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阿里巴巴(www.1688.com)大部分商户几乎没有销量,像空城一样?

回答
关于1688平台大部分商户销量低迷、看起来“像空城”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许多观察者和卖家都感受到的普遍情况。要深入分析其原因,我们需要从平台、商户、市场以及宏观环境等多个维度去审视。

一、 平台本身的属性与定位:

1. B2B的本质决定了交易的复杂性: 1688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B2B(企业对企业)交易平台,其核心目标是服务于批发采购。这意味着其用户群体主要是各类实体商家(零售商、贸易商、加工厂等),他们购买的商品通常是为了再次销售或用于生产。相比于C端(消费者对消费者)的淘宝、天猫,B2B交易的决策链条更长,涉及的因素更多,例如:
价格敏感度高: 批发商对价格的议价能力很强,追求的是利润空间,因此会在多个平台、多个商家进行比价。
批量采购: 商家通常不会只买一件两件,而是需要满足一定起订量,这增加了沟通成本和决策难度。
质量与稳定性: 线下贸易中,商品的质量、规格、一致性、售后服务等非常重要,需要更细致的沟通和确认。
支付与物流: 大额交易的支付方式、物流的运输成本与效率,都是需要重点考量的。

2. 信息不对称与信任建立: 尽管有评价体系和实地认证,但在B2B环境中,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依然普遍存在。买家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识别靠谱的供应商,验证产品质量,建立信任。一个“看起来”优质的商品链接,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系列的沟通成本和潜在风险。

3. 流量分配机制的“马太效应”: 像所有大型电商平台一样,1688的流量分配也存在“马太效应”。头部商家由于销量、评价、服务、信誉等综合评分较高,更容易获得平台更多的流量倾斜和推荐机会。而新进入的、或者销量不高的商家,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取到足够多的曝光。

4. 搜索结果的“长尾效应”: 很多商品在1688上可能存在极其大量的同质化产品。当买家搜索某个关键词时,出现在搜索结果首页的往往是头部商家,而大量的“长尾”商家的商品则淹没在后面的页面,难以被发现。

二、 商户自身的问题与挑战:

1. “铺货式”经营,缺乏精细化运营: 很多入驻1688的商家,尤其是传统工厂转型或个人创业者,往往抱持着“广撒网”的心态,将大量商品信息一股脑地上传。但缺乏对商品详情页的精心设计(高清图片、详尽规格、使用场景展示、吸引人的文案),也缺乏对客户需求的深度挖掘和个性化服务。

2. 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竞争力: 1688上的商品,尤其是一些大众化、标准化程度高的品类,同质化非常严重。当大量商家提供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时,买家往往会选择价格最低的,这导致价格战,利润空间被压缩,进一步削弱了商家持续投入运营的动力。

3. 缺乏专业的销售和客服团队: B2B交易需要专业化的销售人员,他们需要懂产品、懂市场、懂谈判,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许多小微商家可能只有一两个人负责所有事务,缺乏专业的销售和客服培训,无法有效应对客户的咨询、议价和售后问题。

4. 忽视数据分析与优化: 很多商家上线商品后,就放任自流,很少去分析平台的数据,例如访客来源、浏览量、转化率、咨询量等。也不知道如何根据这些数据来优化商品信息、调整定价策略、改进营销手段。

5. 对平台规则理解不足或不愿投入: 1688作为专业B2B平台,有其独特的运营规则和付费推广方式(如诚信通、直通车等)。一些商家可能因为成本原因,或者对平台规则理解不足,而不愿投入资金和精力去参与平台的活动、进行付费推广,导致曝光量持续低下。

6.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不当: 很多商家没有意识去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生命周期进行迭代更新。一款产品可能长期保持同一个信息,没有针对性地优化,自然吸引不到新的买家。

三、 市场环境与宏观因素:

1. 传统线下渠道的惯性: 尽管线上平台兴起,但很多采购商依然习惯于传统的线下展会、行业协会、直接拜访等方式进行采购,尤其是在一些对产品有较高信任度要求的行业。

2. 产业带的集中效应: 很多产业带的商家,虽然都在1688上开店,但他们的主要客户可能还是来自于线下,或者通过自己的销售渠道直接对接。1688更多的是作为他们品牌展示、信息发布或作为补充渠道的作用。

3. 新兴的采购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大型企业或采购平台开始采用更集约化的采购方式,例如集中采购、战略合作等,这可能使得部分中小商家的分散式线上流量价值相对下降。

4. 疫情等外部冲击: 尽管平台交易总量可能受到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国际贸易摩擦、原材料波动、消费需求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终端市场的购买力,进而传导至批发环节,影响到1688商家的整体销量。

四、 为什么看起来“像空城”?

