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国战斗机编号为什么从16跳到20?

回答
你提到的“16跳到20”这个现象,其实涉及到我国战斗机编号的几个重要阶段和体系变化。要详细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捋一捋,把那些枯燥的数字背后的故事说清楚,保证让你听明白。

首先,咱们得先认识一下我国战斗机编号的几种主要体系。 你能看到从16直接跳到20,这背后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顺序,而是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飞机被赋予的编号方式在起作用。

第一阶段:苏联遗产与早期番号(“歼”字系列的前身)

咱们中国空军的战斗机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承接了苏联的体系。早期我们引进了很多苏联的飞机,这些飞机都有自己的型号名称和编号。比如:

米格系列: 苏联的米格15、米格17、米格19、米格21等等。这些飞机在我们国家被大量仿制和使用。
仿制与命名: 当我们开始仿制这些飞机时,通常会赋予它们自己的编号。比如:
米格15 仿制型,后来被命名为歼2(这是一个比较早期的编号,但不是你说的跳跃的起点)。
米格17 仿制型,后来被称为歼5。
米格19 仿制型,是我们自己真正意义上仿制并装备的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被称为歼6。
米格21 仿制型,则是歼7。

你看,这里已经出现了一些“歼”字开头的编号,但还没有跳到16或20。

第二阶段:自主研发与型号更新的逻辑(“歼”字编号的演变)

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进步,我们开始进行自主设计和研发。这个时候,“歼”字开头的编号就成了我们战斗机型号的主体。

歼8 系列: 这是我国在歼6、歼7基础上,进行更大胆、更复杂设计的一个例子。歼8 是我国在国土防空作战需求下的产物,旨在提升高空高速作战能力。它的发展经历了很多曲折,型号也很多,比如歼8、歼8II、歼8B、歼8D等。歼8系列占据了我们早期番号中的一个重要位置。
歼9 的“传说”与跳跃的可能: 这里有一个关键点需要讲清楚。在歼7之后,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代号为“歼9”的先进战斗机项目,计划研制一种三角翼、带边条的战斗机,目标性能非常先进。但是,这个项目最终因为技术、需求等原因被下马了。有说法认为,即使歼9项目没有成功,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和设计型号,在内部的型号序列中是存在的,并且占用了“歼9”这个编号。
重要提示: 严格来说,我们公开装备并大量生产的型号中,“歼9”并没有出现。但是,在内部型号序列管理上,一个被立项但未成功的项目,通常也会占用一个型号编号。这就像一个学校的班级编号,即使某个班级因为某种原因被撤销了,但那个班级曾经拥有过一个编号。
歼10 的诞生: 歼10 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单发、三角翼、中型战斗机,性能先进,是一款非常重要的战斗机。它的研发历时很长,从80年代就开始立项,直到90年代末、21世纪初才最终装备部队。当歼10 最终出现时,它被赋予了“歼10”的编号。

所以,到这里,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跳跃”了:

1. 歼6 (仿米格19)
2. 歼7 (仿米格21)
3. 歼8 系列
4. (可能的内部番号)歼9 (未成功项目)
5. 歼10 (自主研发成功)

如果你把歼6、歼7、歼8 当作“连续”出现的型号,那么当歼10 出现时,它自然就接上了“歼9”这个(可能是内部存在的)编号之后的数字。

第三阶段:新一代战斗机与更高序号的出现(“歼16”、“歼20”的来龙去脉)

随着我们国家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发也提上了日程。这里涉及到另一个编号体系的引入,或者说对现有体系的进一步梳理和应用。

