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因为孙权彻底得罪了蜀粉,然而今天蜀粉当道,长期霸占三国网络板块。所以,众多蜀粉小将纷纷在此为皇叔报仇雪恨。
三国时期谁伤蜀汉最深,是曹魏吗?当然不是,蜀汉对曹魏起码打赢了汉中之战,诸葛亮北伐虽说没什么实质性成果,但是起到了战略威慑作用。可以说蜀汉对曹魏占了些许便宜,更何况曹魏那么强大,这就很好地衬托了一下诸葛武侯的英明。
反观吴国,孙权这个碧眼儿背刺盟友,对蜀汉那可是吃干抹尽,玩弄于鼓掌之上。先是夺荆州,杀二爷,然后又在夷陵之战中重创蜀汉,杀得皇叔仅以身免,最终托孤于白帝城。更可气的是,蜀汉为了匡扶汉室还不得不去跟吴国主动修好,这就等于在事实上承认了东吴控制荆州的合法性。这样华丽的操作让愤怒的蜀粉们气急败坏,各种开喷。
孙权吃蜀汉这一波,堪称完美,从夺荆州开始到蜀汉主动修好结束,简直无懈可击。这种种的一切让蜀粉们愤怒异常,但是除了道德指责以外又无可奈何,总不能腆着脸说蜀汉赢得了夷陵之战吧。于是乎,合肥保卫战和向魏国称臣就成了最好的发泄点,“孙十万、大魏吴王”等称号就广泛传播于天下了。
我突然想起郭德纲的一句话:如果你的同行不能在专业水平上超过你,那么他们就一定会在道德上指责你。你想想看,黑孙权的基本上是不是这么个套路?
在我看来孙权是一位政治精算师,他是一个奉行积极防御的战略高手。别的不说,光是他拿荆州那一波操作绝对是权谋大师之作。
我就简单分析给你看看,东吴地处江东,能有效扩张的方向只有两个。一是北边的曹魏方向;二是西边的荆州、益州方向;南边大多是未开发地带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实力对比层面:北边曹魏实力强大,而且大多地方无险可守,就算攻取也是很难守住。西边的荆州那就大不一样了,本身荆州的一部分就在孙权手中。而且刘备集团远不如曹魏那么强大,从实力上讲,孙权在荆州干一票获胜的可能性远大于在徐州等中原地区。
三国战略关系层面:孙权拿了荆州,孙刘联盟会彻底破裂而不可逆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蜀汉与曹魏没有缓和的空间,”汉、贼不两立”这是蜀汉的金字招牌,不可能自己拆自己的台。面对曹魏日渐强大的压力,蜀汉为了生存必然会缓和与吴国的关系。夷陵之战后,诸葛亮立即调整了与吴国的关系,吴蜀联盟重新订立。这是当时天下的战略形势决定的,孙权很准确地把握到了这一点。蜀汉诸葛亮以及后来的执政者,在荆州这个问题上从未提出诉求,所以蜀汉在荆州这里只能是吃了一记大闷亏。
吴国盟友层面:面对曹魏,东吴需要盟友,但是需要的是一个不太强也不太弱的盟友,更不能出现一个能够对吴国造成战略威胁的盟友,简而言之就是“存之弱之”。刘备由荆州入益州,后来夺取汉中,短时间内迅速坐大。荆州在东吴的上游,扼长江之险,蜀汉如果顺江而下则东吴危矣。所以为了解除东吴西边的威胁,荆州是必夺之地,否则东吴将在北和西两个方向上寝食难安。
总的来说一句,东吴袭取荆州是一次精密政治谋算。在这位东吴大帝的眼里只有客观的“大势”,而不问蜀汉集团的动机。只要有人在上游荆州强大,孙权立即认为其对东吴构成了威胁。他果断偷袭荆州,预除后患,在战略上进行一次预防性打击。
这一波操作体现了孙权虽然年轻,但是在战略上相当成熟,他对当时天下形势发展把握得非常精准,也实现了当时吴国战略利益的最大化。孙权是守成之主当中的佼佼者,曹操的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充分肯定了孙权的守成能力。
最后我想对蜀粉说:“愤怒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当今是个网络时代,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是没有错的。历史嘛,大家都喜欢聊聊,但是为此气坏了身体可不好。”
鉴于某些人在网上大谈道义,说什么孙权拿荆州乃是小人偷窃行为。我只想问一句,你们都不看《孙子兵法》吗?
孙武早就教导过:兵者,诡道也!!!大争之世界,孙权夺荆州有何不可?
铁汁们,写作不易,有需求的还望支持一下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