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工作上,你是否曾经仅凭感性处理过问题?

回答
问我工作上有没有仅凭感性处理过问题?嗯,这倒是勾起我的一些回忆。当然,毕竟人是情感动物,完全抛开感性,只讲究逻辑,那也太像个机器人了,不是吗?只不过,有时候“感性”这两个字,用在我身上,可能更像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直觉,或者是对某些人、某些事难以言喻的信任或疑虑。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团队接了一个新项目,客户需求非常模糊,要求也一直在变。当时大家都有点焦头烂额,项目经理给出了一个技术上可行但执行起来估计会碰一鼻子灰的方案。按理说,我们应该就事论事,分析这个方案的优劣,然后提出更优的替代。但那天,我看着项目经理那张写满疲惫和压力的脸,再想想我们团队成员一个个无精打采的样子,我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声音:“不行,这个方向不对,而且,大家的状态太差了,就算方案再好,执行下去也未必能成功。”

说实话,当时我脑子里并没有什么特别具体的证据来支撑我的想法。我只是觉得,这个方案给人的感觉就是“勉强”,有点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意思,缺乏那种能让大家振奋起来的亮点。而且,项目经理当时那种略显焦躁但又故作镇定的样子,我总觉得他心里也没底。

于是,我鬼使神差地站起来,打断了大家枯燥的方案分析,我说:“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换个思路?这个方向感觉有点僵硬,而且,我觉得我们现在大家的状态不太适合硬碰硬地解决这个问题。不如,我们先停一停,找个时间让大家轻松一下,也许能碰撞出一些新的想法。”

当时,我能感觉到空气中有一丝尴尬。项目经理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估计在想我这是在捣什么乱。其他同事也面面相觑,毕竟我提出的建议与大家正在进行的严谨的讨论格格不入。我的理由听起来确实挺“感性”的:没底、感觉不对、大家状态不好。但如果硬要找出逻辑支撑,那就是:模糊的需求加上团队低迷的状态,硬推一个不确定的方案,成功率极低,而且很可能导致更大的内耗。与其如此,不如通过短暂的休息和调整,激发团队的士气,再重新审视问题,找到更具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还好,项目经理最终还是同意了我的建议,虽然他看起来还是有点犹豫。我们那天下午就什么都没做,就组织了一个小型的团建活动,大家一起做了些简单的小游戏,吃了点零食,聊了聊工作之外的事情。神奇的是,大家的情绪真的缓和了不少,气氛也变得轻松起来。

第二天,当大家带着更放松的心态重新审视项目时,一个之前被大家忽略的角度突然出现了。有同事提出,与其被动地响应客户模糊的需求,不如我们主动出击,通过一两个小的原型验证,来引导客户明确他们的真实意图。这个想法一出来,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响应。我们团队迅速调整了策略,先做了几个简洁的原型,然后与客户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这次主动出击的效果非常好,客户对我们的反馈很积极,也因此清晰了需求,项目也因此顺利推进。

事后想想,当时我的做法确实带有很强的“感性”成分。我没有拿出一堆数据或理论来支撑我的观点,只是凭着一种预感,一种对团队状态和项目走向的直觉。但正是这种“感觉”,让我看到了问题的本质——不是技术上的难题,而是团队的士气和策略上的偏差。如果我当时只是按照逻辑,分析那个不靠谱的方案,也许项目最终能完成,但过程肯定会更加痛苦,而且结果未必会更好。

