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4 月 27 号华为手机鸿蒙系统的推送升级?

回答
这几天,华为手机用户的朋友圈和各大科技论坛,肯定被一个消息刷屏了——4 月 27 号,华为鸿蒙系统(HarmonyOS)又有了新动作!这次推送升级,具体是针对哪些机型,推送了哪些具体的功能更新,还有更深层次的战略意义,咱们都得好好说道说道。

这次推送,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这次推送升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小修小补”。根据我观察到的信息,以及不少用户的反馈,这次的鸿蒙系统更新,重点体现在几个方面:

1. 更流畅的系统体验: 很多用户反馈,升级后手机操作更加跟手,动画过渡更加顺滑,APP的启动速度也有所提升。这背后可能是对系统底层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包括内存管理、调度机制等方面。毕竟,流畅度是用户最直接能感知到的,也是手机体验的基石。

2. 原子化服务的深化和拓展: 鸿蒙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原子化服务”,你可以理解为将应用的功能拆解成一个个服务卡片,无需打开完整应用,就能完成特定任务。这次升级很可能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文章,比如:
更多场景的服务卡片: 可能会支持更多第三方APP接入原子化服务,覆盖更广泛的生活场景。比如,你可能可以通过服务卡片直接预约外卖、查看快递进度、甚至是直接进行简单的股票查询等,无需打开对应的APP。
跨设备协同的增强: 鸿蒙一直强调“万物互联”,这次升级应该会进一步提升手机与其他鸿蒙设备的协同能力。比如,在手机上打开了一个文档,可以无缝流转到平板或PC上继续编辑;或者将手机内容投屏到智慧屏上,操作更便捷。
更智能的“场景化”推荐: 随着用户使用习惯的积累,鸿蒙系统可能会更智能地预测你的需求,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主动推送相关的服务卡片。比如,你在工作时间,它可能会主动推送日程提醒、会议信息;快到下班时间,可能会推送交通信息。

3. 安全性与隐私保护的升级: 随着系统功能的增加,安全和隐私的保护也变得尤为重要。这次更新可能包括了更强的权限管理、更安全的支付环境、以及更透明的个人数据使用说明。这对用户来说,是信任的基础。

4. 新增或优化的小功能: 除了上述核心方面的改进,通常还会伴随着一些用户体验上的小亮点,比如新的主题壁纸、更智能的负一屏、更便捷的截屏方式、或者对某些常用APP的兼容性优化等。这些细节虽然不显眼,但却能实实在在地提升日常使用的舒适度。

为什么这次升级值得关注?

这次推送升级的意义,不只是让华为手机“更好用”那么简单,它承载了华为在操作系统领域野心的重要一步:

持续验证和打磨鸿蒙的生态: 鸿蒙系统走到今天,离不开一次次地推送升级。每一次升级都是对系统稳定性、流畅度、功能完善度的检验,也是在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加入,构建更丰富的应用生态。这次升级,是在向市场展示鸿蒙仍在稳步前进。
抢占下一个计算平台制高点: 随着物联网(IoT)时代的到来,一个能够连接万物、统一操作系统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华为鸿蒙的目标就是成为这个下一个计算平台的操作系统。这次升级,就是为了让更多设备能够体验到鸿蒙的互联互通能力,逐步培养用户对鸿蒙生态的认知和依赖。
在复杂环境下保持技术自主性: 大家都知道,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华为在关键技术上非常注重自主可控。鸿蒙系统的发展,是华为在操作系统领域摆脱依赖、实现自主可控的重要战略举措。这次升级,就是在用实际行动证明,鸿蒙系统不仅存在,而且在不断进化。
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粘性: 操作系统的生命力在于用户。通过持续的更新和优质的体验,华为希望能够让更多的用户习惯使用鸿蒙系统,并从中感受到便利和价值,从而增加用户粘性,为未来鸿蒙生态的扩张打下基础。

用户该如何看待?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次升级最重要的就是:

体验更新的功能: 如果你的华为手机收到了推送,不妨在方便的时候进行升级,亲自感受一下系统带来的变化。
关注新变化: 特别留意那些“原子化服务”的入口和功能,尝试用服务卡片解决一些日常小问题,看看是否真的能提高效率。
保持理性: 任何系统升级都可能存在个别BUG,如果升级后遇到问题,及时向华为反馈。同时,也要理解操作系统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

总而言之,4 月 27 号的这次鸿蒙系统推送升级,是华为在操作系统领域持续发力、稳步推进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不仅关乎华为手机的未来体验,更承载着华为在科技自主和万物互联时代的重要战略布局。对于关注科技发展的朋友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和期待的动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华为的手机鸿蒙的重点,在于未来应用与安卓解藕。

