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浇人粪的蔬菜,你就说你吃不吃吧。
我们来回忆一件往事。
毒奶粉事件
早在曝光前就有多名婴儿患有肾结石病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食用了三鹿奶粉。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婴儿都有相似症状出现。三鹿集团表示无证据是食用三鹿奶粉引起。
徐州儿童医院小儿泌尿外科医生冯东川曾留言请求政府部门协助调查,查明原因,但没得下文。
不乏群众向地方政府举报,可皆是不了了之。
你猜最后咋解决的。
三鹿奶粉是中外合资公司,外面最大的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公司,这个公司在发现中国奶粉出现问题后,多次提议召回,但地方政府不卵他,无奈之下,向中国中央政府报告报告事情经过,毒奶粉升级为了外交事件,最终才解决。
搞笑不,中国新生儿还需要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司来关心。
这次酸菜事件,出口国外的不合规罚十万,国内罚几百,
几百块就能保平安,同时还能获得巨大的利益,你是老板你会怎么选?
它这并不算厉害,厉害的是成为了龙头直接制订标准的企业,标准低普通人又能拿他如何?
它们会是个例吗?咋可能呢,有良心的企业很难做大,大家都这么干,突然来个不这么干的才是奇葩,在一群黑肠子里是个白肠子那才是罪恶。
不要对其他的企业报太高的期望,都一个屌样。
我国的食品标准只要不吃死人,那啥问题都没得。
回到问题,应该问为啥就他们被曝光了,正如一个人手上有无数张牌,到底是扔哪张出去吸引火力。
这么说吧,专门做一个频道,24小时不间断播送315晚会这样的节目
播个一年半载不成问题
终于有人开始发散联想了嘛。
答案是:冰山一角。
在中国,非原生食品,而是通过各种化学工序加工处理过的,都存在各种卫生问题。
我给大家介绍一种:辣酱!
我家乡那边有种植辣椒,每年的九、十月份,都是辣椒转红成熟,采摘的时候。
现在我都记得上小学时,每天放学都会在天黑前,拿个小板凳坐在庄稼地里帮摘辣椒的情景。
跑题了,收回来说:我以为收辣椒,都是我们采摘好,装车就发走的。
可后来坐着父亲三轮机送了货才发现,压根不是的。
当时我们去的辣椒收购点,是一片荒地,荒地上也被挖了好几个大土坑。
我们辣椒过秤卖给人家后,现场的工人会拿塑料袋翻装一遍,中途不断的撒大把的盐,之后再把麻袋重新套上,然后辣椒入坑。土坑被填满后,就盖一块大篷布,然后用土把篷布压一压。
如大家所见,这个翻装撒盐入坑的过程,工人都是抽着烟,穿着那种防水大皮靴干活的,很混乱。
我问过父亲,为啥不现场发走啊。父亲告诉我,辣椒太容易坏,所以要腌了发。一般都是秋收冬发或者春天再发。
当时我也以为辣椒发到工厂后,会重新再处理搞干净的。可后来发生了一件让我触目惊心的事。
有一年,那个辣椒收购点不知怎滴就放到了我们村。一样的土坑,一样的撒盐。
可春天的时候,腌制在土坑的辣椒并没有直接装车发走,而是转移到一处小作坊。
我们都好奇作坊里要干啥,就跑过去看。
然后就看到了堆积成山的辣椒。原来从土坑里拉出来辣椒,到了小作坊会全部被倾倒出来,堆在水泥板地上。
堆出来要干什么?打辣酱!
工人要用铁锨,一铲一铲的把腌制的辣椒送到辣酱机里。我去看的时候,工人也都是穿着皮衣雨靴的标准干活装,站在辣椒堆里,嘴里也喜欢叼根烟。
我问过打辣酱的人,打成这样要干啥呀?
