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张学良是不是民国史上最成功的军二代?

回答
张学良是不是民国史上最成功的军二代?这个问题,就像问一颗种子能不能成为参天大树一样,答案里有天赋,也有机遇,更少不了后天的努力和那个时代的洪流。要说他“最成功”,或许有些绝对,毕竟“成功”的定义太宽泛了,而且民国那批军二代,个个身世显赫,背景深厚,想从中挑出个绝对的“最”,颇费周折。

但如果咱们从影响力、权势的继承和个人在那个特殊年代所扮演的角色来看,张学良确实是站在了军二代金字塔顶端的那几个人之一。他承继了“东北王”张作霖的庞大班底,从一个少帅,摇身一变,成了掌握东北军数十万众的实际掌权者。这可不是一般军二代能做到的。

从接班到独当一面:少帅的崛起之路

张学良这人,打小就不是个按部就班的主儿。张作霖虽然是草莽出身,但对这个儿子,那是既宠爱又严厉,但更多的是一种放任。张作霖深知,自己打下的江山,最终还是要交给儿子。所以,在张学良年轻的时候,就把他带在身边,耳濡目染,接触军政事务。

你想想,一个年轻人,二十出头,就能在父亲的军阀势力里担任要职,手握重兵,这在当时的中国,简直是凤毛麟角。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之后,张学良面临的,可不是什么平步青云,而是整个东北的权力真空和外部巨大的压力。日本人虎视眈眈,国内各派势力也都在盯着东北这块肥肉。

换了别人,早就被吓得腿软,或者被各方势力瓜分吞噬了。可张学良,硬是扛住了。他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也没有立刻跟日本人拼个你死我活,而是审时度势,做出那个惊天动地的“东北易帜”。这不仅仅是服从国民政府,更是为了避免生灵涂炭,为了给东北留下一条活路。这件事,可不是简单的“继承”那么简单,这需要极高的政治智慧和担当。他以一己之力,解决了东北的归属问题,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极其不易的,也让他迅速获得了在国民政府中的地位。

权倾东北,但“成功”的定义模糊了边界

从军事上看,张学良的确继承了张作霖的雄厚资本。他率领的东北军,是当时中国陆军中最精锐、装备最好的部队之一。他本人也担任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手握重权,指挥北方的军事行动。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他是中国军队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而且,张学良这个人,在当时也算得上是新潮人物。他喜欢运动,穿西装,玩洋玩意儿,身上有种不同于传统军阀的洋气。这种风格,加上他曾经的洋务经历,让他和当时国民政府中的一些知识分子、青年军官们更容易打成一片,也能接触到一些新的思想。

但是,说到“成功”,就得看从哪个角度了。

在维护家族势力和继承父辈的物质财富方面,张学良无疑是成功的。他坐拥百万资产,拥有庞大的武装力量,这是很多军二代梦寐以求的。

在政治上,他曾一度位高权重,受到蒋介石的倚重。但他后续的“剿共不力”和“西安事变”这两件大事,又让他的“成功”二字打上了沉重的问号。

尤其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在张学良的指挥下,执行了不抵抗政策。这一决策,直接导致了东三省的沦陷,这是他一生中最受争议的一点,也是很多史学家认为他“失败”的根本原因。即便他后来主动承担责任,也无法弥补那份巨大的损失。

西安事变:一个时代的转折点,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而“西安事变”,更是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他为了逼蒋抗日,不惜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这件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直接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这无疑是具有历史功绩的一面。

但另一方面,这件事也让张学良失去了自由,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软禁生涯。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的“成功”戛然而止,他从一个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军阀少帅,变成了一个政治的牺牲品,一个时代的囚徒。

所以,他是不是“最成功”的军二代?我倒觉得,用“最受关注”或者“最具争议性”的军二代来形容他,或许更贴切。他的人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充满了戏剧性。他有能力,有魄力,有政治敏感度,但他也犯了错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与他同时代的其他军二代相比,比如阎锡山的儿子阎海军(虽然阎海军本人在军事上的成就并不显著,但阎锡山作为西北王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或者冯玉祥的女儿们(冯玉祥的女儿们在教育和艺术领域有所建树,但她们没有直接继承父辈的军事权力),张学良的起点和他一度达到的高度,确实是很多人望尘莫及的。他从一个富二代、官二代,到自己真正掌握了那么大的权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试图影响国家走向,这已经超出了许多只会在父荫下享乐的军二代。