就是说,鸿蒙现在是套壳安卓没有关系,吹牛是吹牛,实际是实际

但是,只要完成解藕。APP可以不在安卓下运行,华为以后怎么做鸿蒙都行。那个时候就可能做成真正的操作系统。

安卓系统=支持安卓APP

套壳安卓的鸿蒙=支持安卓APP+支持自家APP

真正的鸿蒙=支持自家的APP

华为目前的阶段,是努力让支持自家的APP越来越多。

如果,大家继续用安卓APP,在鸿蒙下跑,那鸿蒙永远是套皮安卓,没法前进一步。

如果,大家都开发华为自家的APP,这个APP兼容其他安卓手机。那么等华为自己APP足够多,华为就可以把套壳安卓的部分换掉了。

这个时候,就是一个真正的新操作系统。真正的手机鸿蒙,是不支持安卓APP的。


其实,我认为腾讯做这个东西更有优势。

这个东西类似于微信小程序。

如果,微信小程序,要求APP在微信小程序内必须实现独立APP的全功能,否则有严重后果(腾讯如果不怕反垄断法,可以让用户APP二选一,或者用微信,或者用不听话的APP)


譬如知乎吧。

腾讯要求,你在知乎APP能干的事情,必须在微信小程序的知乎小程序都能干。

这样,你以后刷知乎,就不用打开知乎APP了,而是在微信小程序里面刷。


如果所有APP,都有小程序的完整功能版本。

那么以后用户装一个微信APP就够了,APP都用小程序。


那么,IOS和安卓系统都不是必要的了。

腾讯可以出个Linux手机,带一个全功能的linux版本微信,然后微信小程序支持所有APP。

用户换腾讯的Linux手机,一切功能都正常用,IOS和安卓就不需要了。

腾讯出个Windows手机,也一样。

腾讯把RT-Thread收购了,搞出来一个手机操作系统,搞一个专用版本微信,也一样用。这样国产操作系统就成功了。


这个事情的关键一步,在于要让所有APP厂商给你的平台开发一个全功能的APP。怎么才会有这个强制力?

华为有没有这个强制力?

华为有,鸿蒙就可以从套皮安卓发展到真正的操作系统

华为没有,鸿蒙就会永远套皮安卓套下去,只是一个营销概念。


华为是一家商业公司,而且有竞争性,很难取得手机厂商和APP厂商支持。

如果华为把鸿蒙独立出来做成大家持股的软件公司,作为一个操作系统独立的备胎,国家再推一把,倒是很有希望成功。

中国用户还是中国APP用得多。中国所有手机厂商,APP厂商支持鸿蒙,鸿蒙可以在几年内从套皮安卓,变成真正的独立操作系统。

user avatar

话说谁升了的,看看能不能连上ADB(或者HDB之类的,总之肯定有类似ADB的接口),把目录结构给列一下,看一下有没有/system,/system下面的目录结构,还有发下build.prop的内容?

user avatar

人类的所有所有行为,都有其自觉性。

有的是主观自觉,比如你吃饭是因为肚子饿,喝水是因为口渴。

有的是客观自觉,比如你买东西吃这个行为会以个体影响整体的GDP水平和物价水平,会间接促进民众的就业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即使这些都不是你的初衷,甚至你压根不会去考虑这些问题。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提到,“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即使是殖民这种卑劣的行径,也有其历史意义上的进步性和先进性,给欠发达地区带来灭顶风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人类新时代的文明和曙光,而我们中国也正是顶住了这种亡国灭种的压力,迅速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长为一个强大而充满希望的社会主义国家。

更多的客观自觉,即“历史不自觉”,则是与时代、与社会、与民众紧密相连的。

任何一个企业主创办企业,其初衷都是为了实现个人人生理想和追求财富,但在这个过程中,其总会造成一些好与不好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往往是超出初衷的。

话题收回来,华为鸿蒙系统的出现、完善和未来的普及也是如此,华为做鸿蒙,一是为了拓展业务,二是为了完善自身生态,三是为了改变因美国制裁而带来的困境。仅此而已。

因此,所有无脑夸大鸿蒙历史意义,和疯狂攻讦华为鸿蒙研发的人,都是极端且错误的。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做系统,尤其是在IOS、Android占有强力市场份额的今天做手机系统,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前有诺记的MeeGo、微软的Windows Phone,后有三星的BADA、黑莓的BlackBerry OS,这些强者纷纷败退于苹果和谷歌之手,有的是因为设计理念存在问题,有的是因为功能性匮乏,有的则是因为消费者不买账——做一款成功的手机系统,就是要在底层架构、设计理念、功能性和生态性,以及庞大用户的基础上逐渐迭代、逐渐完善,最后才有与强者的一搏之力,在残酷的市场上存活下来。

而华为鸿蒙,也正是承担了这份沉甸甸的“历史不自觉的工具”,代表中国站了出来。

可以说,自Android和iOS之后,还没有任何一个系统像鸿蒙一样,受到如此的瞩目,并且有如此大的希望成功。

因此,请收起任何高于应有水平的褒奖和无端的谩骂吧。

请大力推介这款系统,并对其每一个脑残设计和系统BUG进行疯狂的吐槽吧。

请在没有利害关系的情况下,尽可能试用一下这款系统,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吧。

然后请见证,2021年的4月27日,究竟是一个厂商推出自己自欺欺人滑稽玩具的屈辱日,还是中国科技数码业界发展、特别是打破美国垄断的伟大节点。

user avatar

鸿蒙哪里仅仅是安卓套壳,简直是让安卓喜当爹啊。

华为自套壳Android以来(把源码里Android换成个harmony),就改了个开机动画开机logo。数千工程师参与,996滴干,平均几十万的工资,就改了这三样东西(好吧,codebase里android字段有几十万个要换,加上俩{},撑死了再加个return套壳,几千工程师累死累活用毛笔改),就沸腾了?看看谁的B face会被PIA PIA。