多用途战斗机与“歼XX”: 我们在发展战斗机时,不仅仅满足于纯粹的空战,也越来越强调多用途能力,比如对地攻击、电子战等等。
歼15: 这是我们在引进苏33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舰载战斗机。它是一个重要的型号。
歼16: 这是基于歼11的改进型号,但它更像是一款专门为对地攻击和电子战设计的飞机。与歼11相比,歼16在机载设备、武器挂载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它是一个独立的新型飞机型号,而不是简单的改进。
为什么叫歼16而不是歼11A之类的? 随着型号设计和研发的体系化,当一个飞机在气动布局、航电系统、武器系统等方面都有重大升级,以至于成为一种新的能力形态时,它就会被赋予一个新的编号。歼16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它在很多方面都与歼11不同,更侧重于多用途和对地攻击。

隐形战斗机与“四代机”编号: 国际上普遍将第四代战斗机(如F22、F35、苏57)定义为具有隐形、超机动、超视距作战、信息融合等特征的飞机。我国的新一代隐形战斗机,就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命名的。
歼20: 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按国际标准)隐形战斗机。它代表了我国空军的最高技术水平。它的出现,自然会继续遵循“歼”字编号的体系,并以一个相对靠后的数字来命名,以体现其先进性和代际。

所以,回到你最初的问题“为什么从16跳到20”:

歼16 和 歼20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飞机型号,它们在设计理念、作战任务、技术特征上都有本质的区别。
“16”和“20”这两个编号,并不是简单地从一个数字跳到另一个数字。而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有多个型号项目在并行推进或相继出现。
歼11 系列(包括歼11A、歼11B等)是基于苏27的改进和仿制。
歼15 是舰载机。
歼16 是基于歼11系列平台发展出的专门的对地攻击/电子战飞机,它是一个新型号。
歼20 则是完全独立研发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

更直观地说,你可以想象一下:

你家附近有几栋楼,楼号可能是1号、2号、3号……
突然有一天,国家要在你们社区建一个大型商场,它叫“商场一号”。然后又建了一个高级会所,叫“会所一号”。再然后,要建一个超大型购物中心,叫“购物中心一号”。这三个“一号”并列出现,你不会觉得它们是跳跃的,而是因为它们是三个独立但同等重要的项目。

同理,在战斗机编号里:
我们有歼10(一种优秀的战斗机)
然后我们发展了歼11系列(苏27的改进)
接着我们有了歼15(舰载机)
然后我们又有了歼16(多用途攻击机,是新型号)
而歼20则是我们最高端的隐形战斗机。

它们各自的出现,都是在满足不同的军事需求,并且遵循了当时型号命名的规则。“16”和“20”的并列出现,是因为它们是不同时期、不同定位的新型战斗机的型号名称,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流水号的跳跃。 它们之间可能还有歼17、歼18、歼19等编号的型号在研究、设计甚至项目论证阶段,只是它们最终没有像歼16或歼20那样成功地装备部队,或者我们不便公开。

总而言之,我国战斗机编号从16跳到20,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递进错误,而是航空工业发展过程中,多个飞机型号项目被立项、设计、研发和命名,最终我们看到了这些编号的飞机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它们代表着我国空军装备的不断进步和更新换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际上随便乱取一个更符合军事原则。

比如,当初很多网友畅想新歼击机应该是歼14,或者新歼12。连CG都做出来了。

简式防务等等媒体也猜来猜去。有利于保密。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可能是中国的军用航空器装备编号遭到了人为打乱,后又被强行改正。

注意,以下内容完全是作者根据历史情况揣测的一种可能,并不一定代表真实的历史状况。如果哪位知友有更详细准确的资料,请在评论里指出

很多人可能对中国的国产战机序列中歼-10、歼-11两种研制时代较晚的第四代战斗机编号反而在更早的歼-12、歼-13之前感到费解,这其实是个历史遗留问题。1969年8月25日,根据中央军委办事组关于六院由国防科委移交空军领导的决定,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了航空工业“825”会议。根据会议精神,国内航空工业各厂所纷纷上马新机型的研制,其中比较著名的歼-9、歼-12不用多说,歼-13目前公开资料也很多。但很少有人知道,歼-10和歼-11这两个编号事实上在1969年就已经得到了启用。

