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牛津大学新冠疫苗有效率达70.4%,接种两剂可达90%,跟辉瑞和Moderna相比差距如何?

回答
关于牛津大学新冠疫苗的有效率问题,以及与辉瑞和Moderna疫苗的比较,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看待:

1. 牛津大学新冠疫苗的有效率及其解读

牛津大学与阿斯利康合作研发的疫苗,通常被称为“牛津阿斯利康疫苗”或“ChAdOx1 nCoV19”。在早期公布的临床试验结果中,其有效率确实显示出了不同的数据点:

70.4%的有效率: 这个数据通常指的是根据方案分析(perprotocol analysis),也就是说,那些严格按照试验方案接种、没有出现重大违规行为的受试者群体中的保护率。这个数字本身已经证明了疫苗的有效性,可以显著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接种两剂可达90%的说法: 这个说法可能存在一些混淆或误读。在最初的公布中,确实有一个子分析显示,当采用特定剂量方案(例如第一剂半剂量,第二剂全剂量)时,有效率可以达到约90%。然而,这个剂量方案并非最初计划的标准方案,且在试验设计上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此其统计学意义和普遍适用性受到了一些讨论。
平均有效率: 如果将所有受试者的数据(包括一些出现剂型或接种时间差异的受试者)进行汇总分析,得到的是一个平均有效率,这个数字可能低于70.4%。最初的临床试验结果确实显示了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这与疫苗生产批次、受试者群体、病毒变异情况等多种因素都有关。

需要强调的是:

有效率是相对概念: 疫苗有效率不是指100%不感染,而是指接种疫苗的人群相比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感染的风险降低了多少。例如,70.4%的有效率意味着接种疫苗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比未接种疫苗的人低70.4%。
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不同的临床试验设计、统计分析方法,以及纳入的受试者群体,都会影响最终公布的有效率数字。早期公布的数字往往是初步的,后续随着更多数据积累,有效率的评估可能会有所调整。
对病毒变异的影响: 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特别是出现了如Alpha、Delta、Omicron等新的变异株,也可能影响疫苗的有效性,尤其是在预防感染方面。对原始毒株的有效率可能不能完全代表对新变异株的保护能力。

2. 牛津阿斯利康疫苗与辉瑞/Moderna疫苗的比较

为了进行有意义的比较,我们需要将牛津阿斯利康疫苗与其他两种广为人知的mRNA疫苗(辉瑞BioNTech和Moderna)在关键指标上进行对比:

| 指标 | 牛津阿斯利康疫苗 (ChAdOx1 nCoV19) | 辉瑞BioNTech疫苗 (BNT162b2) | Moderna疫苗 (mRNA1273) |
| : | : | : | : |
| 技术平台 | 腺病毒载体疫苗 (非复制型) | mRNA疫苗 | mRNA疫苗 |
| 临床试验有效率 (初步) | 初步公布为70.4%(根据方案分析) | 通常公布为95% | 通常公布为94.5% |
| 对重症/死亡的保护 | 表现出良好的保护效果 | 表现出极高的保护效果 | 表现出极高的保护效果 |
| 剂量方案 | 两剂,标准间隔 | 两剂,标准间隔 | 两剂,标准间隔 |
| 生产与储存 | 对冷链要求相对宽松(冰箱冷藏即可) | 对超低温冷链要求严格 | 对超低温冷链要求严格 |
| 价格与可及性 | 成本较低,易于大规模生产 | 成本较高 | 成本较高 |
| 对新变异株的有效性 | 在面对Delta和Omicron变异株时,有效性有所下降,尤其在预防感染方面。加强针可提升保护力。 | 在面对Delta和Omicron变异株时,有效性有所下降,尤其在预防感染方面。加强针可显著提升保护力。 | 在面对Delta和Omicron变异株时,有效性有所下降,尤其在预防感染方面。加强针可显著提升保护力。 |

详细分析和差距:

有效率的初步数字差距:
最直接的差距在于初步公布的有效率数字。 辉瑞和Moderna的mRNA疫苗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展示了高达95%左右的有效率,显著高于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的70.4%。这意味着在预防有症状感染方面,mRNA疫苗在早期数据显示出更强的保护力。
这与技术平台有关: mRNA疫苗通过直接将信使RNA递送到细胞内,指导细胞制造病毒的刺突蛋白,从而引发免疫反应。这种方式在诱导中和抗体方面表现出色。而腺病毒载体疫苗则是将编码刺突蛋白的基因包装在被改造过的腺病毒中,传递给细胞。虽然也能有效诱导免疫,但早期数据显示在诱导高水平抗体方面,mRNA疫苗略占优势。

