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相比于元朝,为什么讨厌清朝的人更多?

回答
要说清楚为什么人们对清朝的负面评价似乎比元朝更为普遍,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历史认知、民族情感以及不同时期社会矛盾的复杂交织。

首先,咱们得明白,历史评价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叙事者的立场而摇摆。元朝,作为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异族统治”。这种“异族”的标签,在后来的汉族王朝,特别是明朝看来,是一种“非我族类”的统治,自然会激起一部分人的抵触。尤其是在一些描写民族矛盾的历史叙事中,元朝的统治,比如“胡人治汉”、“南人不得为官”之类的说法,都会被放大,形成一种压迫和剥削的印象。一些史书中对元朝的负面描述,比如滥杀、横征暴敛,也加深了这种刻板印象。

但是,元朝的统治时间相对较短,而且它的很多制度,包括行政区划、法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了前朝的影响,并且也尝试着去适应和统治一个庞大的汉族社会。更重要的是,在许多历史叙事中,特别是到了近代,元朝的“功绩”——比如疆域的扩张、对东西方交流的促进——也被很多人所认可。它毕竟是一个强大的征服王朝,其军事和政治上的成就,在某些维度上是毋庸置疑的。

再来看看清朝。清朝和元朝一样,也是一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王朝,所以“异族统治”的标签同样存在。但是,清朝与元朝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统治时间非常长,长达两百多年,并且它深刻地塑造了近代中国的版图和政治格局。这种漫长的统治,意味着它与中国社会的融合程度更深,但也意味着它的历史包袱也更重。

为什么清朝的负面评价似乎更多呢?有几个关键点:

一是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主义的兴起。到了晚清,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这种背景下,曾经被视为“异族”的清朝统治者,其“非我族类”的身份就更容易被放大,成为民族复兴叙事中的一个靶子。许多革命者和知识分子,将国家积贫积弱、遭受屈辱的责任,部分归咎于清朝的统治,认为满族统治者未能有效抵御外敌,甚至有“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说法(尽管这更多是指晚清政府的外交政策,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整个王朝的观感)。

二是制度的僵化与近代化的迟滞。元朝虽然短暂,但它在某些方面也展现出其独特性。而清朝,尤其到了中后期,其政治体制、思想文化都显得越发保守和僵化。面对工业革命带来的世界变化,清朝的统治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能有效进行根本性的改革,错失了近代化的良机。这种“错失”在后人看来,直接导致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落后和被动,因此,清朝被视为阻碍中国进步的旧势力。

三是一系列屈辱性的条约和割地赔款。近代中国遭受的外国侵略,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等,都发生在清朝统治时期。这些条约不仅让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和领土,还支付了巨额赔款,极大地损害了民族尊严。在许多历史叙事中,这些屈辱都直接与清朝政府的无能和软弱联系在一起,成为清朝“罪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历史叙事的侧重点不同。相比于元朝,清朝的历史与现代中国的联系更为紧密。它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封建王朝的终结,它的统治期也承载了从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过程中最深刻的矛盾和阵痛。因此,在研究和评价清朝时,人们更容易将其置于“救亡图存”的宏大叙事之下,更关注其在抵御外侮、国家统一(以及分裂)、社会变革等方面的表现,而这些方面的负面评价往往更容易被突出。

当然,这并不是说清朝就一无是处,或者元朝就完美无缺。历史的评价是多维度的,人们对哪个朝代更为“讨厌”,往往是基于特定时期社会关注的焦点、民族情感的投射以及历史叙事的主流倾向。在很多人看来,清朝作为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它留下的历史问题,比如近代中国的边界、民族构成、国家认同等,都还在深刻地影响着当下,这种“近”和“深”的联系,使得人们对其的批判和反思,显得更为尖锐和普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清朝死了100多年了,受过清朝迫害的人也早就去世了,现在的人都是隔辈的隔辈。虽有恨也无直观的感受。

