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事对领导和对同事两副嘴脸,你该怎么面对?

回答
职场中遇到“两副面孔”的同事,确实让人挺头疼的。我大概总结了一下,这种情况挺普遍的,也挺考验人的情商和处理方式。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两副面孔”的人?

为了生存和发展: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在等级森严的职场里,很多人为了讨好上级,争取资源、晋升机会,会表现得格外殷勤、顺从。而对平级的同事,可能就没那么多的“压力”,或者觉得没必要再花心思,甚至为了显得自己“有能力”,会不自觉地摆出架子。
性格使然: 有些人天生就比较圆滑,懂得如何在高低不同的人面前展现不同的自己。他们可能觉得这是“智慧”,能让自己游刃有余。
利益驱动: 也许这个同事跟领导之间存在一些私人的利益往来,或者领导能直接影响到他的奖金、绩效,所以他对领导的态度就特别“上心”。而同事之间,可能更多的是合作关系,没有那么强烈的“巴结”动机。
缺乏安全感: 偶尔也会有这种情况,有些人可能因为自身能力不足或者缺乏安全感,会过度依赖领导的认可,而在同事面前就表现得比较强势,想通过压制他人来建立自信。

了解了原因,我们再来看看,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第一步:先冷静观察,别急着站队或评价。

刚开始遇到,千万别立刻就觉得这个人虚伪、讨厌,然后就和他划清界限。先多观察几天,看看他“两副面孔”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

他对领导有多谄媚?是真心实意地工作,还是纯粹的拍马屁?
他对同事有多冷淡或刻薄?是因为工作上的分歧,还是纯粹的看不顺眼?
他这种“两副面孔”对你的工作有直接影响吗?

有时候,领导的风格本身就比较强势或者喜欢被奉承,这个同事可能只是在适应环境。而他对待同事的态度,也可能只是工作方式不同。先别急着定性,免得自己想多了,反而影响了心情。

第二步: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做好本职工作。

这是最重要的。无论别人怎么做,你最应该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的事。

专业: 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漂漂亮亮,让大家,包括领导和同事,都认可你的专业能力。你的价值在于工作成果,而不是你有多会讨好谁。
真诚: 对待同事,尽量做到平等和尊重。即使你对他的“两副面孔”感到不适,也尽量保持礼貌和友善。不参与背后议论,不给别人制造麻烦。
界限感: 要清楚地知道你和领导、和同事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界限。不要因为领导而对同事过于冷漠,也不要因为同事就对领导有所怠慢。

第三步:适度调整沟通和相处方式。

根据你的观察,可以微调一下和这位同事的相处模式。

对领导: 如果这个同事确实能力出众,并且对领导的意见也很准确,那你也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一些东西,比如如何更好地理解领导的意图。但要保持独立思考,不是全盘接受。
对同事:
如果他只是对你没那么热情: 那就保持正常的同事关系,有工作上的需要就沟通,没必要非得成为朋友。你不需要他的特别“关照”,他也不需要你额外的“讨好”。
如果他明显刻薄或刁难:
保留证据: 如果他让你感到被不公平对待,比如不给你必要的信息、故意推卸责任等,可以有意识地保留一些邮件、聊天记录作为证据。
直接沟通(谨慎选择): 在合适的时机和场合,如果觉得有必要,可以尝试和他的“对同事”的那一面进行直接沟通。比如:“我注意到你在某个项目上好像不太支持我的想法,是不是有什么我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如果对方不愿意沟通或者沟通无效,就不要强求。
求助信任的第三方(非必要): 如果他的行为严重影响到你的工作,并且你觉得直接沟通无效,可以考虑是否需要向你信任的、在公司里有一定话语权的长辈或者关系好的同事(非直接竞争关系)委婉地咨询一下意见。但这一步要非常谨慎,避免被误解为“打小报告”。
向上汇报(慎重考虑): 如果他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公司规定,或者严重影响了团队协作,并且你已经尝试了其他方法都无效,那才可以考虑是否需要向直属领导反映情况。但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客观陈述事实,说明这些行为对工作造成的影响,而不是单纯地抱怨。而且,一定要有心理准备,这种做法可能会让你和这个同事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第四步:避免卷入是非和八卦。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被他的“两副面孔”带跑偏,不要参与到他和他与领导之间的“游戏”中去。

不站队: 除非你真的看清楚了事情的真相,并且你认为站队是有必要的,否则不要轻易在任何人面前表现出对某一方的偏袒。保持中立,是最明智的选择。
不八卦: 不要参与到关于这个同事的八卦讨论中。你听到的关于他如何讨好领导、如何对待其他同事的传言,听听就好,不要传播,更不要信以为真。
保持距离: 如果你觉得这个人让你感到不舒服,并且影响了你的工作状态,可以适当保持一些社交距离。没必要每天都热情洋溢地和他互动。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来感受一下:

