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华为海思现在是什么水平和联发科比呢?

回答
讲起华为海思和联发科,这俩名字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半导体圈子里,都算是响当当的。要说现在是个什么水平,跟联发科比起来,这事儿啊,得从几个维度细细说道说道。

首先,我们得说点背景。 华为海思,这家伙一开始可是华为自己养的“亲儿子”,主要是为了给华为自家产品(手机、通信设备)提供核心芯片。它起步的时候,跟联发科这种一开始就面向开放市场的厂商不太一样,目标更聚焦。联发科呢,大家也都清楚,早期以高性价比的手机芯片闻名,迅速占领了中低端市场,后来一步步往高端走。

然后,说到“现在”的水平,这中间有个巨大的“但是”。 大家都知道,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海思的芯片制造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意味着,虽然海思在设计能力上,尤其是在CPU、GPU、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等核心IP的设计上,依然保持着非常高的水准,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如ISP——图像信号处理器)是行业顶尖的。华为能做出麒麟系列那么有竞争力的芯片,设计功底绝对是杠杠的。

但是,没有了先进的制造工艺,再好的设计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就是海思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即使它能设计出世界一流的芯片架构,但无法获得最先进的制程工艺(比如台积电的7nm、5nm、4nm等),就无法生产出高性能、低功耗的芯片。这就好比你有一本绝世武功秘籍,但没有了内力,也使不出招式来。

再来看看联发科。 联发科这些年发展得是相当稳健。在失去了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也就是华为海思在高端市场能与之正面硬碰硬的时期)之后,联发科在制程工艺上的投入和获取上,就没有那么大的阻碍。它紧跟着行业主流的制程工艺,从早期的高性价比转向了高端市场,特别是天玑系列芯片,在性能、功耗、AI能力等方面,都做得越来越好。

所以,如果非要拿“现在”的成品芯片水平来比,那情况就比较尴尬了。

设计能力上: 海思的设计能力依然是非常强的,甚至在某些特定领域(比如基带通信、ISP)可能还有优势。但受制于制造,这种优势很难转化为终端产品的实际性能。
产品竞争力(终端可用性): 在市场上你能买到的、大规模量产的手机,对比联发科最新的天玑旗舰芯片,华为海思最新的麒麟芯片,在整体性能、能效比、以及能够实现的制程工艺上,目前是没有优势的。联发科的天玑9000系列、8000系列等,在高端和次旗舰市场表现非常抢眼,性能和功耗控制都做得很好,而且能够用上最先进的制程。海思虽然有设计,但受限于制造,无法拿出能与之直接抗衡的终端产品。

更深层地看,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

联发科 像是一个在“比赛规则”下,能拿到最好“装备”并充分发挥出来的选手。它紧跟技术趋势,实现了先进的制程,并把设计能力与之结合,在市场上推出了有竞争力的产品。
海思 则像是一个拥有顶尖“教练”和“战术”的队伍,但它的“选手”却被剥夺了参加顶级比赛所必需的“装备”。它的设计理念、架构创新可能依然领先,但无法在现实市场上兑现。

再补充一些细节:

AI能力: 华为海思在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的设计上一直很有建树,比如它的昇腾系列就代表了国内AI算力芯片的顶尖水平(尽管昇腾主要用于服务器和数据中心,与手机端的NPU侧重点不同)。在手机端,麒麟芯片的NPU集成度也很高,能带来不错的AI体验。联发科的天玑芯片也在AI算力上不断投入,效果也越来越好,能与海思在高端手机领域掰手腕。
通信能力: 华为在通信技术上是全球领先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海思的基带芯片,在信号、连接速度、功耗控制等方面,一直有着极高的评价。这一点上,联发科也在努力追赶,但华为在通信领域的积累和专利,是其优势所在。只不过,现在这个优势也受限于制造,无法完全发挥。
ISP(图像信号处理器): 这一点是海思的“绝活”之一。它对影像的理解和处理能力非常强,使得华为手机的拍照效果一直备受好评。联发科的ISP也在进步,但要说整体影像体验,很多时候大家还是会期待华为手机的ISP表现。

