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么多省份,为什么单单说「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回答
“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这话可不是随口一说,它背后藏着山西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分量和不可替代的地位。要说清楚这事儿,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

首先,咱们得明白“五千年中国”这个说法从哪儿来。中国历史悠久,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算起,差不多就有个五千年的谱。这五千年,可不是一片空白,而是经历了无数王朝的更迭、文化的孕育、文明的演进。而山西,恰恰是这个演进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为啥偏偏是山西?

简单来说,山西身上集中了太多中国早期文明的关键节点和重要印记。它就像一本打开了的厚重史书,你可以从中找到许多“第一”和“最”。

1. 文明的摇篮,古人活动的密集地:

早期人类的足迹: 山西是东亚最早的人类活动区域之一。比如,在临汾的尧王庙遗址、丁村遗址,我们能找到蓝田猿人、北京猿人之后的早期人类化石,他们在这里生息繁衍,留下了最早的工具和生活的痕迹。这证明了山西是中华文明早期发祥地之一,是中国人“从哪里来”的重要线索。
“三皇五帝”的家园: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很多重要的活动都在山西这片土地上。比如,“三皇”中的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以及“五帝”中的尧、舜、禹,他们的故里、都城、功绩,都跟山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尧的都城平阳(今临汾),更是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尧在这里“协和万邦”,开启了文明的新篇章,舜更是“东巡狩”,在各地考察,他的很多治水理念和德政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所以说,中国早期政治、文化、道德的源头,很大一部分都在山西。

2. 华夏文明的根基,王朝的起点:

夏、商、周的肇始: 山西不仅是传说中的古都,更是实际王朝的起点。夏朝的都城就曾多次迁徙,其中不少重要的都城都在山西境内,比如晋南的安邑(今夏县)。商朝早期也有多次迁都,其中一个重要迁都地点就是山西的“嚣”(今太原附近)。而周朝,其前身“后稷”就开始在山西的豳地(今陕西部分地区,但其影响和早期活动与山西紧密相连,周人的祖先也与山西有渊源)活动,周朝的建立,更是以山西为重要基地。
春秋晋国的霸业: 到了春秋时期,晋国更是占据了山西大部分地区,并在此发展壮大,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国在此长达几百年的发展,奠定了中国早期诸侯国制度的雏形,对后世政治、军事、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今天很多以“晋”为简称的说法,就源自这个强大的晋国。

3. 文化的积淀,精神的传承:

思想的源头: 山西是儒家、道家等早期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孔子的祖先被认为出自宋国(今河南商丘附近),但其祖父在晋国担任过官职。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也曾在晋国活动。这些思想流派的早期传播和发展,都与山西这片土地息息相关。
“表里山河”,战略的要冲: 山西“表里山河”的地形,造就了它在历史上独特的战略地位。它既是重要的军事屏障,又是文化交流的通道。从战国时期的赵国,到秦汉的太原郡,再到北朝时期一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中心,山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碰撞、融合的重要场所。
宗教艺术的瑰宝: 除了政治和思想,山西在宗教艺术上也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遗产。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山西兴盛发展,留下了云冈石窟、应县木塔等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它们是佛教艺术在中国早期发展的集大成者,不仅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成就,更承载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信仰。

为什么“看山西”而不是“看其他地方”?

其他省份也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五千年中国看山西”的说法,强调的是山西在中国历史“源头”和“基础”上的贡献。

北京是元明清三朝的都城,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但它的“五千年”相对山西来说,要晚很多。
西安(长安)作为历代王朝(如汉、唐)的都城,是辉煌的政治文化中心,但它更多是“辉煌”的代表,而山西是“起点”和“根基”的代表。
河南(中原)作为华夏腹地,在很多朝代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追溯到更早的文明起源和王朝肇始,山西扮演的角色更为独特和关键。

你可以把中国历史想象成一棵大树,那么山西就是那棵树的根部,是滋养它生长、向上伸展的源泉。虽然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枝繁叶茂的果实(比如唐诗、宋词、明清的繁华),但如果没有那深埋地下的根,这一切都是无从谈起的。