他们回复说,大多用来吃呗,还有提取色素。
当时心里就很恶心。
我父亲也去看过一次,回来后说,太恶心了,那些人有个尿急啥的,直接就在旁边尿了,有鼻涕就直接一擤,就差直接脱裤子拉屎了。
我问为啥他们不能跑远擤鼻涕撒尿?
父亲说,工钱是算量的,为了能多干点活。
父亲从那回来后就告诉母亲,不要买罐装辣酱,然后告诉我,你那个方便面少吃点!
......
这么多年过去了,原本的土坑早被填平,上面建了羊舍,土坑的痕迹是一点再无了,我心中其实也已经淡忘和回避这些事了,直到315曝光了土坑酸菜!
反胃的感觉瞬间又回来。
何其相似啊!果然太阳底下无鲜事吗?
顺便说一句:十年前我们卖辣椒是5~6毛钱一斤,如今是8~1块一斤。
可摆上货架的成品呢?
某些盆满钵满的背后,是疯狂做鬼的供货链,他们一直在吸血,却还嫌不够。
你知道无骨凤爪嘛?
雇佣老太婆啃出来的。哇哈哈哈哈
浙江东阳的尿蛋
东阳这地方,离横店影视城非常近。20年前头一次去前,就知道当地有这种风俗。每年开春时候,在小学幼儿园的男厕所门口放大桶,让小男孩往里撒尿,用童子尿煮鸡蛋。
而且是煮两遍,和做茶叶蛋的方式类似:先用尿煮生鸡蛋,等蛋清蛋黄凝固熟透了,再把鸡蛋壳敲碎,放在尿里继续煮,让尿渗到蛋里面。
我大学时,有个关系不错的同学就是东阳,还带了一牧尿蛋给我们展示,我没敢吃;后来拍戏多次去横店,亲眼目睹了当地煮尿蛋的过程,还是没胆子吃。
熟食大家都爱吃吧,正规的厂子有,更多是小作坊,现在严点了,原来曝光过好多,病死的鸡,猪,牛,羊,有的都生蛆腐烂了,把蛆弄掉,混一锅煮,还有做香肠的,死猫,死狗,没人要的下脚料,都往里面掺。
这些东西细究起来,你真的会吐。其实每样食品都可以做的很干净,也可以很恶心,看不见就是食材,看见了就是屎尿,谁也跑不了,正式进入易粪相食的时代。
包皮垢奶酪、白浆酸奶
一挂面
我同学的妈妈在挂面厂上班。每天工作结束,工人们会把掉在地上的面粉、面渣等用扫把扫到一起收集起来,倒入第二天准备生产挂面的面粉中。然后土和灰尘等一起做成了新的挂面。
二饭店的饭菜
饭店的菜是不洗的。我表哥在饭店当厨师,导致他养成了在家做饭也不洗菜的坏习惯。招到大家一致的嫌弃,大家命令他做菜必须得洗。他工作的饭店我也去过。后厨脏乱差。我们去吃饭,都要让他把手洗了再洗菜做菜。我也在很有档次的饭店打过暑期工。杯子和小碟子用洗涤剂洗完是不用清水在洗的。老服务员说用清水洗擦干会有水印。有一次停水。饭店用井水,打上来的水就是茶色的。直接炒菜做饭沏茶甚至给客人直接喝。我记得客人要喝水。我同学就把水倒上。客人还说,谢谢你,小姑娘真不错。还帮我们沏茶。我们家附近的饭店,超级火。红白喜事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去预约。我们经常去吃酒宴,偶尔也去聚餐吃饭,然后爆出有地沟油,勒令整改。
三散装大豆油(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以前散装的大豆油的做法跟土坑腌菜差不多。我爸说光脚进榨油。汗水,口水,吐痰,抽烟,甚至尿尿都在旁边儿解决。你要是琢磨,那就啥也别吃了。啥也不想吃就得了。
四市场和熟食店自己加工的香肠
小时候很多人家里养猪。我爸妈朋友家的猪有病死了。二百多斤的猪,养了一年了。农民不舍得扔。也就是因为没钱才养猪赚点零花钱。然后就便宜卖给加工香肠的。减少损失。我爸知道了就很排斥我妈从市场里买回来的香肠,几乎一口不吃。
五算偏题一条吧。
我的初中老师曾经说过。超市里的商品的保质期是可以改的。很多超市都有喷码器。自己可以把保质期擦了重写。还有。我大学时在校园内的小超市打工时,漏气的双汇火腿肠等都可以还给批发商,换成好的送过来。那么,胀气漏气的火腿肠哪里去了呢?批发商不会自己赔钱给你换成好的吧?