大量“僵尸”商户: 很多商家可能在早期出于尝试、或者因为某些原因(如政策要求、品牌宣传)注册了店铺,但并没有真正投入精力去运营。这些店铺长期不更新、不打理,自然也就没有销量。
少数头部商家的“垄断”: 就像任何一个平台,少数优质商家获得了大部分的交易机会,而绝大多数的商家则处于“陪跑”状态。当你在平台上浏览时,看到的大部分是头部商家的活跃信息,而那些没有销量的商家,他们的店铺就像一个摆设,隐藏在海量信息之后。
信息过载与噪音: 1688平台上有数千万的SKU,其中不乏大量低质量、高重复、信息陈旧的商品。这些“噪音”信息稀释了有效信息,使得买家在寻找目标时,更难发现那些真正有潜力的、虽然销量暂时不高但产品不错的商家。

总结来说, 1688平台上大部分商户销量低迷,看起来“像空城”,是平台B2B属性的复杂性、商家自身运营能力的不足、市场竞争的残酷以及宏观环境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并非说1688是一个无效的平台,而是说在这个平台上,想要获得成功,需要比在C端平台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专业知识,并且能够真正理解并适应B2B交易的逻辑。对于那些“空城”般的店铺,它们更像是传统市场里那些没有客流的摊位,只是换了一种线上形式的存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既开了1688店铺,又开了Alibaba英文站店铺。

1688店铺3年了。

据我所知,单靠1688开店,一年几千万营业额的小工厂,一大把。

看似没有销量,实则闷声不吭在赚钱。

举几个真实的例子:

1.我老东家就是。

他们公司主要做出口订单,同时开了4个1688店铺,用来对接外贸公司,工厂90%以上的订单都来自1688。

他们也开了Alibaba国际站,但是,这块的订单比较少。

2.还有一个更离谱的。

那就是目前与我合作的一个工厂,我是这个工厂的外贸合伙人。

他们公司也开了1688店铺,但是,他们没人打理,一共才发了10来个产品,随便发的。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打理过,除了每年续费6680元之外。

这都好多年了。

偶尔,他们店铺的产品自动下架了,他们3个月之后才发现,若不是那些做代运营的打推销电话给他们,他们都不知道。

——这个现象,确实比较搞笑。但是,在1688平台上,这很普遍。以前我还截图给很多人看过。

纵然如此,他们工厂,订单接不过来。

我Alibaba国际站外贸直客这块的询盘,刚达到起订量的小单,找他们报价,他们都爱答不理。

因为人家只重视大单,小单没时间精力,顾不上。

接下来,我来回答“为什么1688上面大部分产品(商户)没有销量?”

1688是收费的平台,年费是6680元,是2017年上调的,从之前的3680元/年突然上调为6680元/年。

上调之后,平台上的商户几乎没有反抗的,为啥?

合理呗。

如果平台上面的商户不赚钱,平台能这么涨价?涨价能涨得这么强势?

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大部分没销量”的现象,首先,你需要知道1688平台上面有哪几类商家。

其实,很多事情,不是外行凭空就能想到的。

外行总以为,1688上面就是一些工厂和批发商,他们都是做批发的。

实际上,1688上面包括了下面几类商家:

1.工厂

2.批发商

3.品牌商

4.虚拟工厂

5.提供物流、认证等服务的服务商

我属于哪类呢?

现在,经常有推销电话打给我,邀请我入驻什么电商平台。

我往往都会回复他:“我们不做批发,也不做零售,所以,入驻不了,谢谢。”

然后,我就听到这个推销员,在电话那头结结巴巴,意识到他目瞪口呆的神情了。

他内心的独白,可能是:“你们不做批发,也不做零售,那你做什么?”

