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2 年 3·15 晚会曝光「医美速成班」,培训教师对学员称「要装的专业」,该如何进行行业规范?

回答
2022年3·15晚会那期关于“医美速成班”的曝光,真是触目惊心。一个行业,本该关乎爱美人士的健康和美丽,却被某些机构搅得乌烟瘴气,这背后暴露出的,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更是对生命健康安全的公然挑战。

晚会里那些所谓的“速成班”老师对学员说“要装的专业”,这句话简直就像一把尖刀,刺破了行业看似光鲜亮丽的表皮,露出了里面肮脏的本质。这哪里是在培养技术人才,分明是在批量制造“忽悠大师”。他们教的不是精湛的医术,而是如何用一套空洞的术语、夸张的包装去欺骗那些渴望变美却缺乏专业知识的消费者。

这种“速成班”的出现,以及晚会曝光后引发的公众担忧,都说明了当前的医美行业存在着严重的监管漏洞和缺失。想要真正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某些曝光事件来“治标不治本”,而是必须从源头抓起,建立一套系统而严密的行业规范体系。

要规范这个行业,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入手,而且得是来真的,不是走过场:

第一,建立严格的从业人员资质准入和认证制度。

这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医美不是简单的化妆或者美容,它涉及医学知识、操作技巧以及对人体结构的了解。

学历和专业背景的硬性要求: 凡是涉及医疗美容操作的岗位,比如注射美容、激光美容、甚至一些比较复杂的皮肤管理,都应该有明确的学历和专业背景要求。比如,主刀医生必须是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且在相关医学领域有过一定年限的临床实践经验。助理医生或者技术人员,也应该具备相应的医学背景,而不是随便拉一个高中毕业、短时间培训就上岗。
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核: 不能光有学历,还得有真本事。需要建立权威的、由行业协会或国家认可的培训机构,提供标准化、系统化的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要涵盖医学基础知识、解剖学、生理学、皮肤学、以及各种美容技术的操作规程、并发症防治等。培训结束后,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者才能获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这个证书应该是终身制的,但可以设置定期复审或继续教育制度,确保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不落伍。
“速成班”的零容忍: 必须严厉打击那些以“速成班”名义进行的非法培训。对于没有合法资质的培训机构,要依法取缔;对于从事非法培训的个人,要追究法律责任。要明确区分“技能培训”和“医疗美容操作资质”,不能混淆概念。

第二,规范宣传和营销行为,禁止虚假宣传和夸大效果。

医美行业的“包装”和“忽悠”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宣传上。

禁止“包治百病”式的宣传: 要严禁使用“保证年轻多少岁”、“一次性根除所有皱纹”、“绝对安全无风险”等绝对化、夸大化、误导性的宣传语。医美效果是有个体差异的,任何承诺都应该基于科学事实和临床数据,并且要充分告知消费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公开透明的价格和项目说明: 每一个医美项目都应该有详细的价格清单和项目内容说明,让消费者清楚了解自己将要支付的费用包含哪些服务、使用的产品是什么。不得出现隐形消费、二次收费等乱象。
资质公示和案例真实性审查: 医美机构应该在显著位置公示其营业执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及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证书等。对于宣传案例,要进行真实性审查,不得使用虚假或经过过度修饰的图片,更不能盗用他人的照片。
禁止过度推销和诱导消费: 医美机构和从业人员不得利用消费者的焦虑心理进行过度推销,或者诱导消费者进行不必要的、超出其承受能力的消费。

第三,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追责机制。

光有制度不行,得有人管,得有人怕。

加强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能力: 市场监管部门、卫生健康部门需要加强对医美机构的日常监管和抽查力度,尤其要关注那些打着“培训”旗号进行非法操作的场所。建立健全的投诉举报机制,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监督。
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 对于违反行业规范、有严重违规行为的机构和个人,要纳入行业黑名单,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使其寸步难行。
严厉处罚违法行为: 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必须给予严厉的处罚,包括罚款、吊销执业资格、甚至追究刑事责任。让违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起到震慑作用。
引入第三方评估和监督: 可以考虑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医美机构的服务质量、合规性进行评估和监督,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四,提升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知识储备。