绝大多数人与其说是讨厌清朝不如说是讨厌吹捧满清的文人,他们就像坏人恶人天天就在你耳边眼前用各种舆论工具、媒体,颠覆你的三观,黑的说成白的,恶的说成善的,把你和你的同辈、晚辈乃至长辈当弱智一样灌输愚弄。如果你有意见有疑问,立刻招来“皇汉”、“皇纳”的恐吓,招来“破坏民族团结”、“日台分裂祖国”一类的棍帽呵斥。更可憎的是不论在平面媒体、视听媒体还是网络媒体,这种舆论导向都高度一致。曾经有一段时间,任何反面意见都要被扼杀。

我们凭什么要受这种人这类人欺骗、欺压,愚弄,灌输。

我逐渐认识到“势出反常必有妖!”这个“妖”是来自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每一年我都有新认识、新收获。最近几年,本人注重揭露清史学观点的荒谬与新时代的对立,并开始思索其背景。

见以下文章:元元:通史观的缺失使得清史学根基错位,渐渐内外交困

元元:警惕“新清史”史观在文艺作品中浪漫表达-由《燕云台》说起

元元:截断清史,时空错乱,才会想出“清朝奠定中国版图”

元元:《开罗宣言》不会为“清朝奠定中国版图”背书,法理和历史不可混为一谈

元元:“清朝奠定中国版图”藏着四个大忽悠

元元:史学中人擅改词语内涵不讲逻辑丧失唯物史观的风气从何时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清楚为什么人们对清朝的负面评价似乎比元朝更为普遍,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历史认知、民族情感以及不同时期社会矛盾的复杂交织。首先,咱们得明白,历史评价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叙事者的立场而摇摆。元朝,作为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异族统治”。这种“异族”的标签,在后来.............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槟榔最近在舆论场上似乎比香烟还“招恨”,尤其是在网络上,这种“讨伐”的声音此起彼伏。虽然你提到槟榔“没有二手烟危害”,这在客观上是事实,但舆论的关注点和“讨伐”的理由,其实要复杂得多,涉及到健康、社会认知、宣传方式以及时代背景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为什么槟榔 l.............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如果单从“仁德”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来看,刘璋确实比刘备更贴合一些,而且说他“更像”仁德之主,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让我慢慢跟你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白“仁德”这两个字在古代是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仁爱、宽厚、有德行,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得到普遍的拥戴。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君主形象。刘璋的“仁.............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确实,刚从油锅里捞出来的油条,跟刚出锅的饺子比,那温度感觉上就差了那么一点意思,不会让你瞬间“嘶”一声缩回嘴巴。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呢。首先,得从油条和饺子本身的“工作原理”说起。饺子,尤其是刚煮好的饺子,里面是实心的。你咬下去,那股热气是被满满的馅料,还有那层厚实的面皮牢牢锁住.............
  • 回答
    关于“后爸比后妈更善待继子女”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观察,也确实存在一些支持这种现象的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动因。不过,要说“往往”如此,或者认为这是绝对的规律,可能有些绝对化了。每个家庭、每个人际关系都是独特的,不能一概而论。但如果探讨为什么会倾向于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说起来挺有趣的。我倒觉得,与其说是“女孩子”更喜欢,不如说,在大部分人(包括很多男孩子)的认知里,鲜花更能触动心底那种柔软的情感,尤其是对于女孩子来说,这背后藏着不少细腻的心思。你想象一下,当收到一束鲜花的时候,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首先,视觉上就赢了。鲜花那鲜活的色彩,不管是热情如火.............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没人提出禁食牛肉,而狗肉却有人提议禁食”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议题。这背后牵涉到太多层面的因素,远非一个简单的“喜好”问题可以解释。要详细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1. 历史与文化积淀:牛与狗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不同角色 牛:耕作与农耕文明的象征 .............
  • 回答
    说起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国际地位,确实很多人会有“巴基斯坦似乎更受关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也更响亮”这样的感觉。这背后有很多深层的原因,不是简单的谁“好”谁“差”能概括的,更多的是历史、地理、经济、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它们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曾是同一个国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理解古代社会结构的一个关键点。确实,当我们提及古代奴隶制,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古希腊罗马那些宏伟建筑背后挥汗如雨的奴隶身影,或者角斗场里殊死搏斗的奴隶。相较之下,中国古代似乎很少直接强调“奴隶”这个群体,或者说,他们的“存在感”不那么强烈。但这不代表中国古代就没.............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到了三国时期政治博弈的微妙之处,也解释了为什么孙权后来接受“吴王”这个称呼,会被后世拿来反复调侃。咱们抛开AI的腔调,从人情世故和历史逻辑的角度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蜀汉承认东吴的帝位,和孙权接受曹魏的“吴王”爵位,这两件事的性质、背景和影响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后者.............
