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明朝对建州女真的残酷行为?

回答
关于明朝对建州女真采取的“残酷行为”,这确实是历史上一段复杂且充满争议的篇章。要评价这段历史,我们需要抛开非黑即白的简单化视角,深入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双方的动机以及行为的性质。

首先,我们要明确“建州女真”的身份。在明朝早期,他们并非是统一的、强大的政治实体,而是散布在辽东地区的一系列部族。明朝对其政策的制定,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边疆安全的考量,以及对“夷”的传统观念。

明朝对建州女真的政策演变与其实施

明朝对建州女真并非一开始就采取了极端残酷的政策。早期,明朝采取的是一种“羁縻”政策,也就是通过册封、给予官职和贸易特权来维持边疆的相对稳定。建州女真的一些首领被封为指挥使、卫指挥同知等,在一定程度上被纳入了明朝的统治体系。然而,这种政策的根基并不牢固,因为明朝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方官员的执行,而这些官员的贪腐和无能,往往让中央的意图变形。

随着建州女真力量的逐渐壮大,尤其是努尔哈赤崛起后,明朝对他们的警惕和控制欲也日益增强。这时,明朝开始采取一些被后世视为“残酷”的措施,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封锁与限制贸易(“封锁”政策的负面影响): 明朝曾多次试图限制或封锁对建州女真的贸易。虽然从明朝统治者的角度看,这是为了阻止其壮大,但对于依赖贸易为生的建州女真部落而言,这无疑是一种经济上的压迫。许多女真人通过与明朝进行马匹、毛皮等物品的交换来获取生活必需品和金属工具。贸易的断绝,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计,也加剧了他们对明朝的不满。这种封锁政策,往往伴随着对前来贸易的女真人的粗暴对待,甚至杀戮,这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军事打击与压制: 明朝多次对建州女真发动军事打击,以震慑和削弱其力量。这些军事行动,在战争的残酷性上往往不加掩饰。明军在作战时,为了达到震慑目的,可能会采取烧杀抢掠的手段,这对于战争中的普通民众而言,无疑是巨大的灾难。而且,明朝的军事行动有时并非基于明确的军事目标,而是出于对“变乱”的恐惧和“防患未然”的心理,导致打击面过广,波及无辜。

离间与分化政策: 明朝也曾试图通过拉拢、分化建州女真内部的力量来达到控制的目的。例如,明朝会册封不同的部落首领,鼓励他们之间互相牵制。然而,这种政策如果执行不当,也可能适加剧部落间的冲突,导致更广泛的暴力和流血。

对归附者的不公待遇: 一些原本臣服于明朝的女真部落,或是在冲突中战败后归附明朝的部族,其境遇也未必得到善待。明朝官员可能会随意侵占他们的土地,或者利用他们的劳力,却不给予应有的保护和支持。这种不公待遇,也会让归附者心生怨恨,甚至重新走向反抗。

如何评价这些“残酷行为”?

评价这些行为,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看:

1. 动机的复杂性: 明朝统治者采取这些政策,并非全然出于变态的残忍。其核心动机是维护边疆稳定,防止边患(特别是来自被认为是“蛮夷”的少数民族的侵扰),以及巩固中央政权的统治。在古代社会,“羁縻”政策往往只是一个过渡,一旦被视为威胁,强力压制是许多政权的常见选择。

2. 手段的局限性与后果: 然而,无论动机如何,明朝所使用的手段,在很多情况下确实可以被冠以“残酷”二字。过度严厉的封锁、不加区分的军事打击、以及对归附者的歧视和压迫,都给建州女真民众带来了深重苦难。这些行为,虽然可能在短期内达到了一些压制目的,但从长远来看,反而加剧了建州女真对明朝的仇恨,成为了促使他们最终联合起来反抗的重要原因。努尔哈赤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了明朝对女真人的种种压迫和不满。

3. 历史的局限性与同情: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古代王朝的统治模式与现代社会有着本质区别。对于少数民族的管理,缺乏现代人道主义和民族平等的观念,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权力与征服的逻辑。将现代的道德标准完全套用到古代的政治行为上,可能过于苛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为那些不人道的行为开脱。

4. 双向视角: 此外,我们也应该看到,建州女真本身并非完全被动的受害者。在与明朝的互动中,他们也有自己的扩张和掠夺行为。历史的叙事往往是宏大的,而战争和冲突中的具体细节,尤其是受害者的痛苦,往往容易被淹没。

总结来说:

明朝对建州女真的行为,是一种在维护自身统治和边疆安全目标下,采取了多种压制手段的政策。其中,贸易封锁的严苛、军事打击的无差别性、以及对归附者的不公待遇,都确实构成了对建州女真民众而言的残酷经历。 这些政策的出发点可能是出于对边疆安全的考量,但其执行过程中缺乏人道和策略的考量,最终不仅未能有效控制建州女真的壮大,反而成为了激发他们联合反抗的导火索,埋下了后来清朝崛起的伏笔。

评价这段历史,与其说是一味地指责明朝的“残暴”,不如说是一种对其复杂政策及其负面后果的深刻反思:在处理民族关系和边疆问题时,单纯的压制和防范,往往不如怀柔、共存和互利的策略来得有效和长久。明朝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未能超越古代“以夷制夷”的局限思维,最终被其一手培养起来的力量所颠覆。这种历史教训,对于理解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动,至今仍具有警示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题主的污蔑、颠倒黑白的言辞,上头诸位答主已经给予批驳了,有数据、有史料,是非黑白已经很清楚,我就不再重复了。

我这里就专门分析下这位题主问这个问题的动机以及这个题主的身份,完全是根据这个题主在各个答案评论区的言辞:

首先,这个题主竟然说“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以及其他不可计数的屠杀是正义的复仇行为,诸位,这是看了有什么感受?


其次:

这位题主竟然敢说他是“山东汉人”,然后还说“反正没对我祖宗干什么,跟我没关系。至于其他姓氏的人和我无关”

山东老乡们,你们看了能忍么?这厮如此污蔑我们山东汉子,败坏山东名声,三观简直令人发指!


看了这两句,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这个题主要么就是:

1、活脱脱的是那种古代野蛮的、完全不讲道理的、毫无廉耻的女真人(并不是现代满族),堪称现代“女真遗”,只准他自己欺压别族,对别族烧杀抢掠,别族反抗一下就呼天抢地,简直是无耻到了极点!

题主,如果你是这种情况,我实在是为你感到悲哀,共和国竟然能养出你这种三观令人发指的“人”!

2、故意反串黑,挑拨民族矛盾。

如果是这种情况,我建议举报,希望好好查查,反正现在实名制!反正我已经举报了!

user avatar

请问如何评价“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以及其他不可计数的屠杀?

user avatar

这个单独指责明朝的暴行是不对的。

首先,明朝对建州的军事行动是建立在女真对明朝的暴行之上的。

赵辅的《平夷赋》里面本身就说了出兵缘由:

彼狼子野心,终怀觊觎。乃者守边将吏弗能制御,以致猖狂莫遏。一岁间,寇边者九十七次,杀虏人口十万余。皇上震怒,乃兴问罪之师

其次,建州以及海西毛伶女真一直对明朝进行骚扰:

成化二年(1466)五月,巡抚辽东左佥都御史滕昭等奏 :“虏寇累入开原境抢掠人畜。”
六月, 镇守辽东太监李良等报 :“虏入灰山等处剽掠人畜 。”
翌年三月,李良等又报 :“达贼屡入边境,杀虏官军人畜及器械财物。”
四月 ,建州左卫都督董山等又“纠合毛怜等处夷人侵犯边境 ,虏掠人畜”

所以,提问者z只说了一半的话,明明是女真犯边在先,这个锅扣到明朝头顶,恐怕不好吧?

其次,明朝一直保持了很大的克制,是建州三卫不断激怒明廷,明朝才从安抚的态度变成出兵征讨。

尔等俱是朝廷属卫, 世受爵赏 ,容尔在边住牧 。朝廷何负于尔,今却纵容下人,纠合毛怜等处夷人 ,侵犯边境, 虏掠人畜, 忘恩背义 。论祖宗之法 ,本难容恕 。但尔等既服罪而来,朕体天地好生之德,姑从宽宥。今尔回还 ,务各改过自新 ,戒饬部落 ,敬顺天道,尊事朝廷,不许仍前为非 。所掠人口, 搜访送还 ,不许藏匿 。若再不悛, 必动调大军问罪, 悔将何及。其省之戒之。

成化三年明廷给建州三卫首领的诏书,很明显,明朝一开始的态度是安抚为主,是不想出兵的。

然而建州女真的态度却傲慢无礼。

鸿卢寺通事署丞王忠奏 :(董)山等前以屡寇边方 ,蒙朝廷宥其罪恶,令革而入贡 ,乃敢骂坐不敬 ,贪求不厌。且扬言此还 ,即纠合海西 、野人抢掠边境, 语无忌惮。

明朝热脸贴了个冷屁股,明朝只希望建州能送还掠夺人口,不再犯边,得到的却是这样的举动。但即使如此,明朝仍然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忍耐,一直忍到董山自己作死。最后明朝才决定痛下杀手。