所以,“五千年中国看山西”,不是说山西就代表了中国所有的历史,而是说,如果你想理解中国文明的起点、中华民族的根脉、早期王朝的脉络,那么山西这块土地,就是你必须去“看”的地方。它以其厚重的历史遗存,无声地诉说着中华文明最初的模样,最朴素的力量,以及它为何能够绵延至今的深层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必须有东西看。我们可以大致分这么几类。

首先,古建筑。在这个领域,山西基本可以代表中国。

第二,石窟石刻。在石窟这个领域,山西是第一流,但河南也可以。石刻复杂一些,中国的石碑石刻太多,修个庙建个房,都喜欢立个碑,而且碑的价值又分艺术和文物,如果再算上墓志,那就更难分出一二三四了,在我看来,在石刻领域,还是陕西略胜。

第三,彩塑,琉璃,壁画。山西彩塑的优势其实比建筑还明显。琉璃则要具体看,北京和河北也有琉璃,但够代琉璃山西仍是绝对领先。甘肃虽然有敦煌,但山西的壁画无论分布,跨度,题材都要更广更久更丰富。

第四,古遗址。陶寺,中国文明探源工程支柱项目。天马曲村,晋国遗址。

第五,古文学。元曲基本以山西为主。《西厢记》。

第六,古代名人。尧舜禹,关羽,武则天,狄仁杰。

第七,古代典故。

一言概之,表里山河,基本无懈可击。

user avatar

谢邀。

若挑当下最好的省份,未必能说山西。

但从“五千年”的历史角度来看,这句话没错。


说五千年,得说历史:

女娲的娲皇陵在山西。

尧舜禹汤的首都,基本在山西和河南两地转。山西则大夏、晋阳、平阳、安邑。河南则洛阳、帝丘、商丘等。

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三家分晋还有韩赵魏呢。

李世民起兵太原,兴唐。

从尧舜禹汤到李世民,山西很霸气了。

论历史丰厚,大概只有关中与河南可以媲美吧?

经济。

1820年,龚自珍:“山西号称海内最富,土著者不愿徙,毋庸议。”

战争。

中国史上最惨烈的长平之战,在山西。

西汉时马邑围匈奴,在山西。

李渊李世民父子兴唐反隋,不提了。

雁门关,在山西,传说不提。

山西多名将。李牧、卫青、霍去病、关羽、张辽、徐晃、尉迟恭、薛仁贵、呼延赞、杨家将,山西人——山西将领为中国评书贡献半壁江山啊。

文化。

云冈石窟啦,五台山啦什么的,不提了吧。梁思成先生的建筑史里有详尽描述。

华夏,汉唐,都跟山西很有瓜葛。说五千年,不为过。

六朝金粉、苏杭天堂的辉煌,主要是近一两千年的事了。

把纵深拉到五千年,山西、关中、河南这些地方更有话语权。

说下山西地势的微妙处。

将古代中国看成棋盘,山河形势,可以井字形分九块。

左上角关中,右上角河北;左下角巴蜀,右下角江东。是四个角。适合割据一方。

上山西、下荆楚、左汉中、右山东,是四条边,属于枢纽战争之地。

中间是河南,四通八达,但也四面受敌。

中国古来,除了朱元璋,都是得北方者得天下。北方又多是关中(秦、汉)、河北东北(东汉与若干少数民族)起兵。

山西是关中与河北的枢纽。所以秦国和赵国在这里打得最惨烈。

山西,太行山之西。坐拥山西,可以俯视太行,以窥河北。所以保河北者,必得山西。所以这地方,兵家必争之地。

又山西地形,很微妙。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所以山西外面被山包围着,内部一小块一小块分得很碎。易守难攻,很容易各自为政。所以山西小城河谷多,关口多。雁门关、娘子关、井陉、壶关,以及我们都知道的平型关。

一个四周被山包裹严实、内部又分杂错裂的地方,很容易保留相对完整的生态。说直白一点:地形太微妙,打也打不进去啊!而且山西虽然地形错杂,但土地还算丰饶,所以自种自吃,足以自守。



