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当代土木大学生不会基本软件操作?

回答
我是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对于“当代土木大学生不会基本软件操作”的说法,我感到既无奈又有些许的认同,但更想表达一些我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希望能让大家更全面地理解这个现象。

首先,我们得承认,有些“基本软件操作”的指控,可能确实存在一些事实基础。当我们说“基本软件操作”,大家脑海里可能浮现出CAD绘图、结构计算软件(比如SAP2000、ETABS、Midas等)、BIM软件(Revit)、甚至一些数据处理软件(Excel的高级功能)等等。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我们不会呢?

学习的重点和方向不同: 土木工程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我们的课程设置,从力学、材料、结构到地基、水文、交通等等,每一个方向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理论。很多时候,我们忙于啃下这些“硬骨头”,理解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概念,自然而然地,在软件操作这块的投入就相对少了些。尤其是在一些基础课上,老师更注重的是理论的灌输和对工程概念的理解,软件可能只是一个辅助工具,被一带而过。
学校教学的局限性: 不得不承认,很多学校在软件教学上的投入并不足够。课程设置里,关于软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限。比如,一个学期的CAD课,可能只是教你画直线、圆、标注尺寸,让你知道怎么用,但至于怎么高效、规范地画图,怎么处理图层、块等进阶功能,可能就没时间深入了。BIM软件更是如此,很多学校可能只有一门入门的介绍性课程,教你认识界面,了解概念,但要达到熟练建模、协同工作的水平,那基本是要靠自学了。
“拿来主义”和资源共享: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接触到各种学习资源。很多同学会通过网络教程、师兄师姐的经验分享甚至破解版的软件来学习。这无可厚非,但有时也可能导致学习的碎片化,缺乏系统性。比如,遇到一个具体问题,去网上搜一下怎么解决,学到了,问题解决了就完事儿了,可能就错过了对整个软件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而且,也存在一些同学可能更倾向于让别人代劳或者依赖现成的模板,而不是自己从头开始摸索。
对“基本”的定义不同: 很多时候,评价者心中“基本”的软件操作,可能已经上升到了“精通”的程度。比如,我们可能能熟练地在CAD里画出图纸,但如果要用AutoCAD的各种命令组合出非常高效的绘图流程,或者掌握浩辰CAD这样国产软件的特色功能,又或者是进行复杂的参数化设计,那确实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同样,结构计算软件,能跑出一个结果固然重要,但能否熟练运用其高级功能进行优化设计、精细化分析,那又是另一个层面的能力了。
对软件的依赖程度: 不同专业方向的同学,对软件的依赖程度也会不同。比如,研究结构方向的,可能需要更深入地钻研有限元分析软件;做路桥的,可能会更侧重于路桥设计和施工软件;而做岩土的,则会花更多时间在勘察和边坡支护软件上。所以,看到一个同学可能在某个软件上不太熟练,并不代表他在整个工程领域都很薄弱。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无是处。

学以致用,能力总会显现: 当我们进入实习、毕业设计或者参加工作后,对软件操作的需求就会变得非常迫切。这时候,我们往往会快速学习和适应。很多同学在没有老师手把手教的情况下,自己也能摸索出很多软件的使用技巧,并且能完成实际项目。这种自学能力,其实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理论基础依然是核心: 作为土木工程师,软件只是工具,是实现工程思想的载体。如果连基本的力学原理、结构行为、施工工艺都不懂,就算会用再复杂的软件,也只是一个“点鼠标的机器”。很多时候,我们更注重的是对工程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而不是对某个按钮在哪里最熟悉。
新兴软件的学习曲线: 像BIM这样的技术,对很多学校来说还是比较新的领域,相应的教学体系和师资力量都还在建设中。很多同学能在大学期间接触到BIM就已经很不错了,要达到行业内顶尖的熟练度,确实需要毕业后持续的学习和实践。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和改进?