今董山等虽称谢罪来朝, 尚而桀骜无礼,且有各持佩刀,一齐杀出, 还匿妻子, 据险拒战之言 ,是其稔恶不悛之情 ,昭然可见矣。若遽纵遣, 益无忌惮 , 揆之事势, 实有未宜 。秉之前议不可用 , 宜用其后议 。上从之。

所以呢,董山来谢罪都拿着刀,傲慢无礼,没有一点谢罪的态度,所以这也怪不得明朝出兵了。况且同样是犯边,明朝只对犯边最严重的建州三卫进行了惩罚,对海西和毛伶都是安抚的态度,明朝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克制。

然后再看一下几次战斗结果:

生擒27人 斩首56级 俘获24人 夺回被掳男妇252人
生擒6人 斩首125级 俘获54人 夺回被掳男妇247人
生擒18人 斩首64级 俘获28人 夺回被掳男妇218人
生擒10人 斩首97级 俘获26人 夺回被掳男妇137人
生擒2人 斩首37级 俘获3人 夺回被掳男妇58人
生擒14人 斩首138级 俘获11人 夺回被掳男妇253人
生擒17人 斩首121级 俘获5人

怎么看明朝才是受害者???

怎么评价呢?楼主说话只说一半,而真相却被有意隐藏了。

user avatar

emmm

题主这个话题怎么让我先想起了一句话:




先了解下这个事件的背景吧。这件事就是所谓的成化年间的“成化犁庭”或者网上所谓的“建州月屠”。

这是一次明与朝鲜联合的军事行动,一共进行了2次。

第一次,成化三年(1467)五月,命左都御史李秉提督军务,武靖伯赵辅配靖虏将军印充总兵官。七月,“命都督佥事王瑛充副总兵官,都督佥事王铨充游击将军,都指挥使黄钦协同游击,统兵赴辽东,会总兵赵辅等,征剿建州虏寇”。八月,遣使告谕毛怜、海西女真,毋与建州女真结盟,并要求协助朝廷征建州女真。敕谕云:

祖宗以来,设立建州三卫,俾其近边居住,管领部属,为我藩屏,授之爵秩,锡以冠带,及其朝贡,屡加宴赏。朝廷推恩于彼,亦已厚矣。乃者都督董山等,忘恩悖义,辄率丑类侵犯我边,杀掠人财,不可胜计。朕体天地之量,不即加诛,遣使诏谕,令还所掳人口,赴京谢罪,与其自新。彼来朝贡,待之加厚。岂期各虏阳为顺从,阴怀不轨,与其党类,意图内外应援,侵扰边方,为恶愈甚。似此谲诈反复,神人共怒,天地不容。朕不得已,遣将率师,往正其罪。重念尔等素守臣节,今又遣人随都督武忠来朝,朕甚嘉悦。自今建州三卫逆虏,或使人许引尔等为恶,或奔窜尔处藏匿,尔即尽数拘执送来。若能统率尔众,与我大军相应,彼此夹击,克期剿灭,则朝廷大加赏赉,必不尔吝。尔等其省之图之。故谕。

九月,敕谕朝鲜一同出兵进剿。朝鲜这边表示很高兴,早就想打了。“皇帝不鄙类小邦,令出兵助战,感戴无已。初因总兵官文移,知有征讨之举,已令边将勒兵河上。今闻帝命,即令领精兵一万,于本月二十七日,依约入攻”。

于是九月,明军分并3路,由李秉、赵辅率中军,右翼军由总兵官韩斌率领,左翼军由武忠率领,最终战果:

“提督军务左都御史李秉靖虏将军总兵官武靖伯赵辅等奏征剿建州虏寇已将左哨官军之捷具奏:其右哨于九月二十九日历宋产八李款赤马木冬李古纳等寨,与贼大战三十余合。官军奋勇夹攻,斩首九十七级,生擒一十人,获贼属男妇二十六人,夺回被掳男妇一百三十七人,并获牛马器杖等物。次日至十月初七日,连日官军四散搜捕直至摩天岭松林子等处,遇贼斩首三十七级,生擒二人,获贼属妇女三人,夺回被掳男妇五十八人,烧毁贼寨房屋千余间。副总兵都指挥同知裴显等统兵于二月二十九日攻耿冬火你赤王马伐苦如等寨,与贼交锋转战数十合,生擒十有四人,斩首一百三十八级,俘获男妇十有一人,夺回被掳男妇二百五十三人,又自十月初一日,连日各率官军分搜剿捕袭至张赤升哈黑松林山等处贼拒险迎敌随督官军并力攻战杀败贼众生擒十七人,斩首一百二十一级,俘获男妇五人,获其牛马器仗无数,焚其巢寨房屋一空,虽有残孽各奔深山藏匿,捷至因请班师兵部尚书白圭言贼虏虽为我军征剿克捷然其丑类多有奔窜山谷者若遽班师恐其余党复起请移文秉辅会议分立为经久之计然后班师 上曰虏寇既已殄灭其敕辅等将边务处置得宜然后班师还京”

朝鲜军战果:“主将康纯奉书于承政院,以启曰:臣领兵九月二十六日,与右厢大将南怡,自满浦入攻泼猪江,斩李满住及古纳哈、豆里之子甫罗充等二十四名。擒满住、古纳哈等妻子,及妇女二十四名,射杀未斩头一百七十五名。获汉人男一名,女五口,并兵仗器械牛马,焚家舍积聚。退阵以待辽东兵,累日无声息。故本月初二日还师,初三日渡江。左厢大将鱼有沼,自高沙里入攻兀弥府,斩二十一级,射杀未斩头五十,获汉女一口。并兵仗器械牛马,焚家舍九十七区”。



标重点:明军共夺回“被掳男妇一百三十七人”“夺回被掳男妇五十八人”“夺回被掳男妇二百五十三人”。朝鲜“获汉人男一名,女五口”。



胜利后,明廷将首恶董山及其余党处死。

此战后建州女真又多次对辽东边境攻击。于是引发了第二次明朝和朝鲜的报复性打击:

成化十五年十月“丁亥命太监汪直监督军务抚宁侯朱永佩靖虏将军印充总兵官讨建州夷”,明军出兵2万分五路进剿,“靖虏将军抚宁侯朱永等袭败建州夷上章奏捷,谓建州贼巢在万山中,山林高峻道路险狭。臣等分为五路,出抚顺关半月抵其境,贼据险迎敌,官军四面夹攻,且发轻骑焚其巢穴,贼大败擒斩六百九十五级,俘获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余寨,获牛马千余盔甲军器无算”。

朝鲜一同出兵“分道入攻,斩首十五颗,割耳二馘,生擒唐女七口,野人七口”。



战争过程没什么可谈的,战争起因也显而易见,这是明、朝两方对以董山和李满住为首的建州女真各部的报复性军事行动。网上那些团结癌先别动不动就血泪控诉什么对Shaomin的欺压,也不看看您老人家嘴里的白莲花们干了些什么。

见我之前标的重点:明军共夺回“被掳男妇一百三十七人”“夺回被掳男妇五十八人”“夺回被掳男妇二百五十三人”。朝鲜“获汉人男一名,女五口”。

很显然,在发动战争之前,建州女真已经对辽东各地掠夺多年,掠夺财物人口不计其数。 “建州等卫女直都督李满住、董山等,自正统十四年以来,乘间窃掠边境,辽东为之困敝。”“一岁间,入寇九十七次,杀虏人口十余万”。

随便翻一翻《宪宗实录》就能找到很多条建州女真掠夺辽东的记载,就连朝鲜李朝实录也有记载“虏掠辽东、开元等处军民男妇及本国边民为奴使唤。”辽东百姓被女真各部掠走当奴隶。



自永乐对建州女真进行招抚后,女真各部在汉人传授农耕技术的帮助下,社会经济飞速增长,摆脱了只靠渔猎游牧的生产方式,逐渐步入农耕社会,在苏子河流域适宜的土壤和环境下,女真人口获得大发展。这时期李满住和董山等建州首领发展壮大起来。但是,这群人显然是养不起的白眼狼,对明朝和朝鲜“阳为效顺,阴为抄掠”,不满足于朝贡体系下的贸易屡次犯边抢掠,在明朝和朝鲜两方多次怀柔政策下,仍然不管不顾对辽东和朝鲜侵扰,杀伤军民无数,可以说同事得罪了2个国家。