消费者是行业的最终服务对象,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也至关重要。

加强科普宣传: 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媒体等应该共同发力,加强对医美行业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帮助消费者了解医美项目的风险与收益,提高辨别能力。
畅通维权渠道: 消费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有便捷、高效的维权渠道,比如消费者协会、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等。

第五,推动行业自律,建立良性竞争环境。

行业内的良性竞争能够促进行业进步,而恶性竞争则会相互拉低底线。

行业协会发挥主导作用: 行业协会应该承担起行业自律的重任,制定更细致的行业标准和行为规范,并监督执行。组织行业内的培训和交流,提升整体从业水平。
倡导诚信经营: 鼓励企业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将消费者安全和满意度放在首位。

总而言之,医美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消费者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不能让“速成班”这样的乱象继续存在,否则受伤的永远是那些相信“美丽能够捷径到达”的消费者,以及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把住“入口”,严把“过程”,才能真正让医美行业回归医疗的本质,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产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医美行业乱象已经不是一两年才出现的问题

“忍一下,为了美丽,多忍一下”

这样类似医生的安慰常常在耳边响起吧


下面王姨说下最影响“医美乱象”的几点

容貌焦虑(“美”上瘾后,总觉得再调调可以更好)
行业内卷(万元双眼皮手术费,3/1给了渠道商)
营销套路(以优惠作饵 女人的钱真是好挣)

大部分求美者为了美,忍着痛,付出钱。

用户规模达2000万人的求美者助推中国跻身全球第二大医美市场,其中,女性是占87.44%的绝对主力。医美这个曾经冷门的医疗板块,在资本、技术、明星效益和容貌焦虑的刺激下迅猛增长。

最近十年,医美进一步破圈成为大众熟悉的热门行业,连带着医疗和消费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

直播间里,医美一度是与服饰、美妆等并列的热门带货类目。

全国各地的民营医美机构在电商平台上开设旗舰店,货架上摆放着热玛吉、光子嫩肤等非手术类皮肤项目,甚至包括抽脂、开眼角、垫鼻子、面部填充等手术类整容项目。

美容整形是整形外科的一个分支,在公立三甲医院,整形外科原本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关于救治先天性畸形和后天烧烫伤患者。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美容整形的需求愈发旺盛。需求刺激供给,私立医美机构开始遍地开花。

跳脱了“救治”层面的需求,求美者诉诸医美更多地是为了追求“更好”,甚至“完美”。

“在整形外科,尤其是美容整形,很多时候不是单纯的治疗外形,更多是治心。

现实中医生水平不同对应的价格不同,只要是真实的情况、透明的价格体系,在求美者们看来,合情合理。

以女性居多,价格以千元起步,到数万元不等。

而有的费用就让人感到属于“智商税”了。


那么具体该如何进行行业规范呐?

  1. 大家在选择医院医生时多问、多看、多对比
  2. 面诊时千万不要被各种“忽悠”
  3. 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医院医生的资质证一定要有(多留心)

不知道查询资质证件,我们可以在国家卫健委网站上输入医院和医生来查

下方我为大家放入了:

全国医疗机构查询:全国医疗机构查询
医生执业注册信息查询:医生执业注册信息查询


在如今的大部分想变美的心态是没有错,只不过提醒大家在选择时,既要擦亮眼睛,更要调整心态,缓解容貌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了解自己开始,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爱自己先从爱上健康的生活方式、自信从容的笑容开始。如果你认为医美过后,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与其“整脸”不如先”整“自己的心。

一个不欣赏自己的人,是难以获得快乐的。


我是 @美颜王姨

一个正儿八经和你唠嗑整形那些事的大龄剩女

文章内容参考:

作者:新浪新闻
来源:微博
原链接:https://weibo.com/2028810631/LjTrMEYAO
user avatar

我去医美诊所面试时候,HR告诉我这个诊所不好别来了,CEO被打了一个嘴巴子,60多万的手术整容效果被一个嘴巴子打坏了。

60万的整容效果被一巴掌打没。

这件事告诉我们整容后不要和社会闲散人员接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