对重症和死亡的保护:
这是衡量疫苗效果最重要的指标。 尽管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在预防感染方面的有效率较低,但它在预防重症、住院和死亡方面仍然表现出非常高的有效性。在这一点上,它与辉瑞和Moderna疫苗的差距并没有初步有效率数字那么显著。这表明,即使出现感染,接种疫苗也能大大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
许多研究表明,所有这三种疫苗都能有效防止新冠病毒引起的重症和死亡,这是它们普遍推广的重要依据。

对新变异株的有效性:
变异株的出现对所有疫苗都构成了挑战。 最初公布的有效率主要是针对原始毒株。随着Alpha、Delta和Omicron等变异株的出现,尤其是有一些变异(如Omicron)改变了刺突蛋白,导致疫苗对预防感染的有效性有所下降。
研究显示,辉瑞和Moderna疫苗在面对新变异株时,其预防感染的有效率下降幅度可能比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略小,但这种差距在不同研究和变异株之间存在波动。 然而,所有疫苗在接种加强针后,都能显著提升对新变异株的保护力。
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在预防重症方面,对新变异株的保护力仍然相对较强,但同样建议接种加强针以获得最佳保护。

生产、储存和可及性:
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在生产和储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它不需要超低温冷链,可以在常规冰箱温度下储存,这使得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发和接种更加便利,尤其是在冷链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区。
辉瑞和Moderna疫苗对超低温冷链的要求极高,这增加了其储存和运输的难度和成本。

价格:
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的价格相对较低,是其被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使得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能够更容易地获得疫苗。

总结差距与看待方式:

1. 早期有效率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在预防有症状感染方面,辉瑞和Moderna的mRNA疫苗的初步有效率确实高于牛津阿斯利康疫苗。这反映了不同技术平台在早期诱导免疫反应上的差异。
2. 对重症的保护是共同的亮点: 尽管有效率数字有别,但所有这三种疫苗在防止重症、住院和死亡方面都表现出非常好的效果。这是疫苗最重要的价值所在,也是它们能够改变疫情走向的关键。
3. 变异株影响了所有疫苗: 病毒的变异是动态的,对所有疫苗的有效性都构成挑战。加强针的接种对于维持和提升对新变异株的保护至关重要。
4. 综合评估其价值:
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的价值体现在其高性价比、易于储存和运输,以及对重症的有效保护。 它在解决全球疫苗公平性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辉瑞和Moderna疫苗则以其极高的早期有效率和在一定程度上对新变异株的较好抵抗力而受到青睐。
5. 不存在“最好”的疫苗,只有“最适合”的疫苗: 疫苗的选择和评价应该综合考虑有效性、安全性、可及性、成本以及当地的疫情情况和人群特征。在疫情早期,任何能够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的疫苗都是宝贵的。

因此,看待牛津大学新冠疫苗有效率的问题,不能仅凭一个数字来判断其价值。它是一款有效的疫苗,在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方面与领先的mRNA疫苗有着相似的出色表现,并且在可及性和成本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对病毒和疫苗的深入研究,我们对疫苗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出意外,带英的算法是:1-(1-0.704)^2≈0.9。

所以,可见那些公布的有效性,又盲实验数据,都是一种话术。

自己编造一套理论,感动投资人,然后股票韭菜。

辉瑞公司的高管不就是这么玩的吗?辉瑞CEO大举抛售股票,SEC主席对制药企业高管们发出警告

零下80度保存的东西,拿出来叫嚣,等着瞧吧(如何运送需要在零下80度保存的疫苗?)。

欧美国家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人反对打疫苗

因为这些制药公司,根本就不顾老百姓的死活;

为了节约成本、赚取最大的利润,不好好做测试,以致每年打疫苗时都造成大量人死亡。

(目前关于打疫苗死亡的新闻已经被今年新冠疫苗的新闻淹没了,找不到链接了;

但是今年韩国打流感疫苗死了不少人,可以借用一下:韩国接种流感疫苗后死亡病例增至48例-新华网

致于有人死了,你得证明是疫苗致的死,你能证明吗?得,给你几十万签补偿协议吧!