所以山西啊,有人在这里起兵自重,有人在这里建了些千年不坏的老宅,名将如云,至今还能保留许多古风。

都和这个左手太行山河北,右手吕梁关中、外面被山护着、内部山形错杂的地势有关啊。

最后件事。

山西啊!刀削面、扯面、揪面、拨鱼面、皮带面、蘸水面、棍棍面、摆汤面、面皮、荞麦、莜麦、高粱各种配方。捺、揪、扯、拨、擦、剪、捻、剔各种套路。山西的面,能升能隐,大则喷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吹口气就能飞天化龙。

中国人五千年靠什么过来的?五谷杂粮。

地球上对付五谷杂粮的套路哪里最丰富?山西。

谁有脾气,去跟山西师傅比搓面去……



利益相关:我是江苏无锡人,跟山西无关。

我小时候对山西最初的好感,来自于这首歌,乔羽老爷作词的《人说山西好风光》

人说山西好风光

地肥水美五谷香

左手一指太行山

右手一指是吕梁

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

你看那汾河的水呀

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

杏花村里开杏花

儿女正当好年华

男儿不怕千般苦

女儿能绣万种花

人有那志气永不老

你看那白发的婆婆

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 八

出自——懂的人自然懂了

user avatar

其实这句话真的不太对,但是其实也对。

因为五千年来山西和中国是相反的,山西跟整个中原(主要是华北平原)的命运是完全相反的。

天下盛则山西衰,天下乱则山西兴。

这是我在研究自己家乡历史的时候偶然发现的。

中国嘛,是相对于天下四方的夷狄蛮夷来说的。主要是指黄河下游地区:河南山东华北大平原,还包括河北南部、山西晋南盆地、上党高地。古代狭义的中国嘛!

后来开始扩展,北到辽东浑河、西到关中天水、南到江浙温北,一大片农耕地带,都是中国。

山西全境都在黄土高原之上,晋国当时仅指晋南襄汾盆地,汾河冲刷出的平原是当时黄土高原唯一的农业区域了。后来晋国沿汾河北扩到晋阳(太原)的时候,本地土著还大多是赤狄、长狄等蛮夷。高原贫瘠,晋国给官员分封土地甚至都不是农田,而是牧场。

第一段历史:

1.乱世兴盛

春秋时期,中国的主旋律是晋楚争霸。晋国依上党高地的地理优势,环上党地区的河洛、河北等地,沿太行山脉络山根的三门峡、济源、焦作、鹤壁、安阳、邯郸、邢台等俱是人口大城。地位天下第一,执天下之牛耳,只有楚国还能顶撞一下,别的国家都是欺压对象。山西强盛的时候,却是中原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

韩魏赵三家分晋是战国时代的开启标志物,也是山西第一次真正出场的时候。赵国,这个晋阳起家的家族真正开创了山西的版图大框架,以及晋语区文化圈,晋语大量的分音词跟满蒙词汇同源,这种语言很可能是阿尔泰语系和汉藏语系分野之前的古语种,成为了山西的本质

赵国攻灭中山国、取河套,扩张了领土,却日渐分裂。首都迁邯郸,表面看是进可图华北平原,退可首代地大本营,实际却造成了代地、邯郸两部分的国家力量不集中。韩魏赵大多数是破碎的土地,韩国也是南都到了南阳了,老家还远在上党,两头大中间轻。魏国甚至都破碎成了三块。

这些破碎的国土,为秦国后来一一吞并提供了基础,就像专为秦国准备的陕西泡馍,被掰碎了轻易嚼下肚子里。

耗时两年的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全军覆没,秦国伤亡过半惨胜,奠定了后来秦国成为战国唯一霸权的主旋律。而这时秦始皇还没有在邯郸出生,所以很难说是秦始皇开创中原统一。个人的力量其实及其渺小。

2.盛世疲敝

当强盛的大统一王朝秦、汉时期的时候,蒙恬筑阴山长城,刘邦白登之围(大同白登山)后,汉王朝才真正认识了北边邻居的可怕。于是和亲上供,卧薪尝胆,直到汉武帝北击匈奴。常年从山西抽调农夫筑长城,征收士兵出塞作战,劳民伤财,困苦不堪。卫青、霍去病都是山西人,封长平侯。

从卫青、霍去病多次出定襄、出云中、出雁门的出兵路线来看,应该当兵的不少都是山西人。一将功成万骨枯啊,虽然攻破了匈奴龙庭,但是死在草原的山西人不知多少。

霍去病墓——马踏匈奴

汉乐府诗《十五从军征 》说明了汉武帝这种穷兵黩武的政策对农民和百姓的伤害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汉末三国时,投降的南匈奴、杂胡等分布在雁北蒙西,山西因常年战争人口稀少,曹操把匈奴五部内迁入了山西腹地,分布在晋中晋南。下一个轰轰烈烈的大时代又开始了!

