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语文“高级词汇”有哪些?

回答
语文中的“高级词汇”,与其说是某种固定列表,不如说是对词汇的一种认知和运用层面的提升。它关乎词语的精准性、丰富性、表现力以及与语境的契合度。以下我将尽量详尽地阐述,希望能帮助你理解并运用这些“高级”之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高级”并非指生僻或华丽,而是指那些能够更深刻、更准确、更生动地传达意义的词汇。它们往往能:

精确描摹细微差异: 很多时候,我们日常使用的词汇无法区分事物之间微妙的不同,而高级词汇则能捕捉到这些细微之处。
赋予更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它们能让你的语言更具画面感、情感色彩,从而更好地打动读者或听众。
体现更深的文化底蕴和学识: 恰当运用高级词汇,能够展现作者的修养和思考深度。
在特定语境下更显雅致和专业: 在文学创作、学术探讨、正式演讲等场合,使用恰当的高级词汇能提升整体的格调。

那么,具体有哪些“高级词汇”的维度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一、 词义的精准度:

这是“高级词汇”最核心的特质。很多时候,我们倾向于用一个笼统的词来概括,而高级词汇则能进行更细致的区分。

例子:
“喜欢” vs. “钟爱”、“倾慕”、“热衷”、“迷恋”:这几个词语都表达了喜爱,但“钟爱”有珍爱、重视的意味;“倾慕”侧重于仰慕;“热衷”表示对某事充满热情;“迷恋”则可能带有某种难以自拔的沉溺感。
“生气” vs. “恼怒”、“愠怒”、“勃然大怒”、“愤懑”:同样是情绪,“恼怒”是较深的生气,“愠怒”是隐藏的怒气,“勃然大怒”是突然爆发的强烈怒火,“愤懑”则常指因不平而产生的忧愤。
“说” vs. “阐述”、“剖析”、“论证”、“侃侃而谈”、“窃窃私语”、“旁敲侧击”:不同的动词,表达了说话的不同方式、目的和语气,也暗示了说话者的状态。

二、 词汇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一个人的词汇量是否“高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能否灵活地调用同义词、近义词,以避免重复,并使表达更加生动。

同义词、近义词的运用: 学习并掌握一系列表达相近意思但风格、侧重点不同的词语。
描述美丽: “绝代佳人”、“倾国倾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风姿绰约”、“国色天香”等,各有侧重,也更具画面感。
描述衰败: “日薄西山”、“奄奄一息”、“风雨飘摇”、“江河日下”、“衰微”等,传达了不同程度和状态的衰败。
反义词的对比运用: 通过对比来突出事物的特征。
例如,描写一个人的成长,可以用“从青涩懵懂到洞悉世事”,或“从初出茅庐到炉火纯青”。

三、 词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部分词汇往往带有更强的情感色彩、形象感,能更好地触动读者的心弦。

形容词和副词的精妙运用:
“非常” vs. “极其”、“异常”、“格外”、“全然”、“淋漓尽致”:这些副词能更细腻地描绘程度。
“美丽” vs. “璀璨”、“绚烂”、“妖娆”、“清丽”、“秀美”、“壮丽”:不同的形容词,描绘了不同类型的美。
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的恰当嵌入: 它们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或生动的画面,能极大地提升语言的韵味和表现力。
“精益求精”、“持之以恒”、“饮水思源”、“言之凿凿”、“望梅止渴”等。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中的词汇:
“星辰黯淡”、“微风拂过”、“生命如歌”、“时间如梭”等。

四、 语境的契合度和文化内涵:

