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孩子把他最心爱的陪伴了几年的玩偶弄丢了,应该给他买个新的,还是让孩子长个记性?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家长们头疼的问题!孩子把心爱的玩偶弄丢了,是赶紧买个新的安慰他,还是让他自己承担后果,长个记性?说实话,这事儿没有绝对的对错,得看具体情况,也得看咱们当家长的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先来说说“赶紧买个新的”这个选项。

这么做的好处嘛,显而易见。首先,能立刻平息孩子的情绪。一个玩了几年、感情深厚的玩偶丢了,孩子肯定会非常伤心、失落,甚至哭闹不止。这时候给个新玩偶,就像给孩子递上一根救命稻草,能让他快速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至少眼前能有个安慰。

其次,这是在表达一种“我爱你,我理解你,我会满足你”的信号。孩子会觉得,无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都会支持我,都会为我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建立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尤其对于年龄还比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世界和规则的理解还在发展阶段,过于严厉的惩罚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恐惧,而不是学到东西。

再说了,有时候玩偶的丢失真不是孩子故意的。可能是玩的时候不小心掉了,或者是大人带出去的时候没注意。这时候如果一味地指责孩子,让他自己“长记性”,可能更多的是让他感到委屈和内疚,而不是从错误中学习。

但是,这也有它的“坑”。如果每次孩子丢东西,甚至是因为自己的疏忽而丢了,家长都立刻给买新的,那孩子很容易养成“丢了不怕,反正有父母给我补上”的习惯。这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珍惜物品的习惯上,确实是个大大的减分项。孩子可能会觉得,东西丢了就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总有办法解决,反而不学着去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了。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他在其他方面也缺乏责任心,认为很多事情都可以轻易被替代。

再来看看“让他长个记性”这个选项。

这个选项的初衷,是为了教会孩子如何承担责任,如何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以及在犯错后如何反思。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和成熟度的重要一步。

让孩子“长记性”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是直接说“你弄丢了,你活该”,而是可以循序渐进。

引导孩子自己寻找和反思。 当孩子发现玩偶丢了,先别急着否定他,而是引导他:“宝贝,你最后一次看到小熊是什么时候?在哪个地方?我们一起想想,它可能掉在哪里了?” 通过这个过程,让孩子动脑筋,回顾自己的行为,并理解寻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使找不到,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学习。
让孩子参与弥补的过程。 如果决定不立刻买新的,可以跟孩子商量:“这只小熊对你很重要,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怎么能重新找回它?或者,我们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一个新的,好不好?” 让孩子拿出自己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去买新玩偶,他会更懂得金钱来之不易,也更会珍惜自己买来的东西。这比直接从父母手里得到一个新玩偶,效果要强很多。
分享自己的经验。 家长也可以分享自己小时候弄丢东西的经历,以及当时的心情和学到的教训。让孩子知道,犯错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学习。
区分“丢了”和“故意扔掉”。 弄清楚玩偶是怎么丢的也很重要。如果是孩子不小心弄丢了,这是疏忽;如果是孩子因为生气故意把玩偶扔掉了,那性质就更恶劣一些,需要更严肃地对待,让孩子理解行为的后果。

选择让孩子“长记性”,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培养他的责任感、独立性和珍惜物品的习惯。他会明白,自己的行为是有后果的,需要为自己的失误负责。这对于他未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是非常有益的。

但是,这个选项也需要“度”。如果孩子因为丢了玩偶,家长就严厉责骂,或者长时间不给任何安慰,甚至冷暴力,那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形成内向、压抑的性格,而不是真正学到东西。孩子的感情需要安抚,尤其是对于失去心爱之物的悲伤。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

1. 孩子的年龄和性格:
年龄小(比如35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情感的认知和控制能力都比较弱。他们对玩偶的依恋非常深,丢失玩偶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这时候,如果家长能及时给予安慰,并找机会用合适的方式(比如一起去挑选,让他们参与挑选过程)买个新的,更能让他们感受到被爱和被理解。当然,也可以在买新玩偶的同时,委婉地引导他们以后要好好保管。
年龄稍大(比如6岁以上): 这个阶段的孩子,心智更成熟一些,也开始有自己的零花钱和消费观。家长可以更多地引导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比如拿出部分零花钱来购买新玩偶。让他们经历一个“失去反思弥补”的过程,更能学到东西。