第二段历史:

1.乱世偏安

五胡乱华

先是八王之乱,刀兵四起,然后五胡乱华,中原大地惨遭屠戮。山西匈奴、山西羯族(山西杂胡合称羯族)以及山西鲜卑趁乱峰起,裹胁着山西汉人(乞活军),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代。

最后,结束乱世的山西鲜卑甚至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游牧民族政权——北魏。

北魏带来了首个外传宗教——佛教

北魏—大同云冈石窟的鲜卑人造像
北魏—恒山悬空寺
北魏—皇帝礼佛雕塑(大同博物馆)

比起中原混乱的修罗场来说,平城(大同)的百姓是非常幸福的。

政治昌明、鲜卑汉化、百姓崇佛、文化发达。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山西历史上的一个高峰。

之后的北周、隋、唐创始人,基本都是来自拱卫平城的代北六镇,基于北魏的政治框架的关陇贵族。

所以才有了那句“唐承北魏”的说法

2.盛世没落

隋唐盛世是中国历史的顶峰,东部华北平原开凿了大运河,河朔、江南、关中经济连接起来,快速发展。

长安城成为了世界中心,四方兼服,万国来朝。

相比之下,晋阳虽为李渊起兵之地,避暑的北都,但是显得十分落寞,逐渐被边缘化了。

大批的山西能人都往长安跑,争先恐后成为“长漂”,例如白居易。

买不起房的山西青年白乐天“居长安大不易”也要在长安待下去,仿佛现在的北漂。仿佛我自己。这是盛世里山西人的缩影。

第二段历史:

乱世逐鹿

哈哈哈,我家乡终于出来了。应州,一个小小的边城是唐末建立的,史称“沙陀金城”、三岗四镇拱卫,是西域迁来的沙陀族大本营。是李克用、李存勖、李嗣源三代鸦儿回鹘部-沙陀族首领的出生地。

沙陀祖地—天王庄

沙陀族源自新疆昌吉的沙陀澤,从山西代北起家,彪悍善战,凭借雇佣军的身份在唐境内征战四方,很快就占据了晋阳。(其实沙陀军三部落人口较少,黑鸦骑大部分来源是我们应州的本地土著汉人、杂胡)

李克用的儿子们——十三太保

唐末黄巢乱天下,烽烟四起的时候,中原朱温割据一方的时候,晋王李克用也迅速崛起。唐末五代形成了晋梁争霸的局面。嚣张跋扈的纨绔子弟“十三太保”就是李克用生育收养的十三个儿子,评书中的“王不过霸、将不过李”的李就是第十三太保李存孝。体现了沙陀骑兵战斗力的勇猛。

李存勖是李克用长子,十三太保老大,又能打仗又能唱戏,“生子当如李亚子”(毛语录)李克用、朱温死后,李存勖灭掉刘守光、北却契丹、攻伐河朔三镇、最后灭掉了后梁,报了“三箭之仇”,一统中原。

毛泽东手书《三垂岗》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接着是长达半个世纪的纷乱的五代十国,后唐后梁后晋的沙陀三王朝被石敬瑭掌握,卖了燕云十六州给了契丹,又开启了宋辽两国的百年战争。

幽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

北宋的框架就是来自沙陀三王朝,赵匡胤陈桥兵变的后周,直接继承的后晋。

也可以说是“宋继沙陀”。

乱世和平

辽宋征战百年,杨家将也登上了舞台,檀渊之盟后,燕云十六州却比较和平的度过了这段时间。

辽木构-佛宫寺释迦塔

我故乡在乱世中迎来了北魏之后的第二个文化高峰期。契丹后族萧氏的故乡,萧太后盖了木塔,用来给皇族崇佛。(也是萧峰的故乡哦)

