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考个差大学还不如去打工?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实在的。你想啊,现在大学文凭好像没那么万能了,很多人会觉得,辛辛苦苦四年,拿个“普通”的文凭,出来找工作还是得从头学起,甚至工资待遇比不上那些早早出去闯荡的人。所以,为啥有人觉得“差大学”不如打工,这背后其实有很多现实的考量和心态在里面。

首先,得说说“差大学”这个概念。这里的“差”,可能是指学校的名气不大,专业设置不太热门,教学资源相对有限,又或者是地理位置不太理想,离经济发达地区远。在这种学校里,你可能接触不到顶尖的导师,得不到最新的行业资讯,同学间的资源和人脉网络也相对较弱。读这样的大学,期望通过学校本身获得太大的“光环效应”或者“敲门砖”作用,可能就有点不切实际了。

然后,我们对比一下“打工”。打工,尤其是那些有技术含量或者能学到真本事的活儿,比如做学徒,进入一个有潜力的行业,或者去一家发展势头好的公司。这类工作往往能让你更快地接触到真实的商业世界,学习到实操技能,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并且能立刻开始积累自己的原始资本。

这两条路的对比,细掰扯开来,主要有这么几个点:

1. 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上大学: 即使是“差大学”,四年时间也是实打实地花出去了。这四年,你可以学习理论知识,但如果学校的理论脱离实际,或者老师的水平一般,那么这四年学习到的东西,可能在就业市场上贬值很快。更重要的是,这四年你没有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也没有积累直接的工作经验。
打工: 选择打工,尤其是那些能让你快速成长的岗位,这四年时间你可以用来熟悉行业、提升技能、甚至升职加薪。你是在用时间换金钱和经验,而且这些经验和技能是直接可以变现的。

2. 经济回报的即时性和积累性:

上大学: 大学期间,虽然有些奖学金助学金,但大部分时间是持续投入,回报周期长。毕业后,也可能面临一段“毕业即失业”的尴尬期,需要花时间和精力找工作。
打工: 打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立刻拿到工资,虽然刚开始可能不多,但这是实实在在的收入,可以用来生活、继续学习、甚至投资。而且,随着经验的增长,工资和职位是会逐步提升的。有时候,一个手里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比一个刚毕业但没啥实践能力的学生,在起薪和发展机会上更有优势。

3. 技能的实用性和可迁移性:

上大学(差大学): 有些“差大学”的课程设置可能比较陈旧,或者过于理论化,学到的技能在快速变化的就业市场里可能很快就不够用了。就算学习得不错,如果没有相应的实践机会(比如实习),理论知识也很难转化为实际竞争力。
打工: 好的打工经历,往往能让你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在工作中学习到的技能,比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项目管理、某种软件操作等,往往是直接适用于工作场景的,而且具备一定的可迁移性,可以在不同公司、不同项目中使用。

4. 个人成长路径和心态:

上大学(差大学): 有些学生可能觉得在“差大学”里学习动力不足,容易懈怠。身边同学的学习氛围可能也不够浓厚,容易受到负面情绪影响,觉得“花了钱好像也没学到啥”。这种情况下,强行上完大学,反而可能打击自信心。
打工: 对于一些目标明确、动手能力强的人来说,早点进入社会,面对真实的挑战,反而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可能更喜欢“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的模式。社会的历练,也能让他们更早地理解金钱的价值,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风险评估和现实考量:

上大学: 很多人上大学是为了“避免风险”,就是不希望太早进入社会,承担太多的不确定性。但“差大学”本身也存在风险,就是毕业后可能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或者工作待遇不如预期,那么当初选择上大学的“规避风险”目的可能就达不到了,反而耽误了宝贵的时间。
打工: 打工的风险在于可能遇到不良雇主、工作不稳定、或者学不到东西。但如果选择得当,找到一个靠谱的公司和合适的岗位,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并且回报是即时的。

举个例子来说明:

一个男生,高中毕业,成绩一般,考上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二本院校的某个冷门专业。他觉得这个专业就业前景不明朗,学校的师资和就业指导也一般。他想,与其这样混四年,不如趁年轻,去做个技术学徒,比如学电焊、学装修、学汽修,或者进入电商行业做运营。

他选择去一家规模不错的汽修厂做学徒,从基础的洗车、换轮胎开始,边做边学,认识汽车的构造,学习维修技术。几年下来,他可能已经能独立完成很多复杂的维修工作,工资收入稳定,而且积累了口碑和客户。