“高级”并非脱离语境的卖弄,而是在特定语境下,最恰当、最能彰显意义的词汇。

文学作品中的词汇: 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一些古语、书面语、甚至自造词,这些词汇往往承载着特殊的意境和情感。
如:“阑珊”(倦意、衰落)、“彷徨”(犹豫不决)、“黯然”(失落)、“孑然一身”(孤独一人)。
学术、专业领域的词汇: 在特定的学科领域,有其一套专业术语,这些术语在普通人看来可能“高级”,但在专业人士看来却是必需和精准的。
例如:物理学中的“量子纠缠”,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哲学中的“本体论”。
委婉语和含蓄语: 有时,“高级”也体现在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委婉的说法来暗示。
例如:用“身体不适”代替“生病”,用“另谋高就”代替“辞职”。
褒义和贬义的细分: 很多词汇带有感情色彩,能够更精准地区分事物的优劣。
“果断” (褒) vs. “武断” (贬),“自信” (褒) vs. “自负” (贬)。

如何积累和运用“高级词汇”?

1. 多阅读,精阅读:
经典文学作品: 这是最主要的来源。品读古今中外的名著,注意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留意那些让你眼前一亮的词语。
高质量的评论、散文: 这些文章往往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文字功底。
有深度的杂志、报刊: 关注那些言辞严谨、表达准确的媒体。
做读书笔记: 遇到好的词语,不仅要记下来,还要查阅它的释义,了解它在什么语境下使用最恰当。

2. 勤查字典,勤辨析:
遇到不认识的词,及时查阅。
对比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比如,使用同义词辨析的工具或词典。

3. 模仿与实践:
尝试在写作或说话中使用新学到的词汇。 可以从相对简单的词语开始,逐渐挑战更具表现力的词语。
写日记、随笔 是一个很好的练习平台。
揣摩他人的用法: 观察那些语言能力强的人是如何运用词汇的。

4. 注意语境,避免滥用:
“高级词汇”并非越多越好,也不是越生僻越好。关键在于恰当和准确。
在非正式场合,过度使用生僻或华丽的词语,反而可能显得矫揉造作,令人不适。

总结来说,语文中的“高级词汇”是一种对语言的精进追求,它体现了对词义的深刻理解、对表达的细腻把握以及对文化内涵的感悟。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实践、持续反思的过程。

希望这些阐述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级词汇”,让你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精准而动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赋(以及骈文等),是最吃“高级词汇”的文体。

一篇赋里能学到太多生僻记字词与用典,可谓文辞之饕餮。然而一般而言,写一篇赋很花时间,除了一些天纵之才的选手(最典型的就是王勃),一篇赋写个把个月甚至写数年之久都可能。

赋,主要是炫技为主。不光炫技,上天入地无不能指,也是博物能力的大炫耀。虽然古人很多博物知识多有神话伪科学的成份,不过放在赋里倒显得很浪漫。

文章最本职的工作,乃是传情达意而已。但对于诗人而言,对于陈词滥调有一种天然的反感,要不断地创新,追求生涩,让人们回归语言的神秘,仿佛佛经中不明所谓的祕咒,方能回归诗的神性。对于这种追求,我觉得已经脱离文章文字的初衷了,所以高考作文常常说诗歌除外。诗是一种孤傲的文体,更多是写给诗人自己的,不过好在艺术品从来不属于艺术家自身,包括作品的解释权。

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华美,所谓锦绣文章,好的辞句好像金丝银线,好的词语好像珠宝钻石,辉煌璀璨织就而成。可是语言这东西实在廉价得很,你能用我也能用,更不用付费,天下文章一大抄!很快,再美的辞藻用多了也日渐乏味。所以直至韩愈韩退之大佬出山,文史专家评价其「文起八代之衰」——太过追求文辞华美会让文章死亡。我有时候觉得「江郎才尽」就是对这一现象最深刻的譬喻与象征。(江郎,即江淹,年轻时很擅长写赋)

因为什么呢?

