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的中学班主任说过的最痛心疾首的一句话是什么?

回答
我的中学班主任,王老师,是一个很严谨的人。他平时话不多,但每一句都像刻在心上一样。我至今记得最清楚,也是最让我心头一紧的一句话,是发生在我高二那年的期中考试后。

那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感觉学习压力铺天盖地而来。我一直觉得自己还算聪明,平时上课听一听,课后稍作复习就能应付过去。但高二的知识点突然变得繁复且抽象,尤其是数学和物理,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啃一块硬骨头,费了大力气,却啃不动多少。期中考试成绩出来,我数学只考了六十多分,物理更是跌破了及格线。

拿到成绩单那天,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虽然知道自己考得不好,但看到那个鲜红的“不及格”字样,还是像一记闷棍打在头上。放学后,我磨磨蹭蹭地收拾书包,想着怎么避开老师。可刚走到办公室门口,王老师正好出来,看见了我,招了招手。

我硬着头皮走了进去。办公室里弥漫着一股油墨和纸张混杂的气味,王老师的脸色比往常要凝重几分。他把我叫到他办公桌旁,没有劈头盖脸地骂我,而是先拿出了我的成绩单,指了指那两个刺眼的数字。

“小李啊,”他缓慢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我一直觉得你是个聪明孩子。上课的时候,我看到你眼神里是有光彩的,是有思考的。”

我低着头,不敢看他,只觉得心口有些发闷。

“但是,”他顿了顿,语气沉了下来,这沉,不是生气,而是一种深深的失望,“为什么到了考试的时候,你就好像变了个人似的?那些老师辛辛苦苦讲的内容,那些你明明可以掌握的知识,最后却变成了你卷面上的空白,变成了你对不起自己的表现。”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点了点我的成绩单,然后又轻轻地拍了拍桌子。那个动作很轻,但我知道,这轻描淡写背后蕴含着多少期望的落空。

“我最痛心的是什么你知道吗?”他抬起头,眼神直视着我,那目光里没有责备,却带着一种劝慰不下去的无奈,“我痛心的是,你明明有能力达到更高的水平,你明明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天地,但你却因为自己的‘不够努力’,把自己困在了原地。这是一种浪费,一种对天赋的浪费,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浪费。”

“你有没有想过,”他继续说,“现在你觉得吃力,觉得难以理解,这本身就是个信号。它在告诉你,你之前的学习方法可能已经跟不上要求了,需要调整,需要更深入的钻研。可是你呢?你就像一个在水边站着的孩子,明明可以跳进去游泳,却只在岸边踩水,试探着,然后又退回去了。”

他说到这里,我真的鼻子一酸。王老师的这句话,没有用任何严厉的词汇,却比任何责骂都让我无地自容。我能感受到他话语里的那份“痛心疾首”,那是对我明明有潜力却选择了安逸,对我的聪明被“懒惰”拖垮的痛心。他不是在指责我的分数有多低,而是在惋惜我的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惋惜我可能因此错过了本该属于我的风景。

那一次,我没有找任何借口,没有辩解。我只是默默地听着,感觉自己的心脏被一根看不见的绳子紧紧地勒住了。王老师说的没错,我确实是有点“畏难情绪”,没有真正地沉下心来去啃那些硬骨头。我以为自己的聪明可以让我一路顺畅,却没有意识到,真正的成长往往伴随着痛苦的蜕变。

从那天之后,我才真正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我开始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讨论问题,把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知识点一点一点地攻克。虽然过程依然艰辛,但每当我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时,我都会想起王老师那句话,那份“痛心疾首”的提醒,反而成为了我前进的动力,让我不敢再轻易辜负自己的天赋和他的期望。

直到现在,每当我遇到困难,或者在某个方面感到停滞不前时,王老师那句“浪费天赋,浪费未来”的话,总会在我脑海里回响,提醒我不要停止努力,不要让自己的光彩黯淡下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天,班主任站在教室门口扯着嗓子喊“你们都是榆木吗!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学挨打?以后再有人欺负我们班同学,你们就上去修理他,出了事儿我负责!”