害,岂止是食物呀,2011年大学暑假,去深圳南山一个保健品公司做暑假工,做西洋参含片,原料除了一点参须,基本都是其他树根啥的,塑料袋都有,直接扔进粉碎机,碾出来的西洋参粉末一点参味没有,都是臭的,刺鼻的臭,无法言喻的味道,之后就是放机器搅拌,加入一种叫西洋参精的添加剂,就有那味道了,拌匀了再压片。一种孕妇服用的维生素片剂,代理过期退回的,全拆出来,让我们挑好的,装进新做的瓶子,日期也是新的,然后再拉出去卖。再就是所谓的澳洲进口麦片,大家不陌生吧,超市里经常见到的,全是东莞生产的大包料麦片,拆开倒搅拌机,伴上白糖粉,米粉,加入纽甜(我记得是叫纽甜,几百斤料只要一丢丢,闻一下一下午鼻子喉咙都是甜的)之类的添加剂,然后装入澳洲进口牛奶麦片的袋子,就成了澳洲进口。打米粉的时候,是先把米做成泡泡果,再碾粉,期间也是脚踩。。。看机器的全程踩上面操作。反正保健品,大家慎重购买。
凡是发酵的,都别看生产过程。
包括但不限于:酒,醋,酱油,酱,咸菜,泡菜,腐乳……
我是做自动化设备售后维护的,经常去食品加工厂。
不说发酵类的食品,那基本都是脏乱臭的。
说说平时看上去光鲜亮丽的糕点、团子、月饼、面包之类。
你看到的是市面上独立包装,松松软软,奶黄奶黄的小面包,想着奶香雪白的各类雪媚娘法式面包怎么会有卫生问题?
我看到的是从面粉到包装出厂的整个过程。
工人带的手套,都有一些黑色斑点,一些香料没稀释前很呛鼻子,工人对着面团打喷嚏,随地吐痰。男工人在食品旁边抽烟,抽完烟头就直接扔地上。和面的水用一个塑料桶拎过来,塑料桶肉眼可见黑色颗粒粘在上面。要不就是拿皮管直接注水,老作坊皮管内壁可见黑色水垢。
机械的刀具、出料口基本发黑更不用说内部配料、和料、反应釜这些根本清洗不到的地方。用自来水走两遍就算清洗过了。
很多都是给知名品牌代工的,就是市面上经常见的那些牌子。
这种事情看多了,基本免疫了,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很多发酵食品都有类似问题……
酒、醋、酱油、腐乳、豆豉、茶、酸奶、奶酪……
这些东西,你要么多花点钱,买大品牌的,中招概率小一些(但也远不是零);要么就只能捂上眼睛骗自己了……
一方面,很多小企业仍属于倚靠师带徒传承工艺的手工业,很容易将旧时代的不良习惯也传承下来,过去人不讲究卫生,他们带出来的徒弟也很难干净到哪里去;
另一方面,旧有的恶劣环境也容易产生破罐破摔的思维——反正生产环境已经很恶劣了,我也没必要在其他方面保证卫生了。
而且由于发酵品本身就有抑制杂菌生长的能力,同时普遍味道很重,所以很大程度上,不卫生的生产工艺并不能在消费者口中被尝出,引发卫生安全问题的概率也不是很夸张。
既然尝不出来,闹不出人命,企业就缺乏整改的动力,毕竟现代化生产流程那都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
