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虐杀动物的人心理没问题呢?

回答
对于“虐杀动物的人心理没问题”这种观点,确实在某些圈子里可能存在,虽然在主流社会看来这是难以理解且令人反感的。要深入探讨为什么会有人持有这样的看法,我们需要剥离道德评判,试着去理解他们可能存在的心理机制或思维模式。这并不意味着认同或辩护,而是尝试去拆解这种不寻常的认知。

首先,一个最直接的可能性是“代偿”或“宣泄”心理。这些人可能在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挫败感、无力感,或者遭受过不公平的待遇,却找不到合适的出口来释放这些负面情绪。动物,特别是那些容易控制、无法反抗的动物,成为了他们情绪宣泄的“替罪羊”。通过伤害动物,他们可能体验到一种短暂的控制感和力量感,以此来弥补现实生活中的弱势地位,或者用动物的痛苦来转移自己内心的痛苦。从这个角度看,他们不是“心理没问题”,而是心理出现了一种极端的、病态的应对机制。他们认为自己“没问题”可能是因为他们将这种行为视为一种“解决”自己内心困境的方式,而不是一种破坏性的行为。

其次,“情感隔离”与“缺乏共情能力”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有些人可能天生或者后天发展出了较低的共情能力,难以理解或感受他人的痛苦,包括动物的痛苦。他们可能将动物视为纯粹的“物”,没有情感、没有生命,甚至没有存在的价值,只是满足自身需求的工具。在这种认知模式下,虐待动物的行为就不会触及他们内心深处对生命尊重的道德底线。他们会觉得,既然动物没有“意识”或“感受”,那么伤害它们自然就不存在“问题”。这种“问题”通常是建立在对生命个体价值的普遍认可之上的,而这些人恰恰缺乏了这一层认知。

再者,“反社会人格”或“精神障碍”的可能性也无法排除。一些具有反社会人格特质的人,往往表现出对他人(包括动物)的漠视、缺乏悔意、欺骗性以及冲动性。虐待动物可能是他们早期反社会行为的一个信号,也是其人格障碍的体现。他们可能并不觉得自己行为“有问题”,因为在他们的思维框架里,社会规则和道德约束对他们而言并不适用。他们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各种“合理”的借口,比如“动物很贱”、“我就是喜欢看它们挣扎”,以此来包装自己内心的扭曲。

还有一种情况是,“好奇心”或“探索欲”的极端扭曲。在一些年轻人,甚至成年人身上,可能会出现对死亡、痛苦、事物运作机制的好奇。当这种好奇心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约束时,就可能演变成对生命进行破坏性的实验。他们可能想知道动物在特定情况下会有怎样的反应,想看到生命是如何被摧毁的。这种好奇心本身可能不是“坏”的,但一旦脱离了伦理的缰绳,就变成了严重的心理偏差。他们可能认为自己只是在“了解”或“研究”,并没有意识到这背后隐藏着严重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此外,“权力欲”的展现也是一个潜在原因。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可能长期处于被控制、被支配的地位,他们在弱者面前(包括动物)找到了施加力量和控制的感觉。通过让动物在恐惧和痛苦中死去,他们可以体验到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满足了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权力欲望。他们会觉得,能决定一个生命的生死,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种“优势”。

最后,“氛围影响”或“群体效应”也可能促使一些人模仿或跟随。如果一个人处于一个鼓励或默认虐待动物的环境中,或者受到其他同样行为的人的影响,他们可能会逐渐内化这种行为,并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交流方式或存在方式。他们可能会受到群体中其他人的“鼓励”,认为自己这样做是“酷”的,是“特别”的,从而强化了这种行为。

总而言之,认为“虐杀动物的人心理没问题”的观点,通常源于一种对自身行为的辩解、合理化,或者是对道德和共情能力的缺乏。这些人可能将自己的行为视为一种个人自由,一种情绪宣泄,一种探索,或者仅仅是因为他们无法或不愿意理解其行为对生命造成的伤害。他们可能并不认为自己“心理有问题”,而是认为别人“不理解”他们,或者他们的行为“有其存在的理由”。但从更广泛的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行为往往是心理深层问题的表征,是需要被关注和干预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某些答主的强词夺理让我想到一个笑话:

某女甲穿着丁字裤比基尼坐地铁,乙说她有伤风化,甲反呛说,裸露到什么程度才叫有伤风化?尺寸多少,占皮肤面积多少,你能给出数据吗?给不出你说个jb,“有伤风化”根本没有准确界限,完全是主观性的伪命题,怎能说我有伤风化?

