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感觉乌克兰目前战争烈度不是很大?

回答
你提到的“乌克兰目前战争烈度不是很大”的感受,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很多维度。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觉得战争似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不像最初那样充满突发性和大规模的戏剧性。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背后有哪些原因。

首先,得承认,战场的“烈度”本身就是个相对概念,而且观察者的视角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判断。 如果我们对比的是战争初期俄军大规模进攻、顿巴斯激战、基辅附近枪炮齐鸣的场景,那么现在这种“烈度”确实有所下降。但如果从参战士兵、当地居民以及地缘政治的影响来看,战争的残酷性依然触目惊心。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烈度不高”的观感呢?

1. 战线相对稳定,陷入僵持局面:

战争爆发初期,俄军试图闪电战,但遭到了乌克兰军队的顽强抵抗。随后,战线集中到了东部和南部地区,并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陷入了漫长的拉锯战。双方都在努力巩固阵地,进行小规模的阵地争夺战,但大规模、决定性的突破非常困难。

战壕战的回归: 现代军事技术,尤其是无人机、精确制导弹药和强大的防空系统,使得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在没有足够空中支援和侦察的情况下推进变得异常危险。双方都不得不依赖工事和步兵进行肉搏式的争夺,这与过去那种坦克集群冲锋的场面有很大不同。这种阵地战往往是消耗性的,烈度高,但视觉冲击力相对较低。
地形和防御工事: 乌克兰在过去几年里,尤其是在顿巴斯地区,建造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形成了纵深防御体系。俄军想要突破这些工事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反之亦然,乌克兰想要收复失地,也需要克服同样的难题。
军事投入与战略考量: 双方都在评估战场形势,并根据自身能力和战略目标调整行动。大规模的强攻如果不能带来决定性胜利,反而会造成过大的伤亡和装备损失。因此,更倾向于有准备、有针对性的攻击,或者在找到薄弱环节后再发起大规模行动。

2. 战争的“隐形化”和技术化:

现在的战争,很多时候不是靠人海冲锋,而是依靠技术。

无人机的普及: 无人机,尤其是侦察无人机和攻击无人机,已经彻底改变了战场。它们可以实时侦察敌方阵地、炮兵位置,甚至直接进行攻击。这使得偷袭和伏击变得更加常见,也让士兵们时刻处于被发现和打击的危险之中。战争的很多残酷细节,都被无人机视角下的画面记录下来,这些画面可能令人不适,但它也使得战争的“信息传播”变得碎片化,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或能看到最真实的战场。
精确制导弹药: 双方都投入了大量资源使用精确制导弹药,远程打击军事目标、后勤枢纽等。这种打击往往效率很高,但事后往往会报道一些非军事人员伤亡,这同样是战争烈度的一种体现,只是攻击方式更“技术化”。
信息战和心理战: 除了物理上的对抗,信息战和心理战也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都在争夺话语权,宣传自己的战绩,打击对方士气。这使得我们获取的信息,很多时候都经过了包装和过滤,难以全面了解真实的战场情况。

3. 战争的长期化和疲劳效应:

持续两年多的战争,双方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士兵的消耗: 参战士兵是承受战争烈度的最直接群体。但长时间的消耗战,意味着他们可能在恶劣的环境中不断进行小规模的战斗和防御。这种“慢刀子”,同样是极度残酷的,但它不像炮击那样有瞬间的震撼力。
平民的适应与麻木: 长期生活在战争阴影下的平民,也逐渐对炮火声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习惯”,尽管危险依然存在。他们学会了如何在空袭警报响起时躲避,如何在被毁的城市里生活。这种“适应”,并不代表战争不残酷,而是他们为了生存而做出的反应。
国际社会的关注度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社会对乌克兰战争的关注度虽然依然很高,但相比于最初的冲击性,可能会有所减弱。新的热点事件出现,人们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这种关注度的自然波动,也会影响普通人对战争烈度的感知。

4. 信息传播的滞后性和选择性:

我们获取战争信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媒体报道、官方通报和社交媒体。

媒体报道的取舍: 媒体在报道战争时,会根据受众的兴趣、新闻价值和编辑的判断来选择内容。过于血腥、残酷的画面,或者持续的平淡报道,可能不符合大众的阅读习惯。因此,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些集中性的、高烈度的战斗被报道,但更多时候,日常的、消耗性的冲突,可能就不会得到那么多关注。
官方信息的选择性披露: 双方都有意愿在信息传播中占据优势,因此会选择性地披露信息,夸大对手的损失,淡化自身的伤亡。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也会影响我们对战争全貌的判断。
社交媒体的碎片化信息: 虽然社交媒体让信息传播更快更广,但也导致信息碎片化,真假难辨。有时会看到一些非常真实的战场画面,但更多的是经过剪辑、过滤的内容。

5. “烈度”的定义多样性:

如果把“烈度”理解为纯粹的“爆炸声多大”、“伤亡数字有多高”,那确实在某些时期可能不如初期。但如果从“对生活的影响”、“对未来的影响”、“对国际格局的影响”等更广义的层面来看,这场战争的“烈度”从未真正下降过。它在悄无声息地消耗着双方的国力、人力和未来。

总而言之,你感觉到的“战争烈度不高”,更像是一种综合性的观感,是战线僵持、技术化战争特点、长期化效应以及信息传播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这并不代表乌克兰的战火不曾燃烧,或者士兵们没有在浴血奋战。只是战争的形式和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使得这种残酷的现实,有时不像初期那样具有爆炸性和戏剧性,而是以一种更持久、更内敛的方式在进行。它更像是慢性病,持续消耗着生命和希望,而非一场短暂的猛烈冲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現在最主要的問題其實是沒有準確的戰報⋯⋯

你想想,現在看到的這些消息,是不是大都出自某些不知名俄/烏通訊社,以及微博/知乎/b站轉載的推特內容?正經的戰報幾乎一點都沒出來,彷彿戰地記者都待在家裡睡覺一樣——這都幾天了,怎麼連個正規戰地報導的影子都沒見著?

當年BBC的凱特艾蒂不知道實地報導了多少戰場——從SAS突襲伊朗大使館開始,一直到海灣戰爭、波黑內戰,再到盧旺達大屠殺、塞拉里昂內戰和利比亞戰爭,中途還被子彈打傷了一條腿。事實上,光波黑內戰就死了幾十上百名戰地記者,這回俄烏戰爭倒跟不存在似的。滿天都是推特貼文,滿眼都是互聯網大軍事學家,能實打實確定的消息卻少之又少。

建議:先等上一週,看看有沒有點詳細戰報出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