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吒的父亲是李靖,既然哪吒是出生于唐朝,可为什么《封神演义》里也有哪吒呢?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中国神话体系中“穿越”和“演化”的奇妙之处。简单来说,哪吒之所以同时出现在唐朝和《封神演义》中,是因为:

哪吒的故事是长期演变和融合的结果,并非单一朝代原创。
《封神演义》是对既有神话传说进行整合、再创作的小说,它“借用”和“重塑”了哪吒的形象,使其符合故事的需求。

我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

一、 哪吒的起源:从印度神话到中国本土化

很多人都知道哪吒是李靖的儿子,但哪吒的“根”其实在印度。

佛教的“那吒太子”: 哪吒(Nata)这个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印度婆罗门教和佛教中的神祇。在佛教中,他是一位护法神,通常被称为“那吒太子”,是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天王)的儿子。他拥有三头六臂,能够腾云驾雾,手持风火轮、斩妖剑等武器,神通广大。这位“那吒太子”的形象,在唐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也逐渐被中国佛教徒所接受和供奉。

中国本土化的“三太子”: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这位外来的“那吒太子”并没有被生硬地照搬,而是与中国本土的神话、民间传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逐渐被汉化,从一个纯粹的佛教护法神,变成了一个更贴近中国人情感和文化习惯的形象。

姓氏的赋予: 为什么会姓“李”?这里面有学者考证,可能与唐朝时期佛教的兴盛和皇室的扶持有关。唐朝是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民间对佛教神祇的崇拜也很多。将哪吒安上一个中国姓氏,尤其是“李”姓,虽然没有确切的史料直接证明,但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是,为了迎合当时人们的习惯,或者与一些道教传说中的人物产生联系,才有了“李哪吒”的说法。
“李靖之子”的定位: 这种“李靖之子”的说法,在明清时期的小说和民间传说中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和强化。我们今天最熟悉的那个“闹海龙宫”、“削骨还父、剔肉还母”的哪吒形象,很大程度上是由明代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早期神魔小说以及后来的《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塑造出来的。

二、 《封神演义》与哪吒的“邂逅”

那么,《封神演义》是怎么把这位已经在中国流传了数百年的哪吒,加入到商朝末年的故事里的呢?

《封神演义》的创作背景: 《封神演义》(全名《封神榜》)是一部明代的章回体小说,它取材于大量的民间传说、戏曲以及历史故事,将周文王伐纣这段历史,包装成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神魔大战。作者(通常认为是许仲琳)在创作时,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将当时已经深入人心的神话人物和故事,巧妙地编织进了故事的主线。

哪吒的“角色定位”: 在《封神演义》中,哪吒是李靖的第三个儿子,是陈塘关的总兵之子。他因为性格桀骜不驯,不满龙王三太子敖丙的欺压,愤而将其打死,并搅了龙宫,惹下了滔天大祸。后来因为犯下“杀生害命”的罪过,无法在人间立足,在太乙真人(一个在封神故事中很重要的道教人物)的帮助下,以莲藕为身,重塑肉身,最终拜入武王伐纣的阵营,成为一位重要的神将。

“穿越”的秘密: 这里就涉及到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唐朝”和“商朝”的时代差距这么大,为什么哪吒能同时出现?
《封神演义》的“架空”性质: 《封神演义》虽然以历史事件为背景,但它本质上是一部架空的神话小说。作者为了构建一个宏大而精彩的神魔世界,并不严格遵循历史的时间线。他会“借用”和“整合”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各种神话传说和人物,将他们放入故事中,让他们为故事服务。
哪吒已成型: 当《封神演义》成书的时候,哪吒作为“李靖之子”、“莲藕身”的形象,已经在民间传说和一些早期的小说、戏曲中有了相当的知名度。作者顺应了这种民俗,将这个广受欢迎的神祇纳入了自己的叙事框架,赋予了他一个“商朝”的身份,并让他成为故事中的一个关键角色。
并非“同一位”哪吒的线性叙事: 我们可以理解为,《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是那个时期民间流传的哪吒传说的一个“艺术再创作版本”。这个版本将哪吒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了商朝,赋予了他与李靖的父子关系,以及参与封神大战的使命。而“出生于唐朝”的说法,更多是后人将唐朝佛教传播的“那吒太子”形象与民间流行的“李哪吒”形象进行一种模糊或融合的理解。