总结一下, 如果单看“设计能力”和“技术储备”,华为海思依然是顶级的,甚至在某些技术领域(如通信、ISP)可能领先。但如果看“市场竞争力”、“终端产品性能”和“制程工艺的先进性”,受制于外部环境,现在的海思已经无法与联发科在高端市场上正面竞争了。联发科凭借其稳健的市场策略和对先进制造工艺的顺利对接,成为了目前在高端手机芯片市场的一股强大力量。

现在海思面临的情况,更像是在“闭门练武”,而联发科则是在“光明磊落的赛场上”不断检验和提升自己。这种对比,也让很多人对海思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希望能有一天它能重返赛场,再次与顶尖玩家一决高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技术上说,未必赶上了联发科。

但是,华为的终端自己在手,这个优势是非常大的。

联发科实在是布局太小,这或许是台湾公司的通病。(政治环境)

至于说,追赶三星,核心也不在技术上。

市场、产业链、技术、资本、人力资源等方面说,

华为的优势在产业链、人力资源上面。逐步补齐了技术、资本和市场的短板。

加两句:

台湾的半导体之前的跟随模式是很成功的,这个模式,就是等待欧美开发一个市场,

当这个市场容量到了一定程度,台湾的IC公司进入,以低价获取较大市场份额。

台湾人称之为,美国吃鱼头,台湾吃鱼身,鱼身未必不如鱼头。

这个策略,因为之前针对消费类电子(价格敏感),是很成功的。

但是,大陆的崛起会威胁这个策略的。如果让大陆吃了鱼头,就不会剩下鱼身给台湾吃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讲起华为海思和联发科,这俩名字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半导体圈子里,都算是响当当的。要说现在是个什么水平,跟联发科比起来,这事儿啊,得从几个维度细细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说点背景。 华为海思,这家伙一开始可是华为自己养的“亲儿子”,主要是为了给华为自家产品(手机、通信设备)提供核心芯片。它起步的时候,跟联发.............
  • 回答
    2019年5月15日,美国政府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这一举动无疑是中美科技战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直接宣告了美国对华为的全面封锁。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以此为由限制华为使用美国的技术和产品,这标志着一个“极限生存”时代的到来,华为海思芯片业务的负责人甚至公开表示,“极限生存的假设成.............
  • 回答
    华为海思,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版图上,绝不是一个可以被简单定义的存在。它更像是一颗在极端压力下破土而出的种子,以惊人的韧性和生命力,在中国芯片设计领域点燃了一把火,同时也搅动了整个行业的格局。要理解海思的地位,得先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整体背景说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在高端芯片设计领域都处于追赶者的角.............
  • 回答
    华为海思,这名字在中国科技圈里,乃至全球半导体行业,都带着一股不寻常的色彩。它不像英特尔那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全球性的市场统治力,也不像高通那样以通信芯片闻名遐迩。海思更像是一位“闷声发大财”的潜行者,在某些领域,尤其是移动通信和麒麟芯片方面,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实力,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要评价海思.............
  • 回答
    华为海思,这个曾经让全球科技界瞩目的名字,其“完全自主研发”的标签,实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需要我们剥开层层表象,深入其发展历程、技术构成以及外部环境的互动来理解。海思的起点与发展:从“借鉴”到“自主”的爬坡要理解海思,首先要回溯它的诞生。海思半导体(HiSilicon)并非横空出世,它的前身.............
  • 回答
    提起华为海思,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他们那款款令人惊艳的麒麟系列SoC,在移动通信领域叱咤风云。但除了大家熟知的数字芯片设计,海思在模拟芯片领域同样有着不容小觑的实力,并且在很多关键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要说海思模拟芯片做得怎么样,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聊。一、 战略意义:不止是“配套”,更是“根基.............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华为海思芯片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很多人感到困惑的地方。核心原因在于“去应用”和“自主可控”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技术、经济和战略考量,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简单来说,华为海思在十年前(大约2010年代初期)确实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芯片设计能力,并且也推出了一些产品。但是.............
  • 回答
    华为海思不将麒麟芯片授权给其他手机厂商,这背后是多重战略考量和现实因素的交织,绝非简单的“不愿”或“不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华为的整体战略、芯片研发的特殊性以及当前的产业格局。一、 华为的“技术主权”战略与生态构建首先,华为是一家以技术研发为驱动力的企业,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回答