所以相对而言,国内的奶发酵制品还稍微好点。
一方面产品价格相对而言比较高,而且企业比较成规模,自然比较重视卫生;一方面生产线是引进的,从开始就比较现代化;另一方面酸奶味道和颜色都比较淡,不容易遮掩变质,所以不能那么糊弄。
但是如果各位有兴趣看一下有关国外奶发酵制品的纪录片,就会发现他们那些制作传统酸奶或奶酪的小作坊某种意义上讲和中国很像,卫生真的是个问题……
最后,很多不卫生的事情甚至被视作了正常工艺的一部分,比如口嚼酒、踩曲、活蛆奶酪等……这些本质上是引入发酵菌种的方式,但是和现代发酵工艺比起来不卫生的很……
当然了,和这种事件的区别在于,这些工艺是公开的,消费者是知道这些潜在的不卫生风险后仍然坚持要消费的;而且这些产品线往往要经受更严格的质检。
然而,从单纯的卫生角度考虑,二者并没有太大区别……所以反正我不会买这些玩意……
另外,有户外摊晒环节,又缺乏精细挑拣、清洗环节的产品,基本都不会太干净……
一方面,这些环节一般会放在土地和人工都便宜的地区。在这种地区,你很难保证这些工人和工厂都符合卫生标准……
另一方面,就算符合标准,其他生物也也未必听话……
甚至包括咖啡、巧克力等,都会不可避免的混入死虫子之类的……
如果哪位朋友不信,可以查一查我上述所说的发酵食品菌落超标之类的不合格报告有多少……
如果觉得自己胃口深,可以查一查那些“黑作坊”的报道……
所谓发酵食品真的不是沾上杂菌就要不得,而且哪怕从卫生上讲不合格的产品,你吃了也未必当时就有事。所以类似的劣质品才能横行。
猪血就不干净,至少在80年代。小时候曾参观过国营肉联厂,肉联厂负责收猪杀猪,那时就有流水线作业了。
收上来的猪被赶到肉联厂里的屠宰车间,屠宰工人手持电棍捅到猪脸上,很快猪被电死,然后被推进打毛机,在里面晃荡晃荡响了一会,就出来一头光溜溜的无毛的猪,然后就是用钩子挂住后腿头朝下吊起来配合案板进行开膛同时放血,收拾完猪下水,把猪切割成两片,就盖上戳被挂着的钩子带到冷库里了,这批猪都收拾完,工人就开始最后的收集猪血的工序了。
当时真没想到猪血还要回收的。因为屠宰地、切割案板就在一起,工人穿着靴子,等所有猪都收拾完,就用平板铁锹把地上流满的猪血一铁锹一铁锹的收集到水桶里,关键这地上就这么随便走人、走猪,工人进来前也没洗靴子,猪进来受死前也没有洗澡,并且地上还有猪被杀时出现的大小便失禁的排泄物,混合在一起就这么一铁锹一铁锹的收集到了铁桶里,后续如何处理就不知道了。
混合了这么多杂质的猪血,不可能处理干净了,现在想想真是够恶心了。
请朋友在家吃饭。
做了一盘凉拌香肠。
食肉如命的他一筷子也不粘。
照着一旁的烧鸡使劲。
我开他玩笑,咋了?几天不见成变民族了?H民了?
他拿筷子点了点那个香肠,问我,你是不是楼下超市买的散装香肠?
我说是啊。
他说,那个香肠厂的老板我认识,我去他厂子里看过。我告诉你,只要是人,去过那个厂子,都不会再吃香肠。粪坑都比那干净。
我夹了一片香肠,问他,那你去过加工烧鸡的厂子吗?