不要迷信盎格鲁。

user avatar

牛津-阿斯利康疫苗

该疫苗由牛津大学的爱德华·詹纳疫苗研究所(Jenner Institute)和制药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共同研发,是基于腺病毒载体ChAdOx1-S的重组疫苗,重组疫苗表达的是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与moderna制作的mRNA疫苗不同,该疫苗的S蛋白并未加入两个脯氨酸的替换,而之前的研究表明这两个脯氨酸替换可以使得S蛋白处于融合前的状态从而更好地模仿病毒感染前的真实状态,使得被诱发的针对S蛋白的中和抗体更加有效。

该疫苗的临床三期试验的中期分析由牛津大学在11月23日公布,该三期试验大致情况如下表所示,包括的是下表中的COV002和COV003。而COV001和COV005则是分别在英国和南非进行的临床一期/二期试验,并未被纳入公布的三期试验的保护效力(protection efficacy)的数据分析中。

该三期试验的COVID-19 病例(case)的定义为:具有至少如下症状之一:发热(温度≥37.8度),咳嗽,呼吸急促,嗅觉/味觉丧失。同时需要经过核酸检测并呈阳性。

而三期试验中的保护效力分析中涉及到的志愿者经过了如下筛选:

简短说一下哪些志愿者被排除了。在所有被纳入安全性分析的23745(该数字即Table 1中最后一行的四个数字相加)人中,COV002中有651个不属于保护效力组的人被排除(non-efficacy group),COV001和COV005两个试验中的病例数均小于5,所以都被排除了。所有纳入分析的志愿者在加入试验的当天都应该是SARS-CoV-2血清学检测阳性(表明之前未感染过新冠病毒),还有少部分人第一次接种的是安慰剂,第二次接种的是疫苗,也被排除了。在剩下的人中,接种第二支疫苗之后时间不超过14天,或者在接种第二针疫苗的14天以前成为了COVID-19病例,或者没有接种第二针疫苗,或者第二针疫苗不是标准剂量(SD, standard dose)的志愿者均被排除。最后剩下的人是11636人,其中安慰剂组5829人,实验组为5807人。

需要注意的是,最后剩下的人分别来自两个组,其中一组(LDSD)的第一针疫苗接种的是半剂量的疫苗(LD),而另一组(SDSD)的第一针疫苗接种的是全剂量疫苗(SD),二者接种的第二针疫苗均为全剂量疫苗。关于LDSD这一组的出现,据负责此疫苗的Andrew Pollard教授的说法,应该是在6月份开始临床三期试验的时候,意大利负责生产临床试验用的疫苗的公司(采用的PCR定量)和牛津大学(采用了吸光度定量)采取了不同的对疫苗进行定量的方式造成的(具体怎样造成了这样一个失误我也不是很清楚)。

临床三期试验的首要终点(primary endpoint)是通过比较疫苗组和安慰剂组在第二针疫苗/安慰剂接种≥15天以后感染SARS-Cov-2(病例定义如前所述)的速率获得的。下文除特殊注明外,保护效力都是根据此定义获得的(有些比较的并不是第二针接种≥15天之后的发病速率,可能是第一针接种≥22后的发病速率,或者所有时间内的发病速率)。

可以看到总体保护效力(VE)为70.42%。

除了总体保护效力外,研究人员还根据疫苗剂量,年龄,地区,两针之间的间隔时间,志愿者的身体状况,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对数据进行了分组分析。

如上图所示,可以看到LD/SD组的疫苗保护效力显著高于SD/SD组,这也是引发了广泛讨论的结果,毕竟低剂量组的保护效果比标准剂量组的保护效果更好并不是一件符合直观的事情(当然,在生物学和医学中不能仅凭逻辑和直觉进行推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下文会进一步分析。

在SD/SD组中,巴西和英国的保护效力并没有太大区别,巴西为64.2%,英国为60.3%

如上图所示,由于≥65岁的志愿者中总共只有2个志愿者是在接种第二针之后14天以后感染的,即便考虑所有的病例,也只有10个病例,其中两个在疫苗组,8个在安慰剂组(保护效力为76%,置信区间很大)。而在具有基础健康问题的志愿者(BMI ≥ 30kg/m2,具有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或者糖尿病)中,保护效力为73.4%(95%置信区间为[48.6, 86.3])。