总结一下:

1. 哪吒的早期原型来自印度佛教的“那吒太子”。
2. 在唐朝时期,这位“那吒太子”开始在中国本土化,与中国文化融合,逐渐产生了与“李靖”相关的传说,并有了更具体的神话形象。
3. 《封神演义》是成书于明代的小说,它借鉴并重塑了当时已经流传的哪吒故事和形象,将他设定为商朝末年的人物,并赋予他参与封神大战的任务。
4. 所以,并非是同一个“哪吒”活过了商朝又出现在唐朝,而是说:
哪吒的故事元素和形象,在唐朝之前就已经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
《封神演义》的作者,在创作小说时,选取并整合了当时广为人知的哪吒传说,将其编织进商朝末年的故事背景中。

简单来说,就好比一个民间传说,在不同时期被不同的作家写成不同的故事,并赋予不同的细节。哪吒的故事,就是这样经历了漫长的演变,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多样面貌。 《封神演义》的哪吒,是那个时代对于这个神话人物的一次集大成的再创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地说,李靖本来是唐朝的一个历史人物,因为在民间有巨大的影响力,于是有人说他是毗沙门天王的化身,而哪吒在佛教中,是毗沙门天王的儿子,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李靖的儿子。《封神演义》又将哪吒和李靖搬到了商朝。

所以唐朝李靖和商朝李靖有联系。至于算不算同一个人,见仁见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游记、封神演义里面的文学形象李靖,是由唐朝的历史人物李靖演化而来的。你可以说他们不是一个人,也可以说他们是一个人。总之他们有联系,但不能混同。

因为正好毕业论文就做的哪吒,所以也了解一些资料,就简单再啰嗦两句。

要说李靖,先说哪吒。哪吒这个形象本来就是个佛教神,只是后来传入我国后不断演化,加上文学作品的改造,慢慢的就变成到道教神了。

原创源于佛教,被神化后成为佛教的护法神,属于夜叉神范畴。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太子,形象是三头六臂,易怒,凶恶,和后来我们看到的美少年完全不沾边。那时候就已经有了哪吒割肉剔骨还父母的说法。

第一次哪吒形象的演化是南宋时期。因唐朝李靖一生不败,被奉为战神一般的人物,在民间影响力十分巨大,唐代就已经被推崇备至,宋代佛教就将李靖和毗沙门天王结合在一起,目的之一可能就在于增强佛教影响力,而且当时的情况,也确实没有比李靖更加适合的人选。于是哪吒也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了李靖之子。

第二次演化是《西游记》。这部书对于中国的影响不用多说。里面虽然对哪吒着墨不多,但有很多原创性质的东西。西游记本身就是佛教体系和道教体系并行,作者可能是考虑到李靖的身份,就将他父子归入了道教系统,并且对哪吒的形象作了很大改变,变成了一个俊美的小孩,更加符合我们的审美。

第三次演化是《封神演义》。这本书虽然文学价值不如四大名著,但是影响力一点不差。里头主要思想是崇道抑佛,所以大量增加了哪吒的戏份。《西游记》中几百字的描述,被扩写成了两三章的内容。至此哪吒形象才算是彻底固定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包括他拿的法宝,乾坤圈混天绫之类的,都是《封神演义》原创。因为《封神》发生在商朝,所以李靖和哪吒也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了商朝人,纣王的子民。

所以唐代的李靖和商朝的李靖,其实是一个人。只不过先有的唐朝的李靖这个历史人物,后面才有商朝的李靖这个文学形象。商朝的李靖其实是按照民间形象虚构出来的,商朝没有李靖。