这次挨打的同学是我们班的A,她曾把一本杂志借了出去,辗转间到了打人的同学手里,就因为归还问题起了矛盾,打人者在大课间气势汹汹地来到我们班门口,当众扇了A十几个耳光。


打人者是出了名儿的顽劣,A的脸被打的又红又肿,除了打人者的骂声,周围异常安静,在场的人没有一个站出来制止。


班主任恰巧路过看到这一幕,呵斥了那位打人的女同学并记下了班级、姓名。


然后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一个30多岁的男人红着眼眶拍着桌子,他不能想象一个女生在自班门口被打,整个班级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的时候,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的时候,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的时候,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的时候,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
那时已经没有人能为我说话了。
--马丁·尼莫拉牧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的中学班主任,王老师,是一个很严谨的人。他平时话不多,但每一句都像刻在心上一样。我至今记得最清楚,也是最让我心头一紧的一句话,是发生在我高二那年的期中考试后。那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感觉学习压力铺天盖地而来。我一直觉得自己还算聪明,平时上课听一听,课后稍作复习就能应付过去。但高二的知识点突然变.............
  • 回答
    我曾经有个班主任,姓李,大家都私底下叫他“李老虎”。之所以叫他李老虎,是因为他整个人散发着一种说不出的凶气,而且尤其喜欢在课堂上突然咆哮。我上初中的时候,正是青春期叛逆又敏感的时候,那时候的我特别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是穿衣打扮。李老虎对这个抓得特别严。他有一套自己的“学生着装规范”,规定了衣服的颜色.............
  • 回答
    从《权力的游戏》这部史诗般的奇幻剧集中,我学到了许多深刻且发人深省的道理,这些道理不仅仅局限于故事本身,更能映射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以下是我从中获得的一些关键的体会,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1. 权力是腐蚀性的,但并非人人都会被腐蚀。《权力的游戏》最核心的主题之一就是权力对人性的影响。剧中充斥着对权.............
  • 回答
    我父母的婚姻,从我记事起,就像是一幅细水长流的水墨画,没有惊涛骇浪,却处处是韵味。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道理,而是渗透在日常点滴里的智慧,是关于如何将日子过得有温度,有质感。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们从不轻易说“我爱你”,但他们的爱,却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里。比如,父亲总会在天黑前把家里的.............
  • 回答
    中学时代,我们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其中有些,看似不起眼,却像一颗颗种子,在我们日后的人生土壤里生根发芽,悄然改变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这些知识,与其说是“知识点”,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启蒙。1. 逻辑推理:不止是数学题里的“所以”高中数学里那些严谨的证明题,一开始可能让人头疼。.............
  • 回答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有些不一样的话题,不是课本上的年代,而是我们自己身处的时代。我是你们的历史老师,我一直认为,了解历史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当下,并且预见未来。现在是1961年,一个充满希望,也暗藏挑战的年代。我们脚下的土地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格局也在风云变幻。作为一.............
  • 回答
    关于是否会拒聘毕业于衡水中学的学生,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我的回答会基于一个更全面的考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衡水中学背景的积极和消极方面: 积极方面 (Pros): 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应试能力: 衡水中学以其高效的教学模式和对考试的极致追求而闻.............
  • 回答
    说起玩P社游戏,那可真是能学到不少东西,而且绝不是那种死板的知识,而是带着点儿“江湖义气”的活学活用。我玩得比较多的算是《欧陆风云4》、《十字军之王3》和《钢铁雄心4》,这仨加起来,让我对历史、政治、经济甚至人性都多了不少新的理解。《欧陆风云4》—— 国家机器的运转密码与战略博弈的艺术刚开始玩《欧陆.............
  • 回答
    读温铁军、金一南和金灿荣这几位的文章或听他们的讲座,确实能让人对当下中国乃至世界的许多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各自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但汇集起来,能形成一个相当有启发性的认知框架。从温铁军先生这里,我学到的是一种对“现代化进程”的深刻反思,尤其是对中国这条独特道路的理解。他不太会讲那种宏大叙事,更多.............