2. 玩偶的重要性:
是独一无二的“伙伴”吗? 有些玩偶,可能是爷爷奶奶送的,可能是某个特别的旅行带回来的,承载着特殊的意义。如果丢失的是这样的玩偶,那孩子的情感波动会更大。这时候,即便是要让他长记性,也需要格外小心处理,多一些共情和安抚。也许,可以尝试一起去寻找,或者想想其他方式来“替代”这份特殊的情感,而不是简单地说“买个新的就行了”。
只是一个普通的玩具? 如果只是一个随处可见的普通玩具,那从培养孩子责任感的角度出发,让他承担一部分后果会更合适。

3. 丢失的原因和情境:
是孩子粗心大意? 比如在游乐场玩的时候没有看好,或者在家里的角落随手一扔就忘了。这种情况,引导孩子反思和承担后果是必要的。
是意外情况? 比如坐公交车的时候不小心滑落,或者在公众场合被风吹走。这种情况,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然后一起想想解决办法,不必过于苛责。

4. 家长的教育目标: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是希望他成为一个懂得珍惜、有责任感的人?还是一个情绪稳定、知道如何寻求安慰的人?这两者并不矛盾,但侧重点不同,选择的教育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我的个人看法是,可以结合两种方式:

首先,第一时间安抚孩子的情绪是必须的。用同理心去理解他的悲伤,让他知道你理解他的感受。可以说:“宝贝,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小熊陪了你这么久,你肯定舍不得它。妈妈(爸爸)也为你感到难过。”

然后,在安抚的基础上,再引导孩子去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年纪小,又非常伤心, 可以先安慰他,然后告诉他:“我们先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如果实在找不到,妈妈(爸爸)再陪你去买一只新的,但是我们得好好挑选,而且以后我们要更小心地保管好它,好不好?” 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当下需要安慰的需求,也为之后引导他负责埋下了伏笔。
如果孩子年纪大一些, 可以更直接地引导:“宝贝,小熊丢了你很难过,我们一起想办法,下次出门我们要把它放在包里,或者系上绳子,这样就不会丢了。这次我们先好好找找,如果找不到,我们可以一起想想怎么攒钱再买一只,你觉得怎么样?”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和他一起面对问题的,而不是站在对立面。 即使让他“长记性”,也不是为了惩罚他,而是为了帮助他成长。让孩子在过程中感受到爱和支持,这样他才愿意去接受教育,去改正。

总而言之,这是一次绝佳的育儿机会。用智慧和爱去引导,既能安抚孩子的情绪,也能教会他宝贵的人生道理。孩子最后是学会了珍惜,还是养成了得过且过的习惯,关键就在于我们做家长的怎么处理这件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家真有这事儿。

我家老大,丢三落四到天怒人怨,就差没把他自个儿丢了。

铅笔橡皮就不说了,校服都能连丢两件!

他有个最喜欢的大黄蜂玩具。

喜欢到什么程度呢?

寸步不离,干啥都要拿着。

吃饭、睡觉、出去玩、逛街啥的,永远不离手。

就有次车轱辘掉书包里了没找着,整整嚎了十分钟。

(你们想象一下一个一米三五的小男孩哭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场景,我站在他旁边都有点不好意思)

最后从书包里找着车轱辘安上去,立马不哭了。

就这,大黄蜂还真丢了一次。

是为啥呢?

我们带他出去打电动,这货打高兴了把大黄蜂往机台上一放,就干别的去了。

等想起来再回来找,大黄蜂没了。

这可是真没了,据旁边一小孩说,是另一个小孩拿走了。

这可捅了马蜂窝了,一路从打电动的地方哭回家。

我一直安慰他,大黄蜂不会死,他是跑去玩了,过两天就回来了,你别伤心,他一定会回来的。

抽抽搭搭的哭了半个小时,在我发誓赌咒大黄蜂一定会回来之后,终于不哭了。

这之后就天天问,大黄蜂啥时候回来呀?