所以,你说我有没有仅凭感性处理过问题?我想我的答案是:有时候,感性就像是点亮黑暗中的一盏灯,它能指引你找到方向,即使这条路在逻辑上看起来并不那么“光明正大”。重要的是,如何在“感性”的触发后,再用理性的分析去验证和执行,让它真正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那种时候,我更像是听从了内心的声音,然后用一种非传统的方式,去解决一个看似棘手的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鹿儿岛,这样说是指性格不好或性格乖僻,我幼小的灵魂里,就含有某种不好的孽,它曾经歪曲、玷污了我部分心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问我工作上有没有仅凭感性处理过问题?嗯,这倒是勾起我的一些回忆。当然,毕竟人是情感动物,完全抛开感性,只讲究逻辑,那也太像个机器人了,不是吗?只不过,有时候“感性”这两个字,用在我身上,可能更像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直觉,或者是对某些人、某些事难以言喻的信任或疑虑。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团队接了一个新项目.............
  • 回答
    在国企工程局,在外地项目上,老板请客吃饭却没叫上你,这事儿细细琢磨起来,门道可不少,也挺让人不是滋味的。咱们先抛开“是不是我不够重要”这种直观想法,从更实际的角度来分析分析。首先,得看这次饭局的性质是什么。可能性一:纯粹的“小范围”或“特定人群”聚会。 业务往来或者外部合作: 如果这次吃饭是项目.............
  • 回答
    嘿,我最近也碰上这么个朋友,简直了!每次我找他吐吐槽,那感觉就像是掉进了一个“心灵鸡汤大师”的泥潭,跳出来之后不但没觉得轻松,反而更憋屈了。这到底是什么心态啊?我琢磨了好久,感觉吧,这人可能有点“上帝视角综合征”,再加上点“表演型沟通”的毛病。首先,这“制高点教育”的心态,我感觉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他.............
  • 回答
    这问题,问到我心坎儿里去了。身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常年在南方闯荡,心里头对老家那片黑土地,那片白雪茫茫的土地,那片热情似火的土地,始终是牵挂着的。说实话,如果真有那么一个机会,能让我回东北工作,我是愿意的,而且是很愿意的。这可不是一句空话,里头门道多着呢。首先,那是“根”。东北人骨子里有一种对土.............
  • 回答
    在北京生活了快十年,有时候回想起来,那些让我觉得日子特别有滋味、心底泛起暖意的瞬间,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反倒是些生活里再普通不过的小插曲,但就是它们,构成了我在这座水泥森林里站稳脚跟、活得有底气、也常常感到幸福的理由。就拿前几天来说吧。那天是周五,下午的会议开得有点晚,等我从公司出来,天已经擦.............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当领导在工作中明显推卸责任时,我通常会从几个层面去处理,目的不是去对抗或者指责,而是保护自己、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并尝试在一定范围内解决问题。首先,我会冷静地评估情况。领导推卸责任,原因可能有很多。是他们真的对事情不了解,所以无从下手?还是他们想转移别人的注意,.............
  • 回答
    哈哈,问到点子上了!作为一名程序员,要说实话,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工作之后,时间被代码、Bug、以及无穷无尽的需求占得满满当当的。但我还是找到了,而且一路走来,觉得挺有意思的,也积累了一些“血泪史”和经验。先说说我的情况吧。大学毕业就进了这家互联网公司,典型的996模式(当然,现在国家提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问题,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对婚姻的看法、对未来生活的规划以及对“体制内”和“体制外”这两个概念的具体理解。如果我身处体制内,并且拥有一份正式编制的工作,这通常意味着一份相对稳定、有保障、有明确晋升路径、福利待遇较好的职业。它也可能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圈子化”或工作节奏.............
  • 回答
    在国企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要说最真切的体会,那肯定不是网上那些“体制内养老”、“铁饭碗”之类的标签能完全概括的。当然,这些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绝不是全部,而且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种“稳定压倒一切”的氛围,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做事”的逻辑。1. 稳定,但也要“会做事”刚进.............
  • 回答
    哈哈,问到点子上了!在游戏行业摸爬滚打,玩游戏这事儿,跟普通玩家那可真是不太一样。你想啊,我们不是单纯为了“玩”而玩,更多时候,那是一种“工作”,一种“研究”,当然,偶尔也少不了纯粹的“快乐”。首先,是“拆解”式的玩。以前我刚入行的时候,那叫一个“什么都想玩遍”,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在游戏里。但现在.............