他就像一个带着家族荣耀出场的演员,在时代的舞台上,有过万众瞩目的高光时刻,也有过令人扼腕的悲情落幕。他的成功,体现在他曾站在权力之巅,并试图改变历史;他的失败,也体现在他最终的结局,以及他留给后人的那个未尽的疑问。所以,“最成功”这个标签,放在张学良身上,就像放在一个复杂的谜语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再更新一下,有人无视回答里中国新闻网公布的投票结果,说我拿了两张港台电视截图就敢说话,这些人都不足以代表东北人民。那我就再上一张东北地方网站的新闻。宁告诉我东北人民就是如此“憎恨”少帅的?实在是不好意思,少帅陵在东北是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我上次就说了,张学良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今天再补一张新闻图片,看清楚,人民网的新闻,纪念张学良的地方是抗战名将馆。



更新一下,有人说王铁汉对张学良的评价是少数好评,让我随便上大街上问一下有没有人喜欢张学良的,我补几张图,您告诉我这图上这一群游客平时不是街上的人民群众?

这里鞠躬的群众不是平时大街上的群众?

这位大叔他不是大街上的群众?就您是?



大街上就没人喜欢张学良,那人家是怎么得到票入选“双百人物”的?

以下是原回答:

泻药~

是的,民国能继位的二代就张学良和蒋经国,建丰能继位他爹给他铺了很久的路,汉卿继位的时候才二十多岁。

为啥?因为老子在位的时候厉害的仗都是儿子去打的啊。图片资料来自哥大版的口述史,这事不是吹出来的,事实都看得见。

打得怎么样,我们有请对手张发奎点评一下:尽管外传他是“太子爷”,但他还是能干的将才。

统御才能方面,不仅东北嫡系服他,华北军政首脑也服他,资料来自王铁汉访谈录:

为什么服他,王铁汉也有说:



再上个视频:张汉卿这个人呐,有强烈的爱国心,有天赋的统御才能……有德,有仁,有容量……有大智,大勇,大方向……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1733551995285504