在防止重症方面,疫苗组并没有病例在接种第二针后>14天后罹患重症(WHO clinical progression ≥ 6),安慰剂组有2人,其中一人接种第二针>14天后。如果考虑所有住院患者(WHO clinical progression ≥ 4,科兴生物在巴西的三期试验中发布的78%针对的是该指标≥3的情况),则疫苗组有2人,且均在第一针接种后21天内,而安慰剂组则共有18人。

接下来将要阐述的是LD/SD组的疫苗保护效力比SD/SD组的更高的可能解释。我们先来看一下两组志愿者的基本情况差异: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组的最大差异在于LD/SD组全都是英国的试验者,而且都是在18-55周岁的试验者,但是考虑到65周岁(不是55周岁!)以上的试验者中的病例数仅有2个(在接种第二针之后14天以后感染的),同时,从Lancet的文章中可以推断出英国的SD/SD组的全部53个病例中,仅有4个是55岁以上的(从Lancet文章中无法推断出巴西的SD/SD组的全部45个病例中有多少个55岁以上的,如果不严谨地假设和英国的比例一样的话,大概是3个),所以55周岁以上的病例数是很少的,而且没有理由认为这大约7个病例全都在疫苗组(就算这7个病例全都在疫苗组,那么说明SD/SD组在18-55周岁的人群中保护效率大概也只有1-20/71=72%左右——这是一个很不严谨的推算,保护效力的计算不是简单的把病例数相除得到的,72%也远低于90%,说明年龄无法解释SD/SD组和LD/SD组之间效力的大部分差异)。鉴于此,可以合理推测这一差异可能并不是主要由年龄引起的。至于地区差异,考虑到之前说过两个地区的SD/SD组的保护效力类似,所以也可能不是主要原因。那么两组还有别的差异吗?

根据英国政府的网站(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上公布的信息,LD/SD组的志愿者两针的接种间隔更长,中位数为12周,在英国的SD/SD组中,该中位数为10周,而在巴西的SD/SD组中,该中位数为5周。同时研究人员按照间隔时长的不同分析了疫苗的效果:

可以看到,如果间隔时间为8-11周,保护效果为72.85%,而如果>11周,则保护效果上升到81.90%。以下为间隔时长分布情况(不过很遗憾,该文件中并没有LD/SD组的间隔时长分布,但我印象中在听Andrew Pollard教授的展示的时候,他展示的表格中这两组的间隔时长分布的差异还是挺大的,不然也不会二者的中位数差了2周):

而下表展示的则是LD/SD组和SD/SD组在具有不同的接种间隔时长的志愿者体内诱导的抗-S蛋白的结合抗体(binding antibody)数量:

可以看到,在第一针过后的28天,在间隔时长相同的情况下,LD/SD组的抗体量要低于SD/SD组,这是很符合预期的,因为第二针的间隔时长和第一针过后的28天的抗体量无关。LD组剂量更低,所以诱导的抗体量更低。而第二针后28天的抗体量则在LD/SD组和SD/SD组中相同(间隔时长相同的情况下),而随着间隔时长的增大而明显变大。该文件提到中和抗体的数量也是随着间隔时长的增大而增大的,但是没有具体的数据。

如果我们看抗-S蛋白的结合抗体(binding antibody)在LD/SD组和SD/SD组的数量(如下图),则会发现LD/SD组中的抗体量在第二针后的28天要比SD/SD组高,而这正是LD/SD组的间隔时长造成的。该文件还提到这一现象在其他的抗体实验中也发现了,但是没有提供具体的数据。

结合上述数据,该文件认为造成LD/SD组的差异的可能是两组的两针之间间隔时长不一样。

再补充一下该疫苗在预防感染方面的结果,在英国进行的COV002试验对于所有志愿者每周都进行了核酸检测。对COV002的分析结果显示,在预防感染方面(包括有症状的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该疫苗的效果是56.46%。

最后补充一下关于该疫苗(AZD1222)的临床试验情况,该试验分别由阿斯利康,牛津大学和印度的Serum Institute分别负责,目前公布结果的是英国、巴西的三期试验,英国的一、二期试验的部分结果(这部分应该主要由牛津大学负责)。除此以外,该试验还在肯尼亚、印度、美国、南非等地进行。