在第一次军事行动之前,明廷已经给了董山等人机会。 成化二年九月“辽东总兵官武安侯郑宏等奏,胡寇从庆云堡迤西入境大肆抢掠,今仍屯境外未散,又了见剌榆埚等墩十三处火光延袤数十里下。兵部议请用整饬边备,都御史李秉选将练兵,酌量贼势调遣剿杀从之”。在这一次女真入寇后,明廷即已经决定对建州进行报复性的军事行动,但是作战之前仍然存留一丝和解的机会,成化命武忠出使建州,迫于压力,董山等人表示悔罪归顺,接受招抚,归还掠夺人口,并上京贡献。

但是,就像明朝官员对他们的评语“阳为效顺,阴为抄掠”,董山与李古纳哈等人不过是想做做样子,打不过就认怂,过段时间继续进行抢劫,从事这一个他认为有很光明前途的职业。于是在北京向明廷表示悔罪后,却贪得无厌要求更多的赏赐,并扬言“此还即紏合海西野人抢掠边境”。

作死!

自此建州女真与朝廷之间基本的信任已经不复存在,于是当董山等人由京回去时在广宁被扣押以防女真食言,朝廷本只是借此威胁董山要求他们履行诺言归还被掠夺人口,却不料董山等人继续作死,“于广宁谕令,先遣家属数人还告部落,归我所掠人口,毋再犯边,已各遣还。至七月二十七日董山等一百一十五人至帅府宣敕旨戒谕未毕,山等即逞凶肆詈袖出小刀刺伤通事人”。