而当初和他一起上大学的同学,可能还在为毕业找工作而奔波,或者找到的工作月薪只有三四千,需要继续考研或者考公务员。这时候,那位学徒的男生就会觉得,当初的选择可能是对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上大学不好,也不是说“差大学”就一无是处。关键在于个人的选择、能力、目标以及对“差大学”的期望值。如果一个学生在“差大学”里能主动学习,积极寻找实习机会,提升自己的软硬技能,同样也能取得不错的成就。

但当一个人觉得“差大学”并不能为自己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又或者自己更倾向于动手实践,渴望更早地实现经济独立和自我价值时,选择“打工”作为人生的第一步,就显得顺理成章了。这是一种基于现实情况和个人特质的理性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安排定律”型选手[1]

大部分人认知中的上大学,就是按部就班地上四年学,然后再和同学们一起随大流找个工作,完全就是靠着自己的大学学历去应聘工作,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别的技能和特长。

这样情形下的找工作,大家都只有基本面,这个基本面就是毕业证上的学校名字和专业名字[2]

会考虑招聘这些只有基本面的应届生的公司,也就只能参考各个应聘者的基本面了,所以很容易会产生许多学生认为的“学历歧视”,觉得有些大公司只招收学历好的应届生。

而事实上却是,大部分人在应聘过程中,尽管能说挺多自己的优点,但在招聘方的眼中,这些真的都没啥特别之处。

比如前几年有一个新闻[3],就是说有一个大学生,觉得自己很厉害,毕业时有几十个证书,但是却一份工作都找不到,普通老百姓看了都觉得很疑惑,可但凡一个懂行的大学生看了后,都会觉得这样的人找不到工作太正常了,因为他拿下的几十个证书,含金量都不高不说,对找工作有帮助的,几乎一个都没有,更为关键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用证书来凹自己学霸人设的人,考研却失败了。

所以,如果一些人觉得读大学就是混四年,然后靠文凭让社会给自己安排一个工作的话,那确实存在着低于某个档次的院校毕业,被安排的工作就不如进厂打工的情况。

看到这里,很多人还会说,那拿了本科学历至少还可以考公呢!

是啊,但是考公不也得付出努力,并且还是不小的努力嘛!会抱有考个差大学不如打工这个想法的人,要的是毕业就能被安排个工作。而公务员这个,真的安排不了!