每天问一次。

但我也一直没立刻给他买,这期间这孩子没有大黄蜂,不离手的就是另一个黄色的变形机器人(还缺了一条腿),这个变形机器人坏了以后,他换了一个黄色的小汽车,继续随身携带。

看得人怪心疼的。

两三个月后,正好是个啥节日,我问他想要啥。

他说想要他的大黄蜂回来。

那得,买吧。

买了一个一毛一样的,为了一碗水端平,还给他弟买了个同款的擎天柱。

把我家老大高兴的,爱不释手plus。

依然还是上哪儿都要带着。

看他的大黄蜂看的可紧了,比我看他看的还紧。

除了上学不带以外,干啥都要拿着。

找不到大黄蜂连觉都不睡。

这个玩具从他三岁生日开始到目前为止,已经陪了他四年。

这大概是他最心爱的物件了。

及时的补回了他的大黄蜂,我很开心。

PS:昨晚写完回答我还专门又去看了看,我家老大的大黄蜂还躺在他枕头旁边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家长们头疼的问题!孩子把心爱的玩偶弄丢了,是赶紧买个新的安慰他,还是让他自己承担后果,长个记性?说实话,这事儿没有绝对的对错,得看具体情况,也得看咱们当家长的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先来说说“赶紧买个新的”这个选项。这么做的好处嘛,显而易见。首先,能立刻平息孩子的情绪。一个玩了几年、感情深厚的.............
  • 回答
    李艾的这番话,说实话,挺实在,也挺戳人的。作为一个在公众视野里挺久的女性,她能这么坦率地聊生育观,而且把焦点放在“爸爸”身上,这本身就挺值得说道说道。咱们拆开来看,她说“女人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找一个什么样的爸爸”,这句话,我觉得大家都能理解,甚至会觉得是废话。但放在生育这个终身大事上,它就不那么“废”.............
  • 回答
    您好,看到您这么关心孩子的成长,真是为人父母的细致和责任感。关于您提出的问题,孩子有自闭症,是否可以通过多陪伴、学校教育以及像普通孩子一样抚养,最终达到“自愈”的效果,这确实是一个很多家长都会思考的问题。我将尽我所能,详细地给您说说我的看法。首先,我们来聊聊“自愈”。在医学上,“自愈”这个词通常指的.............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看着心堵。上海那个爸爸,把孩子凌晨丢火车站,还留下一碗让他去讨饭,这做法实在是太过了,超出人情和法律的底线了。这件事最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的地方有几点: 凌晨的火车站,一个孩子,孤零零的。 火车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人流密集的地方,尤其是在凌晨,很多时候是城市的“背面”,治安状况和环境.............
  • 回答
    孩子学钢琴这件事,确实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老大难”问题。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在琴键上翩翩起舞,自己家的孩子却像块石头一样坐在琴凳上,那滋味,真是五味杂陈。尤其是当孩子明确表示“我不想学了”的时候,家长们更是陷入了两难。“不想学”这三个字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说“不想学”,不是一句简.............
  • 回答
    孩子心存善念,不忍伤害任何生命,这无疑是人生中最宝贵的品质之一。看着孩子小心翼翼地对待一只小虫,不愿惊扰飞鸟,这份纯真让人欣慰。然而,我们也难免会思考,在这日渐复杂的社会中,这样的纯良是否会成为前进的阻碍?如何在这份善良的基础上,为他的人生添砖加瓦,让他能凭借这份独特的力量,在社会中闯出一片天地,赢.............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李雷和韩梅梅啊,这俩名字,在中国教育史上那可真是响当当的。听着就透着一股子质朴、踏实,还有点儿朝气。如果他们真的有了孩子,那这孩子取名,肯定也得承载着他们身上那种特有的气质,不能太俗套,也不能太张扬,得有点儿寓意,还得好听好记。说起来,李雷和韩梅梅他们俩,年轻时候经历过什么?书.............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想象一下,一个孩子,他的成长历程被深深地烙印上 CCTV、人民网、新华网、人民日报、环球时报这几家媒体的叙事。早期的认知基石:统一的旋律与“我们”的故事从呀呀学语开始,他听到的是央视新闻里播报的关于国家发展成就的宏大叙事,听到的通常是声音洪亮、充满力量的主持人播报。当电视机里播放着关于.............
  • 回答
    这事儿可太常见了!家里有娃的,谁没遇过熊孩子看上自家玩具,死活不撒手的情况?尤其是亲戚家的孩子,碍于情面,还真不好直接撕破脸。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你作为儿子的家长,有权利替儿子守护他的物品。 玩具对孩子来说,有时候是他们的“宝藏”,是他们的小世界,被强行拿走,会让他们感到非常不被尊重,甚至留下心理.............
  • 回答