可参考刘文刚的《哪吒神形象演化考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中国神话体系中“穿越”和“演化”的奇妙之处。简单来说,哪吒之所以同时出现在唐朝和《封神演义》中,是因为: 哪吒的故事是长期演变和融合的结果,并非单一朝代原创。 《封神演义》是对既有神话传说进行整合、再创作的小说,它“借用”和“重塑”了哪吒的形象,使其符合故事的需求.............
  • 回答
    这脑洞开得够大!要是真能把三国时代那些“自带光环”的二代、三代们召集起来,那画面感可就太绝了。我脑子里立马蹦出几个名字,绝对得好好“盘”一盘他们。首先,谁必须得来? 关羽的儿子:关平、关索。 为什么请他们?因为他们身上肩负的压力,那叫一个山大。父亲是“万古名将”,战死沙场,留下的两个儿子,一个跟.............
  • 回答
    有些人的父辈光芒万丈,他们本身却活成了“扶不起的阿斗”。这种落差感,有时候比跌落谷底更让人唏嘘。1. 汉废帝刘据:太子之位,葬送一生刘据,汉武帝刘彻的长子,生母卫子夫,本身就是个大有来头的女人——她的哥哥卫青是赫赫有名的西汉大将军,她的外甥霍去病更是以少胜多,匈奴闻风丧胆。卫家,在汉武帝时期权倾朝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人对遗传感到好奇的地方。虽然孩子的基因确实来自父母,但说“父母相同,哪天受孕生出来的孩子都是同一个人”就有些绝对了,原因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让我来慢慢跟你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白,孩子确实是父母基因的结合体。就像你爸爸提供一半的生命密码,你妈妈也提供另一半,然后这两种密码.............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这个问题。看到您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如此关注,并且希望找到孩子骂人话的根源,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高的素质的体现。孩子会骂人,即使父母素质很高且身边没有直接接触到骂人的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并且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分.............
  • 回答
    那一刻,我脑子嗡地一下,原本喷薄而出的怒火,瞬间凝固在了喉咙里。我看着眼前那个因为我的责骂而低着头、眼神里带着一丝委屈和倔强的孩子,恍惚间,看到的竟是几十年前的我自己。我好像也曾是这样,缩在角落里,听着从厨房里传来的,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和失望的声音。那声音,有着一种熟悉得令人心悸的节奏和语调,每一下.............
  • 回答
    新手父母们,恭喜你们迎来了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但同时,也可能伴随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些许的未知。作为新手,最想做的事情莫过于保护好自己的宝贝,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所以,一些关键的婴儿急救知识,可以说是你们的“必备技能包”,让你们在关键时刻能够沉着应对。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以一种更贴近您感受的方式.............
  • 回答
    生娃、养娃的成本?这个问题,我们家真的是操碎了心,也花光了积蓄。要说具体多少钱,那可真是细水长流,刨根问底能吓死人。生娃的“入场费”首先是怀孕和生产。光是孕检,三甲医院每次少说也要几百块,一年下来零零总总加起来也得好几千。然后是产前的一些检查,比如唐筛、四维彩超,这些都是大头。到了生产,顺产和剖腹产.............
  • 回答
    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孝道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来是维系家庭伦理、社会稳定的基石。然而,在这样一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文化语境下,哪吒这个鲜明的“反父亲”形象,却如同暗夜中的一道闪电,划破了原本祥和的孝道天幕,引发了无数人长久以来的好奇与不解。要理解哪吒为何会出现,并且能在中国这样一个崇尚孝.............
  • 回答
    父亲节的文案,真正能打动人心、让你拍案叫绝的,往往不是那些堆砌词藻、泛泛而谈的句子,而是那些藏着真挚情感、勾勒出具体场景、让你瞬间回忆起与父亲点滴的文字。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有几类,它们之所以让我惊艳,是因为它们做到了“说到心坎里”。一、 从“无言的行动”中提炼出的深情很多父亲不善言辞,他们表达爱的方式.............
