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回归真实历史,当时李世民的唐朝大军以绝对优势的人力物力
实际上第一次唐vs高句丽战争,是唐朝十万对高句丽十五万。
绝对优势四个字,就别说了。
看个地图:
高句丽国土,并不小。诸位认得出地图里辽东半岛了吧?辽东半岛面积3万平方公里。高句丽的面积不难想象。论人口,高句丽后来被收复时接近七十万户,不多,但实在也不少:贞观初,唐也只有三百万户。
加之高句丽主场作战,唐朝劳师远征。兵力,唐十万,高句丽十五万。
时当隆冬,辽东半岛的冬天,去过东北的朋友知道是啥感觉的,山西人李世民一定也快冻死了。
最后是唐压着打,破了防线,顿兵于安市——嗯,鞍山,没能灭国。
天冷,加上薛延陀又意图打过来了。
算了回去了。
说唐没一举灭了高句丽则可。非说得高句丽好像赢了,这就是高句丽自己脸上贴金了。
说说唐自己的问题。
征高句丽事在644年。
贞观朝对外战争,基本李靖为尊。而644年,李靖年过古稀,去不了。李世民必须御驾亲征。
又643年,太子与魏王争太子位出事,侯君集被处置了。644年,李大亮身体不大对,留驻长安,不久过世。秦叔宝已于638年去世。尉迟恭已经去研究道术了。王君廓已处死。
李靖既不能去,侯君集已死,李世民手下一班旧将都老了,跟着去的也就是李世勣和李道宗。
李世民自己,46岁了。阵容上,年纪上,都不是开国那批名将了。
《说唐》系列里,说盖苏文一个人杀了贾家楼一群好哥们,可以认定征东是一个时代的更替。历史上也的确如此。唐初开国诸将那几年恰好都没了,李世民自己也,有点老了。
哪位说了:46岁不老啊?
——但针对李世民的打法,是有点老了。
李世民年少时的四大战役,浅水原破薛举、破宋金刚刘武周、虎牢锁五龙(借一个京剧说法)、破刘黑闼,有个特点:通过急速行军,占据关键地区,逼迫对方决战。浅水原急进,柏壁连续行军后一日八战,虎牢关轻兵急进大战,都是如此。玄甲铁骑,快速决战,一击破敌,快速追击,是他的风格所在。
但这种风格,年长了,兵多了,天冷了,很难打。
何况对付高句丽这种广域地区和安市这种坚城,企图一击破敌闪电战,那就施展不开了。
李世民是运动战的大师,攻坚,尤其攻这么冷的坚,挺累的——洛阳王世充降了,也是因为李世民围点打援,摧毁了窦建德。
所以,李世民事隔二十年大军出征,诸将或老或死,劳师远征,兵力不太够(十万对十五万),前一年还经历了两个儿子闹事、流泪处理了侯君集这种糟糕状态,打一场自己年少时不擅长打的仗。
临了还是压制了高句丽,城也攻了十座,人口也迁走了,打得高句丽人深沟高垒不敢出。
最后熬不过冬天,回家了。
并不丢人吧。
受挫?高句丽人想啥呢……除了电视剧编出射瞎李世民这种段子,他们捞到啥了没?
拿破仑打俄罗斯、希特勒打苏联,那叫受挫。李世民不过是没灭国而已。
哦对了,最后补个彩蛋。
唐征高句丽,高句丽那边盖苏文有个儿子叫渊男建,也有说法叫泉男建的。
算是高句丽最后的当家人吧。
请记住这个名字。
《倚天屠龙记》里,张翠山和殷素素回来,到武当山下,来了个货挑战。
这老者便是高丽青龙派的掌门人,名叫泉建男
这货多不要脸呢?
泉建男笑道:“如果我输了,大伙儿便一拥而上,我们可不讲究甚么单打独斗那一套。倘若武当派人多,你们也可倚多为胜啊。从前中国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侵我高丽,哪次不是以数十万大军攻我数万兵马?自来相斗,总是人多的占便宜。”
然后他跟张翠山打,出丑卖乖。
张翠山心道:“凭着这点儿武功,居然也到武当山脚下来撒野!”