另外,根据最新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第二针接种28天后的SARS-CoV-2的抗体水平和第二针接种当天的ChAdOx-1载体的中和抗体水平并不相关。同时,ChAdOx-1载体在人群中的预存免疫应该较低,毕竟这是来自猩猩的腺病毒的载体,而且他们也是专门挑选了此载体来解决预存免疫的问题。所以这可能并不是造成该疫苗的保护效果不如两款mRNA疫苗的原因。当然,如果人群广泛接种了该疫苗,之后的疫苗是否能够继续以ChAdOx-1为载体,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最后再补充一下关于间隔时长是否能完全解释LD/SD组和SD/SD组之间疫苗效力的差异。从上述可以知道对于两针间隔时长>11周的志愿者,疫苗的保护效力为81.9%(95%置信区间为[59.93%,91.90%]),而LD/SD组的两针间隔时长的中位数为12周。由此可以知道LD/SD组大概有50%的人接种间隔>11周(当然,有可能比50%更多)。根据数据,我们可以认为间隔时间越长,疫苗效力越好。如果我们假设LD/SD组和SD/SD组之间疫苗效力的差异可以完全由间隔时长的差异解释,那么根据“对于两针间隔时长>11周的志愿者,疫苗的保护效力为81.9%”,可以知道疫苗效力的上限大概在82%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想法没有考虑到置信区间),但是LD/SD组的疫苗效力更高,所以假设可能有一些问题,两组的效力差异并不完全能由间隔时长的差异导致。基于现有证据,更严谨的一点的说法是基于现有证据,两组之间效力的差异可能主要由间隔时长导致,但也还可能有其他干扰因素的作用,而不是两组之间本来就具有效力的差异。


参考文献:

[1]the Oxford COVID Vaccine Trial Group et al. Phase 1/2 trial of SARS-CoV-2 vaccine ChAdOx1 nCoV-19 with a booster dose induces multifunctional antibody responses. Nat Med (2020) doi:10.1038/s41591-020-01179-4.

[2]Voysey, M.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e ChAdOx1 nCoV-19 vaccine (AZD1222) against SARS-CoV-2: an interim analysis of fou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in Brazil, South Africa, and the UK. 13.