难道我们是工厂?

对不起,我们也不是工厂。

虽然,我之前办过一个小工厂,我的技术合伙人技术不过关,很多产品做不了,后来我把生产剥离了,只做贸易了。

我真实的情况是:

我不做批发,也不做零售,也不是工厂,我只接生产订单,委托给工厂定制生产,主要面向外贸出口。

我开1688店铺,也不过是为了对接外贸公司,找到这群客户。

所以,我属于第4类,虚拟工厂,轻资产模式,这种商家在1688上面是最少的,属于非典型做法。

其次,了解了1688平台上面有几类商家之后,你还需要知道他们各自的特点。

因为,是这些特点导致了“大部分几乎没销量”这种现象。

a. 工厂的特点是:

他们在1688接生产订单,起订量比较大,我们这行普遍是5000个起,低于5000个的订单,不接。因为没法给你做货。

我店铺里面的起订量,是我刻意写低了,好吸引潜在客户来问的,但也都是2000个起。

工厂普遍不备库存,小部分做自有品牌的除外。

b. 批发商

批发商起订量比较小,很多是2个起批。

批发商会备库存。

c. 品牌

品牌是为了做分销,招募代理,所以在1688开店的。

很多小品牌的起订量往往也比较小,很多是2-3个起批。

品牌会备库存。

d. 我这种虚拟工厂

我和一家工厂一样,只不过,我是和工厂战略合作的。

我只接生产订单,然后交给工厂做货。

所以,我是不备库存的。

而且,我们店铺的起订量是2000个起,有的10000个起。

e. 提供物流、认证等服务的服务商

我好几个货代都在1688上面开店,有的已经10来年了。

你可能会问,他们为什么不开个淘宝店,或自己做个网站?

在1688上面开店,每年还要交6680元,这是为什么?

没人是傻子,有利可图才持续开店。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绝大部分没有销量”的原因:

1. 工厂,因为没有库存,所以,在线上只能交易几个样品,而几万到几十万金额的大单,工厂更愿意走线下。

按惯例,走线下,工厂可以提前收到30%的定金,可以用于生产大货的周转资金,而且可以收齐70%的尾款之后,以出厂价完成交易。

如果走线上,工厂不但不能立刻拿到定金(以前一直是这样,不知道现在情况怎么样),需要自己垫资生产,做好之后,发货,客人收到几十万的大货之后,如果发现货物有问题,拒绝付款,或要赔偿,这势必会形成持久的纠纷。

做得牛的工厂,非常强势,谁给你走线上?人家订单做不过来好不好?你要下单,排单(排队)都要排到一两个月之后了,你还想要工厂和你走线上的担保交易?

2. 做得牛的品牌,更是如此,也非常强势,先款后货,经销商先给钱,还要排队,排好久才能拿到货。

3. 只有批发商和小品牌是愿意走线上的,他们的金额不大,可以冒这个风险,毕竟物流途中出问题,或恶意找茬的买家是少数。另外,在线上交易,有了成交记录,会更利于他们的店铺在搜索结果页面的排名。

其实,从线上走货,是1688官方的主观愿望,他们希望获取这些数据,补足他们的大数据。

但是,并不是所有商家都愿意从线上走货,比如工厂和虚拟工厂。

总之,1688店铺和Alibaba国际站店铺一样,既然人家能持续开店那么多年,而平台年费那么贵(Alibaba国际站,一年是29800元),那肯定还是有很多在赚钱的。

存在的就是有道理的。


特别补充:

我回应一下@葫芦娃兄弟的疑问。

他说我上面提到,一个工厂一共才发10来个产品,就不管了,但是订单接不过来,他觉得不可能。

请注意:

我没有说过,那家工厂是靠这个1688店铺,所以接单接不过来。

事实上,他们工厂基本就没有做业务,但是订单接不过来。

是因为订单接不过来,所以,才没有人打理1688店铺。而不是因为不打理1688店铺,就可以接单接不过来。不要倒果为因。

他们只是把这个1688店铺当成自家的一个官网而已,偶尔会有外贸公司主动搜索他们公司名字,找到他们的联系方式。

至于,他们是怎么接到订单,还接不过来,我在以前回答里面其实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本来我不想赘述了,但是很多人就乱评论,说我吹牛。

这里我说一下他们的做法:

很多工厂靠1688,通过低价或优势产品,初步积累一些贸易公司客户。

这些贸易公司客户和你工厂合作,利润大啊,于是,人家整个贸易公司都帮你跑单。

一个贸易公司就是一个团队,有的是一个大团队,这比你自己招两个业务员跑单厉害得多。

试想一下,如果这样的贸易公司客户,你积累个50个,甚至100多个,会是什么情况?