突然间左手银钩使招“龙”字诀中的一钩,嗤的一响,钩中了泉建男右腿的风市穴。泉建男“啊”的一声,右腿跪地。张翠山右手笔电光石火般连连颤动,自他灵台穴一路顺势直下,使的是“锋”字诀中最后一笔的一直,便如书法中的颤笔,至阳、筋缩、中枢、脊中……至长强、在他“督脉”的每一处穴道上都点了一下。这一笔下来,疾如星火,气吞牛斗,泉建男哪里还能动弹?这一笔所点各穴,正是他毕生所钻研的诸处穴道,暗想:“罢了,罢了!对方纵是泥塑木雕,我也不能一口气连点他十处穴道。我便要做他徒弟也差得远了。”
高句丽自吹自擂的本事,连金庸都忍不住吐槽了呢。
@关毛 和张公子的回答里基本上把唐朝方面和高句丽方面的情况都说的很清楚了,
我这里简单捋一下朝鲜半岛政权这边的历史,你就知道唐征高句丽和朝鲜半岛这边到底有多大关系了,以及韩国在认祖宗这事上有多矛盾了。
唐朝初年,先是地处朝鲜半岛南部偏东的新罗被南部偏西的百济给揍了,同时也受地处朝鲜半岛北部和辽东的高句丽的欺负。
新罗是不少韩国人自认的历史源头,这个时期朝鲜半岛上的三个政权也只有新罗的统治阶层是三韩人,百济和高句丽的统治阶层都是扶余人,被统治阶层里倒是有不少三韩人。
高句丽是东北少数民族政权,和中原王朝的关系,类似于宋与金,明与后金。
新罗自己不仅打不过高句丽,而且连百济也打不过,想生存下去只能抱大腿,于是遣使来唐告状。
(其实,在中原王朝重建统一政权之前,新罗曾受倭人势力控制,更一度向日本称臣纳贡。)
贞观十七年九月,新罗遣使入朝,述说百济攻占其40余城,并与高句丽图谋断绝其唐朝的通路。
于是唐太宗李世民派使臣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争战,但是遭到拒绝。
本来高句丽据有的"辽东"就是汉朝四郡范围,为"旧中国之有",
同时隋朝征高句丽之后,导致高句丽长期对中原王朝怀有警惕之心和敌意之情,
再加上高句丽曾与突厥眉来眼去,甚至一度结为联盟。
基于以上三点,唐太宗早就打算修理高句丽了,高句丽强硬的拒绝刚好是最佳的借口。
于是唐朝征高句丽之战开打,前前后后打到公元668年,高句丽覆灭。
这段时间里,新罗一直在朝鲜半岛上摇旗呐喊,并借机吃掉了百济。
战后唐朝在百济故地设立熊津都督府,在高句丽故地设立安东都护府,并以新罗其地为鸡林州都督府。
但是新罗野心膨胀,想要百济和高句丽故地的直接统治权。
于是唐朝开始揍新罗,这场战争从公元670年打到了676年,后面因为吐蕃局势动乱,唐朝暂时没有精力理会朝鲜半岛这边,就以大同江为界,和新罗重划了势力范围,新罗也重新纳贡称臣,求得唐朝谅解。于是新罗成为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
记住!在新罗统一朝鲜半岛的这段历史里,本来高句丽是以侵略和奴役三韩人的面目出现的。
再后来,在9世纪末期,统一新罗分裂。
此后,在经历数十年的战乱之后,高丽太祖王建于公元936年重新统一了朝鲜半岛。
史称高丽王朝,或王氏高丽。
但是这个高丽和200多年前被唐朝覆灭的高句丽没有任何本质联系。
高丽太祖王建的祖籍是礼成港,家族历史和高句丽的扶余人没有本质联系,定国号为高句丽主要是
因为其在开城(这里是高句丽故地)建都称王,声称复兴高句丽而已。
包括被王建篡位的弓裔,也只是在即位时曾声称自己是高句丽报德王的后裔,随后又自称是弥勒转世。而史料记载他是新罗第47代王宪安王的庶子,或者新罗第48代王景文王的庶子,甚至有可能只是平民而已,连新罗王室后裔的身份都是自夸的。
用今天的话说,王建其实就是个精神高句丽人。
王建的高丽和唐初的高句丽的关系,类似于完颜阿古打的金朝和努尔哈赤的后金,而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关系比金和后金还要遥远,毕竟金和后金的统治阶层和主要民族构成都是女真人,而高句丽和高丽的统治阶层和主要民族构成是扶余人和三韩人。
再后来王氏高丽被李氏朝鲜取代,最终演变成今天的朝鲜和韩国。
————————————
捋完这段历史,我们就能大概明白现在的韩国人夸耀高句丽的历史战绩是个什么概念。
韩国人自称三韩后裔,却把侵略和奴役过三韩人的扶余人历史按到自己头上。
相当于现代汉族人把曾经统治过中原的蒙古族西征饮马多瑙河的历史战绩安在汉族人头上一样可笑。(注意不是按在中华民族头上,而是非要把蒙古的历史战绩安到汉族人头上)
或者是欧洲小国非把罗马帝国的辉煌说成自己祖上的功绩一样。
即所谓的别看老子历史上没阔过,但是统治过老子的爷爷可是阔得狠这种。
更可笑的是,韩国人拿出来炫耀的居然不是一场全胜的战争,而是战争中一个阶段内把暂时将敌人逼退兵而已的“丰功伟绩”。
为什么只拍安市城啊?怎么不拍到高句丽覆灭呢!
为什么只拍唐朝和高句丽之间的对抗,为什么不拍拍新罗政权在和唐朝联合消灭高句丽和百济期间的各种划水,消极“抗高”,积极偷吃唐朝胜利灭高句丽成果的小人嘴脸呢?
————————————
而且以新罗和高句丽的历史关系,韩国人在认祖宗这个事非常不好办,
如果认新罗为祖先,那就得承认在新罗时代以前,三韩人的大部分一直处于被侵略被奴役的状态,是唐朝爸爸救三韩于水深火热之中;
如果认高句丽为祖先,那就得承认厚颜无耻,先背叛高句丽,后背叛大唐的新罗贱人们是第一次朝鲜半岛统一的胜利者,其肮脏的血脉还混进了大韩民族当中。
要怎么选?是不是很难办?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另外作为一个东北人,最近这些年经常能遇到跑来桓仁五女山高丽王城和集安博物馆认祖宗的韩国人,不仅是高句丽时期的遗址,现在连渤海国时期的遗址也开始认。
现在又把发生在唐朝和东北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地点在今天鞍山和海城之间的一场战役搬上银幕,吹嘘成自己祖先功绩的行为。
我只能说,
你国真是厚颜无耻届的泥石流!
韩国人又调皮了。人家高句丽好好的一个位于中国东北的割据政权,跟你韩国有关系嘛?
哦,还真有关系,毕竟高句丽以前常干的事情就是欺负韩国人的祖宗新罗人,至于什么“把新罗人贩卖到中原当妓女”的野史就不说了。
韩国人认了这么个祖宗,果然跟土耳其是一路货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