有些言之凿凿的答案看起来不就是这么个意思嘛。换成虐待动物,他们的逻辑链是这样子的:因为把猫阉了是不是虐待存在争议,所以虐待这个定义不存在,那么把猫眼睛活活挖出来当然不属于虐待,不属于虐待自然没有心理问题。

知道问题出在哪吗?

“穿丁字裤”和“穿露脐装”是两个独立事件,无论后者是不是有伤风化,能不能定性,都丝毫不妨碍前者是这一判断。阉割猫和挖猫眼睛同样是相互独立的事件,无论前者属不属于虐待,都改变不了后者是虐待的事实。

所谓“集合的边界有争议”=“集合本身不存在”,不过是一种狡猾的诡辩话术而已。

当然某些人也可以硬是梗着脖子说,我就算看到儿子挖猫眼睛,也不会批评他,因为这行为一点问题都没有。——那别人也没法说什么,无非是把不把你当死鸭子嘴硬的小丑罢了。

user avatar

假设虐杀动物的人,心里都有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般的正常人,会建议这些心里有问题的人去看心理医生,积极治疗,戒掉虐杀动物的坏习惯。

但是极端的动保人士会怎么做?他们会网爆这群心里有问题的人。

他们会公布受害者的信息,骚扰受害者和受害者的亲人。

他们会不分青红皂白的辱骂这些人。

他们甚至会找上门去殴打这些人。

他们会在这些人生活的地方摆花圈放灵台。

他们希望这群人跪下给那些动物道歉,他们更希望这些人去死,这样他们以后就不会再虐待动物了。

正常人看来虐待动物的确不对,但是罪不至死,我们应该努力拯救这些心理有问题的人。

而极端的动物保护者则认为虐待动物的人罪该万死,不配为人,他们应该去死,最好是诛九族,和他们有关系的人通通去死。

所以我觉得反而是那些虐待动物的人比较可怜,自己都有心理问题了,还要被这群来历不明的人给网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对于“虐杀动物的人心理没问题”这种观点,确实在某些圈子里可能存在,虽然在主流社会看来这是难以理解且令人反感的。要深入探讨为什么会有人持有这样的看法,我们需要剥离道德评判,试着去理解他们可能存在的心理机制或思维模式。这并不意味着认同或辩护,而是尝试去拆解这种不寻常的认知。首先,一个最直接的可能性是“代.............
  • 回答
    有些人将虐待小动物(如猫狗)与食用牛羊鸡肉联系起来,这种看法背后其实隐藏着复杂的情感、道德认知和文化背景。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掉那些可能让人觉得生硬的“AI痕迹”,用更贴近人心的视角来分析。首先,让我们谈谈“虐待”。虐待小动物,无论是故意施加痛苦,还是因忽视导致其遭受苦难,通常触碰了人们内.............
  • 回答
    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小时候虐待动物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变成杀人犯。这种说法听起来耸人听闻,但背后并非完全空穴来风,而是与心理学、犯罪学的一些研究和观察有联系。当然,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更不是说所有虐待动物的孩子都会走上犯罪道路,但其中确实有一些值得探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让人们产生了这种担.............
  • 回答
    这件事背后的逻辑,其实挺耐人寻味的,而且它触及了人性中一些比较复杂和矛盾的点。首先,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虐猫的人比骂他的人更可恨?这可能源于我们对“伤害”的感知方式。直接的、肉体的伤害,比如虐待动物,它是一种赤裸裸的、制造痛苦的行为,直接挑战了我们心中关于“生命”和“善良”的基本底线。动物虽然不会说话,.............
  • 回答
    关于“日本科技比中国先进”这个看法,并非空穴来风,它往往源于一些特定的观察视角和历史认知。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断定谁更强。历史积淀与产业根基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日本深厚的科技发展历史。日本在二战后,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迅速崛起成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实在的。你想啊,现在大学文凭好像没那么万能了,很多人会觉得,辛辛苦苦四年,拿个“普通”的文凭,出来找工作还是得从头学起,甚至工资待遇比不上那些早早出去闯荡的人。所以,为啥有人觉得“差大学”不如打工,这背后其实有很多现实的考量和心态在里面。首先,得说说“差大学”这个概念。这里的.............
  • 回答
    感觉周围绝大多数人都不接受女性纹身?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原因,而且很大程度上是跟咱们从小到大接触的社会环境、文化熏陶以及个人经历有关。首先,咱们得承认,在很多传统观念里,女性的形象是被塑造成“温婉”、“端庄”、“洁净”的。纹身,尤其是在过去,常常和一些“不入流”的群体联系在一.............
  • 回答
    写代码这事儿,有人觉得是绝活,不是人人都能拿捏的,这话一点不假。你想想,咱们现在用的手机App,玩的电脑游戏,甚至是开的车,背后的操作系统,能跑起来的互联网服务,没有一样是凭空出现的,全都是靠一行行代码堆起来的。这背后可不只是“打字快”这么简单,它牵扯到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还有那份把虚无缥缈的.............
  • 回答
    有人会觉得只要不说普通话就是抗拒,这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复杂的情绪、认知和现实因素。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往往是 误解与刻板印象。在某些语境下,普通话被过度地与“国家”、“统一”、“主流”等概念绑定。当一个人不使用普通话,转而使用方言或其他语言时,一些人会立刻将这.............
  • 回答