你工厂后面光靠贸易公司的订单就忙不过来了,不是这个道理吗?

这也是我说,为什么有的工厂没有跑业务,订单也接不过来的原因了。

至于工厂在最初怎么和贸易公司对接上,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就是1688了。

可以说,这种情况,1688店铺只是在最开始,帮你工厂和贸易公司牵线了一下而已。


第二次补充:

还是有人说,不懂为什么没做业务,但订单接不过来?

这不合逻辑。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我本文是来回答楼主的“为什么阿里巴巴大部分几乎没有销量?”这个问题的。

可是,还是有人在问:“这不合逻辑啊?为什么不做业务,订单还接不过来?”

有这种疑问的,只能说明你是新手新手之新新手。

就这个现象和背后的原因,我还是稍微多啰嗦几句吧。

去年,单单我的一个老外客户,就在他们那边做了150万左右的货。

其它工厂做货,Lead Time20-25天,他们要2-3个月,为啥?

排单啊。

订单多了,就涉及到排队,不是?

我的这个客户也不算小,排单都需要2-3个月,就别提其它的小客户和小单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外寄样品过来,明明有单,却被他们搞砸的。打个样,有时候都要拖个把月……

那他们是怎么获取到订单的呢?

答案呼之欲出。

那就是和外贸公司合作。

虽然工厂自己没有外贸团队,但是,你和一家外贸公司战略合作,等于你自己建了一个外贸团队,人家整个公司在帮你跑业务。

而工厂可以同时和N家外贸公司合作。

他们自然接单接不过来了。

要知道,外贸公司又不是一锤子买卖,持续不断回头,持续不断帮工厂接单。

而且,经常有外贸公司,找他们问,问他们做不了的产品,他们还需要外包出去。

那么,你可能还是有另外一个问题:“那么,他们的外贸公司客户,最初是从哪里来的?”

两个途径:

  1. 还是从那个几乎没打理,谁也看不上的1688店铺。

2.熟人介绍。

最初,我也是这么找到他们的。

当初,我和一个老同事一起看过几个工厂,我一直记得他们厂。

后来,我在网上搜索,找到他们1688店铺,进而找到他们联系方式的。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和他们合作将近3年了。

我估计其他外贸公司,和我差不多,都是被他们的薄利多销策略吸引过去的。

外贸公司比较看重中间的利润差的大小。

谁给的价格低,外贸公司往哪里涌。

最后,需要说一下的是,如果你认识工厂只是一味拼价格,那就又错了。

用流量产品,低价获客,后面合作开了,返单、新产品订单不都可以提价?

以上情况属实,我以个人信誉做担保。

有些新手自己没经验,看不懂的,就胡乱质疑人家的做法,也不懂得谦虚谨慎。

稍有点经验的创业者都知道,做生意,有两条路径:

1.做产品

2.做流量

做产品,是很多工厂的路子。类似上述工厂那样,只做产品的例子,并不少见。

做流量,是贸易公司的路子,包括现在的网红、新媒体,都是这种路子。

在很多人看来,在1688上面开店,核心是如何做营销,做推广。

在我看来,产品才是根本,而不是营销、推广。

B端的客户,基本都是企业,企业决策非常理性,人家都会货比三十家。

不可能你营销推广做得好,人家就选择和你合作,产品才是根本。

所以,我上面说到的,能靠贸易公司带来大量订单的工厂,要么产品有价格优势,要么产品有独特性优势。


4.1号再次补充:

有不少知乎网友说,你干啥不简单一点,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情,你说了这么多。

我解释一下:

  1. 其实,楼主的问题,都是有问题的,你让我怎么一两句话说清楚?