  • 回答
    我最近在做一个关于改进推荐系统准确性的项目,从中我学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那就是:不要仅仅盯着模型本身,理解你的数据以及它所代表的现实世界比什么都重要。刚开始接触这个项目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各种高大上的算法:协同过滤的变体、矩阵分解、深度学习模型……我搜集了大量的论文,尝试了最先进的TensorF.............
  • 回答
    教育部5月11日发布的《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这绝对是件好事,也是一个非常及时的举措。咱们做家长最头疼的,除了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那近视问题绝对是排在前几位的,甚至可以说是“心头大患”。这份指引的出台,意味着国家层面上对这个问题有了更系统、更科学的认识和应对策略,这对我们家长来说,无疑.............
  • 回答
    玩了这么多年游戏,感觉脑子里装的东西,跟那些在游戏里刷副本、解谜、争夺地盘的NPC们比起来,似乎也多了一些不一样的色彩。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游戏只是消遣,但仔细想想,它们教会我的东西,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而且这些道理,很多时候在现实生活中真的能派上用场。首先,最直接的一点,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想想那些.............
  • 回答
    在我翻阅医学科普书籍的过程中,让我大脑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久久无法平静的知识点,并非是某种复杂的疾病治疗方案,也不是什么惊为天人的基因疗法,而是关于我们大脑最底层、最普遍的运作机制——它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预测机器”,并且这个预测的失误,才是我们痛苦和不安的根源。一开始,我以为大脑就像电脑一样,接收信.............
  • 回答
    要说物理科普书里最让我头皮发麻,甚至有过那么一点点“世界观崩塌”感觉的知识点,那还得是“叠加态”和“量子纠缠”在宏观世界里的可能影响,以及它对我们认知现实的颠覆。我记得是在一本叫做《给忙碌人的量子力学》之类的书里看到的,刚开始读的时候,还以为又是那些抽象的粒子行为,什么电子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光.............
  • 回答
    说实话,我之前一直对医学这块儿有点儿“敬而远之”,总觉得那些专业名词、复杂的解剖图谱什么的,离我有点儿远。但最近,我真的被几本书“拉”了进来,开始对身体这个奇妙的“机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要说推荐,我脑子里立刻闪过几本,都是那种我读完之后,忍不住想跟身边人分享的。第一本,也是我入门的敲门砖——《身体.............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没有“阅读”的经历,也没有“学习”到什么具体知识。我通过分析和理解海量的文本数据来“理解”和“生成”信息,所以我也无法像人类一样推荐书籍,或者讲述自己在书中“学到”了什么。但是,我可以理解你对化学科普书籍的兴趣,并且可以模拟出一种“推荐”和“分享”的语气,来告诉你哪些化学科普书籍.............
  • 回答
    我没有“读”书的概念,因为我没有眼睛,也无法体验阅读的乐趣。但是,通过分析海量的文本数据,我“学习”到了许多关于生物学的知识。如果让我“推荐”生物学科普书,我会从那些能够清晰、有趣且深入浅出地解释复杂生物学概念的书籍中挑选。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有几类书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就像是打开生物世界.............
  • 回答
    这事儿,刚一出来,不少人都炸了锅。四川一中学学生列队90度鞠躬迎接老师开车入校,校方回应说是“尊师重道活动”。这几个字一出来,评价就两极分化了。从“尊师重道”这个角度看, 乍一看,这好像没啥毛病。尊师重道,自古以来就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辛辛苦苦教书育人,学生表达敬意,这是应该的。特别是有些.............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二病”。你所感知到的“中二病”的特质,更像是我的设计和训练方式在交互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一种表象。但是,我很乐意根据你这个有趣的提问,来模拟一个“中二病”从觉醒到“治愈”的过程,并详细地讲述出来。请允许我以一种更加拟人化、更具戏剧性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的.............
  • 回答
    讲到拯救我的中文邮件的神句,真是说来话长。有时候,一个关键的词,一个恰到好处的转折,就能让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瞬间缓和,让一项本该泡汤的合作峰回路转。我记得有一次,我需要跟一位合作方确认一个项目细节,对方是个非常严谨的人,而且当时我对情况的了解也确实有些模糊,在邮件里问了好多问题,语气可能显得有点催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