继续作大死。

没什么商量余地了。打吧!赏他一丈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明朝对建州女真采取的“残酷行为”,这确实是历史上一段复杂且充满争议的篇章。要评价这段历史,我们需要抛开非黑即白的简单化视角,深入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双方的动机以及行为的性质。首先,我们要明确“建州女真”的身份。在明朝早期,他们并非是统一的、强大的政治实体,而是散布在辽东地区的一系列部族。明朝对其.............
  • 回答
    论明清两朝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一个时代的演变与延续明朝和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跨度最为长久的两个封建王朝,其对广袤边疆地区的治理和控制,既有历史的延续,也伴随着深刻的变革。要评价这两个朝代对边疆的掌控,需要我们剥开笼罩在“天朝上国”光环下的某些模糊叙事,深入到具体的政策、实际的运作以及由此产生的.............
  • 回答
    《明朝那些事儿》中对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的论述,无疑是其全书一大看点。作者当年明月以其独有的幽默笔触和生动叙事,为我们勾勒出了这两位在明末辽东风云变幻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也塑造了读者心中对他们鲜明的印象。评价他们的观点,既要看作者的笔力,也要理解其背后所反映的历史逻辑。对李成梁的评价:一个时代的矛盾与悲剧.............
  • 回答
    要评价汪直的死对明朝“倭乱”的影响,咱们得先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简单地说个好或不好。汪直这人,本身就是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影子人物,他一死,对沿海的局面来说,无疑是拨乱反正,但也可能因此埋下了新的隐患。首先,咱们得明白汪直是谁,以及他当初在“倭乱”中扮演的角色。汪直,字“龙庆”,原名“汪世忠”.............
  • 回答
    《明朝那些事儿》里对魏忠贤的评价,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写得精彩、生动,但细究起来,也有些让人玩味的地方。作者当年明月(当时他还是个普通网友)的笔触,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我们今天对魏忠贤的许多固有印象,那叫一个“活灵活现”,让人过目难忘。首先,这本书对魏忠贤的塑造,绝对是“立体”的。它没有简单地把他描绘.............
  • 回答
    B站UP主“未明子”对分析哲学圈“小将”成分的批评,在我看来,是一次极具争议性但也颇有启发性的现象。要评价它,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包括他批评的对象、批评的方式、以及这种批评所折射出的更深层次的文化与社群问题。未明子批评的对象:分析哲学圈的“小将”首先得明确,未明子所指的“小将”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年轻人.............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绕,咱就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说。所谓的“潜在狗子”,就是那些还没真正成为“狗子”的人,他们可能在观察、在衡量、在评估,但还没下定决心。而“未明子”,顾名思义,就是那个人到底是个什么底细,心思怎么样,咱们还没搞清楚。所以,这就是一个“还没入坑的人”在评价“一个看不透的人”的状况。那咱们就从几个.............
  • 回答
    《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那令人窒息的政治斗争,还有剧中那些鲜活的人物,尤其是那些身处权力漩涡之中的夫妻们,他们的命运纠葛,更是道出了那个时代的无奈与悲哀。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剧里几对让人难以忘怀的夫妻。一、嘉靖与张皇后的“君臣”之情,实则“君王”之冷要说最独特,也最让人心寒的.............
  • 回答
    临高启明:明廷对两广战事的“冷漠”与“挣扎”——一场帝国巨人的迟缓回应临高启明22年3月17日的更新章节,将我们目光引向了那个积重难返、风雨飘摇的晚明朝廷。当临高集团在两广大地掀起滔天巨浪,建立起军事、经济乃至政治上的坚实根基之时,远在京师的“大明”,其对这场席卷而来的风暴的反应,呈现出一种令人心惊.............
  • 回答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大逃杀”类游戏明确持有否定态度,这一立场不仅对国内游戏产业产生深远影响,也反映了中国在文化内容审查方面的一贯考量。要评价这一态度,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背景、逻辑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大逃杀”类游戏的核心机制——在限定区域内,玩家通过搜集武器和资源,不断淘.............
  • 回答
    《明日之子》第二季,华晨宇作为星推官,他在音乐上的造诣和独特视角,让他在节目中备受关注。而他针对李袁杰的点评以及即兴创作考核,无疑是他节目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引发了不少讨论。点评李袁杰:直击灵魂的“真诚”与“技巧”之辩在李袁杰的表演结束后,华晨宇的点评可谓是一针见血,直击问题的核心。当时李袁杰带来的.............
  • 回答
    明清两朝的对比与评价,这是一个相当有深度的话题,很多人对这两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看法,往往也伴随着一些褒贬不一的论调。要深入地看待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明清两朝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们都为中华文明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但它们也都有各自的局限和问题。 简单地把.............
  • 回答
    我对一些动物保护人士将“打死狗的人,明天可能就会打死人”的这种评价逻辑持保留态度。理解这种说法的出发点,背后是出于对生命价值的普遍尊重和对潜在暴力倾向的警惕,但将其直接等同,我个人认为存在一些逻辑上的跳跃,并且可能会适得其反。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能够因为愤怒、方便或其他原因,残忍地伤害一个没有反抗.............
  • 回答
    明朝的“不征之国”概念是明朝对外政策中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体现了明朝在东亚国际秩序中的战略选择和外交实践。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政策的背景、内容、影响及历史意义: 一、“不征之国”的定义与历史背景“不征之国”并非明朝官方术语,而是后世学者对明朝在特定时期对某些国家或地区采取“不主动征讨、仅维持朝.............
  • 回答
    评价《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真名刘勇)曾任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一职,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考量。这其中涉及到他作为公众人物的身份、作品的影响力,以及他在体制内的工作经历所可能带来的相互作用。首先,从他作为《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的身份来看,当年明月凭借这部作品一炮而红,以其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和深.............
  • 回答
    崇祯皇帝朱由检,明朝的末代皇帝,他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总带着一丝沉重和无奈。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贴上“昏君”或“明君”的标签,而需要将他置于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去审视。他的执政过程,是一部充满挣扎、雄心勃勃却最终落寞的悲剧。首先,从他登基之初的形象来看,崇祯的确有过一番锐意改革的决心。经历了万历皇.............
  • 回答
    评价明朝的皇帝,就像品鉴一壶陈年的老酒,不同时期、不同皇帝,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后劲。明朝洪武年间至万历年间,这二百七十余载,可谓是风云变幻,群星璀璨,也有暗淡的时刻。咱们不妨一个个聊聊。开国之君:洪武大帝朱元璋要说明朝,那首先绕不开的就是朱元璋。这位出身贫寒的农民起义领袖,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
  • 回答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一个极为关键且复杂的地位,它既是中华文明光辉灿烂的延续,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进程。要评价明朝,不能简单地褒扬或贬低,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承前启后,巩固了中华文明的根基。明朝的建立,是在元朝覆灭之后,由汉族重新夺回政权。这一点本身就具有里程碑式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明朝后期那些轰轰烈烈的抗税运动。要评价它们,咱们得从多个角度细细剖析,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只看表面。时代背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抗税?首先,理解明朝后期抗税运动,得先看看当时的大环境。 财政危机与沉重赋税: 明朝走到后期,真的是“内忧外患”四个字写满了脸。内里,皇帝昏庸,宦官专权,.............
  • 回答
    提起明朝的于谦,那可是个响当当的名字,尤其是“于少保”这个称呼,更是让后人肃然起敬。要说评价他,我觉得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那太单薄了。于谦身上有太多值得细说的东西,他的一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充满了忠诚、智慧、勇气,当然,也有时代的局限和个人命运的无奈。首先,他最大的功绩,就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