  • 回答
    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在人工智能的众多分支中,似乎自然语言处理(NLP)的发展,相对于计算机视觉(CV)来说,显得有些“慢热”? 要理解这一点,得从两个领域本身的特性,以及它们所面临的挑战说起。1. 语言的内在复杂性:想象一下,视觉世界有多少种“样子”? 也许颜色、形状、纹理、光影等等,但本质上,它.............
  • 回答
    聊起雷克萨斯在国内的品牌价值,我感觉这事儿吧,得拆开来看,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你提到的“被强行拔高”这说法,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中国消费者心中的一个普遍感受。咱先不提“强行”这个词,就说“拔高”这件事,它肯定不是凭空来的。从营销角度讲,任何一个品牌想要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并获得更高的溢.............
  • 回答
    稀硫酸与浓硫酸:一字之差,云泥之别硫酸,这个化学世界中再熟悉不过的名字,它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无数化学实验的走向。然而,当我们在讨论硫酸的性质时,绝不能忽视一个关键的“度”——浓度。稀硫酸和浓硫酸,仅仅是“稀”与“浓”这两个字的差别,却仿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它们所展现出的性质,简直是天壤之别,让.............
  • 回答
    俄罗斯电子工业的现状,与中国和美国相比,确实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甚至被一些评论者戏称为“笑话”。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技术差距,而是多重历史、经济、政治和全球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根源和表现。历史包袱与冷战遗产:首先,俄罗斯的电子工业,其基础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苏联时期。那个.............
  • 回答
    说起马来西亚华人能相对较好地保持中华文化,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历史、社会、经济、宗教以及华人自身的努力等多个层面。相比印尼和泰国,马来西亚华人所处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确实为中华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些独特的土壤。咱们先聊聊 历史的烙印。马来西亚(早期称马来亚)的华人移民潮主要集中在19世纪末至20世.............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婚恋观、性观念以及社会经济现实的方方面面,确实值得好好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娶老婆”在很多地方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笔开销可不只是彩礼那么简单,它往往还包含了婚房、婚车、婚礼仪式等等,加起来确实是个大数目。尤其是在房价高企的城市,一套房子可能就掏空了很多人多年的积蓄,甚至需要双.............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希腊历史长河中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时期,要理解现代希腊与古希腊和拜占庭罗马帝国(中世纪罗马帝国)之间的“差距”,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这绝非一句简单的“拉胯”就能概括,而是无数历史事件、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历史的沉淀与现实的断裂:辉煌的遗产如何.............
  • 回答
    关于“我国的年轻人为什么从来不举办派对”的说法,我觉得这个说法本身可能有些绝对了。如果说“相比于西方年轻人来说”,确实在派对文化和形式上存在一些差异,但说我们年轻人“从来不举办”,这可能不太准确。不过,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我们年轻人举办派对的频率、形式以及大家参与的热情,似乎和许多西方国家年.............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中一个典型的现象:优质服务不一定能活下来,而某些方面“不那么完美”的产品反而能凭借市场策略和时代机遇屹立不倒。 快车和迅雷的对比,就像是两种不同生存哲学在互联网洪流中的碰撞。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下:一、产品定位与核心功能迭代: 快车.............
  • 回答
    法国队球员的肤色构成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在与其他欧洲球队对比的时候。大家普遍会发现,法国国家队的球员中,有很多具有非洲血统的球员,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也涉及到一些历史、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原因。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法国的国家构成和移民历史说起。法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欧洲国家,在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