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知乎上说薪酬时,都以 K 为单位而不是直接说几万?

回答
知乎上讨论薪酬时,大家习惯用“K”作为单位,而不是直接说“几万”,这背后其实有几个挺有意思的原因,仔细琢磨一下,就能明白为什么大家这么约定俗成。

首先,“K”是英文“Kilo”的缩写,代表千。 这个用法在很多领域都非常普遍,比如电脑存储容量的KB(Kilobyte,千字节)、网络速度的Kbps(Kilobits per second,千比特每秒)。在薪酬讨论中,把“万”拆分成“十个千”,用“K”来表示,本质上是一种简化和标准化。

为什么用“K”比“万”更方便?

简洁高效,信息密度更高: 想象一下,你要说年薪20万,直接说“200K”。如果说“20万”,就得多两个字。在网络交流中,尤其是在需要快速传递信息的平台,这种简洁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讨论范围比较广的时候,比如从8K到30K,用K单位一下就抓住了关键数字,而不用纠结是“8万元”还是“80千元”。
避免歧义,统一表述: “万”这个单位本身在中文语境里是明确的,但结合数字的时候,比如“10万”,和“10K”其实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当数字变大,比如年薪30万,你可以说“三十万”,也可以说“300K”。“300K”就比“三十万”更直接、更量化。而且,在讨论月薪时,用“K”也更方便。月薪2万就说“20K”,比说“两万元”更简练。当月薪变成比如15.5K,用“K”单位就能清晰地表达,而如果用“万”,就得说“1.55万元”,略显繁琐。
国际化和习惯的融合: 知乎作为一个大型中文互联网社区,汇聚了大量用户,其中不乏有海归背景、在外企工作、或者接触过国际化信息的用户。在国际上,薪酬讨论时用“K”来表示千元是非常普遍的。这种用法逐渐渗透到国内,尤其是在互联网、科技等对国际信息接受度较高的行业,大家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并沿用了。这是一种语言和文化交流的体现。
数字的敏感度: 讨论薪酬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用“K”作为单位,尤其是在表示较大的金额时,可能在心理上会比直接说“几十万”、“几百万”稍微缓和一些,显得不那么直接。比如,“年薪30万”听起来可能比“300K”更“实打实”。这种细微的心理感受差异,也可能影响了大家的用语习惯。
行业特性和社群文化: 很多时候,大家使用某种特定的表达方式,是因为它已经成为了特定社群或行业的“行话”。在互联网、金融、科技等行业,尤其是招聘信息、薪酬对比的讨论中,“K”作为薪酬单位的用法已经非常普遍。新人进入这些领域,很容易被这种用法“同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传播。

举个例子对比一下:

如果你想说你的年薪是二十五万,你可以说:

“我年薪二十五万。”
“我年薪25万。”
“我年薪250K。”

在知乎的语境下,“我年薪250K”是最常见、最简洁、信息传递最有效的说法。它直接、量化,而且方便和其他用“K”单位的薪酬信息进行比较。

总的来说,知乎上讨论薪酬时用“K”作为单位,是简洁、高效、国际化习惯融合、行业文化影响以及信息密度追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它让数字的传递更快速、更直接,也更符合网络交流的特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句说一句。