他愣了一下。
我说我高中住的地方对面就是著名的XXX烧鸡,我去过他们后厨。我告诉你,粪坑啥味那就啥味。苍蝇比鸡毛都多。别想那么多,吃吧,眼不见为净。
他最终也没吃香肠。
我只能说,恶心归恶心,吃不死人就行。
不然没什么能吃的东西。
我就这么说吧。如果制作土坑酸菜这类食物的企业法人可以判死刑,那只要把全国所有食品行业的负责人排队挨个枪毙。一百个里面或许有那么一两个冤枉的。
苏丹红、三鹿、洗衣粉油条、含铅皮蛋、土坑酸菜……这些只是暴露出来的凤毛麟角。没暴露出来的太多了。
我就再说一个,千万不要吃豆芽。豆芽都是化学药剂泡出来的,都是毒豆芽。我家一年才吃一两次。还不给孩子吃。就我自己吃,吃的原因还是因为便宜。
为什么豆芽要用有毒化学药剂来发。很简单,大家都知道豆芽正常是用水来发的,但是这玩意太不稳定了。每一批豆子发芽时间都有差异,而且和当天温度也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你每一批货的收货时间都不固定。但是作坊每天要在固定时间往菜场送货啊。时间到了你豆芽才发了一大半怎么弄?
所以豆芽全是用化学药剂催发。
我妈和菜场那群二道贩子关系可铁了,这事她门清。早就警告我千万别吃豆芽。
有一次菜场突然不卖豆芽了,原来是上面要检查。不敢用毒药剂了。只能老老实实用水发。问题是用水时间不稳定,豆芽没来及发出来。于是这一天菜场都没豆芽卖。
第二天菜场倒是有豆芽了,货量有些少,而且豆芽一根根奇形怪状的,不像之前卖得整整齐齐的。卖相不太好,这就是水发的。也是,自然生长的东西,哪来的那么整整齐齐。
又过了几天,豆芽又恢复原样了。检查结束了。
毒豆芽为什么没曝光?他提前都知道你要来检查了,哪还能让你查到毒豆芽?警察要是扫黄的时候先给会所打电话通知了,还能抓到嫖客吗?
检查要提前通知,就可以让千千万万毒豆芽,土坑酸菜合理的存在于光天化日之下。只待哪一年的315又发了“善心”,才让你窥得一孔。
肯定有,只是你不知道罢了,尤其是食品行业。说这么个事吧,我做蛋糕和手工diy的
一熟人吧,当时在搞亲子活动,一开始想和我合作,后来嫌弃我名气小,鸡毛小店
于是又去找了市里很牛逼的一家传统店,说不和我合作了,行吧。谁知道过几天又回来找我合作。我很诧异
他自己说的原话,通过内部人士了解,该店内部管理层都不吃他们自己店做的东西,他自己原话是:太可怕了
enmmmm。。。我只能呵呵,人家还不是挣钱到手软?
再说一个事
去年有两个妹子在我这里做蛋糕,就闲聊。突然有个妹子对另外一个说,外卖脏得很你知道不?我心说这也正常啊,不公开的秘密了。
结果神转折来了,那个妹子说,快递员会偷盒饭吃!
喵喵喵???啥情况?
然后那个妹子说,她们两个的同学在跑快递,他们公司好多人,都不用买饭的,自备碗筷,然后这个快递吃一点,那个吃一点,完了把盖子给你盖好,中饭晚饭就解决了
另一个还惊呼:难怪上次感觉酸辣粉那么少!!!我还把汤都喝了!!太恶心了!