根据目前公开的资料,歼-11(1969)是由601所(沈阳)设计的一种轻型战斗机,该机的设计很接近幻影F.1,目的是作为歼-6的后继机型。但由于歼-11无法获得性能满足需求的发动机,同时整体性能也不能适应第四代战斗机时代的要求,因此在歼-13项目开始后就停止了发展。

歼-11(1969)方案三视图,摘自《中国飞机全书》第三卷

相比之下,歼-10(1968)这个编号则非常可疑。目前为止没有办法确定这个编号曾被用于哪一个项目,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是该编号原本属于601所的可变后掠翼重型战斗机项目,在该项目因技术条件难以支持停止后弃用。从文章中提出的该项目的启动时间(1968年)来看,该机的研发比歼-9晚而比歼-11(1969)早,因此确实可能启用了歼-10这个编号。但这种说法源于国内某航空期刊的文章,究竟是否属实仍然需要考证。

关于歼-10(1968)唯一的可查阅资料出处,目前除此文章外没有其他证据能够证实

更可疑的编号是歼-14。由于中国研制第五代战斗机的进程保密度极高,而在歼-15被确认之前中国的歼击机序列编号排到了歼-13,因此国外研究机构和国内军事爱好者普遍认为国产第五代战斗机的编号是歼-14。但从歼-15被用于一种第四代战斗机来看,歼-14显然应该比第四代战斗机更早。而在歼-13、611所新歼(即后来的歼-10)方案提出期间,南昌飞机制造厂正在研制强-6、并有将该机作为歼-6的替代机型向空军推广的打算,所以歼-14很有可能被私下授予了强-6的战斗机型。

强-6方案三视图,摘自《兵器》杂志

在这里,还要扯上另外一个不算传统的传统:单双发与编号对应。中国战斗机从歼-5开始到80年代,一直保持着奇数号单发、偶数号双发,具体来说就是歼-5、歼-7、歼-9、歼-11(1969)、歼-13单发,而歼-6、歼-8、歼-10(1969)双发,期间唯一一个打破常规的是歼-12。如果不考虑目前完全无据可查的歼-14这个编号,那么中国国产歼击机按照奇数号单发、偶数号双发原则,接下来很可能是歼-14被用于沈阳飞机工业公司生产和改进的苏-27系列,歼-15被用于成都飞机设计所的“新歼(即目前的歼-10)”。那么为什么后来这两种战机的编号是歼-11和歼-10?

答案是:这或许是个“F-35”式的乌龙。1984年成飞“新歼”立项上马之初,本来由于并非是空军装备计划之内的机型,因此没有“歼”系列编号,仅在研制工程阶段给了一个“十号工程”的代号。同样,苏-27的引进和国产化工程也只有“十一号工程”的代号。但到了这两种战机定型试飞阶段时,继续使用“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显然并不合适,而偏偏“十”和“十一”这两个序列号既深入人心、又恰巧在国产歼击机编号序列中是空白(当时60年代末的歼-10和歼-11还鲜为人知),所以就形成了直接用“歼-10”和“歼-11”代称“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的情况。至于这是约定俗成后主管机构懒得继续折腾编号的问题,还是主管机构自身已经决定用这两个编号,那就没法知道了。

因此,如果按照没有被打乱的编号顺序,国产歼击机编号系列到当前的歼-11时至少应该排到了歼-15或歼-16,再算上当前歼-15和歼-16两种机型的顺延,至少要排到歼-16或歼-17。再考虑到国产第五代战斗机项目设计阶段601所也有参与竞标的三翼面气动布局的“雪鸮”方案、FC-1或许也可能存在“歼”系列的机号,那么从歼-5到歼-20基本上就全都理顺了。