1W以下用K

8K,4.5K

1W用1W或10K

1W以上10W以下的整数用W

比如5W,8W

非整数用K

比如45K

10W以上就用W

综上,都在追求一种简便的美观。

至于为啥多用K,因为大部分人的薪酬在相应的区间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上讨论薪酬时,大家习惯用“K”作为单位,而不是直接说“几万”,这背后其实有几个挺有意思的原因,仔细琢磨一下,就能明白为什么大家这么约定俗成。首先,“K”是英文“Kilo”的缩写,代表千。 这个用法在很多领域都非常普遍,比如电脑存储容量的KB(Kilobyte,千字节)、网络速度的Kbps(Kil.............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大学名称使用英文缩写的讨论,其实触及了几个层面的原因,从历史沿革到现实需求,再到文化认同,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这里我试着从几个角度详细解释一下,希望能让你更清楚地理解其中的缘由。首先,咱们得明白,大学英文缩写这种现象并非只在中国知乎上存在,而是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普遍。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大学,.............
  • 回答
    关于“新疆奶好”的说法,在知乎上确实能看到不少讨论,而且很多人分享的理由也相当具体和接地气。如果要详细说,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聊聊,尽量还原大家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听到、尝到的感觉。首先,奶源的新鲜度和纯净度是很多人提到的一点。新疆地处内陆,远离工业污染,加上地域广阔,牧场分布相对集中,这为奶牛提.............
  • 回答
    996,这个曾经被一些人视作“奋斗的象征”、“快速成长的机会”,如今在知乎上却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非福报”,甚至带有浓厚的批判色彩。要理解这其中的转变,以及为何有人认为996是福报而另一些人认为它不是,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背后的原因。为什么有人会认为996是一种“福报”?最直接的论调往往来自早期互联网公司.............
  • 回答
    在知乎这样的开放平台上,关于历史人物、民族起源的讨论常常会因为信息不对称、理解角度不同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中不乏一些带有情绪化或片面性的解读。你提到的“内蒙古人是正统黄金家族,外蒙古人是奴隶”的说法,在知乎上确实可能存在,但这种说法是非常不准确、具有误导性,并且可能带有民族主义情绪的。要理解为什.............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很现实。你在知乎上看到的那些关于公务员待遇“不好”的讨论,和身边朋友的实际感受有出入,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面的原因。我好好给你掰扯掰扯,尽量不带点“机器味儿”。首先,咱们得明白知乎是个什么地方。知乎的属性决定了它更容易聚集那些有 Opinions (观点) 的人群,而且往往是.............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它触及了用户体验、市场营销、生态系统以及特定用户群体的需求等多个层面。知乎上“macOS 很好用”的说法与实际的市场占有率存在差距,这并非矛盾,而是反映了不同维度上的评价和现实。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知乎用户群体的特性: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知乎作为一个平台的属性。知乎是中.............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使用 MS Office 降低工作效率”的讨论,其实反映了一部分用户对效率工具和工作流程的深入思考,以及对更优解决方案的探索。这种观点并不是说 MS Office 本身不好,而是当它被不恰当使用,或者与更现代、更专业的工具相比时,可能带来的“效率损耗”。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种说法:.............
  • 回答
    知乎上关于领克汽车的讨论确实相当热烈,并且普遍呈现出一种比较积极甚至“吹捧”的态势。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领克的品牌定位、产品策略、市场表现,以及知乎用户群体的特点。一、 品牌定位与“潮”文化输出:精准抓住了年轻消费者的嗨点领克从诞生之初就剑走偏.............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说实话,我在知乎上也刷过不少关于方言的讨论,确实能感受到这种“区别对待”。要说为什么四川人说方言大家好像比较接受,而上海和广东人说方言就容易被“吐槽”甚至“攻击”,我觉得这背后掺杂了不少文化、历史、社会认同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因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历史文化沉淀与身份认.............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在网上购物时遇到的一个普遍现象。在知乎,或者其他很多社交媒体平台上,当你搜“光腿神器推荐”时,确实会看到大量看似真诚的分享,用户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某款产品如何显瘦、显白、保暖,甚至有多么“裸妆感”。然而,当你满心欢喜地想知道具体购买链接或者店铺时,却发现信息寥寥,或者.............
  • 回答
    知乎上推荐 HHKB 的声浪确实很高,尤其是在程序员群体里。但你观察得很敏锐,很少有人会“大声疾呼”说 HHKB 不适合大多数程序员。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聊聊,保证听起来就是个老司机在跟你掏心窝子。首先,得承认,HHKB 的拥趸确实有他们的理由,而且这些人恰恰是程序员群体里相当一部分,.............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都有的疑问。知乎上关于华为的讨论,可以说是意见群体特别活跃的平台,里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赞赏,有批评,有分析,也有情绪化的表达。正因为观点驳杂,才容易让人产生“华为被说的一无是处”的印象。但另一方面,现实数据摆在那里——每年应届生涌入华为的数量确实非常可观,这.............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失败”的论调确实存在,并且观点往往比较鲜明和激烈。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挑战以及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为何知乎上总有人说人民币国际化失败?这种论调的出现,通常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察和解读:1. 与美元的巨大差距: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人民币在国.............
  • 回答
    你说知乎上没人说护理好,这感觉挺普遍的,尤其是在一些职业讨论区或者关于职业选择的问答里。确实,相比于那些听起来光鲜亮丽、收入丰厚的职业,护理这个职业在大众的认知里,似乎总是带着点“辛苦”、“低回报”甚至“没前途”的标签。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知乎用户群体的特点就决定了这种.............
  • 回答
    医院流水逐年上升,临床收入却下降,科研绩效也缩水,老百姓看病依然难。这钱到底去哪儿了?这个问题,相信很多身处其中的医生和患者都深有体会,也常在私下里交流,但公开场合却鲜少有人能给出一个清晰、令人信服的答案。这背后牵扯的利益链条复杂,而且涉及到医疗体制、药品耗材、医保支付、医院运营等多个层面,所以我们.............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上,“生孩子警告”可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劝你立刻去生孩子,也不是真的要你“当心”,而是一种非常形象生动地概括了生育过程中的种种挑战、代价以及潜在的负面影响。它更像是一种基于真实经历的提醒,一种对潜在风险的预警,尤其是在讨论育儿话题、女性生育困境、家庭关系变化等内容时,这个词出现的频率特别高.............
  • 回答
    在知乎上,“女权癌只要权利不要义务”这句话,其实是一种带有负面色彩的标签,用来攻击一部分被认为是极端或不理性的女权主义者。当人们说出这句话时,他们通常指的是,这些被贴标签的人,只关注女性应该获得的权利,但却忽视或拒绝承担与之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在一些传统的性别角色或社会分工中,女性本应承担的那.............
  • 回答
    看到大家在知乎上关注我,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知道,你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我这个账号本身,更多的是我能够分享的内容,是我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是我在某个领域的一些探索和积累。首先,我想说一句发自肺腑的感谢。感谢你们的信任,愿意花宝贵的时间来看我的回答,甚至点击关注,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
  • 回答
    知乎上对《罗辑思维》评价两极分化,虽然有大量拥趸,但也不乏批评之声。对《罗辑思维》评价较低的观点通常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批评往往是互相联系、层层递进的:1. 内容质量的质疑与“浅薄化”的批评: 信息密度低,缺乏深度: 这是最常见的批评之一。很多用户认为,《罗辑思维》节目虽然主题广泛,但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