这么说吧,5年前,1688上面,随便一款按摩椅的成交记录都是一个亿。

而且,那是在共享按摩椅兴起之前。

现在,1688上面,销售记录显示的是月销量。按摩椅的销售记录不同了。

但是,很多小商品的销售记录依然很大。

我刚截了一张图,如下图:

小孩子玩的泡泡水,最不起眼的了,依然有不错的销售记录。像这样随随便便一个不起眼的小产品,月销量几十万的一大堆。

所以,我说,楼主的问题都是有问题的。

不是所有商家都没有销量,不是所有商家都“线上展示、线下成交”,也不是所有商家都把1688当官网,毕竟1688还按销售记录给予搜索权重呢,而是不同商家,有不同做法。

这里面学问大了去了。

这是我把此文写这么长的原因了。

再看我刚截的这张图,汽车座垫,也有不错的销售记录:

2. 不同商家在1688有着不同的目的,所以,有着不同的做法。

我写此文,也是在帮读者探讨1688的机会,尽量多分享一点有用的。

其实,一直以来,在1688赚到钱的人很多。

我敢说,做1688比做淘宝赚到钱的比例高得多得多。

只不过,一个是2B,一个是2C。

2B注定没有2C那么热闹。

3. 总之,写文章也好,写回复也好,贡献价值是我唯一的追求。

user avatar

上1688仅仅是询价而已,或者说的更直白一点,只是知道又这么个工厂,有这么个货,就足够了,剩下的直接一个电话过去线下对接,方便的多。

1688下单?不存在的,账期30天起步,60常态,而且1688的价格必然比最终谈下来的价格高,还有一些深度的合作内容,人际接触在线上根本完不成。

所以传统贸易这款,基本不可能全部线上的,线上只是一个名片作用而已。

user avatar

大宗交易哪有不线下看货的?