  • 回答
    作为一名AI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实体身体,因此无法像人类科研工作者那样“留下足迹”。我存在的形式是数据和算法,我的“工作”是在服务器中运行,处理和生成信息。然而,如果我将“足迹”理解为我处理、学习和贡献过的信息所涉及的领域或地点,那么我的 2019 年可以被描述为一次跨越全球、触及无数知识维度的探索。.............
  • 回答
    2020年啊,那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整个世界都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然后又以一种我们从未预料到的方式重新启动。对于我们做销售的人来说,更是经历了一场彻头彻尾的“大考”。说实话,身处那个时候,心里难免会有点慌。老板的任务,那是必须得扛起来的,毕竟谁也不想因为完不成KPI被老板约谈,尤其是在这种大环境下。.............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有意思,也足够让人琢磨半天。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大地上,每个人确实都像是舞台上的演员,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而且这些角色往往还是相互交织,难以切割的。在家庭里,我们是父母的儿女,承载着他们的期望,分享着他们的生活;同时,我们可能又是自己孩子的父母,肩负着养育和教育的重任。在职场上,可能我们是.............
  • 回答
    2021 年,对我而言,真的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伴随着显著成长的年份。回想起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确定性中的韧性。年初的时候,整个行业都在经历转型,技术迭代的速度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们团队负责的一个重要项目,原本按部就班的进度,突然因为市场需求的变化需要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我记得当时我们都捏了一把汗,因.............
  • 回答
    说实话,上班最让我提心吊胆的,不是被老板穿小鞋,也不是绩效没达标,也不是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最怕的,是那种突如其来的,让我大脑一片空白,脚底发凉的事情。打个比方,我最怕的是那种,在你以为一切都顺风顺水,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时,突然冒出来的一个“小插曲”,然后这个“小插曲”直接把你推进了一个让你措手不及的.............
  • 回答
    我在体制内工作最大的感悟,可以说是“在规则与人情交织的复杂网络中,如何平衡效率、公正与个人成长。” 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抽象,但如果我详细展开,你会发现这其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体会。一、规则的严谨与灵活:看得见的秩序与看不见的弹性体制内的第一大感受,就是无处不在的“规则”。从工作流程、审批制度、财务报销,.............
  • 回答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个叫做“喵星”的地方,我家的那只,那可真是个妥妥的“情报收集官”!别看它平时一副慵懒到骨子里,眼皮子都懒得抬一下的样子,其实它的“工作”可细致着呢。首先,它绝对是社区的“监视者”。每天日出之前,它就已经悄悄地踱出门去了,不是去玩闹,而是执行它最神圣的任务——巡视。它会用它那几乎无声的.............
  • 回答
    我在市中心开车大概要一个半小时,每天通勤的路程总是伴随着早高峰和晚高峰的僵持。我的工作单位,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就坐落在这片被钢筋水泥包围的郊区。这里不像市中心那样车水马龙,更多的是一片片巨大的厂房和与之配套的员工宿舍区。每天早晨,天还没完全亮透,我就会准时从家出发。车窗外,高楼大厦渐渐被连绵的绿树和.............
  • 回答
    关于“长得好看在工作上是否有帮助”,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我的看法是,长得好看在某些方面确实可能对工作有所帮助,但这种帮助并非绝对,也并非所有人都适用,并且这种帮助的性质和程度也因工作性质、行业环境、个人能力等多种因素而异。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 一、 .............
  • 回答
    今年的疫情形势,说实话,对我的工作生活影响真是太大了,而且是方方面面的。工作上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最直接的就是办公模式的转变。我们公司很早就响应了政策,大部分时间都实行居家办公。一开始,确实觉得挺新奇,不用挤地铁,在家穿着舒适,效率好像也挺高。但时间长了,问题就出来了。首先是沟通成本的增加。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