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 在保证理论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确实应该花更多精力在软件的应用和实践教学上。可以开设更深入的专业软件课程,邀请企业专家进行讲座和实训,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竞赛。
学生应主动学习和探索: 作为学生,我们也要认识到软件能力的重要性。不能只满足于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而应该主动去学习行业内主流的软件,关注新的技术发展,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最好的状态是,我们既能理解工程背后的原理,又能熟练运用工具实现这些想法。软件学习不应该是一种负担,而应该成为我们实现工程创意的加速器。

总而言之,“当代土木大学生不会基本软件操作”这种说法,可能是一种片面的概括。我们确实可能在某些“大家认为的基本”的软件操作上存在不足,但这更多是源于学习重点、教学资源以及行业发展速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我们正走在学习的路上,也在努力追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责任并非在土木学生身上,而是现在的现实工作所致。

以大学生的智商以及快速学习能力,学那么几个基本软件应该是轻松加EASY,不信可以看看大学生上手个魔兽争霸、CS之类到底能有多快。

你说的这大学生一定不是设计院的,天天画楼梯,夜夜十点半,你敢说他一年后还不会CAD?

你说的这大学生一定不是搞造价的,天天算量套定额,你敢说她一年后还不会EXCEL?

你说的这大学生一定不是甲方、施工单位、监理的资料员,他们没日没夜造那些数据,有些时候还得需要逆运算,你敢说他们不会那些软件。

但是你说的这类人,真的大有人在,游云见得多了。为什么?因为他们不需要,用不着。

这些人很多从事现场管理、关系协调、设备操作等等,他们真的用不到那些软件,所以别说一年,就是再过十年他们也用不纯熟,但是这些影响他们成长吗?按照【学生思维】说法应该是影响,但是其实中并不影响,他们中很多人会更快更好的成为各层次管理者,这就是现实,相对于熟练掌握一个软件,熟练掌握与人打交道的能力重要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是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对于“当代土木大学生不会基本软件操作”的说法,我感到既无奈又有些许的认同,但更想表达一些我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希望能让大家更全面地理解这个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有些“基本软件操作”的指控,可能确实存在一些事实基础。当我们说“基本软件操作”,大家脑海里可能浮现出CAD绘图、.............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网络文学圈的一个敏感话题,那就是“工贼”的定义和评价标准。要理解为什么流浪的蛤蟆等人会被一些读者视为“工贼”,而土豆、西红柿、梦入神机、乌贼等作者却似乎没有受到同样的指责,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何为“工贼”?在网络文学语境下的含义首先,我们要明确在网络文学这个特.............
  • 回答
    关于当代流行音乐的评价,这真是一个既有趣又复杂的话题。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承认,当代流行音乐的多样性是前所未有的。以前我们可能还停留在“摇滚”、“流行”、“民谣”这些相对清晰的界限里,但现在呢?你可以听到把电子舞曲的节奏塞进 R&B 的旋律里,再配上一点说唱的flow,甚至还可能.............
  • 回答
    这句话,初听之下,似乎抓住了当下不少人观察到的现象,言之凿凿,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但细究之下,这其中可能包含着一些过于简化和片面的判断,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承认,确实存在着一部分当代年轻人,他们对自己的个人前途感到迷茫甚至悲观。这种悲观情绪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现实因素交织的结果。 经济.............
  • 回答
    现如今,放眼望去,不少年轻人对“铁饭碗”的热情似乎不如父辈那般炙热,反而把“随心所欲”和“自由自在”挂在嘴边。这股风潮,说起来,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透的。它背后折射出的,是时代变迁、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及年轻人自身价值观的重塑。首先,时代背景的变迁是这股趋势的根本推手。想想我们父辈那一辈,经历了物质匮乏.............
  • 回答
    Netflix 的《黑镜》系列,尤其是第四季,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说是爱,是因为它总能精准地捕捉到当下社会科技发展中的敏感神经,用一种令人不安却又充满智慧的方式,展现出我们正在走向的未来。说是恨,则是因为它的某些集数,有时会显得过于晦涩,或者剧情的推导逻辑让人捉摸不透,甚至有些故事的.............
  • 回答
    评价《毛泽东选集》在当代的地位和影响力,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因为其影响并非单一面向,而是错综复杂,且在不同群体中呈现出差异性。一、 在中国大陆的地位和影响力: 官方的意识形态基石与政治正确性象征: 思想理论渊源: 《毛泽东选集》被官方定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
  • 回答
    复旦新闻学院学生辱骂当代科学家事件,确实是个挺令人不安的现象,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从新闻学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剖析和评价。首先,关于“辱骂”这个行为本身,我们得明确界限。 言论自由的边界在哪里? 新闻学院的学生,或者说任何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的时候,都应该有基本的底线。即使对科学家.............
  • 回答