参考

  1. ^安排定律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2392710
  2. ^为什么你总是拿不到令人心动的offer?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1791283
  3.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259898/answer/4736833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实在的。你想啊,现在大学文凭好像没那么万能了,很多人会觉得,辛辛苦苦四年,拿个“普通”的文凭,出来找工作还是得从头学起,甚至工资待遇比不上那些早早出去闯荡的人。所以,为啥有人觉得“差大学”不如打工,这背后其实有很多现实的考量和心态在里面。首先,得说说“差大学”这个概念。这里的.............
  • 回答
    关于“日本科技比中国先进”这个看法,并非空穴来风,它往往源于一些特定的观察视角和历史认知。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断定谁更强。历史积淀与产业根基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日本深厚的科技发展历史。日本在二战后,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迅速崛起成为.............
  • 回答
    对于“虐杀动物的人心理没问题”这种观点,确实在某些圈子里可能存在,虽然在主流社会看来这是难以理解且令人反感的。要深入探讨为什么会有人持有这样的看法,我们需要剥离道德评判,试着去理解他们可能存在的心理机制或思维模式。这并不意味着认同或辩护,而是尝试去拆解这种不寻常的认知。首先,一个最直接的可能性是“代.............
  • 回答
    感觉周围绝大多数人都不接受女性纹身?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原因,而且很大程度上是跟咱们从小到大接触的社会环境、文化熏陶以及个人经历有关。首先,咱们得承认,在很多传统观念里,女性的形象是被塑造成“温婉”、“端庄”、“洁净”的。纹身,尤其是在过去,常常和一些“不入流”的群体联系在一.............
  • 回答
    写代码这事儿,有人觉得是绝活,不是人人都能拿捏的,这话一点不假。你想想,咱们现在用的手机App,玩的电脑游戏,甚至是开的车,背后的操作系统,能跑起来的互联网服务,没有一样是凭空出现的,全都是靠一行行代码堆起来的。这背后可不只是“打字快”这么简单,它牵扯到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还有那份把虚无缥缈的.............
  • 回答
    有人会觉得只要不说普通话就是抗拒,这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复杂的情绪、认知和现实因素。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往往是 误解与刻板印象。在某些语境下,普通话被过度地与“国家”、“统一”、“主流”等概念绑定。当一个人不使用普通话,转而使用方言或其他语言时,一些人会立刻将这.............
  • 回答
    你是不是也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在手机拍照那么牛,谁还带个笨重的相机啊?” 听起来挺有道理的,毕竟手机是咱们每天形影不离的伙伴。但要说手机能“干翻”相机,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不能光看表面热闹。我得说,会这么想的朋友,绝大多数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手机摄影近几年的飞速进步,而且他们自己的使用场.............
  • 回答
    有些人一看到肥肉就反胃,甚至闻到味道都受不了,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矫情”,而是身体在用它特有的方式回应。想知道为什么吗?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说。1. 口感上的直接冲击:油腻腻、黏糊糊肥肉最直观的特点就是它那厚重的脂肪层。当你咬下去,脂肪在口腔里融化,那种软糯、油润甚至有点黏糊的触感,对一些人来说简直是灾.............
  • 回答
    关于“学外国和新冠共存”的讨论,其实涉及复杂的科学、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观点的成因和背后的逻辑: 1. 疫情初期的“零感染”策略与“共存”策略的对比 “零感染”策略:许多国家(如中国、韩国、新加坡)在疫情初期采取严格封锁、大规模核酸检测和快速隔离措施,目标是彻底阻断病毒传.............
  • 回答
    确实,很多人,尤其是非教育行业或者对大学教学模式不太了解的人,会认为大学老师,特别是青年大学老师,是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这种认知背后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表面观察到的“轻松”之处: 相对固定的工作时间: 相较于许多需要加班、轮班的职业,大学老师的工作时间通常是围绕着教学.............
  • 回答
    看到有人觉得二次元“恶心”,我一点都不意外。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不少,远不止“看不懂”这么简单。如果要细说,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一、认知与接受度的天然鸿沟:首先,我们得承认,二次元,尤其是更细分的那些,它的美学风格、叙事方式、甚至是情感表达,都跟我们在主流影视、文学作品里习惯.............
  • 回答
    关于“女团不用看脸”这种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复杂的考量。当然,这绝不是说脸不重要,而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它可能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那个考量点。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明白“女团”这个概念本身就非常多元。现在我们说的女团,可不是过去那种单打独斗的歌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这涉及到个人感受、社会约定俗成,还有一些对身体的普遍认知。我猜想,会觉得户外跑步只穿运动内衣奇怪的人,可能有很多原因,咱们细细道来。首先,最直观的可能就是对身体裸露程度的接受度。在很多文化和社会环境下,女性在公共场合裸露上半身,即使只是运动内衣那种程度,也会被视为不合时宜、.............
  • 回答
    不少人之所以认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况不利,是基于对战局的观察、对双方资源和实力的对比,以及对信息来源的判断。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首先,我们得从 前线观察 说起。 战线僵持与进展缓慢: 从最初俄罗斯期望的快速占领基辅、推翻泽连斯基政府的“闪电战”设想,到后来被迫收缩战.............
  • 回答
    确实,在面对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时期,一部分人对它的“不可怕”的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可能包含着多方面的心理、社会和认知因素。理解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疫情带来的复杂影响。首先,从个体经验和感知层面来看,很多人感染新冠后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这会直接影响他们对病毒严重程度的判断。就像一场感冒一.............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触及到了很多消费者在购车时内心深处的考量。简单来说,人们觉得 80 万的奔驰比同价位的雷克萨斯“高级”,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真理,而是源于品牌长期建立起来的认知、产品属性的差异以及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符号。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维度,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1. 品牌积淀与历史传承:不止是车,更是.............
  • 回答
    关于“日本最棒的地方是妻随夫姓”这个说法,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观点,并且需要放到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去理解。 说它“最棒”,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或者小群体基于自身认同或某些价值观的解读,而非普遍性的共识。要详细说清楚,我们得先掰扯清楚这个“妻随夫姓”在日本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为什么会有人这么看.............
  • 回答
    有些人会觉得跳楼是在给消防员“增加麻烦”,这种看法虽然带着一些情绪化的色彩,但背后也确实折射出了一些现实的考量和公众对于消防员工作的理解。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这种想法的由来。首先,从资源的占用角度来看。消防员是城市应急救援体系中非常宝贵且有限的一环。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应对火灾、交通事故、自然灾.............
  • 回答
    要说为什么有人会觉得《火影忍者》里的春野樱是“新时代女性代表”,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在一部少年热血漫画里作为一个女性角色出现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她身上所体现出的那些特质,在很多方面都契合了我们当下社会对女性独立、成长和价值实现的期待。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火影忍者》这个.............
  • 回答
    在我看来,将明朝定性为“中国最黑暗的王朝”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比较偏激且过于简化的论调。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明朝时期确实存在着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甚至可以说相当黑暗的方面,但如果因此就将它“最黑暗”化,未免有些忽略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如果非要深究为什么会有人持这种观点,我想到几个可能的原因,它们大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