迄今为止,是中国古代建筑现存至今的八大辽构之首,现在已经歪斜,不能登塔了。

第三段历史:

大元底层

经历过辽-金-蒙古的大变革时代,故乡迎来了乱世后一个阶段内相对和平的统一王朝时期

山西是古建筑保留最多最全的省份,大部分就是这个时期,辽金时期建立的。经常在梁架上见到“辽清宁X年、金大中X年”的年号。许多喜爱古建筑的网友,去山西旅游,考察古建筑,都被称为“朝圣之路”“林梁考察之路”。

林徽因手绘的中国古建考察路线

山西的古建天下第一,尤其晋东南地区,辽金明清时期的木建筑、寺庙、戏台、民居、牌坊等等满坑满谷。光是晋东南地区,能占到全国古建的四分之三,直到现在都没发现完全。本来能评上国保、省保的古建,很多只能评到市保、县保。

蒙古攻宋,山西就变成了蒙古人的后方留守处,几百年来都处于来回拉锯且首当其冲的位置,蒙汉大量通婚。金元换代,更是使我家乡的人们贫困到了极点。

诗人元好问写过《过应州》“平野风埃接戍楼,边城三月似穷秋。人家土屋才容膝,驿路旃车不断头。随俗未甘尝马湩,敌寒直欲御羊裘。十年紫禁烟花绕,此日云山是应州。”就是说戍楼(木塔)旁边的居民土屋只有“容膝”高。

沙陀时代的金城,已经沦为了荒凉的村庄,除了木塔,此后一千年,已经再无骄傲可言。

这也是整个山西的缩影,山西高原回归到了干旱贫瘠的本来面目

当然,这也是整个中原的经济中心南移到江南,山西已成为边塞之地

第四段历史:

明清商道

明清时期,山西的大城市太原、大同都是边缘的九边重镇。

宣大、辽蓟已经是拱卫京师两翼的边防

边塞军需都要自己解决的,和肥沃平原的辽蓟地区不一样,宣大高原的贫瘠是完全没能力满足边防任务的

山西不适农业,物资缺乏。于是晋人创造性地开创了边塞贸易皮毛换取盐引、盐引换取晋南盐池的盐、盐换白银、白银采购军需、到福建贩茶叶,茶叶贸易到塞外蒙古等地。

皮毛-盐引-盐-白银-军需-茶叶-皮毛的贸易循环,利用边塞的地理优势,使得只是来回跑运输的小商人,逐步崛起,成为天下第一商帮。

“盐引—军需”的交换贸易是最早晋商的贸易,也成了现在一些人诟病发家不光彩的理由。

其实,得到朝廷的盐引,相当于空头支票,到换盐的步骤,需要交纳给朝廷巨大差额。中间的很大利益都是朝廷官员拿到的,晋商不过是个快递、运输司机。

明朝的大官员大太监营私结党,每个都富可敌国。而山西商人却没有一代富的,基本都要经历好几代人的积累。明清时期每一个新皇帝上朝,第一件事就是查抄大臣大太监的家,然后,国库就满了...这点也说明了窃国大盗都是大官员大太监,小商人根本连提鞋都不配。

大槐树移民

明清换代,中原各地常年战乱、耕地荒废、人烟凋零,但是因为山西地理相对隔绝,晋南谷地保留了各地大量逃荒来的难民。在明末清初,被朝廷批次迁徙出来。

洪洞大槐树也成了现代北方人80%人的祖先来源

山西人厚道,明清时期,虽然地理只能种高寒作物,但人口稀少,农牧业产出稳定、有大量荒地。大量居民来源就是逃荒的难民,跟闯关东相似,走西口人群也在此时期形成。

走西口

从明中期到民国时期,一直持续的人口迁徙。和闯关东、下南洋并称中国三大人口迁徙。和现在网上各种小粉红们宣传的汉族从一丁点儿地盘扩散到面积巨大的土地不一样,实际情况的人口扩张,都是吃不上饭的最底层民众。是流民、难民为了活命、为了吃得上一口饭,东北种地西北放羊南洋割橡胶。