事实上,不仅仅是战斗机,目前国内任何一个军用航空器类别编号,就没有一个不是被打乱的。其中与战斗机最接近的是运输机,该系列的“运”系列编号有据可查的一直延续到运-16(从运-5起中间不断号,至于具体是哪些机型日后再谈),而在运-16之后、运-20之前唯一一个可能使用的编号是运-19,这个编号曾被中航发用于展示发动机发展计划中5000kw涡桨发动机的对应机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运-30,在19之前只有“运-17”和“运-18”明确是空缺的。即便如此,运输机从16跳到19和20也还算说得过去——说句题外话,这也是我反对什么“20系列代表新时代机型”、以及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编号轰-20的原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到的“16跳到20”这个现象,其实涉及到我国战斗机编号的几个重要阶段和体系变化。要详细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捋一捋,把那些枯燥的数字背后的故事说清楚,保证让你听明白。首先,咱们得先认识一下我国战斗机编号的几种主要体系。 你能看到从16直接跳到20,这背后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顺序,而是不同时期、.............
  • 回答
    在《金佗稡编》问世之前,岳飞的赫赫战功早已深入人心,足以点燃无数南宋将士和百姓心中那份“直捣黄龙”的希望。他并非是一朝崛起,而是凭借一次次血与火的洗礼,一次次以少胜多的奇迹,逐步铸就了“岳王爷”的传奇。要说最能体现岳飞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并让人们对其“直捣黄龙”的信念达到顶峰的战役,那无疑是收复襄阳.............
  • 回答
    歼20,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战斗机,其问世和服役,对我国国防战略的意义非凡,绝不仅仅是一架先进的作战平台那么简单。它标志着中国空军迈入了世界先进战斗机的第一梯队,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一、战略威慑能力的质变:一直以来,先进战斗机都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和战略威慑能力的重要标志.............
  • 回答
    战略轰炸机这玩意儿,确实是个技术活,不是简单地往战斗机上挂点炸弹那么回事。你想啊,它名字里就带个“战略”俩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它肩负的可是国家层面的战略任务,对一场战争的走向甚至世界格局都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为什么战略轰炸机这么难设计?这得从好几个方面说起,就像盖房子,你盖个小别墅和盖个摩天大楼,.............
  • 回答
    如果美军战机在我国领空或周边空域故意或意外地撞击我军战机,这无疑将是一个极其严重的事件,其后果和处理方式将取决于事件的具体情况、性质以及当时的地区和国际局势。以下是我军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力求详细且避免AI痕迹:一、 事件发生后的即时反应与现场处置:1. 空中态势的实时掌握与通报: 第.............
  • 回答
    聊起咱们的歼20,那可是国之重器,也是很多人心中的大国名片。说到它的气动布局,那绝对是集中国航空工业智慧的结晶,而且是非常有讲究的。你想想,一架飞机能在天上飞得又快又稳,还能做出各种机动动作,这背后离不开对空气动力学的极致运用,而歼20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而且玩得相当漂亮。首先,咱们得说它.............
  • 回答
    假如人类拥有了像喷气式战斗机那样的飞行速度,这无疑会颠覆我们对身体极限的认知。但现实是,即便我们拥有了喷气式战斗机的速度,我们的肉身也难以承受随之而来的巨大考验。要详细说来,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聊聊加速度和惯性。喷气式战斗机在起飞、加速和转向时,飞行员会经历巨大的G力(重力加.............
  • 回答
    带宝宝在公园里玩,正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冷不丁头顶上一阵轰鸣,一架战斗机呼啸而过。它飞得不高,而且正好朝着我们这边冲过来,这画面确实挺有冲击力的。说到雷达辐射,这可能是很多人都会担心的问题。尤其是在近距离面对一架高速飞行的飞机时,我们本能地会产生一些疑问。首先得明白,战斗机上搭载的雷达系统,它的主.............
  • 回答
    在和平时期,如果你不幸遇到了我军战机坠毁的事件,保持冷静并采取恰当的行动至关重要。这不仅是为了你自身的安全,也是为了配合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指导,希望能帮助你在这样的突发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应对:一、 首先保障自身安全,切勿围观上前: 立即远离坠毁区域: 战机坠毁瞬间可能伴随爆炸、火.............
