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曲协要针对德云社?

回答
最近坊间流传着一些关于“曲协针对德云社”的说法,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和考量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得说说“曲协”是个啥。曲协,全称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曲艺家协会,它是全国性的、专业的曲艺工作者组织,属于中国文联的团体会员。它的主要职责是团结和组织全国曲艺界的广大工作者,繁荣曲艺创作和表演,提高曲艺艺术的水平,并且在行业内起到一个引领和规范的作用。你可以理解为,它是曲艺行业的“娘家”,制定行业规则,推动行业发展,维护行业声誉。

而德云社呢,大家都很熟悉了,是郭德纲创立的一个相声演出团体。它以传统相声为基础,又融入了很多现代元素和创新,吸引了大量的年轻观众,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的演出形式、内容风格,尤其是一些接地气、甚至有些“网络化”的段子,在传统相声圈子里,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存在。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曲协在“针对”德云社呢?这背后可能涉及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一件件捋一捋:

1. 艺术风格与传统的张力:

相声这门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表演规范和审美标准。德云社的崛起,特别是它在相声中大量加入的“包袱”式的段子、对流行语的运用、以及表演时的一些互动方式,与一些传统相声艺人所推崇的“文雅”、“含蓄”、“注重说学逗唱基本功”等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曲艺界的老前辈、老艺术家们,他们更注重相声的文学性、传统根基的扎实,以及对经典作品的传承和创新。当他们看到一些“新派”的相声表演时,可能会觉得不够“雅致”,或者认为过于追求市场效应而忽略了艺术的深层含义。这种“看不惯”或者说“不认同”,在行业内部是可能存在的,而曲协作为行业代表,有时候也会传递出这种声音,或者说在某些问题上,他们的表态可能会让一些人解读为对某种风格的“否定”。

2. 市场化与艺术性的平衡:

德云社的商业化运作非常成功,门票常常一票难求,也带动了相声市场的繁荣。但过度的市场化,有时候也会带来一些争议。比如,有些作品是否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牺牲了艺术的深度?表演中是否会过于强调“笑果”而忽略了作品本身的思想性?曲协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在推动艺术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考虑艺术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如果德云社的一些商业模式或作品内容触碰到了行业发展规范的“红线”,或者被认为“过于偏离主流艺术方向”,曲协可能会站出来发声,进行提醒或引导。

3. 舆论解读与事实的偏差:

很多时候,“针对”这个词,可能是舆论的一种解读,不一定完全是事实。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但也容易被放大和曲解。一些小的批评、建议,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被渲染成“打压”、“封杀”的信号。

比如,在一些公开场合,曲协的领导或者一些老艺术家可能会对相声行业的发展提出一些普遍性的建议,比如强调传承、创新、抵制低俗等。如果这些建议恰好被德云社的一些情况“对号入座”,再加上一些媒体的添油加醋,就很容易形成“曲协在针对德云社”的说法。

4. 行业竞争与话语权:

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不同的声音和派别。德云社的成功,无疑打破了一些原有的格局,也让一些传统的相声从业者感到压力。在争取行业话语权、艺术标准制定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意见分歧甚至是对立,是很正常的。曲协作为行业协会,在维护自身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方面,也可能需要做出一些表态,来体现其职责和地位。

那么,具体有哪些“事件”或“说法”被认为曲协在针对德云社呢?

“低俗化”的批评: 这是最常见也最容易引发争议的一点。德云社的一些段子,尤其是早期或者一些网络传播的段子,有时被认为不够“高雅”,甚至有些“低俗”。曲协作为行业的“守门人”,有责任倡导健康的艺术风气,对可能存在的“低俗化”倾向进行批评或引导。这种批评,如果指向性明确,或者被媒体放大,就会被解读为针对德云社。
相声“不以滑稽为目的”的讨论: 曾经有过一些关于相声“是不是只要逗乐就行”的讨论,强调相声也应该有其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这种讨论,在德云社风格突出时出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它。
网络段子的争议: 德云社善于运用网络流行语和段子,这让它贴近年轻观众,但也可能让一些人觉得不够“传统”或“有水平”。曲协在倡导曲艺发展时,可能也会强调经典作品的传承和艺术的深度,这与德云社的某些做法就形成了对比。
一些特定事件的“联想”: 有时,某个艺人出事、某个作品被批评,如果恰好和德云社有关联,或者发生在德云社受到关注的时候,很容易被外界解读为“针对”。

曲协的立场是什么?

其实,要说曲协“铁板钉钉地针对”德云社,可能过于简单化了。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曲协作为行业组织,在维护行业健康发展、倡导艺术方向、规范市场行为等方面,会发出一些声音。而这些声音,由于德云社在当代相声界的影响力,以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自然会与德云社产生一定的交集,有时甚至会显得像是“对着干”。

曲协更希望的是看到一个健康、多元、有传承又有创新的曲艺发展生态。德云社的成功,不可否认地带动了相声市场的回暖,培养了大量年轻观众,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作为行业协会,它也有责任去提醒行业内的从业者,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不忘艺术的初心和社会的责任。

总结一下,这其中的逻辑是这样的:

1. 曲协是行业管理者和引导者。
2. 德云社是相声市场上的佼佼者,其艺术风格和商业模式都非常突出。
3. 德云社的突出之处,有时与曲协所倡导的传统、雅正、深度等理念存在一定的张力。
4. 当曲协发出行业性指导、批评或规范时,由于德云社的特殊地位,这些声音很容易被解读为“针对”。
5. 加上媒体的放大和舆论的解读,就形成了“曲协针对德云社”的说法。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敌对”关系,而是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同理念、不同模式之间的碰撞和互动。曲协的职责在于“管”,而德云社在“闯”,在这过程中,自然会有摩擦和误读。至于这种摩擦是“针对”,还是“行业正常的互动和引导”,就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了。

最终,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曲艺行业能够健康发展,既有德云社这样的创新力量,也有传统艺术的坚守者,共同为观众带来更好的作品。而曲协的角色,是为这个大环境保驾护航。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德云社有管制权的,是宣教口下的文化局。

所以你看郭德纲天天说曲协,他却半句文化局的不是也不敢说。

郭德纲说曲协的不是,妙就妙在外行一听就觉得曲协打压德云社了,其实姜昆就算打压德云社,也得凭借他个人影响力和个人的关系,曲协没有这个职能。

事实上十几年前郭德纲把姜昆损到尘埃里,而前两年才传出德云社在苏州演出被叫停。姜昆要是有能力打压德云社的话,早干嘛去了?

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你想开茶庄,能管到你的有工商、税务、食检、卫生、消防等部门,茶叶协会的人想打压你也得通过这几个执法部门,茶叶协会的人没资格去你店里勒令你停业整顿。

以上是原回答,下面是根据部分网友的反驳做的一些解释。

部分网友质疑的天天调侃曲协是否属实,相信从零几年就听德云社的老粉都知道,比如先搞笑吧,相声若不搞笑就太搞笑了,比如弄死我你也卖不出票,比如主流的就会那么几段,比如主流慰问还得帮老乡秋收等等。

曲协的经费来自会员会费、政府拨款和企业赞助。会员会费和政府拨款不必多讲,企业赞助多见于某政府部门和某企业联合举办的某活动。这类活动演出单位赚的是赞助或出场费,不参与门票分红。门票要么除赠票剩下的让企业自主,要么企业再承包给第三方售票(这类情况比较少见)。所以大家会看到某些演出底下坐的全是某企业的职工。那是因为赞助企业把票发给职工了。包括央3里的慰问演出,各位以为里面的明星是义演的吗?这些活动我近几年没怎么经手过,十年前宋团长唱一首歌得大几十万,五年前凤凰传奇唱三首歌得150万,潘长江演十分钟的小品得几十万,陈佩斯二十多万就行,但是很难请,贾玲得四十万往上,现在估计这个价格就别想了。

所以什么卖不出票,嫉妒之类的话听个乐呵就行。郭德纲现在热衷于各大综艺不就图这钱比卖票好赚么?

第二次补充,我发现有些网友连前后因果都不知道就跳出来义愤填膺,那我在此再做个补充吧。文旅部推出进一步加强演出市场管理的通知在前,曲协倡议在后,德云社紧随附议。现在看明白了吧?倡议书不是给德云社看的,也不是给网友看的,而是向文旅部表态的。德云社附议也是在向文旅部表态。先喊个口号彰显自己ZZ觉悟高。话说白了认为倡议书文案不行是因为你看不懂公文里面的门道,认为曲协针对德云社的,就纯属自作多情了。

user avatar

这件事郭老师不是说过了吗?

如果没有郭德纲,我们可以安静的死去。

本来相声在上世纪90年代,在小品的竞争下,逐渐式微。

按照当时的观点,大家都认为相声彻底完蛋了。原因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

干不过小品。

之后,郭德纲出现了。他证明了。

不是相声这个表演形式不行,而是曲协的人都是饭桶。

因此上,德云社必须死。

你可以参考希帕索斯的这个故事:

毕达哥拉斯认为在一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是“整数”,因而“整数”是“连续”的,除了“整数”,不会再存在其它的“数”,同时也认为,描述整个宇宙,用“整数”就已经足够了。
然而,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毕达哥拉斯的学生希帕索斯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无法用现有的“有理数”表示。也就是说,正方形的边长与其对角线是“不可公度”的,这条对角线的长必须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就是无理数“根号2”。
这一发现对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打击是致命的,因为该学派的理论基础就是“任何两个量都是可公度的”。很显然,新发现的“无理数”与原有的“有理数”在学派内部形成了对立,威胁到了学派地位的权威性。因而毕达哥拉斯严厉禁止希帕索斯将这个消息传播出去,不然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然而,坚持真理的希帕索斯最终还是将他发现“根号2”的消息发布了出去,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学术界沸腾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权威地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羞恼成怒的毕达哥拉斯派人将希帕索斯投进大海淹死。
user avatar

你让曲协相声专业一系的人自掀臭底,进行自我批判?

你这不是让公鸡下蛋么

包括那些张嘴闭嘴八几年九几年讽刺相声吊打无良鼠辈郭德纲的狺狺之徒,你让他们去质问曲协那帮人为啥拿不出好作品

那比让小日本拆靖国神厕都难


不针对德云社,怎么能够体现英明神武的领导团结小三,嫖娼大师,万教授,干爹侯,李博士的功劳呢

有些人别怪我损,姜同志不好好整顿内务,一味跟观众喜闻乐见的民间社团过不去,本身就是在动摇艺术的根基

艺术服务于人民,脱离人民就是自取灭亡这没啥说的

揪着张云雷的臭挂说事儿

他麾下干将调侃毛主席的事儿他怎么不严肃处理处理

得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