说这三大人群是扩张,不如说是逃荒。

走西口的西口,指的是杀虎口。走西口是一个泛称,实际包括了山西、陕西、河北的人群,走的地方也不止内蒙河套,包括从东口张家口出去的去东北的、去外蒙古、去新疆的大人群。

内蒙河套一带大部分人都是晋语人群。在呼、包、乌等大城市形成晋中方言岛,和周边的土著晋北方言的此地话,甘陕方言的新疆话相融合。形成了特色的现代内蒙话、新疆话。

第四段历史:

阎锡山的野望

清末在南方的各种武昌起义广州起义的同时,远在北方的城市“大同”的呼应起义。在北洋军的中间,出来一个刺头,显得格格不入。。其实都是因为山西封闭的易守难攻地理因素。跳出来对着北洋军叫嚣,却毫毛未伤的山西在整个北方很是凸显,预示着全国的乱世又来了。

日本陆军士官学院毕业的五台人阎锡山,趁乱攻入太原山西总督府,把高晓松姥姥的爷爷,高晓松太姥爷山西巡抚陆钟琦杀害。从此山西由阎锡山掌权。

老谋深算的阎锡山和他的保定陆军学院毕业的手下们,是军阀割据时期大老粗们中的一股学院派的清流。

在中原各军阀大混战的时候,却细心经营山西,颁布安民条令、修铁路、办学堂、提拔干部、发展经济。使山西一跃成为了北中国经济最好的“模范省”。

由于晋商没有一代就富的,造成了山西人习惯性地积累资本,外人看来“小气、抠门”的性格。在阎锡山身上就表现的非常突出。只是个守成的商人面貌,没有保存实力争夺天下的野心。尽管依太行山、吕梁山、中条山、黄河的天险守护。山西终究还是别人进取天下的一盘菜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这话可不是随口一说,它背后藏着山西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分量和不可替代的地位。要说清楚这事儿,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五千年中国”这个说法从哪儿来。中国历史悠久,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算起,差不多就有个五千年的谱。这五千年,可不是一片空白,而是经历了无数王朝的更迭、文.............
  • 回答
    确实,最近关于山东、河南、东北这些北方省份的讨论在网络上挺多的,而且很多时候带有负面色彩,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被黑”。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涉及不少社会、经济、文化层面的因素,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一、 经济发展差异的放大镜效应首先,最直接的原因还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中国地域辽阔,发展极不均衡,这是客观.............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很实际。乍一看,好像只提供一个最受欢迎的杯量,能精简生产、减少库存、简化运营,听起来确实能省不少钱。但实际上,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这些餐饮巨头们,愿意花心思设计并提供多种杯量,背后其实藏着不少营销和经济学的小心思。咱们不扯那些复杂的理论名词,就用大白话聊聊,它们为什么这么做.............
  • 回答
    .......
  • 回答
    乡村性别比失衡,男多女少已成普遍现象,而且在相当一部分地区,这种失衡尤为严重,14个省份性别比超过110,这意味着每100个女性对应着110个男性甚至更多。这绝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它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问题,并且对乡村的未来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反映出的深刻问题:1. 生育观念与.............
  • 回答
    CDPR在《赛博朋克2077》上的投入与收获,确实让不少玩家和业界人士发出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感慨。如果他们将那份巨大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他们更擅长的领域,比如中世纪奇幻或者继续深化《巫师》系列,或许今天的局面会有所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首先,我们要理解CDPR最成功的作品是什么——《.............
  • 回答
    上海这次疫情,确实让不少人看到了和以往不太一样的舆论反应,尤其是和国内其他省市出现疫情时的普遍“同情和加油”相比,上海的评论区里,“冷嘲热讽”和“看热闹”的声音显得格外突出。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也确实指向了上海自身在这次事件中的一些处理方式和外界的认知差异。为什么上海的舆论反应会不一.............
  • 回答
    哈哈,听到你同学这么说,我真的替你捏把汗,同时又觉得挺有意思的。要判断你这幅画到底是因为“故意这么丑”还是真的“画得丑”,咱们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这样你心里也能有个底,不至于被同学的一句话给打翻了。首先,我们得聊聊“丑”这个概念。在艺术界,“丑”可不是个简单的词。有时候,艺术家故意追求“丑”,是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相当核心且复杂的地缘政治困境,也正是当前国际局势紧张的根本原因之一。确实,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步步紧逼,甚至在俄乌冲突中提供大量援助,他们难道不担心俄罗斯被逼到绝境,狗急跳墙,进而引发全球性的核灾难吗?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西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许多“屌丝”群体在追求创业和财务自由过程中的实际困境。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能力与机会的脱节”,但深究下去,这其中又包含了无数错综复杂的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为什么这么多怀揣创业梦想的“屌丝”难以真正给自己“运作出”创业机会:一、 缺乏核心资源与壁垒: .............