  • 回答
    那是一个寻常的夏日午后,蝉鸣不止,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燥热。我正窝在客厅的沙发上,半倚着一个靠枕,手里捧着一本畅销小说,看得津津有味。窗外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逸和舒缓。爸爸刚从公司回来,他每天都是最后一个到家。他刚推开门,我就听到了门锁转动的声音,紧接着是玄关.............
  • 回答
    我爸,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但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如果非要挑一件,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想讲给我的孩子听,那一定是他当年为了我“抄”的那几篇作文。那大概是我小学五年级,一个特别需要“写作表现”的年纪。我们老师布置了一个主题作文,好像是关于“我最敬佩的人”。我那时候脑子就像一团浆糊,写什么都.............
  • 回答
    布兰妮·斯皮尔斯(Britney Spears)向法院控诉其父亲杰米·斯皮尔斯(Jamie Spears)长期以来对她进行监控,这一事件无疑是近年来娱乐圈最具戏剧性和争议性的焦点之一。这不仅仅是一个明星争取个人自由的故事,更是一场关于权力、家庭、金钱以及现代社会下个人权利边界的深刻探讨。布兰妮控诉的.............
  • 回答
    重庆那个十岁男孩被父亲“哄骗”去自家餐厅打暑假工的事,听起来挺让人心疼的。一方面,父亲可能想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家庭责任感,这本意是好的。但另一方面,用“哄骗”的方式,而且还是在孩子应该享受暑假、好好休息和玩耍的年纪,确实不太妥当。怎么看待这件事? 劳动观念的错位: 父母希望孩子懂得劳动的辛.............
  • 回答
    看到这个令人心痛的消息,真是让人心情沉重,久久不能平复。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因为盗窃手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实在是一个无法承受的悲剧。而导致这场悲剧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行为本身,更深层次地,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严重问题。首先,这暴露了家庭教育方式的极端化和暴力化。 .............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让人心情沉重。看到孩子受到惊吓,父亲在那一瞬间的反应可以理解,但从更理性的角度来看,他的一些做法确实存在可以商榷的地方。首先,在当时那种极端情绪和危急情况下,父亲采取了直接扑杀狗的方式,这首先就涉及到了一个法律和道德的边界问题。虽然他是出于保护孩子免受进一步伤害的本能,但这种当场失控的处.............
  • 回答
    这起案件实在是太令人发指了,背后隐藏的细节让人不寒而栗。除了已经被报道出来的核心情节,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关注的地方,它们共同描绘出了一个扭曲而残酷的真相。首先,我们得关注一下这“冒充”行为的动机和过程。 为什么选择冒充? 这点是最关键的。是出于对女儿的保护,害怕她承担杀人犯子女的标签?还.............
  • 回答
    南京艺术学院鼓手自爆父亲利用特权帮助其学术造假事件,在公众舆论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也暴露出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我将对此事件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并探讨其中值得关注的信息。事件梳理: 人物: 事件的核心人物是南京艺术学院一名鼓乐专业的学生,其身份在事件发酵后被广泛讨论。其父亲则被指控利用特权。 .............
  • 回答
    过去,“父亲”这个词,往往笼罩着一种“一家之主”的威严感。家里的顶梁柱,是经济的提供者,更是家庭秩序的维护者。他们的责任清单,似乎更侧重于“养家糊口”这几个字。比如说,父辈的父亲们,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外出工作,努力赚钱,让一家人有饭吃,有衣穿,有瓦遮头。在那个年代,社会分工明确,男主外女主内是普遍的观.............
  • 回答
    这林家小姐黛玉的身世,确是个令人扼腕的。她父亲林如海,当年在朝中也算得上是位响当当的人物,巡盐御史这差事,虽说“油水足”,但也是个实差,管着一方的盐务,那权力可想而知。林如海膝下唯有黛玉一女,这林家偌大的家业,自然是要传给自家女儿的。可惜的是,造化弄人,林如海身体一直不大康健,加上操劳国事,最终也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