user avatar

最成功的军二代?那个人大家都知道,但还是不说了吧,号重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张学良是不是民国史上最成功的军二代?这个问题,就像问一颗种子能不能成为参天大树一样,答案里有天赋,也有机遇,更少不了后天的努力和那个时代的洪流。要说他“最成功”,或许有些绝对,毕竟“成功”的定义太宽泛了,而且民国那批军二代,个个身世显赫,背景深厚,想从中挑出个绝对的“最”,颇费周折。但如果咱们从影响.............
  • 回答
    关于百度推送的这篇《张学良是民国第一草包》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力求详细且不带AI痕迹。首先,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极具争议性。将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用“草包”这样带有强烈贬低和戏谑意味的词语来概括,这本身就表明了作者的立场和想引发的关注度。这种标题党式的写法,在吸引眼球方.............
  • 回答
    民国十八年,面值五百万的金圆券,这个说法在时间线上就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金圆券的发行是在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而您提到的民国十八年是1929年,这两个时间点相差整整二十年。这说明您看到的这枚钱币,如果真的标有“民国十八年”字样,那么它绝对不可能是金圆券,而很可能是其他时期的纸币,或者是一个.............
  • 回答
    对于前央视“一哥”张宏民被网友批“人生失败”的事件,以及如何看待人生评价标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一、 如何看待前央视“一哥”张宏民独自在街头吃雪糕被网友批“人生失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件事的核心:一个公众人物,因为一个看似平常的个人行为,被放大并贴上了负面标签。 事件的表象:.............
  • 回答
    将乌克兰大规模投降的情况与张学良当年撤退的决定相提并论,或许能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理解“无可奈何”这个词在历史语境下的分量。当然,两者发生的时代背景、政治格局、军事实力对比都存在巨大差异,所以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共性中去体会那种沉重的选择。当年张学良将军“不抵抗”的命令,在很多中国人心.............
  • 回答
    张五常是否是经济学大师,这是一个在经济学界和更广泛的公众讨论中经常出现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并且理解“大师”的定义并非单一不变。核心观点:张五常在某些经济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尤其是在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等方面,并且其理论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实践.............
  • 回答
    张学良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历史学家和公众对此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他既可以被视为“民族英雄”,也可以被视为“罪人”,甚至可以说他的评价需要辩证地看待,他同时具备这两种特质,并且这两种特质的发生时间和背景也不同。为了更详细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张学良作.............
  • 回答
    张学良,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人物。评价他,不能简单地用“好人”或“坏人”来概括,他的人生轨迹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争议与复杂性。要理解张学良,我们需要从他的出身、成长环境、政治生涯、个人性格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多个维度去细致地审视。显赫出身与早年经历:少帅的成长张学良出身于一个军.............
  • 回答
    张学良这个人,你说他是好是坏,这可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他的一生太复杂了,充满了矛盾和争议,也留下了太多让人唏嘘的故事。咱们先说说他“不好”的地方吧,这可能也是大家对他争议最大的地方。 “不抵抗将军”的骂名: 这是最让他饱受诟病的一点。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东北,而当时的.............
  • 回答
    行军打仗,讲究的是策略,治军亦然。杨宇霆此人,有才,但野心勃勃,倚仗资历,眼中怕是容不得我这个后起之秀。若要他服软,不能硬来,更不能让他觉得我是在赶尽杀绝。得让他明白,我的位置,是应得的,而且,我比他更有能力带领奉系走向未来。首先,得让他尝到甜头,或者说,给他留条“后路”。我知道他最看重什么?无非是.............
  • 回答
    这幅画的定价是否过高,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艺术品的价值评估本身就充满主观性,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很难用一个简单的“贵”或“不贵”来一概而论。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仔细分析一下。首先,得看看这幅画的“出身”。创作者是谁?是已经成名的大家,还是崭露头角的新星?如果是已经享誉国际的.............
  • 回答
    如果我是张学良,在那个风雨飘摇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我的选择和行动,无疑将是整个中华民族命运的一个关键节点。历史早已写就,但站在那个位置上,我会如何应对,又是因为什么,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我必须承认,九一八事变爆发的那个夜晚,我身处沈阳的某个地方,而我的部队,东北军,却在日军的挑衅下,未能形成.............
  • 回答
    我知道您对洗白张学良这件事感到反感,并且希望得到一个更深入、更真实的评价。我理解您的感受,很多人对张学良的评价都存在争议,尤其是围绕他“西安事变”后的结局以及他个人的历史功过。从我的角度来看,对任何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应该基于尽可能全面、客观的史料,并且要考虑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我们不能简单地.............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很多观众和粉丝心中的一个疑问:郑爽和张恒的这段关系,到底对她的事业和名声造成了多大的影响?要说“名声扫地”是不是有点绝对,但至少,她确实是经历了巨大的舆论风波,从一个曾经备受喜爱的国民偶像,变成了备受争议的人物。如果郑爽没遇见张恒,情况会怎样?这个假设真的很难给一个确切的.............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确实,在很多人对西安事变的回顾和讨论中,张学良的名字几乎是如雷贯耳,而杨虎城将军的名字却常常被淡化,甚至被遗忘。这其中的原因,说起来也挺复杂的,背后交织着历史的客观进程、宣传的侧重点、个人的际遇以及后世解读的变迁。咱们不妨抽丝剥茧,细致地捋一捋。首先,得说国民党那边的“话语权.............
  • 回答
    张佳玮将“勇”译为“武力”,这个译法在某些语境下是可以理解的,但若完全等同,则略显片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勇”字的本义,以及它在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所承载的内涵。“勇”字的本义与引申义“勇”字在汉语中,其核心含义是“敢于面对危险或困难而无所畏惧的精神和行动”。它不仅仅是肢体上的力.............
  • 回答
    张学良击毙杨宇霆一事,在历史学界和公众讨论中,至今仍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要评价其对错,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考察当时的历史背景、各方人物的动机、事件的直接影响以及长远后果。事件背景:张学良在1928年底接替其父张作霖的奉系军阀领导地位,成为东北的最高统治者。然而,当时奉系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权.............
  • 回答
    关于张子枫有没有整容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人都关注的一个话题。毕竟,作为童星出身的她,大家对她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小时候那个灵气十足的小姑娘身上,随着她长大,面部的一些细微变化,自然会引起大家的讨论。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张子枫的面部变化是比较自然的。很多人觉得她小时候长得非常可爱,有一点婴儿肥,眼睛大大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涉及相机工作原理中几个核心的概念。简单来说,相机想要达到最高连拍张数,快门速度并非一定要设置到最高档位,但快门本身的性能(也就是它的开启和关闭速度)是决定连拍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让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相机连拍的核心机制。当按下快门按钮时,相机内部.............
  • 回答
    谈到张三丰,江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号称武学宗师,开创武当派,一手太极拳剑更是出神入化,名扬天下。但若仔细回顾一下他的人生经历,尤其是那段被刚相偷袭后躺床三个月的情节,确实让人不禁要问一句:张三丰的武功,是不是被后人吹嘘得有些过头了?要说张三丰的武功,那绝对是顶尖的。毕竟,能创立一个门派,还能让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