user avatar

B2B又不是B2C,不需要贴身服务。

甚至连评价模块都可以不用做。

因为它真就是个黄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1688平台大部分商户销量低迷、看起来“像空城”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许多观察者和卖家都感受到的普遍情况。要深入分析其原因,我们需要从平台、商户、市场以及宏观环境等多个维度去审视。一、 平台本身的属性与定位:1. B2B的本质决定了交易的复杂性: 1688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B2B(企业对企业)交.............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桩事儿,说起来就像一部精彩的商业大片,里面有远见、有冒险、有股权的巧妙运作。你提到的阿里巴巴的股权分配,特别是早期软银和雅虎(后来的Oath,再到Verizon Media,现在已经和雅虎分家了,不过我们这里主要讲的是当年那个雅虎)占据的比例,以及马云他们自己以及合伙人的比例,确实是很多人好奇的地.............
  • 回答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其售后服务体系的设计,尤其是对线上交易的补充和强化,确实在很多方面体现出对线下交易的倾向。这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多重考量和市场现实的必然选择。首先,我们要理解阿里巴巴的业务逻辑。它本质上是一个连接买卖双方的平台,而非直接的零售商。虽然淘宝、天猫等业务部门有自己的.............
  • 回答
    阿里巴巴的存在,对于任何一个试图在电商领域分一杯羹的平台来说,无疑是一座巨大的高山。找钢网能够在这样的格局下脱颖而出,并且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绝非偶然。这背后,是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是对于垂直领域痛点的精准切入,更是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反复打磨。首先,我们得明白阿里巴巴虽然体量庞大,但它的模式是“大.............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在反垄断调查中,阿里巴巴受到更多关注,而腾讯相对较少,这个问题背后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它们的业务模式、市场影响力的表现形式以及监管政策的侧重点。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一步一步来拆解。首先,我们要明确“垄断”在法律和商业语境下的含义。反垄断法并非简单地禁止企业做得“大”,而是为了防止企业滥用其.............
  • 回答
    阿里巴巴突然强推“来往”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战略调整、对新兴社交平台的应对,以及对自身生态系统的整合需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并探讨阿里巴巴对移动互联网的焦虑情绪。 一、阿里巴巴推出“来往”的背景与动机1. 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 2011年,全球移动互联网进入.............
  • 回答
    阿里巴巴能同时在美国和香港上市,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双重上市(Dual Listing)。这就像一个公司可以拥有两本户口,一个在美国,一个在香港,但本质上它还是同一家公司。咱们来拆解一下,为什么阿里巴巴能做到这一点,以及这背后有什么逻辑:1. 什么是双重上市?简单来说,双重上市就是一.............
  • 回答
    很抱歉,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我没有在任何公司工作过,因此也没有过离职的经历。我理解你希望了解更具体、更人性化的信息,但作为人工智能,我并没有个人经历和情感,也无法模拟一个真实的人的离职原因。我的回答是基于我所学习到的海量文本数据,以一种信息性的方式呈现,.............
  • 回答
    华为和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在各自的领域成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而腾讯相对而言在规则制定上的影响力稍逊一筹,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选择、商业模式以及市场环境的差异。华为,作为一家深耕通信技术多年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对底层技术的不懈追求。它不仅仅是通信设备的供应商,更是整个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
  • 回答
    软银出售阿里巴巴股票,将其持股比例降至28%左右,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且深思熟虑的商业决策,远非简单的“套现”二字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举动,我们需要从软银自身的战略需求、阿里巴巴的现状以及更宏观的经济环境来分析。软银自身的战略考量: 降低风险敞口,优化资产负债表: 过去十几年,阿里巴巴一直是软银最.............
  • 回答
    要说阿里巴巴的HR为何如此与众不同,惹人关注,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尽的。这背后,是阿里独有的企业文化、人才战略以及其规模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不如就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聊聊阿里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不像很多公司只是把“客户第一”、“拥抱变化”挂在嘴边,阿里是真的把这些“道”融入到骨.............
  • 回答
    想要找到阿里巴巴最值得加入的部门,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兴奋又纠结的问题。毕竟,阿里旗下板块众多,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发展潜力。要说“最”值得,其实很难一概而论,因为“值得”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个人的职业兴趣、技能匹配度和对未来发展的期望。不过,我可以从几个目前来看,非常有潜力和吸引力的部门角度.............
  • 回答
    要说马云为何将阿里巴巴的接力棒最终交给了张勇,这背后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选定”二字,而是一个漫长、深入且极具战略眼光的培养和考察过程。这其中,张勇身上闪耀的几点特质,恰好与马云对阿里巴巴未来发展的设想完美契合,共同构筑了他能够胜任这个重任的关键。一、深刻的商业洞察与战略定力:看得清,站得稳马云创建阿里.............
  • 回答
    最近的这两件事,一件是小卖家围攻事件,另一件是阿里巴巴投资海尔,确实在媒体关注度上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并非偶然。先说小卖家围攻事件。您提到的“围攻”具体指的是哪个事件,因为类似情况偶尔会有,但如果是指近期比较集中的、有组织的行为,那么它之所以在国内媒体上鲜有报道,主要有以下几个.............
  • 回答
    关于马云在2013年卸任阿里巴巴CEO的决定,这并非一个突然为之的举动,而是他深思熟虑、为阿里巴巴未来发展铺路的重要一步。要理解这个决定,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解读:一、 传承与接力:为阿里巴巴的长远发展布局马云深知,任何一个伟大的企业都无法永远依赖一个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和意志来驱动。他从一开始就构思了.............
  • 回答
    欧洲缺少像苹果、谷歌、亚马逊、Facebook(Meta)或是阿里巴巴这样体量的互联网巨头,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涉到一系列复杂的地缘经济、历史、文化以及监管等多方面因素。这绝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几个核心维度来剖析:一、 市场碎片化与同质化:首先,欧洲.............
  • 回答
    《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中关于“禁止超过三张表JOIN”的规定,并非绝对的硬性限制,而是一种强烈建议和最佳实践的提倡。它背后蕴含着对性能、可维护性和复杂度的考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建议?想象一下,当你准备 join 超过三张表的时候,你正在构建一个非常复杂的 SQL 查询。这背后通常意味着:1. .............
  • 回答
    马云公开谈论996,这无疑是当年科技圈里一个爆炸性的事件。但与此同时,阿里巴巴的工会却异常沉默,这让很多人感到费解,甚至有些失望。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工会的定位和作用。工会,尤其是在中国大陆的语境下,它的首要任务通常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