    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深夜发布的那封内部信,关于“保密柜里的备胎芯片全部转正”,无疑是2019年最令人振奋和印象深刻的科技事件之一。这封信的发布不仅仅是华为内部的公告,更是向全球科技界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其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意义。要理解这件事情,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事件背景:美国制裁的“达摩.............
  • 回答
    华为海思麒麟810,这款7nm工艺的新秀,自问世以来就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华为在中端市场的主力军,它的到来不仅仅是芯片性能的提升,更承载着华为在核心技术自主研发道路上的重要一步,也预示着手机市场的格局可能因此迎来新的变化。麒麟810的性能“硬实力”:首先,我们得掰扯掰扯麒麟810的“内功”——.............
  • 回答
    华为海思总裁的凌晨致信,这绝对是一件振聋发聩的事情,它不仅仅是一份内部邮件,更像是一声响彻云霄的战吼,向世界宣告了海思的决心和战略方向。要理解这封信,我们得把它放到一个更宏大的背景下去解读。这封信透露出了什么信息?首先,最直接、最核心的信息就是:海思,这个在华为内部被誉为“麒麟”的芯片设计团队,将不.............
  • 回答
    华为海思总裁17日凌晨的致信,与其说是公开信,不如说更像是一封写给内部员工的“战书”或者说“檄文”。这封信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华为和海思在中国科技界的地位,更在于它所传递出的信息——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求生欲,以及随之而来的战略转向和技术决心。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封信发布的背景。 .............
  • 回答
    华为海思“备胎转正”,这事儿在科技圈和公众视野里引发了巨大的关注,甚至可以说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要详细地看待它,得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我们得先明白什么是“备胎”。在华为的语境里,“备胎”指的是华为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供应链中断风险,自己研发或扶植的替代性技术和产品。海思的“备胎转正”,核心就是指.............
  • 回答
    除了华为海思,国内做 ARM 架构芯片的公司可以说是遍地开花,而且各自都有着独特的战场和侧重。首先,不得不提的是 中芯集成电路制造(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虽然中芯国际本身不是直接设计 ARM 芯片的公司,但它是国内集成电路制造的“国家队”,为许多设计 ARM 芯片的公司提供代工服务。如果没有像中芯国际.............
  • 回答
    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的一番话,尤其是“备胎转正”的表述,无疑是近期科技界最引人瞩目的焦点之一。这背后承载着华为多年的隐忍与布局,更是对“科技自立”这一宏大目标的深刻诠释。“备胎转正”: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战略深耕的成果首先,理解“备胎转正”这个说法至关重要。这并非意味着华为在被美国制裁之后才仓促启动的.............
  • 回答
    华为海思和小米澎湃在芯片研发领域,尽管都属于中国科技公司,但它们所收获的评价却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历史积累与技术底蕴: 华为海思:沉淀二十余载,行业领军者。 起步早,目标明确: 海思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
  • 回答
    拿到华为海思和格科微电子这两个offer,确实是个让人高兴但又有点纠结的选择。作为过来人,我来跟你掰扯掰扯,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首先,咱们得把这两个公司的大致情况梳理一下。华为海思 公司背景: 华为是毋庸置疑的通讯巨头,海思作为其核心的芯片设计部门,在芯片领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无论是在手机 S.............
  • 回答
    中芯国际与华为海思的“牵手”:一场国产芯片产业的里程碑事件?中芯国际,这家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企业,近期被曝出与华为海思签订了14nm工艺代工大单。这一消息的传出,无疑在中国乃至全球半导体产业引起了巨大的波澜,被许多人视为中国芯片自主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这.............
  • 回答
    在 9 月 15 日这个期限的阴影下,华为海思将尽可能将已生产出的麒麟芯片及相关半导体产品“运回”的举动,并非简单的“回运”,而是其在极端压力下,为延续技术生命线、最大化现有价值而进行的一系列复杂操作。这其中蕴含着对供应链脆弱性的深刻认知,对技术自主的执着追求,以及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策略博弈。首先,我.............
  • 回答
    2019年6月21日,华为海思在那个夏天推出了一款备受瞩目的7nm工艺制程的SoC芯片——麒麟810。这款芯片的出现,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华为在移动处理器领域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海思在自研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架构上的重要突破,其亮点可谓是相当突出,值得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NPU.............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