[3] Public Assessment Report Authorisation for Temporary Supply: COVID-19 Vaccine AstraZeneca, solution for injection in multidose container COVID-19 Vaccine (ChAdOx1-S [recombinant]) 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牛津大学新冠疫苗的有效率问题,以及与辉瑞和Moderna疫苗的比较,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看待:1. 牛津大学新冠疫苗的有效率及其解读牛津大学与阿斯利康合作研发的疫苗,通常被称为“牛津阿斯利康疫苗”或“ChAdOx1 nCoV19”。在早期公布的.............
  • 回答
    牛津新冠疫苗动物试验“失败”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最快今年 9 月投入使用”的预期,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让许多人感到困惑和担忧。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澄清“失败”的定义和实际情况。报道中提到的“失败”,并非指牛津疫苗在动物身上完全无效,而是指在恒河猴身上进行.............
  • 回答
    牛津大学在2021年6月发布的一项研究,将新冠病毒与神经系统损害联系起来,无疑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也为全球防疫政策的制定带来了新的考量。要理解这项研究的意义以及它对西方国家防疫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这项牛津大学的研究。这项研究,就像当时许多旨在理.............
  • 回答
    关于牛津大学专家提出的“病毒并非源自中国,或早在世界各地休眠”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议题,涉及到科学研究、地缘政治、信息传播以及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科学研究领域,任何一项基于证据的理论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和深入探讨。牛津大学作为全球顶尖的学术.............
  • 回答
    牛津大学最近调整教学方法,特别是关于讨论中国议题的课程,并声称此举是为了保护学生“免受香港国安法的惩罚”,这一事件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可以理解牛津大学此举的出发点。作为一所国际知名学府,牛津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其中不乏来自香港的学生,也有对中国政治、社会议题抱有浓.............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一个剧组在南京大学拍戏遇冷,而《哈利波特》在牛津大学取景却成为牛津人的骄傲。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一、 核心差异:共鸣、身份认同与文化连接最根本的差异在于共鸣和身份认同。《哈利波特》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文化现象,与无数人的童年、.............
  • 回答
    天津大学博士后薪酬情况,我了解到的信息和一些普遍的看法是这样的:整体定位与吸引力天津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双一流”高校,其博士后薪酬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应该说处于一个相对中等偏上的水平。这意味着,学校在吸引优秀的博士毕业生留校或者吸引国内外的优秀博士来校工作方面,是有一定竞争力的。从另一个.............
  • 回答
    关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张裕卿教授及其女儿张丝萌的学术造假问题,这是一个牵动学术界和公众关注的敏感话题。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梳理。事件的起因和背景: 举报与媒体曝光: 通常这类学术不端事件的曝光,往往源于内部举报人、竞争对手的质疑,或者媒体的深入调查。具体到张裕卿教授及其.............
  • 回答
    天津大学研究生赵永贵一年发表 17 篇 SCI 论文的现象,无疑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解读和评价。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现象本身:数字的震撼与背后的事实 数量的惊人: 一年 17 篇 SCI 论文对于大多数研究生,甚至很多博.............
  • 回答
    天津大学处理留学生闯入女更衣室事件的回应,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本身及其严重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本质。一名或多名留学生闯入女更衣室,这本身是一个严重侵犯个人隐私和安全的行为。无论其动机如何,这种行为都触犯了法律法规,更违背了基本的社会公.............
  • 回答
    提到牛津博士戴伟,很多人都会想到他那些制作精良、内容硬核又生动有趣的短视频。我个人觉得,戴伟用短视频做科普,这绝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而且非常有代表性。为什么说戴伟的短视频科普很有效?首先,“人设”的成功塑造。戴伟本身就是牛津大学的博士,拥有权威的学术背景。他选择出现在镜头前,以一种亲切、幽默、甚.............
  • 回答
    天津大学不允许学生出校门(或有严格的限制性规定)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种政策的实施必然是基于学校管理层的一系列考量,其中包含对学生安全、校园稳定、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担忧。但同时,如此严格的限制也必然会引发学生群体的不满和质疑,以及对学校管理方式的讨论。从学校管理.............
  • 回答
    关于天津大学留校学生年夜饭发饺子这件事,我个人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一些思考的。首先,从一个非常直接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是一件挺温暖的事情。你想啊,那些选择留在学校过年的学生,他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学业、实验、或者就是图个清静不回家,没法和家人团聚。在这种本应是阖家团圆的日子里,能吃到学校准备.............
  • 回答
    关于天津大学125周年校庆无人机表演疑似失败后选择录播一事,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件事的背后,折射出大型活动策划、执行以及应急处理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也触及了公众对于“真实”与“呈现”的期待。事件回溯与公众疑虑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情的大致脉络。在天津大学125周年校庆之际,学校组织了一场备.............
  • 回答
    关于天津大学男留学生闯入女更衣室事件,以及学校的回应,这件事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我掌握的信息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和分析:事件本身:首先,这绝对是一件性质恶劣的事件。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未经允许闯入异性更衣室,尤其是发生在高校这种公共且私密的场所,是极其不妥当的,直接侵犯了女性的隐私.............
  • 回答
    牛津和剑桥(通常合称为Oxbridge)作为世界顶尖的学府,对中国大陆学生来说一直具有极高的吸引力。能进入这两所大学攻读本科的中国学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可谓是“天之骄子”。但如何看待他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不能简单地用“优秀”或“高材生”来概括。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对牛津剑桥中.............
  • 回答
    看到天津大学大四学生半夜在水房学习的报道,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说实话,这事儿放哪儿都挺让人心疼的,但同时,它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太多关于当下大学教育、学生压力以及社会期待的复杂图景。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心疼。大四,本该是人生中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毕业论文、考研、找工作,每一项都像一座大山压在肩.............
  • 回答
    .......
  • 回答
    在看待《牛津古罗马史》将阿拉伯人的入侵作为古罗马终结的标志这一观点时,我们需要理解其背后所依据的史学逻辑和侧重点。这并非一个普遍被所有历史学家采纳的单一论断,但它确实代表了一种有力的视角,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要明确一点,《牛津古罗马史》是一部庞大且集合了众多专家研究的学术巨著。它之所以会提出这样.............
  • 回答
    天津大学“4月22日男留学生进入北洋园校区游泳馆女更衣室”事件的处理结果,引发了公众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起事件的细节、学校的处理方式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反响,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事件经过的梳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事件的大致经过。根据当时流传的信息和媒体报道,4月22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游泳馆发生了一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