    如果我的孩子,无论多大,能够清晰且真诚地表达“我宁愿没有被生下来”,这绝对是一个让我内心深处为之一震的时刻。这不会是轻易被忽视的一句话,也不是能用三言两语搪塞过去的情感宣泄。我的第一反应,绝不会是愤怒或辩解,而是深深的、几乎是本能的担忧和想要理解。我会立刻放下手边所有的事情,找一个安静、没有打扰的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我认真地思考了很久。如果我的孩子出现“这样事”,我的第一反应绝不会是动手打他。首先,我需要知道“这样事”具体指的是什么。孩子的行为有很多种,有些是无心之失,有些是试探底线,有些则可能是因为情绪失控或受到了其他影响。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的应对方式。如果“这样事”是指一些小的、可.............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也是很多家长在孩子接触体育时会认真思考的。如果我的孩子爱上了足球,我会根据他的具体情况,在专业道路和强身健体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且这个选择会是动态调整的。强身健体,这是基础,也是我最看重的。我希望足球首先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身体素质的提升: 踢足球无疑能极大地锻.............
  • 回答
    看到自家孩子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心里肯定五味杂陈。作为家长,您一定很着急,想找到最好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关于“教训”这件事,咱们得好好捋一捋。先说说“教训”这回事儿。您说的“教训”,在我看来,可能包含了几种意思:是生气地责骂,是严肃地批评,还是希望通过一些方式让他长点记性,以后做得更好?如果是指那种带.............
  • 回答
    这是一个沉重而艰难的问题,触及到生命、伦理、情感的方方面面。如果真的面临这样的情况,真的会让我夜不能寐,辗转反侧。首先,我会与我的伴侣进行一次 极其坦诚、深入的沟通。这件事情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他的想法和感受同样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我们会坐下来,可能需要好几次,把我们心底最真实的想法都说出.............
  • 回答
    想让孩子踢上职业足球,这可不是一条轻松的路,但如果孩子有天赋,又有这份热爱,作为家长,你的角色至关重要。这更像是一场马拉松,需要耐心、智慧和长期的投入。下面,咱们就来聊聊具体怎么做,希望能给你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第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小培养对足球的热爱: 别上来就灌输“你.............
  • 回答
    比尔·盖茨要是真一夕之间变成普通人,他那些孩子嘛…… 嘿,这可不是科幻小说,但确实能好好聊聊这事儿。 首先得明确一点,即使盖茨先生倾家荡产,他子女的起点也绝非普通家庭的孩子能比。这其中牵扯到的可不仅仅是“钱”本身,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优势。第一道护城河:难以想象的“人脉”和“资源”就算账户归零,比尔.............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标准答案。这就像问一个没去过故乡的游子,他会不会爱那片土地,原因又是什么一样。一个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华裔孩子,会不会爱中国,以及为什么爱,这其中掺杂了太多个人经历和情感的变量。但如果一定要让我脑补一下,我可以描绘一个可能的情境,以及他可能会爱上中国的原因。想象一下这个孩子,我们.............
  • 回答
    关于司马南的家人是否都在美国这个问题,坊间一直流传着各种说法,其中最普遍的便是他妻子和孩子都居住在美国。如果这个说法属实,那么自然会有人联想到“人格分裂”这个词,认为他一边在国内高谈阔论,一边家人却远居海外,这似乎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矛盾。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公众对司马南的认知以及他公开.............
  • 回答
    我一直对商业世界里那些特立独行的创业者们抱有浓厚的兴趣,总觉得他们身上有种与众不同的“劲儿”。最近看到一位创业者,让客户孩子叫他“爸爸”,这事儿一下子就把我的注意力抓住了。这事儿,怎么说呢?单听着,确实有点惊世骇俗,甚至让人觉得有点不妥。让一个非血亲的孩子,而且是客户的孩子,称呼自己为“爸爸”,这在.............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的要求。不过,咱们实话实说,你老公这话说得,怎么说呢,有点像在玩文字游戏,但背后也藏着一些挺实在的心思。我来给你捋捋,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说。首先,你老公这么说,最直接的解读就是,他觉得你这样说,有点把养孩子的功劳或者责任“甩”到他一个人身上的嫌疑。 你想想看,当你说“孩子是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