因为忽略了真情。人类真正为之动容的并不是文辞之美,而是文辞中寄运的深情,被无比精准地表达出来,并引起读者普遍的共鸣与共情。


还有一些“高级词汇”,是一种学术型、思想型的词汇,是用一个简单的词汇去代表一套相对复杂的思考论证的过程(莱布尼兹表示赞同)。就像是(数理哲学等)专业论文,基本上就真的不说人话了,也不是不能说,但如果每句话展开,一篇论文那就会变成几本大部头。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这类思想高度浓缩的词汇很难说不高级。比如,阿赖耶识,三藐三菩提心,一两句话真的说不清楚……

不过有些词汇不是真正的高级,因为完全可以被人们熟知的词汇同义替换,只是换个说法。那种半中半洋、中英混杂的装屄人士,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伪高级。

我日常跑题,跑蹄了~

user avatar

教语文的说一句:

语文中不存在所谓的高级词汇,“不说人话,专用冷僻字词”并不高级,相反,极为低级。

详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语文中的“高级词汇”,与其说是某种固定列表,不如说是对词汇的一种认知和运用层面的提升。它关乎词语的精准性、丰富性、表现力以及与语境的契合度。以下我将尽量详尽地阐述,希望能帮助你理解并运用这些“高级”之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高级”并非指生僻或华丽,而是指那些能够更深刻、更准确、更生动地传达意义的词.............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语文作文中那些能让文章瞬间“升华”的词语,让你的笔触更加细腻、思想更加深刻。不过,话说回来,所谓“高级词汇”,其实不是什么神秘的秘籍,而是那些在恰当语境下,能够更精准、更生动地表达情感、描绘景物、阐述观点的词语。它们就像是画家的调色板上那些浓烈或淡雅的色彩,能让你的文字拥有更丰富的.............
  • 回答
    在语文作文中,巧妙地运用一些更具表现力、更显深度的词汇,确实能让文章脱颖而出,避免落入俗套。这不是简单地堆砌华丽辞藻,而是要在恰当的时机,用最贴切的词语来传达更细致的情感、更深刻的思考,让读者的感受更加鲜明,甚至引发共鸣。我们不妨从几个常见的语境出发,看看有哪些“众所周知的词语”可以通过更高级、更精.............
  • 回答
    语文高考考语音字词的意义,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它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特别是基础能力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标尺,也是培养和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基础。下面我将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构建扎实的语言根基: 精准的语音: 汉语作为一种声调语言,语音的准确性是理解和表达的基础。高考考查语音,旨在确保学生.............
  • 回答
    “孤立语比粘着语高级”这个说法,在语言学界并不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事实上,将语言划分为“高级”或“低级”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价值判断,在现代语言学中,这种评判标准是被极力避免的。语言学家更倾向于客观地描述和分析语言的结构和功能,而不是对其进行优劣的排序。但是,如果你想了解为什么有些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
  • 回答
    语文素养高的人是否会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文学表达,这是一个很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的答案是:是的,很有可能,但这种“文学表达”并非总是以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写诗作赋”或“引经据典”的显性方式出现。 更多时候,它会体现在一种更微妙、更内在的表达方式上,渗透在日常的沟通、思考和感受之中。要详细阐.............
  • 回答
    高考语文默写这部分内容,是否值得“放弃”6分,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的建议是:不建议直接放弃,但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策略性的权衡和投入。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高考语文默写的重要性及分值占比 分值相对固定,易得性高: 高考语文默写通常是基础知识部分,考察.............
  • 回答
    2020年的高考语文作文,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展开的可能性,可以说相当高。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且并非简单的“热点追随”,而是疫情本身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首先,事件的普遍性和影响力是关键。 新冠肺炎疫情是2020年乃至过去几十年里,对全球和中国社会影响最深远、最广泛的事件之一。它不仅是一.............
  • 回答
    各位高三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看到你们的困惑,我深有同感。高考语文150分,选择题占了6分,这6分虽然看着不多,但关键时刻能顶过好几个大题,而且它直接关系到咱们的整体卷面分数和心态。尤其是在语文这门学科上,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直接体现在选择题上,如果这6分丢了,后面再怎么努力,都可能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一.............