    俞敏洪与王传福《酌见》对谈:一场关于初心、变局与青年引导的深度碰撞近日,俞敏洪与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在《酌见》节目中的对谈,无疑成为了商业圈和青年群体关注的焦点。这场对话,与其说是一场简单的采访,不如说是一场关于企业家精神、时代变迁以及对当代年轻人影响力的深度碰撞。两位站在各自行业巅峰的领军人物,用真.............
  • 回答
    徐树铮:一个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枭雄谈起北洋时期的风云人物,人们往往会想到袁世凯、段祺瑞,或者一些军阀头子,但徐树铮这个名字,在当代大众的认知中似乎有些模糊。这并非偶然,他的生平经历与历史评价都相当复杂,也因此造就了他如今相对“不高”的知名度。徐树铮:能力与野心的结合体徐树铮(18801925)是皖系军.............
  • 回答
    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迟飞(自称当代马克思)关于女性权利运动的看法,并理解其观点发展史,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言论,并辅以历史和现实的视角。这并非易事,因为“当代马克思”的标签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而其观点也并非一成不变。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迟飞关于女性权利运动的看法?要做到客观公正,首要的是 区分言论与行.............
  • 回答
    WPS 在文件出现不明损坏时要求用户支付多种费用,这是一种非常值得商榷且容易引起用户不满的行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这种做法的合理性、用户体验、商业模式以及潜在的风险。一、 合理性分析(为何 WPS 会这样做?是否合理?)1. 服务成本与增值服务区分: 基本功能免费 vs. 高级服.............
  • 回答
    “当科学家千辛万苦爬上山顶时,佛学家已在此等候多时。” 这句话,乍听之下,似乎是在贬低科学家的努力,或者抬高佛学家的智慧,将两者置于一种不对等的位置。然而,深入剖析,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意却远不止于此,它触及了知识探索的本质、方法论的差异以及最终目标上的某种“趋同性”,并引发了关于人类认知边界和精神追求.............
  • 回答
    “《尼布楚条约》”的评价,以及为什么中国会主动让出如此广阔的土地给俄罗斯,这是一个涉及历史、政治、军事、外交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一、 当年的历史背景:康乾盛世下的复杂局面首先,我们要明确《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时代背景。那是清朝康熙年间(1689年),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
  • 回答
    法国于当地时间 9 月 17 日宣布即刻召回驻美国和驻澳大利亚大使,这一举动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在全球外交舞台上投下了涟漪,更折射出法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一些深层考量和不满。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剖析。首先,直接的导火索是澳英美安全伙伴关系(AUKUS)的宣布及其对法国潜艇合同的重大影响.............
  • 回答
    “当剥削已是事实,理性的批判并不比感性的愤怒更高贵”这句话,触及了我们在面对不公时的两种常见反应——理性批判和感性愤怒。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中的逻辑、潜在的含义、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这句话的核心观点:这句话的核心在于挑战了一种普遍存在的观念,即理性总是优于感性,尤其是在面对社会不.............
  • 回答
    腾讯的现在:一个庞大、多元且充满挑战的巨头腾讯,这个名字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早已超越了一个简单的互联网公司概念。它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触角遍布数字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评价当前的腾讯,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理解它的成就、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走向。一、 核心业务的稳固与创新:社交和游戏依然是.............
  • 回答
    当下我国高中物理难度和知识性的深度剖析谈及我国高中物理的难度与知识性,这绝非一句两句能概括的现象。它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承载着教育改革的阵痛与希望。要评价它,得先从几个维度细细拆解。一、 难度层面:从“记住了就行”到“理解了才算”的转变过去,高中物理给人的印象往往是“题海战术”和大量的公式记忆。学.............
  • 回答
    当今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如果抛开那些宏大叙事和空洞口号,从更贴近个体感受的层面去审视,会发现它像一幅色彩斑斓却又层次不齐的画卷。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亮点,也有亟待改进的阴影。看得见的进步:大众的审美在悄然提升,专业的土壤也在变化首先,最显而易见的是音乐教育的普及度。从城市到乡村,从幼儿园到大学,音乐课几.............
  • 回答
    嗯,说到朝代粉这个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就像看一部漫长的历史连续剧,总有那么几个“主演”特别能吸引观众,然后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粉丝群体。他们对某个朝代的喜爱,有时候是深入骨髓的,有时候也可能只是浮于表面。我琢磨着,咱们不妨就从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朝代粉来聊聊,看看他们是咋回事儿。“大唐天下第一”——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