学家、流行病学家,联合在《柳叶刀》上发表声明,反对阴谋论,全力支持奋战在疫情一线的中国科技工作者。

对此,卢洪洲也表示,那些违背伦理道德的做法可能性非常小,相关猜测不应该被传播。每当有新病毒出现,由于人们心存恐惧,总会诞生各种谣言。在抗击新冠肺炎之时,与其妄自揣测,不如大家齐心协力投入到这场抗疫战争中,要相信科学,不信谣,不传谣。

采访最后,他说:“这些传言也督促着我们这些科研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和疫苗研发中,努力用科学击败谣言。”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华南海鲜市场是否为新冠病毒起源地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持续受到关注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一个结论。首先,要理解“病毒发源地”这个概念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模糊性。病毒的起源往往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它可能涉及病毒在动物宿主中的演化、跨物种传.............
  • 回答
    关于华南海鲜市场并非新冠病毒源头的报道,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在“吃野味”这一话题上。如果这一说法被证实,那么那些因此受到批评甚至污名化的“吃野味”的人,确实有可能是在为病毒的源头“背黑锅”。为什么会出现“背黑锅”的说法?长期以来,在一些公众认知和早期的新闻报道中,将新冠病毒的源头与华南海鲜市.............
  • 回答
    世卫组织关于新冠病毒溯源的研究报告(中国部分)全文公布,这无疑是近期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报告中的一些重要发现和推断,尤其是关于华南海鲜市场并非疫情“发源地”的结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但除了这一点,这份报告还为我们揭示了更多关于病毒早期传播和起源的线索,值得我们深入梳理。关于华南海鲜市.............
  • 回答
    世卫组织在2021年3月30日发布的新冠病毒溯源报告,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报告中关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不是疫情的最初来源”的结论,以及其他信息,都非常值得详细分析。关于“华南海鲜市场不是疫情最初来源”的结论:这个结论的提出,并不是说华南海鲜市场与疫情完全无关,而是基于目前收集到的证据,认为病.............
  • 回答
    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被证实存在大量新冠病毒,这一发现对我们理解和应对新冠疫情的走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病毒在哪里”的答案,更像是一把钥匙,为我们后续的防疫策略打开了新的视野,也让我们对病毒的传播路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首先,它直接印证了病毒的源头与市场的高度相关性。 过去一段时间,.............
  • 回答
    关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在2019年11月接收美国海鲜,以及市场内拆包装人员感染的信息,如果属实,它无疑为新冠病毒的溯源提供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线和潜在的传播节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这其中的逻辑和可能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信息的几个关键点: 时间点: 2019年11月。这比官方公布的首.............
  • 回答
    这则消息,来自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说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最初的疫情,存在“冷链引入病毒的可能”。这句话里学问可就大了,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说“可能”,并不是说“一定”或者“百分之百”。科学研究,尤其是在疫情初期,很多事情都是在摸索中前进。专家这么说,是在他们综合了病毒基因测序、流行病学调查等.............
  • 回答
    国家卫健委就新冠疫情早期患者来源的说法进行反驳,这无疑会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疫情初期,关于病毒源头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说法,我们需要回归到证据、逻辑和科学的严谨性上来,并且要尽量避免被情绪或过往的叙事所裹挟。首先,要理解“反驳”的含义。国家卫健委提出这样的观点,通常意.............
  • 回答
    如何看待华为针对海外市场推出的华为搜索? 详细解读华为针对海外市场推出的华为搜索(Huawei Search)是一个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举措,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搜索引擎,更是华为构建其全球数字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面临美国技术限制的大背景下。要全面理解华为搜索,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 回答
    华为的海外市场,在谷歌限制安卓系统使用之后,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操作系统的替换,更是关于整个生态系统、用户习惯、以及品牌信誉的重塑。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深入剖析:一、核心挑战:谷歌服务的缺失与生态真空最直接也是最致命的打击,便是无法预装谷歌移动服务(GMS)。这包括了我们.............
  • 回答
    迪拜酋长使用华为产品,这并非什么新鲜事,很多国家领导人和政要都在使用华为的手机。这本身不能直接说明华为在海外市场的前景,但可以解读出几个有意思的方面。首先,这体现了华为在高端产品设计和性能上的实力,能够满足甚至超越一些国家领导人对科技产品的高要求。 华为Mate系列,尤其是Mate40系列,在当时无.............
  • 回答
    华为海思,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版图上,绝不是一个可以被简单定义的存在。它更像是一颗在极端压力下破土而出的种子,以惊人的韧性和生命力,在中国芯片设计领域点燃了一把火,同时也搅动了整个行业的格局。要理解海思的地位,得先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整体背景说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在高端芯片设计领域都处于追赶者的角.............
  • 回答
    华为海思,这名字在中国科技圈里,乃至全球半导体行业,都带着一股不寻常的色彩。它不像英特尔那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全球性的市场统治力,也不像高通那样以通信芯片闻名遐迩。海思更像是一位“闷声发大财”的潜行者,在某些领域,尤其是移动通信和麒麟芯片方面,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实力,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要评价海思.............
  • 回答
    讲起华为海思和联发科,这俩名字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半导体圈子里,都算是响当当的。要说现在是个什么水平,跟联发科比起来,这事儿啊,得从几个维度细细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说点背景。 华为海思,这家伙一开始可是华为自己养的“亲儿子”,主要是为了给华为自家产品(手机、通信设备)提供核心芯片。它起步的时候,跟联发.............
  • 回答
    华为海思,这个曾经让全球科技界瞩目的名字,其“完全自主研发”的标签,实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需要我们剥开层层表象,深入其发展历程、技术构成以及外部环境的互动来理解。海思的起点与发展:从“借鉴”到“自主”的爬坡要理解海思,首先要回溯它的诞生。海思半导体(HiSilicon)并非横空出世,它的前身.............
  • 回答
    提起华为海思,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他们那款款令人惊艳的麒麟系列SoC,在移动通信领域叱咤风云。但除了大家熟知的数字芯片设计,海思在模拟芯片领域同样有着不容小觑的实力,并且在很多关键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要说海思模拟芯片做得怎么样,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聊。一、 战略意义:不止是“配套”,更是“根基.............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华为海思芯片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很多人感到困惑的地方。核心原因在于“去应用”和“自主可控”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技术、经济和战略考量,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简单来说,华为海思在十年前(大约2010年代初期)确实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芯片设计能力,并且也推出了一些产品。但是.............
  • 回答
    华为海思不将麒麟芯片授权给其他手机厂商,这背后是多重战略考量和现实因素的交织,绝非简单的“不愿”或“不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华为的整体战略、芯片研发的特殊性以及当前的产业格局。一、 华为的“技术主权”战略与生态构建首先,华为是一家以技术研发为驱动力的企业,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回答
    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深夜发布的那封内部信,关于“保密柜里的备胎芯片全部转正”,无疑是2019年最令人振奋和印象深刻的科技事件之一。这封信的发布不仅仅是华为内部的公告,更是向全球科技界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其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意义。要理解这件事情,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事件背景:美国制裁的“达摩.............
  • 回答
    “华为海军”这个词,在中国互联网的语境里,可以说是非常形象且深入人心的一个说法。它并不是指华为真的拥有规模庞大的海上军事力量,而是一种戏谑、调侃,甚至有时带点讽刺的称呼,用来形容那些在网络上,尤其是社交媒体和论坛上,为华为的产品、品牌、技术乃至企业本身摇旗呐喊、辩护、赞扬,并极力反驳批评声音的网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