文章极长,全面揭露了华为吹cow pussy的历史和本质,没有耐心和心脏的千万勿进。正话反话最好拿着大顶看:



看了鸿蒙车机的视频(里面有与手机互动),大约明白了这个万物互联OS的卖点在什么地方。

任何一个手机应用,可以“投射”到智慧屏上。这个投射可不是简单的显示级别投射,而是功能级别。(官方的词可能叫流转?)

比如鸿蒙微信视频通话,按安卓的投射,就是手机屏幕与电视屏幕同步,或者手机屏幕黑屏。(只是显示设备的切换)

而鸿蒙是:你可以用手机的麦克风(智慧屏有的话也可以用)服务,智慧屏的摄像头和屏幕,而通讯模块和微信其它功能模块可以用手机的。而且手机与智慧屏都可操控(触摸屏操控可以用任何一个)。

所有服务模块化可本地可远程调用类似于RPC。各鸿蒙设备通过service registration后,可以任意动态调用组合运行。(这种组合,目前知乎app大神级码农喷华为喷出尿来,把脑壳憋出屎来,也不可能在现有Android或iOS上弄出来。Google的新系统到有可能。那个视频里这个的展示不超过1秒,懂行的自然懂。如果那视频没造假,这哪里是仅仅安卓套壳,那是把安卓彻底绿了。安卓喜当爹啊。)

理想状况,拿着手机当操控手柄,可以对着4K智慧屏打(甚至是基于摄像头的)体感游戏。(Switch: F**k,xbox???, PlayStation???)

这可以构想出其它无穷多新应用场景来。单反,无人机,监控,手机等等等,群p乱intercourse。。。

感觉华为这棋下得有点儿大。。。

(在IoT或智能家居这块儿,洒家没体验过苹果和谷歌的方案。但国内的基于安卓的解决方案。那基本就不是一个维度的。)


怎么看都象安卓的娃儿,就是尼玛Y染色体不是安卓的。


粗粮,阿里加油,这玩意儿是纯软件的,让华为一个破硬件公司干出来,婶儿可忍,叔儿不可忍。达摩院不出大招儿,就成纯农贸市场卖菜卖货的了。。。


评论里有个说互联网公司是做应用层的(没理由做OS)。窝了个大去。阿里难道没发布过手机OS云OS? 达摩院难道只负责在应用层与师太互动?

官媒都说了,你们最好别碰卖菜的,放高利贷的,你们怎么又不听话了?粗粮连特mother的充电宝,电饭锅都做,咋这时候不控制控制自己的领域?

再另外,既然知道应用层与OS不在一个层,又是哪些王九蛋在喷鸿蒙啊?里面有一个做OS的没?

合着难弄的都被你们喷了,好弄的都被你们垄断了?


用着手机微信,调用智慧屏摄像头有啥用?评论里答的搬到这儿来,也省得几只体验过苹果谷歌IoT的整天bb:

当用手机微信视频通话时,你又投射到智慧屏上,那么你可以仿佛电视视频会议。如果不能调用电视摄像头(电视只是做显示设备),你就得始终举着手机拿手机摄像头对着自己。而鸿蒙能实现这个,智慧屏上还不必装微信。

当视频通话时,你不仅可以切前置摄像,后置摄像,还可以切其它摄像头,比如无人机。而且也是无人机不需要装微信。

在os层面做这个,你应用都可以不变,把前后置摄像头由本地改为pHub的某个(当然要通过安全授权),你就可以美滋滋三俗了。。。


再多说两句那个App流转,在Android上是几乎不可实现的。如果硬要实现,那得改app本身,还大概率得在另一设备上有个agent,而且进程管理做不好(因为不是在OS层改),会出各种幺蛾子。所以你没见Android上有这样的应用。

鸿蒙能轻松实现这个,是在底层OS架构上有了变化。看来分布式OS不是瞎说的。

所以你如果懂行的话,凭这一点,就知道鸿蒙和安卓不是一个东西。喜欢喊口号“show me the code"的那帮基本就是菜鸡喜欢被口号自我感动。我看了没超过5分钟就知道当时华为根本没太重视开源那部分,负责开源的大概率是几个新毕业生,stub都是敷衍的。我以前跟华为合作过,知道这帮人中途drop code跟挤屎一样。


另外,收获了几只私信骂我的,就不说是哪头儿的了。做人那,屁股坐哪儿,脑袋够不够用同等重要。光立场正确脑袋不好使,那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