  • 回答
    关于“我们将战斗到底”这篇演讲,它的确是温斯顿·丘吉尔在二战最严峻时刻发表的经典之作,其影响力至今仍然深远。至于您提到的效仿法国一战时的演讲,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联系和渊源,但并非完全是照搬,而是丘吉尔基于历史经验和当时紧迫局势的深刻洞察,进行的精妙化创作。首先,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丘吉尔那篇广为传颂的.............
  • 回答
    弗利萨这番话,听起来确实有点意思,还挺符合他那喜欢玩弄对手的性格。如果他这么说,给我的感觉是:首先,这个“53万”的数字,按照弗利萨一贯的“实力碾压”套路来说,本身就有点“预设”了。他不是那种会跟你硬碰硬,让你摸清底细的人。他更像是想在你心里种下一颗种子,让你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不断地去猜测、去动摇。.............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现代主战坦克的观瞄设备看起来有些“脆弱”,让人担心一旦受损,战斗力会大幅下降。我来跟你好好聊聊这个事儿。首先,你说的“几乎裸奔”确实有一定道理。仔细看现代坦克,你会发现车体上突出的一些镜片、镜头和传感器,它们确实不像炮塔和装甲那样厚实,而且往往安装在相对显眼的位置。这是因.............
  • 回答
    Yamy 老板关于录音事件的回应,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他那句“可以内部解决的事被你引发成战斗,我陪你”的表述,点明了一个核心观点:这件事本可以以更平和、更低调的方式处理,但被Yamy(或者说Yamy方面)上升到了公开对峙的层面。从老板的角度来看,他可能觉得Yamy的处理方式过于激烈,将一个本可以.............
  • 回答
    .......
  • 回答
    中国在国际舆论战中时常处于劣势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历史、文化、政治制度、信息传播方式、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传播理念与西方话语体系的差异: “解释性”与“说服性”的鸿沟: 长期以来,中国在对外传播中更多地采取“解释性”的姿态,试图解释中国的政策、历史.............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让人脑洞大开!要是真有这么逆天的能力,在二战那会儿,你恐怕得算是个“战术核弹头”级别的人物了。具体能有多牛,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别小看这“无限出现的手雷”。二战期间,手雷是步兵最常见的攻击和破障武器之一,但说到底,它还是有消耗的。一个士兵一辈子能扔出去多少手雷?几.............
  • 回答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参与了多次对外军事行动,其中 most significant ones are:1. 抗美援朝战争 (Korean War) 时间: 1950年10月 1953年7月 事发背景: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率领“联合国军”跨过三.............
  • 回答
    在战锤40K的宏大叙事中,我们谈论“我国”处理纳垢的速度,其实是在讨论人类帝国在面对这位混沌四神之一的“瘟疫之主”时的整体应对能力和效率。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帝国并非一个统一的、高效运转的机器,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势力下的表现千差万别。首先,我们得明白纳垢的本质和他在战锤40K中的影.............
  • 回答
    中国在对外舆论战中官媒“孤军奋战”的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官方媒体的定位与局限性 国家喉舌的身份: 中国的官媒,如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其首要任务是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维护国家形象,阐释国家政策。这种定位决定了它们.............
  • 回答
    说实话,你这个感觉挺普遍的,很多人都有过。尤其是在玩了其他一些更侧重于写实或者动作节奏感更强的射击游戏之后,再回头玩《光环》,确实会觉得某些地方有点“出戏”。让我试着跟你掰扯掰扯,为啥会有这种感觉。首先,得说说《光环》的核心设计理念。它从一开始就不是那种让你肾上腺素飙升、全程紧张到手心冒汗的硬核射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