    你是不是也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在手机拍照那么牛,谁还带个笨重的相机啊?” 听起来挺有道理的,毕竟手机是咱们每天形影不离的伙伴。但要说手机能“干翻”相机,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不能光看表面热闹。我得说,会这么想的朋友,绝大多数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手机摄影近几年的飞速进步,而且他们自己的使用场.............
  • 回答
    有些人一看到肥肉就反胃,甚至闻到味道都受不了,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矫情”,而是身体在用它特有的方式回应。想知道为什么吗?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说。1. 口感上的直接冲击:油腻腻、黏糊糊肥肉最直观的特点就是它那厚重的脂肪层。当你咬下去,脂肪在口腔里融化,那种软糯、油润甚至有点黏糊的触感,对一些人来说简直是灾.............
  • 回答
    关于“学外国和新冠共存”的讨论,其实涉及复杂的科学、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观点的成因和背后的逻辑: 1. 疫情初期的“零感染”策略与“共存”策略的对比 “零感染”策略:许多国家(如中国、韩国、新加坡)在疫情初期采取严格封锁、大规模核酸检测和快速隔离措施,目标是彻底阻断病毒传.............
  • 回答
    确实,很多人,尤其是非教育行业或者对大学教学模式不太了解的人,会认为大学老师,特别是青年大学老师,是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这种认知背后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表面观察到的“轻松”之处: 相对固定的工作时间: 相较于许多需要加班、轮班的职业,大学老师的工作时间通常是围绕着教学.............
  • 回答
    看到有人觉得二次元“恶心”,我一点都不意外。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不少,远不止“看不懂”这么简单。如果要细说,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一、认知与接受度的天然鸿沟:首先,我们得承认,二次元,尤其是更细分的那些,它的美学风格、叙事方式、甚至是情感表达,都跟我们在主流影视、文学作品里习惯.............
  • 回答
    关于“女团不用看脸”这种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复杂的考量。当然,这绝不是说脸不重要,而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它可能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那个考量点。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明白“女团”这个概念本身就非常多元。现在我们说的女团,可不是过去那种单打独斗的歌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这涉及到个人感受、社会约定俗成,还有一些对身体的普遍认知。我猜想,会觉得户外跑步只穿运动内衣奇怪的人,可能有很多原因,咱们细细道来。首先,最直观的可能就是对身体裸露程度的接受度。在很多文化和社会环境下,女性在公共场合裸露上半身,即使只是运动内衣那种程度,也会被视为不合时宜、.............
  • 回答
    不少人之所以认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况不利,是基于对战局的观察、对双方资源和实力的对比,以及对信息来源的判断。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首先,我们得从 前线观察 说起。 战线僵持与进展缓慢: 从最初俄罗斯期望的快速占领基辅、推翻泽连斯基政府的“闪电战”设想,到后来被迫收缩战.............
  • 回答
    确实,在面对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时期,一部分人对它的“不可怕”的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可能包含着多方面的心理、社会和认知因素。理解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疫情带来的复杂影响。首先,从个体经验和感知层面来看,很多人感染新冠后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这会直接影响他们对病毒严重程度的判断。就像一场感冒一.............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触及到了很多消费者在购车时内心深处的考量。简单来说,人们觉得 80 万的奔驰比同价位的雷克萨斯“高级”,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真理,而是源于品牌长期建立起来的认知、产品属性的差异以及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符号。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维度,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1. 品牌积淀与历史传承:不止是车,更是.............
  • 回答
    关于“日本最棒的地方是妻随夫姓”这个说法,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观点,并且需要放到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去理解。 说它“最棒”,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或者小群体基于自身认同或某些价值观的解读,而非普遍性的共识。要详细说清楚,我们得先掰扯清楚这个“妻随夫姓”在日本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为什么会有人这么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