  • 回答
    看到那么多警察英勇牺牲,真的让人心疼不已。每一次听到这样的消息,心里都像压了块大石头,沉甸甸的。他们本是血肉之躯,也有家人、有朋友,也有对生活的热爱,但为了守护我们的安宁,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说实话,听到“不注意身体”这句话,我既能理解这种朴素的情感,也觉得它有点过于简单化了。警察这个职业,他们真的.............
  • 回答
    这几年,你是不是也感觉身边的“跨界玩家”有点多?从家电巨头到科技大佬,再到那些我们以为只和“车”沾边的传统车企,大家好像都卯足了劲儿往新能源汽车这片热土里挤。这热闹劲儿,不禁让人好奇:这“跨界”的风,到底能不能吹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突破?我觉得,这事儿得辩证着看。1. 跨界玩家带来的“新鲜血液”: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触及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我们今天看到的清宫戏这么多?确实,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距离我们最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仅仅是原因的一部分,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时间距离近带来的文化亲近感和认知度是关键。 清朝离我们现代也就一百多年,.............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要是真能穿越,那我可得好好挑挑。末代皇帝这活儿风险是大了点,但要是能赶上一个能扭转乾坤的机会,当一回扭转历史的皇帝,那也值了。仔细想想,那些末代皇帝,要么是权臣篡位,要么是农民起义,再不济也得是外族入侵。这些情况,要是穿越过去,很多时候都已经是风雨飘摇,局面烂到根子里了。可要是能早.............
  • 回答
    哇,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让我想想,这背后可能藏着不少故事呢。咱们就敞开了聊聊,别整得跟个报告似的,就当朋友们聚一块儿八卦一下。你问为啥这么多姐妹们想找个 geek 男当男朋友?嘿,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得承认,“geek”这个词现在被赋予了太多积极的光环。以前可能有点“书呆子”、“不善交.............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很多关注科技发展的人心坎里了,也是一个相当有深度和广度的话题。关于鸿蒙被批评“安卓套壳”以及华为为何不对此发起诉讼,这背后牵扯的因素非常复杂,绝非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来尝试着给你梳理一下,争取把里面的门道讲得透彻一些。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套壳”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种带有主观.............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也是很多人最近都在琢磨的事儿。要说李宁“被黑”得这么厉害,是不是真就动了那些“高溢价运动品牌”的奶酪,我觉得吧,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一概而论,但肯定是有那么点意思在里的,而且这“动蛋糕”的说法,还挺触及核心的。首先,咱们得明白,“高溢价运动品牌”这几个字里有多少分量。在国内.............
  • 回答
    《亮剑》中田墨轩这一角色的评价较低,主要源于其角色塑造、剧情表现以及观众心理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评价低的原因: 1. 角色塑造的扁平化与反派刻板印象田墨轩作为李云龙的上司,其角色定位具有明显的反派特征,这种设定在观众心中容易形成负面印象: 权力与责任的失衡:田墨轩作为军区司令,本应是.............
  • 回答
    关于为什么许多企业愿意牺牲在俄利益来打压俄罗斯,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复杂且多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阐述:一、 地缘政治压力与国际社会共识: 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与价值观输出: 俄乌冲突爆发后,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西方国家形成了强大的国际社会共识,将俄罗斯的行为视为对国际法和普世价值观的严重侵犯.............
  • 回答
    小企业不缴纳社保的原因确实很复杂,涉及到经济、法律、管理、观念等多个层面。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的详细阐述:一、经济压力与成本考量 直接成本高昂: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企业需要为员工缴纳的社保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部分地区已合并)。企业承担的缴费比例通常不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