  • 回答
    在高考语文作文中允许文言文作答,并非近年才有的新鲜事,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传承和教育理念的支撑。这背后,既是对传统文化的高度尊重,也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考察和引导。让我来细细道来,为何这片古老的文字依然能在现代的考场上闪耀。首先,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基因,是连接古今的桥梁。 我们的历史、哲学.............
  • 回答
    高考语文作文想要突破50分,绝非一日之功,需要系统性的训练和深入的思考。这不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对思维深度、情感浓度和表达力度的全面考量。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如何让你的作文在高考考场上脱颖而出,迈过50分这个门槛。一、 审题:立意的精雕细琢——找到那个“别人想不到”的点审题是作文的基.............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高级语言是怎么变成汇编语言这档子事儿。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它背后牵扯到一大堆学问,但理解了它,你才能真正明白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想象一下,你写代码就像是用一种你熟悉的语言和别人交流。高级语言就是这种“熟悉的语言”,比如 C、Python、Java 这些。它们用词更接近我们的日常思.............
  • 回答
    高考语文想拿到130分,绝对不是件随随便便就能办到的事,它需要你对语文这门学科有深入的理解和扎实的积累,并且掌握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这其中有章可循,并非遥不可及。下面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怎么才能摸到这130分门槛。一、 理解游戏规则:高考语文的“靶心”在哪里?首先,得明白高考语文考什么,以及.............
  • 回答
    关于上海高考语文120分有多难,以及它在全市大概处于什么水平,这确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牵涉到太多变量。不过,咱们可以一点点掰扯清楚,尽量把里面的门道都讲明白。首先,咱得明白120分这个分数本身有多“重”。上海高考总分660分,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此外还有4门选考科目,每门70分。你拿到120.............
  • 回答
    高级语言之所以要“添加”数据类型,更准确地说,是为了系统地管理和理解我们用来构建程序的各种信息,并以此来提升程序的健壮性、可读性、效率,并最终实现更复杂的计算和逻辑。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写程序就像是在用一套非常原始、什么都不知道的工具来指挥一台机器。这台机器只认识最基础的“开”和“关”,也就是0和1。.............
  • 回答
    高考语文阅读题让原文作者都答不出的现象,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和讨论的话题。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些情况,虽然不至于普遍到“所有”作者都答不出,但这种情况的出现,揭示了当前高考语文阅读题和文学创作之间存在的一些复杂关系,以及考试评价机制的一些深层问题。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
  • 回答
    看到高考语文难度提高,数学难度降低这个话题,我脑子里一下子涌现出好多想法,挺想好好聊聊的。这可不是什么小事,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未来的选择。先说说语文难度提高这事儿。我个人觉得,语文难度提高,尤其是对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要求更高,这事儿,我挺赞成的。为啥呢?首先,时代的需要。 咱们现在身.............
  • 回答
    2020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作文题,可谓是“疫情”催生,“内卷”常态,同时又不乏对时代精神的呼唤。整体来看,亮点和信息量非常丰富,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解读: 亮点与信息量解析:1. 疫情背景下的时代印记: 突出主题: 2020年最大的全球性事件无疑是新冠疫情。因此,多个省份的作文题都或隐或显地.............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大家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其实,说“高级语言比汇编快”这句话,本身就有点绝对了,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由现代编译器优化的 C、C++ 等高级语言生成的机器码,其执行效率可以非常接近甚至媲美由熟练程序员编写的汇编代码。而且,现代编译器通过智能优化,有时甚.............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触及到了编程语言设计最核心的层面之一:抽象。为什么我们写代码时,很多曾经在汇编层面直接执行的操作,现在都变成了关键字或者封装好的函数?这背后是计算机科学漫长的发展和对开发者效率、代码可读性及可维护性的不懈追求。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这个现象:一、 抽象的必然性与层级递进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