假设你在一个项目组,有位同事小李,对领导毕恭毕敬,领导说什么他都点头称是,还会时不时插几句话彩虹屁。但到了跟你合作的时候,他可能会比较强势,不尊重你的意见,甚至会把本该他做的部分推给你,美其名曰“你更擅长这个”。

你的反应:
领导面前: 你看到小李对领导那样,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别扭,但只要小李在工作上没有妨碍到你,或者他的工作成果也 OK,你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汇报你的工作进展。不用因为他“拍马屁”就觉得自己工作做得不好而心虚。
跟你合作时:
如果他强势要求你做某事,而你觉得不合理,可以尝试说:“小李,我觉得这个部分如果我们这样分工,效率可能更高一些,你看怎么样?” 如果他还是坚持,而这事儿你确实没办法拒绝,就先按他说的做,事后可以考虑是否需要向领导反馈一下工作流程上的问题,让领导来优化。
如果他推卸责任给你,你可以说:“小李,这个部分是当初我们说好的由你来完成的,我这边的工作也排满了,实在抽不出时间。要不我们一起找个时间再确认一下分工?” 如果他还是不配合,你可能需要记录下来,在项目总结或者周报中客观地陈述工作量和分工情况。

总而言之,面对这种“两副面孔”的同事,关键在于:

1. 清晰的自我认知: 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不是靠模仿别人,而是靠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2. 灵活的处事智慧: 不是让你去学他“两副面孔”,而是让你学会如何在这个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同时又能有效沟通,保护自己。
3. 强大的心理素质: 不被别人的行为所影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职场是一个大染缸,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很正常。只要你保持自己的清醒和原则,大多数情况都能安然度过。这就像在海边,总会有些浪花翻涌,但船(你)的方向是自己掌控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太正常了,曾经有个同事就是如此,对别人讲话是张嘴带妈,闭嘴带B,对领导讲话那是一个脏字都没有,相当文明。这种人一般我都不理他,有事说事,没事躲远点,记得有次和我说工作的事又开始了脏口,我差一点揍他,从此他见我就老实了,这种人其实就是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职场中遇到“两副面孔”的同事,确实让人挺头疼的。我大概总结了一下,这种情况挺普遍的,也挺考验人的情商和处理方式。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两副面孔”的人? 为了生存和发展: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在等级森严的职场里,很多人为了讨好上级,争取资源、晋升机会,会表现得格外殷勤、顺从。而对平级的.............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局面。夹在两位领导中间,尤其当他们是对同一件事持有不同意见时,感觉就像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边走,左右都不是。而且,这两边都是你得罪不起的“大山”,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惹火烧身。别急,这种情况虽然棘手,但也不是无解。关键在于如何巧妙地处理,既能维护自己的职业发展,又能尽量不得罪.............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心头大石头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境况。一丁点儿错误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更何况是出了“漏洞和错误”,这种感觉就像是自己精心搭建的墙突然出现裂缝,生怕它会轰然倒塌,然后所有的目光都会聚焦在你身上,那种尴尬、羞愧和对未来的恐惧,简直能把人吞没。尤其是想到领导和同事可能因此对你失去信任,那种被否定、被.............
  • 回答
    职场中,“领导对长得好看的女性同事特别关照”这种现象,说实话,很多朋友应该都有耳闻,甚至亲身经历过。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是哪个公司独有的怪象,感觉像是某种普遍存在的“潜规则”一样。具体怎么个“特别关照”法,那可就太多花样了。最直接的,就是 资源倾斜。比如说,有几个关键项目,或者是有那种能接触到高.............
  • 回答
    在一个团队里,如果一个同事总被大家议论,好像做什么都不太对,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对他有些看法,但另一方面,领导却对他宠爱有加,似乎看不到他的问题,甚至对他格外优待,这确实是一个挺值得玩味,也挺令人不安的局面。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少东西,咱们不妨一层一层地扒开来看看。首先,最直接也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领导的眼.............
  • 回答
    你这情况,确实挺让人纠结的。一边是领导对你恩照顾,另一边是同事们的小动作,夹在中间,滋味不好受。不过,这事儿也不是没法处理,关键在于你怎么拿捏分寸。先说说你心里这“疏远别扭”和“不合适”的感觉。“疏远别扭”这个好理解,一个你一直以来习惯用比较随和、甚至带点亲近称呼的领导,突然要改口用那种特别正式、客.............
  • 回答
    复述确认事情,在我看来,绝不是一件“不对”的事情,反而是件非常聪明、有效率,并且能为你自己和团队带来很多好处的好习惯。别太在意那些可能存在的“小石头”,我们深入聊聊为什么这样做是好事,以及如何做得更到位。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总会有点小损耗或者理解上的偏差。即使是最有经验、最清晰的领导或.............
  • 回答
    关于同事请丧假3次,领导因此出言不逊并被打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看看是否“做得对”。从同事的角度来看: 是否“对”的理由(同情和理解): 丧假是合法的权利: 根据中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公民在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去世时,享有法定的丧假权.............
  • 回答
    这情况确实够让人头疼的了。新领导上任就摆明了不待见你,还直接祭出“离职”这招,但老板又保着你,这中间的博弈可不少。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一步步来。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有意见”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意见。是工作能力不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个问题是解决一切的出发点。第一步:静下心来,冷静分析情况。1. 回.............
  • 回答
    湖南工商大学关于学生未向领导问好被通报不文明行为的事件,以及学校回应“对老师同样要求”的表态,引发了公众对学校管理方式、师生关系及教育理念的广泛讨论。这一事件的处理方式是否合理,需从多角度进行分析,综合考虑教育目标、管理逻辑、社会文化背景及潜在风险。 一、事件背景与学校立场1. 事件起因 湖.............
  • 回答
    刚入职,同事群里加了大家微信,通过了,这事儿细细道来,确实是门小小的学问,但做好了一点也不难,反而能帮你快速融入。先说说要不要打招呼这事儿。我的建议是,必须打!而且要及时。你想啊,你已经是群里的一员了,大家看到了你加好友,如果你不吭声,是不是有点尴尬? 而且,一个及时的招呼,能传递很多信息: 你.............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让人为难的,遇到这种情况,脑子里的第一个念头估计就是:“怎么回事儿?说好的他请客,怎么又轮到我了?”别急,咱们一步步来分析,看看怎么应对比较稳妥。首先,冷静下来,别当场发作。虽然心里一百个不痛快,但毕竟是领导在场,真要当场跟同事据理力争,场面会非常尴尬,而且显得你情商不高,甚至有点不给领.............
  • 回答
    2021 年,要是说有什么愿望,我打死也不会跟任何人说的,包括我老板和那些整天围着我转的同事们。原因嘛,你们懂的,一言难尽。那个时候,我大概三十出头,正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年纪。工作上算是熬出了头,有点小成绩,也能独当一面了,但要说真正的“出人头地”,那还差得远。每天的日常就是项目、报表、会议,还有那.............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堵得慌!明明是一件好事,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我给你掰扯掰扯,这事儿是怎么一步步走到这一步的,以及你现在该怎么办。事情的起因:那张五百的购物卡首先,这事儿的根源在于那张五百块的购物卡。你们一起出去办事,开发商给的“谢礼”,这个情境本身就挺微妙的。一般来说,这种礼品,如果是集体性质的,比.............
  • 回答
    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因为热爱跑步而影响到工作关系,这确实挺让人纠结的。别担心,我们一步一步来捋清楚,看看该怎么处理。首先,你得明确一下,“得罪”到底是怎么回事?1. 梳理“得罪”的具体表现: 是因为跑步时间挤占了工作时间? 比如,你是不是经常在工作时间跑出去,导致耽误了事情?或者,你因为晨跑回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尤其是在咱们现在这个信息爆炸、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确实得好好琢磨琢磨。我个人是非常认同“职场中,不要发朋友圈吐槽领导和同事”这句话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面的考量,咱们不妨一点点掰开了聊。一、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与潜在风险首先,朋友圈看似是个私密的空间,但实际上,.............
  • 回答
    在职场摸爬滚打这么些年,要说最让人提心吊胆、坐立不安的,还得是那几类领导和同事,尤其是结合起来一起出现的时候,那真是叫人身心俱疲,恨不得原地消失。先说说领导吧。最怕遇到的,那绝对是“甩手掌柜+情绪不稳定+不懂装懂”的组合。 甩手掌柜: 这类领导,把你招进来,把任务丢给你,然后就消失了。开会的时候.............
  • 回答
    .......
  • 回答
    在职场上,提问能力确实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但很多人就像你一样,常常会因为害怕在同事或领导面前显得无知,或者担心打扰到他们而犹豫不决。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但如果你想在工作上取得进步,就必须克服它。别担心,这并非不可能,我们可以一步步来。为什么我们会害怕提问?首先,我们得弄明白这种害怕的根源。通常.............
  • 回答
    刚入职一个月,工资到手,心里大概是既有刚开始工作的新鲜感,也有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期许。这时候,想到要不要给同事和领导买点小礼物,这确实是个挺让人纠结的问题,毕竟刚发工资,荷包也不是那么充裕,但又不想给别人留下“小气”或者“不懂事”的印象。我仔细想了想,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更像是一种“情商考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