额。。。当然我没有去求证核对
最后那妹子还说,问她们这个同学,你偷吃不吃?她同学说,一开始不吃,后来大家都吃他也吃了
哈哈哈。。。幸亏我不点外卖
看了一下回复,偷吃外卖这个是我听到的,她们也不是特地说给我听,是她们两个在闲聊,我当时在带她们做蛋糕
当然我也没去求证真假,毕竟隔行如隔山
姑妄听之而已,没有当然更好
豆沙,没错,就是甜甜的红豆、绿豆等各种豆沙。豆晒在露天后,基本没人管,灰尘泥土头发这些算好了。小作坊那种环境,鸡狗就在旁边跑,对了,还有小屁孩,这些拉个翔在豆上面太正常了呢,
我也来说一个常见的吧,大家常喝的各种茶饮料。
老家是某著名的绿茶产区,年产干茶数万吨,这么多茶除了少部分中高档的会以各种销售形式售卖到消费者手中,其余大部分低档干茶都是销售给各个茶饮料公司用作原材料。
绿茶一般清明前两个星期开始采摘,一开始由于茶叶刚发芽,量不大,都是手工采摘。这时候都是采摘一个芽头或者一个芽头带一片半展开的叶子或者完全展开的叶子,分别叫做毛尖、一芽半展、一芽一叶。这类刚从茶树上采下来的茶青(有的地方叫茶草)就可以卖到一斤六七十元,按4斤2两茶青炒制成一斤干茶来算的话,光原材料的成本就已经接近300元,再加上茶厂和中间商利润、各类流通成本、包装成本,卖到消费者手中往往会高达数百元,精细制作的会卖到每斤千元甚至数千元以上。
一般手工采摘到谷雨就停止了,谷雨过后由于气温升高,茶叶生长迅速,手工采摘已经完全跟不上茶叶生长速度了,这时候就开始用采茶机了。农户使用的简易采茶机类似割草机,后面接一个长长的尼龙袋,采茶的时候一人或两人操作,就像割草一样把茶叶从茶树上割下来,收集到后面的尼龙袋里面,再集中起来卖到茶厂。
谷雨之前的茶叶一般就是中高档茶叶,品质好价格高。谷雨过后尤其是到了六七八月份,茶叶疯狂生长,这时候采茶机采摘下来的茶叶一般是一个芽头带三四片叶子,这种茶青制成的干茶已经不适合日常饮用了,因为几片叶子差不多就占满半个茶杯了,而且茶汤又苦又涩,难以下咽。
这时候的干茶一般就是卖给茶饮料公司了。
下面说的就是这种干茶的制作过程,从茶树采摘下来后,一般会在茶园的阴凉地方装袋,等待茶厂的车子来拖运,现场过磅记账,隔一段时间茶厂跟茶农结算。茶叶托运到茶厂后先是堆放到水泥地上,然后就是杀青、揉捻、晒干,注意这时候已经不是烘干了,因为量太大了,烘干的话成本太高,而炎炎夏日的太阳是最好的热源。从揉捻机器里面揉好的茶叶用小翻斗车运送到晒场上,摊开,等待烈日将茶叶晒干,傍晚再把晒干的茶叶收起来装袋,等待经销商来运走。
为什么说这种干茶恶心呢?首先采摘的时候由于是机器采摘,不可避免的把老叶子、茶树枝和杂草一起采摘下来,量大的原因茶农和茶厂是不会把这些杂物挑拣出来的。然后茶青运送到茶厂后都是随意堆放在水泥地上,制茶工人光脚或者穿拖鞋在上面踩,水泥地也是一年到头难得清扫一次,日积月累加上茶叶本身会流出汁液,水泥地往往都是漆黑一片,光脚走在上面滑不溜秋的。晒场就更不用说了,好点儿的茶厂晒场还整个水泥地,小作坊直接就是泥地上铺一层条纹尼龙布,至于什么汗液啊鼻涕什么的滴在茶叶上面那都是家常便饭。
这种干茶在制作工程中普遍会加糖,因为糖一吨才五六千块钱,茶叶再怎么低档一吨也能卖个一万多。夏天最忙的时候一个一般规模的茶厂一天怎么都得生产个几吨干茶,加入一部分糖,要多赚不少钱。茶饮料公司也都见怪不怪了,反正生产的饮料也是要加糖的。至于茶叶种植过程中施加化肥、喷洒农药也不是什么秘密。虽说市面上的茶饮料公司的茶叶原料不是来自老家一个地区,但是其他产区什么样我就不知道了。
以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